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因子对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主要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易紫玥 李俊杰 +3 位作者 孙海龙 陈美晴 李爽 向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3,共9页
【目的】为分析气候变化对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影响,揭示针叶混交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经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中的3个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建立3个针... 【目的】为分析气候变化对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影响,揭示针叶混交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经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中的3个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建立3个针叶树种的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分析3个树种的树轮宽度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明确该地区显著限制其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并用层次分割法量化气候因子对各树种树轮宽度变化的贡献率。【结果】在95%的置信区间下,与气候因子相关分析显示:红松和臭冷杉的径向生长同时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与生长季初期气温正相关;鱼鳞云杉的树轮宽度主要受气温影响,与秋冬季节气温负相关,与降水量的整体相关性较低。3个树种均受到上一年气候因子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滑动相关分析表明,本研究3个主要针叶树种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负相关性呈增强趋势。3月平均气温对红松的贡献率最高,为34.56%,4月最低气温对臭冷杉的贡献率最高,为22.29%,对鱼鳞云杉的贡献率为60.89%。【结论】层次分割分析法能够有效量化气候因子对各树种树轮生长的贡献率,分析结果可为制定该地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经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叶混交林 树轮宽度 针叶树种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pley L函数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幼树的空间格局分析
2
作者 许芳泽 孙海龙 +3 位作者 史景宁 贺丹妮 王福增 向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共10页
【目的】林下幼树的生长和分布通常决定着森林未来林分的结构组成和生长动态,探究优势树种幼树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森林演替动态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1 hm2云冷杉... 【目的】林下幼树的生长和分布通常决定着森林未来林分的结构组成和生长动态,探究优势树种幼树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森林演替动态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样地内的5个优势树种(臭冷杉、鱼鳞云杉、红松、紫椴和五角槭)幼树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一元Ripley L和二元Ripley L函数对5种幼树的种间空间关联性以及幼树与中树、成树间的种内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样地内共调查到幼树471株,数量上表现为臭冷杉(357)>鱼鳞云杉(47)>紫椴(23)>五角槭(12)>红松(14),臭冷杉占据绝对优势。(2)臭冷杉、鱼鳞云杉和紫椴幼树的空间格局在0~50 m范围内,随尺度增加表现为聚集–均匀–随机的分布模式;五角槭以聚集分布为主,仅在23~28 m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红松在14~21 m、31~36 m及39~50 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其余尺度上均呈随机状态分布。(3)幼树种间关系在中小尺度(0~36 m)上以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为主,在大尺度(36~50 m)以不相关为主,仅臭冷杉幼树在42~50 m上与其余树种呈显著空间负相关,表明5种幼树间保持着良好的共存的关系。(4)种内空间关联性在0~50 m尺度上以正相关为主,仅臭冷杉幼树与成树在42~50 m较大尺度上存在显著空间负相关,表明种内促进作用明显。【结论】在水平结构上,影响该林分幼树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的主要因素是种子的扩散限制及环境异质性,幼树在小尺度上以聚集分布为主;在垂直结构上,主林层对幼树具有明显的“庇护效应”,5种幼树种内、种间均存在着良好的互利共生的关系。因此,在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次生林的恢复中,建议根据林分经营需要,在0~36 m的小尺度上进行以上幼树的聚集性补植补种,聚集程度为臭冷杉>云杉>红松,以提高幼树的存活率,促进其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幼树 Ripley L函数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禾草螟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冬梅 潘丽铭 +3 位作者 刘玉军 李伟冬 朱怀远 程彬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4-46,共3页
芦苇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资源,因受芦禾草螟钻蛀危害,生态和经济损失严重。本文对芦禾草螟的生物生态学、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加强吉林省芦苇分布区芦禾草螟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芦禾草螟 生物生态学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优树无性系及其子代的生长评价与选择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岩 朱嘉瑶 +7 位作者 王喜和 孙权 李玉磊 吴蕴洋 李德尧 李平扬 于海洋 赵曦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46,共9页
【目的】评价和选择优质红松种质资源,为种子园升级换代提供材料。【方法】本研究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国家红松良种基地相同优树的30个37年生亲本无性系和35年生生子代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 【目的】评价和选择优质红松种质资源,为种子园升级换代提供材料。【方法】本研究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国家红松良种基地相同优树的30个37年生亲本无性系和35年生生子代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家系各测定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无性系或家系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4.19%~25.88%和4.51%~34.33%,无性系各指标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45~0.74,家系各指标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70~0.85,家系单株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29~0.66,属于中高重复力和遗传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家系间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7,r>0.5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家系的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达68.50%和73.37%,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对主成分Ⅰ的贡献最大,因此可以作为红松种质资源评价的指标。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对无性系和家系进行筛选,以10%为入选率,分别筛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和3个优良家系,入选无性系和家系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遗传增益变化范围为3.03%~14.40%。对优良家系内单株进行综合评价选择,筛选出9株优良单株,入选优良单株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遗传增益变化范围为6.98%~37.37%。【结论】利用生长性状初选出优良无性系、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可用于红松良种申报,并为红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生长性状 变异 重复力 遗传力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曲柳不同外植体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5
作者 吴晓微 魏骋 +2 位作者 胡兴国 孙海涛 杨玲 《吉林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0-18,共9页
本研究以水曲柳不同外植体(无菌苗叶片和下胚轴、未成熟合子胚、成熟和未成熟合子胚子叶)为材料,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增殖、体胚形成、体胚萌发生根培养基上诱导分化。结果表明,附加了5.0 mg·L^(-1)NAA和2.0 mg·... 本研究以水曲柳不同外植体(无菌苗叶片和下胚轴、未成熟合子胚、成熟和未成熟合子胚子叶)为材料,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增殖、体胚形成、体胚萌发生根培养基上诱导分化。结果表明,附加了5.0 mg·L^(-1)NAA和2.0 mg·L^(-1)6-BA的激素配比的MS 1/2培养基,为诱导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在5种不同的外植体中,成熟和未成熟合子胚子叶更适合作为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在诱导胚性愈伤组织中,成熟合子胚子叶诱导率为11.7%,未成熟合子胚子叶诱导率为9.7%;胚性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WPM为最佳基础培养基,附加0.1 mg·L^(-1)6-BA和0.15 mg·L^(-1)2,4-D的激素配比,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系数可达到1.54。在体胚成熟过程中,MS 1/2培养基内添加1.0 mg·L^(-1)ABA时,体胚的诱导率最高,达到55%。在生根萌发的WPM基础培养基中附加1.0 mg·L^(-1)IBA和1.0 mg·L^(-1)IAA的激素配比,生根率达到36.11%,植株再生率为13.89%。体胚苗最终驯化移栽成功,获得各项生长指标均正常的完整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体胚发生 外植体 愈伤组织诱导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