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国家红松、云杉良种基地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1
作者 费晓光 吴蕴洋 +3 位作者 王大宁 李鹏 邵慧忱 程彬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3-44,48,共3页
本文介绍了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国家红松、云杉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为良种基地科学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满足新时期林业发展对林木良种的需求。
关键词 林木良种基地 红松 云杉 建设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不同无性系自交和异交授粉种实性状分析
2
作者 徐添添 吴蕴洋 +3 位作者 王玲 吴江涛 孙素芹 杨玲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5,53,共10页
为了评估红松不同无性系内自交和异交授粉后的种实性状差异,探讨红松自交产生后代的可能性,采用“3×3”双列交配设计,对3个红松无性系进行控制授粉,通过测定授粉后的坐果率、种实外部形态、营养物质及播种情况,对比分析自交与异交... 为了评估红松不同无性系内自交和异交授粉后的种实性状差异,探讨红松自交产生后代的可能性,采用“3×3”双列交配设计,对3个红松无性系进行控制授粉,通过测定授粉后的坐果率、种实外部形态、营养物质及播种情况,对比分析自交与异交授粉后的种实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无性系20和无性系11自交授粉的坐果率高于其异交组合。3个无性系内自交与异交授粉后的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总体上无显著差异。无性系11中自交授粉后代的球果种鳞碳氮比(Y C/N)值高于异交组合,反映出更高的固碳能力。自交授粉得到的种子在无性系20和无性系37中表现出较高的营养物质积累和萌发率。种实性状变异系数和隶属函数值表明,自交组合37×37和11×11优于其组内异交。因此,红松自交能够产生后代,3个无性系内自交授粉后种实性状与异交种实无显著差异,初步认为自交组合37×37和11×11种实性状优于组内异交,在之后的育种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自交授粉 坐果率 种实性状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及生存分析方法的落叶松云冷杉林单木生存模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春明 张会儒 王卓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准确预测林木的生存和枯损是森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和生存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林木生存模型,能够提高林木枯损模型的精度。【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20块落叶松云冷杉林样地数据为例,... 【目的】准确预测林木的生存和枯损是森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和生存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林木生存模型,能够提高林木枯损模型的精度。【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20块落叶松云冷杉林样地数据为例,基于生存分析方法中常用的6个时间参数分布回归模型(指数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对数Logistic分布、Gompertz分布及Gamma分布),把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作为协变量加入到模型中去,构建林木生存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样地的随机效应,并与传统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木初始胸径的增加,其枯损的风险降低,生存率提高;随着单木大于对象木断面积值的增加,其枯损的风险增加,生存率降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木枯损的概率增加,生存率降低;立地因子对林木的生存没有显著影响;6个参数分布回归模型中,Weibull分布的模拟精度最高。与固定效应模型相比,Weibull分布模型在考虑样地水平随机效应后,模型的模拟精度获得明显的提高,并且达到极显著程度。【结论】在森林经营中,要提高林木的生存率,需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法和经营时间,避免使林分的密度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效应模型 生存分析方法 随机效应 生存时间 落叶松云冷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树经营对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单木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周超凡 冯林艳 +5 位作者 何潇 张会儒 雷相东 卢军 张晓红 王卓晖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7,共9页
[目的]探讨目标树经营对针阔混交林单木生长的影响,为针阔混交林群落生态恢复演替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区分不同径级和不同树种,使用方差分析判断目标树经营与对照... [目的]探讨目标树经营对针阔混交林单木生长的影响,为针阔混交林群落生态恢复演替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区分不同径级和不同树种,使用方差分析判断目标树经营与对照间、不同自由生长空间(FTG)之间目标树的胸径、材积生长量差异。[结果]1)与对照相比,除径级Ⅲ的材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外,目标树经营下的各径级目标树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差异显著,随着径级的增大,目标树的生长提升效果下降明显;2)目标树经营对先锋树种目标树生长的提升或抑制作用不显著,但能显著促进顶级树种和伴生树种目标树生长,且顶级树种更优;3)随着自由生长空间的增加,不同径级目标树的生长量均增大,但径级Ⅲ的材积生长量差异同样不显著;各径级胸径生长量在自由生长空间为4时(FTG4)最大,材积生长量在自由生长空间为3时(FTG3)最大;与经营前相比,最少需要多释放出2个方向的自由生长空间才会显著促进目标树生长;4)紫椴适合疏开2~3个生长方向,臭冷杉适合疏开2~4个生长方向,红松和鱼鳞云杉适合疏开3~4个生长方向。[结论]目标树经营可以显著促进目标树的生长,且有利于群落的恢复演替;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目标树经营应重点关注中小径级,其次是大径级;目标树应按照不同树种的适宜性,释放2~4个方向的自由生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树经营 生长差异 自由生长空间 云冷杉 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占域模型的中国珲春地区人虎冲突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日 靳勇超 +3 位作者 朱世兵 李冬伟 孙权 张明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51,共8页
