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患者医院内感染风险的认知现状及健康教育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娟 李红梅 +1 位作者 彭艳妮 汪洪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 了解血液科住院患者对常见医院内感染风险的认知状况,以期为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医院内感染风险认知调查表对其... 目的 了解血液科住院患者对常见医院内感染风险的认知状况,以期为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医院内感染风险认知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对医院内感染的总体认知均不高,其中住院3~5次的患者知晓率最高,为80.0%.患者对防治皮肤及黏膜破溃、洗手频次及饮食卫生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72.5%、81.2%和78.3%.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医院内感染风险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医院内感染 风险 认知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不同时期PICC置管所致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红梅 刘爱珠 +3 位作者 毛燕君 曹军 缪英霞 胡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5期51-52,共2页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针对性避免或减少导管并发症,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223例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别于非缓解期置管122例(非缓解组)和缓解期置管101例(缓解组),比较两组置管30d...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针对性避免或减少导管并发症,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223例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别于非缓解期置管122例(非缓解组)和缓解期置管101例(缓解组),比较两组置管30d内导管并发症发生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可疑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高于缓解期置管患者,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率高。对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须加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PICC 置管时机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总多糖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52
3
作者 陈万生 韩军 +1 位作者 李力 乔传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58-760,共3页
目的:考察知母总多糖(TPA)的抗炎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及大鼠棉球性肉芽肿增生动物模型进行整体药效试验。结果:TPA能显... 目的:考察知母总多糖(TPA)的抗炎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及大鼠棉球性肉芽肿增生动物模型进行整体药效试验。结果:TPA能显著抑制上述各种动物模型的炎症反应,但不能显著抑制摘除双侧肾上腺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趾肿胀;TPA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浆中皮质酮浓度,而使血浆中ACTH 浓度显著降低;TPA 还能显著降低炎症组织中PGE含量。结论:TPA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促进肾上腺分泌较高水平的糖皮质激素及抑制炎症组织PGE的合成或释放是其发挥抗炎作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总多糖 TPA 中药 抗炎作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脊髓压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2例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吕书晴 许晓倩 +5 位作者 杨建民 何毅 黄崇媚 王斌 陈萍萍 王健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0-580,F0003,共2页
1临床资料 病例1,女性,14岁,因“腰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个月余”于1998年1月31日收入本院骨科。患者于1997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伴上腹部疼痛,双下肢麻木、无力,并逐渐加重,行走不稳,大小便困难,无发热、鼻衄、齿... 1临床资料 病例1,女性,14岁,因“腰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个月余”于1998年1月31日收入本院骨科。患者于1997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伴上腹部疼痛,双下肢麻木、无力,并逐渐加重,行走不稳,大小便困难,无发热、鼻衄、齿龈渗血、头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脊髓压迫 首发症状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建民 孟沛霖 +3 位作者 王健民 董群生 袁有忠 闵碧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6-287,共2页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杨建民,孟沛霖,王健民,董群生,袁有忠,闵碧荷近年国外动物实验证实,新药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较柔红霉素(DNR)抗肿瘤活性更强,且对心脏的作者单位第二军医...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杨建民,孟沛霖,王健民,董群生,袁有忠,闵碧荷近年国外动物实验证实,新药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较柔红霉素(DNR)抗肿瘤活性更强,且对心脏的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内科,上海,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药物疗法 新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CML的分子水平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宋献民 夏放 +1 位作者 袁有忠 闵碧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 :分析 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α干扰素 (IFN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 RT- PCR方法 ,分析 6例α干扰素治疗的 CML患者不同时期骨髓细胞 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5例患者 bc... 