人虎冲突是全球野生虎(Panthera tigris)保护和种群恢复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人虎冲突的分布特征是开展冲突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珲春地区是东北虎(P. t. altaica)从俄罗斯向中国扩散的重要廊道,随着东北虎种群数量的逐步增加,该... 人虎冲突是全球野生虎(Panthera tigris)保护和种群恢复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人虎冲突的分布特征是开展冲突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珲春地区是东北虎(P. t. altaica)从俄罗斯向中国扩散的重要廊道,随着东北虎种群数量的逐步增加,该地区的人虎冲突特征亟需开展研究。本文以2016―2020年珲春地区的人虎冲突事件为基础,基于占域模型分析获得人虎冲突发生位点的特征,探究了坡向、海拔、距猎物距离等12个因素对人虎冲突的影响。结果显示,259起人虎冲突均为虎捕食家畜事件,其中东北虎捕食牛的事件约占90%,且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7月。从特征来看,坡向(∑w_(i)=0.44)、猎物分布(∑w_(i)=0.28)、海拔(∑w_(i)=0.18)和距针阔混交林的距离(∑w_(i)=0.13)对人虎冲突的发生具有较大的影响。人虎冲突在中海拔的阴坡、针阔混交林和猎物活动频繁的区域占域率更高。未来珲春地区应从加强放牧管理、划分不同等级的人虎冲突管理范围和提高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等方面来缓解人虎冲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人虎冲突 占域模型 珲春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大剂处理对樟子松种实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玉金 王喜和 +6 位作者 李平扬 李玉磊 李德尧 吴蕴洋 孙权 葛丽丽 赵曦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2-771,共10页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用材、园林绿化及生态防护树种。研究膨大剂处理对樟子松种实性状的影响,可以为樟子松优质球果的高产、稳产的科学管理方式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吉林省延边自治区汪清县亲和种子...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用材、园林绿化及生态防护树种。研究膨大剂处理对樟子松种实性状的影响,可以为樟子松优质球果的高产、稳产的科学管理方式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吉林省延边自治区汪清县亲和种子园樟子松优良单株为研究对象,分析氯吡脲(PPU)和α-萘乙酸钠(α-NA)2种膨大剂处理对樟子松球果产量、球果质量、种子产量和种子质量等指标的影响。膨大剂处理后,樟子松种实性状的平均值均大于对照,表明膨大剂处理对于樟子松的种实发育有促进作用;樟子松的球果重、单果出籽量、种长及种宽在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01),表明膨大剂处理对樟子松球果产量以及种子质量有极显著影响。膨大剂处理后单果出籽量和单果出籽重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达到28.54%、33.88%。利用球果性状对各处理进行综合评价,初步选出氯吡脲浓度10 mg·L^(-1)为最佳处理,该处理条件下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重的现实增益分别为11.81%、4.65%和24.35%;根据种子性状初步选出α-萘乙酸钠质量浓度为10 mg·L^(-1)的最佳处理,该处理单株出籽量、单果出籽重、种长、种宽、翅长、翅宽的现实增益分别为21.32%、24.15%、0.24%、9.16%、0.33%和12.16%。研究证明氯吡脲(10 mg·L^(-1))和α-萘乙酸钠(10 mg·L^(-1))两种膨大剂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樟子松球果大小和结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膨大剂 球果 结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伐强度对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恢复的影响
7
作者 范春楠 刘强 +5 位作者 郑金萍 郭忠玲 张文涛 刘英龙 谢遵俊 任增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42,共10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采伐强度干扰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估算,探讨其伐后30年的恢复状况,解析采伐强度、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密度及其与林分结构间的关系,为以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升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等为目标的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通过对不同采伐强度干扰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估算,探讨其伐后30年的恢复状况,解析采伐强度、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密度及其与林分结构间的关系,为以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升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等为目标的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汪清林业局不同采伐强度干扰的阔叶红松林为对象,通过对未采伐和Ⅰ级(30%)、Ⅱ级(40%)、Ⅲ级(50%)、Ⅳ级(60%以上)、Ⅴ级(皆伐)采伐强度干扰林分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特征的调查和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系统估算其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的碳密度,并对比分析其差异,以及他们之间及其与采伐强度、林分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虽经30年的恢复,因采伐强度的显著负效应影响,阔叶红松林的植被碳密度仍显著低于对照,但在除皆伐外的其他采伐强度之间已恢复至无差异水平。虽然伐后林分乔木层碳密度的小径级和中小径级林木比例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仍无法弥补40 cm以上大径林木的碳密度损失;幼树和草本植物的碳密度受采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灌木植物的碳密度与采伐强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仅皆伐干扰显著增加。皆伐干扰显著降低了枯落物和B层土壤的碳密度,而其他采伐强度的土壤碳密度则因B层的增加而整体接近或高于对照林分。与对照相比,皆伐和Ⅰ、Ⅱ级采伐强度干扰的生态系统碳密度显著降低,Ⅲ、Ⅳ级采伐强度干扰的生态系统碳密度则分别恢复为与之接近和略高。生态系统碳密度的组成以土壤的碳密度占比最高,冠下植被和枯落物的碳密度合计不足生态系统碳密度的3%。采伐强度对树高均匀度指数、胸径香农指数和胸径均匀度指数的负效应仍显著,林分结构对乔木层碳密度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对灌木植物碳密度为显著的负效应。受采伐的强烈负效应影响,乔木层碳密度与灌木植物的碳密度、枯落物碳密度、草本植物丰富度,以及枯落物碳密度与土壤碳密度和草本植物丰富度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阔叶红松林伐后30年,除皆伐干扰外的生态系统碳密度已基本接近或超过未采伐林分,碳密度的恢复主要源于土壤相对快速的累积,而植被的碳密度损失还尚需一定时间的恢复。采伐强度、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密度及其与林分结构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主要动因为采伐负效应引起的林分结构改变,导致了乔木层、冠下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的联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采伐干扰 生态系统 碳密度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