目的 :分析 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α干扰素 (IFN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 RT- PCR方法 ,分析 6例α干扰素治疗的 CML患者不同时期骨髓细胞 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5例患者 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减低 ,临床获得持久完全血液学缓解。结论 :半定量 RT- PCR有助于α干扰素治疗 CML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粒细胞 药物疗法 慢性白血病 C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OS-Ig融合蛋白阻断ICOS信号通路可抑制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包晓辰 王健民 +4 位作者 沈茜 周虹 杨建民 宋宁霞 王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13-917,共5页
本研究探讨ICOS-Ig融合蛋白阻断ICOS-B7h信号通路对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作用和机制。建立稳定高表达ICOS-Ig的CHO细胞株,培养制备纯化的ICOS-Ig融合蛋白;以C57BL/6小鼠脾脏来源的CD4+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BABL/C骨髓源成熟树突状细... 本研究探讨ICOS-Ig融合蛋白阻断ICOS-B7h信号通路对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作用和机制。建立稳定高表达ICOS-Ig的CHO细胞株,培养制备纯化的ICOS-Ig融合蛋白;以C57BL/6小鼠脾脏来源的CD4+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BABL/C骨髓源成熟树突状细胞为刺激细胞,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的ICOS-Ig干预,以相同浓度的人Ig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获得的目标蛋白的分子量为54kD,内毒素含量<10EU/ml。ICOS-Ig在≥10μg/ml时可显著减少DC刺激引起的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效应(p<0.01)。ICOS-Ig不影响T淋巴细胞的活化,ICOS-Ig浓度与CD4+ T淋巴细胞的凋亡成正相关。单纯刺激组、ICOS-Ig10μg/ml和20μg/ml干预组的CD4+Annexin V+PI-细胞群的频率分别为15.1%、26.4%和33.6%。ICOS-Ig作用后,Th1细胞因子TNFα分泌降低,Th2细胞因子IL-4分泌增加。结论:ICOS-Ig融合蛋白阻断ICOS通路可明显减弱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并改变Th细胞的极化,对CD4+ T淋巴细胞的活化无影响,但可促进活化的T淋巴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 ICOS—Ig融合蛋白 ICOS信号通路 异基因反应性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血浆中铜、锌、铬、锰含量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建国 奚建华 +2 位作者 闵锐 张其鸿 刘本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5-86,共2页
我们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34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血浆中的Cu、Zn、Mn和Cr的含量,并就其变化规律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试图从白血病患者血浆中的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情况,分析微量元素在白血病中的某些规律。
关键词 白血病 血浆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闵碧荷 孟沛霖 杨宏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5-286,共2页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分析闵碧荷,孟沛霖,杨宏斌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rimaryextranodallymphoma;PENL)是指恶性淋巴瘤原发于一个结外器官或组织,可伴有或不伴有区域淋巴结浸润。1974年至...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分析闵碧荷,孟沛霖,杨宏斌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rimaryextranodallymphoma;PENL)是指恶性淋巴瘤原发于一个结外器官或组织,可伴有或不伴有区域淋巴结浸润。1974年至1993年我院共收治PENL7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组织 病理学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小鼠骨骼肌细胞和C 2C 12细胞转人凝血因子IX基因后高效表达及分泌功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健民 侯军 KurachiK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93-597,共5页
目的:研究骨骼肌细胞作为基因治疗靶细胞,其合成、加工和分泌外源性蛋白质的功能。方法:应用骨骼肌细胞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表达载体(pd L Me4b AhⅨm 和 LⅨ S N)转染联合免疫缺陷( S C I D)小鼠原代成肌细胞( ... 目的:研究骨骼肌细胞作为基因治疗靶细胞,其合成、加工和分泌外源性蛋白质的功能。方法:应用骨骼肌细胞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表达载体(pd L Me4b AhⅨm 和 LⅨ S N)转染联合免疫缺陷( S C I D)小鼠原代成肌细胞( S C I D M B)和 C2 C12 成肌细胞系,观察这两种细胞在合成、加工和分泌人凝血因子Ⅸ( FⅨ)蛋白质方面的异同。结果:在 S C I D M B中,pd L Me4b AhⅨm可表达的 FⅨ 达2 000 ng·10- 6 ·(24 h)- 1 ,凝血活性达 95% ~103% 。比较细胞内和培养上清液中的 FⅨ蛋白及细胞内 FⅨm R N A 丰度变化表明, C2 C12 细胞分泌 FⅨ的功能不如 S C I D M B,而合成、加工 FⅨ的能力与 S C I D M B相似。结论:原代小鼠骨骼肌细胞可高效表达、加工和分泌外源性基因产物;在以骨骼肌细胞作为靶细胞进行基因治疗研究时,应尽量应用原代细胞。本研究为临床应用骨骼肌细胞作为基因治疗靶细胞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成肌细胞 凝血因子Ⅸ 基因治疗 血友病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对小鼠造血祖细胞基因转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献民 杨建民 +3 位作者 闵碧荷 卢大儒 李川晟 孟沛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对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NeoR基因在小鼠造血祖细胞及人K562细胞中基因转移效率的影响,以探求最有效地促进造血细胞基因转移的细胞因子或其组合。方法: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3(IL-...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对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NeoR基因在小鼠造血祖细胞及人K562细胞中基因转移效率的影响,以探求最有效地促进造血细胞基因转移的细胞因子或其组合。方法: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3(IL-3)、干细胞因子(SCF)作用下预培养的骨髓细胞用含病毒颗粒的上清转染后,经G418或不含G418体外半固体培养,以生物学方法及PCR方法检测造血祖细胞的某因转移效率。结果:IL-1α/IL-3/SCF联合应用能最有效地提高小鼠CFU-GM基因转移效率,使转移效率从(6.04±1.34)%提高到(43.6±5.94)%;SCF单独应用能最有效地促进K562细胞基因转移,使其转移效率从(19.04±1.58)%提高到(54.46±2.13)%。结论:IL-1α/IL-3/SCF联合应用可提高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转移效率,SCF可用于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骨髓移植时基因标志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基因转移效率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OH)_2D_3及其类似物调节人原始巨核白血病细胞系增殖分化的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亮年 郭嘉 程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07-512,共6页
1,25(OH)_2D_3及其两种新型类似物(MC903和EB1089)对人原始巨核白血病细胞系HIMeg的增殖分化过程有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利用分子杂交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首次证明,HIMeg细胞中有1,25(OH... 1,25(OH)_2D_3及其两种新型类似物(MC903和EB1089)对人原始巨核白血病细胞系HIMeg的增殖分化过程有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利用分子杂交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首次证明,HIMeg细胞中有1,25(OH)_2D_3受体(VDR)mRNA的表达,强烈提示1,25(OH)_2D_3对HIMeg细胞的作用是由VDR介导的。同时还发现,1,25(OH)_2D_3及其类似物、维甲酸在调节HIMeg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C-mycmRNA表达水平迅速降低,6h时已基本达到最低水平,提示这些作用因子对HIMeg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是和C-myc癌基因的表达改变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OH)2D3 白血病 巨核系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M_4,M_5)单核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楼国良 丁佳逸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5-217,共3页
本研究观察了脂多糖刺激正常人和急性白血病(M_4,M_5)患者单核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的差别。结果表明:原代培养的白血病细胞能产生IL-1;但其产生IL-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单核细胞水平,相差非常显著(P<... 本研究观察了脂多糖刺激正常人和急性白血病(M_4,M_5)患者单核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的差别。结果表明:原代培养的白血病细胞能产生IL-1;但其产生IL-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单核细胞水平,相差非常显著(P<0.001);同时发现IL-1产生水平与白血病病程有关(发病期:4223.9±263.5c/min;缓解期:5614.3±493.4c/min,P<0.001)。提示:IL-1产生水平可以作为单核细胞分化程度的判别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脂多糖 单核细胞 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嵌合性T细胞受体基因小鼠T淋巴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建民 Michael S Friedman +3 位作者 李峤 James J Mule Alfred E Chang Kevin T McDonagh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3-248,共6页
目的:研究小鼠T淋巴细胞在转染嵌合性T细胞受体基因后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应用重组DNA技术,将HER2特异性嵌合性T-细胞受体构建入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入包装细胞后,收集病毒上清,转染小鼠T淋巴细胞,转基因后的小鼠T淋巴细胞分别与HER2... 目的:研究小鼠T淋巴细胞在转染嵌合性T细胞受体基因后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应用重组DNA技术,将HER2特异性嵌合性T-细胞受体构建入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入包装细胞后,收集病毒上清,转染小鼠T淋巴细胞,转基因后的小鼠T淋巴细胞分别与HER2阳性(SK-OV-3)或阴性(MCF-7)的肿瘤细胞系共培养,检测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释放,51Cr释放法检测CTL评价其抗肿瘤效应。结果:所构建载体经酶切鉴定符合要求,乒乓法转染包装细胞系GP+E86,检测病毒滴度为1.2×106,Retronectin结合离心法转染经抗CD3/CD28单抗活化的小鼠T淋巴细胞,转染效率可达50%以上;转染嵌合性T细胞受体基因的T淋巴细胞与HER2阳性或阴性的肿瘤细胞系共培养后可检测到HER2特异性的细胞因子γ干扰素释放,51Cr释放法测CTL可见转染嵌合性T细胞受体基因T淋巴细胞对HER2阳性的肿瘤细胞具显著杀伤效应。结论:转染嵌合性T细胞受体基因的小鼠T淋巴细胞在体外可通过细胞因子释放和CTL效应发挥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性T细胞受体 基因转染 免疫治疗 小鼠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极体外静电场对不同参数环孢菌素A贴剂极化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郭鑫 王桃 +4 位作者 石岩 黄平 梁媛媛 王春晓 江键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1-195,共5页
以环孢菌素A为模型药物,以不同浓度促渗剂、不同含量模型药物的环孢菌素A贴剂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表面电位正极性驻极体产生的外静电场作为电场源,系统研究驻极体引起各类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规律及其与贴剂参数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驻极体... 以环孢菌素A为模型药物,以不同浓度促渗剂、不同含量模型药物的环孢菌素A贴剂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表面电位正极性驻极体产生的外静电场作为电场源,系统研究驻极体引起各类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规律及其与贴剂参数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驻极体产生的外静电场能引起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驻极体的等效表面电位越高,贴剂的极化程度越强;驻极体引起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与模型药物的含量及促渗剂的浓度密切相关.在特定电场下贴剂的极化强度随模型药物含量和促渗剂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驻极体引起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程度呈现出:促渗剂的极化>模型药物的极化>含促渗剂模型药物的极化.结果表明:驻极体外静电场能引起环孢菌素A和促渗剂的极化,极化的环孢菌素A在电场的作用下有望实现可控迁移和释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极体 环孢菌素A 静电场 极化 d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MB5基因G322A突变及硼替佐米耐药的JurkatB细胞与其亲本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研究
16
作者 吕书晴 杨建民 +4 位作者 黄崇媚 许晓倩 周虹 宋宁霞 王健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869-873,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PSMB5基因G322A突变且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耐药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细胞系JurkatB与亲本Jurkat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蛋白质表达的差异,确认JurkatB5(硼替佐米筛选终浓度500 nmol/L)及JurkatB8(筛选终浓... 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PSMB5基因G322A突变且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耐药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细胞系JurkatB与亲本Jurkat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蛋白质表达的差异,确认JurkatB5(硼替佐米筛选终浓度500 nmol/L)及JurkatB8(筛选终浓度800 nmol/L)细胞对硼替佐米的耐药性和对常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台盼蓝拒染活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应用软琼脂培养法观察细胞集落形成率,用流式细胞术行细胞周期分析,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LRP、MRPmRNA表达,采用含有720个蛋白抗体的SpringB io抗体芯片检测细胞株间蛋白质表达差异。结果表明,JurkatB5和JurkatB8细胞与亲本Jurkat细胞相比,对硼替佐米48小时耐药倍数分别为33.52,39.04。48小时化疗药物杀伤实验表明,JurkatB5和JurkatB8细胞对柔红霉素、阿霉素、长春新碱、依托泊甙均无交叉耐药,耐药细胞株与亲本Jurkat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和细胞周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urkatB5细胞与Jurkat细胞MDR1、LRP、MRP基因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芯片杂交信号扫描共有264个可分析表达点,252个蛋白在3个细胞株中表达无明显差异(2倍以内),其中包括与多药耐药相关的15个蛋白。在JurkatB5或JurkatB8中较Jurkat细胞表达升高或降低2倍以上的蛋白共12个(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4、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34 II型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细胞黏合素、高尔基体复合物、内皮蛋白、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穿孔蛋白、促乳蛋白、维甲酸受体β、整合蛋白β1),但未发现在JurkatB5和JurkatB8中较Jurkat细胞中表达同时升高或降低2倍以上的蛋白。结论:具有PSMB5基因G322A突变且对硼替佐米耐药的细胞株JurkatB与亲本Jurkat细胞相比较其常规细胞生物学特性无显著改变,无多药耐药表型及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过表达。突变细胞株中大部分已知与耐药有关的蛋白与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凋亡、恶性程度、侵袭性相关蛋白表达与亲本细胞中的表达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MB5基因 G322A突变 硼替佐米 JURKAT细胞 JurkatB细胞 蛋白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危象细胞分化抗原的检测
17
作者 韩凤来 许燕群 +1 位作者 严舫 温伟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作者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诊断的基础上,采用一组单克隆抗体检测了8例CML-BC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分化抗原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3/8例POX反应阳性、形态学诊断CML-急粒变病例、免疫学检测呈现粒、单系抗体(HIM5... 作者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诊断的基础上,采用一组单克隆抗体检测了8例CML-BC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分化抗原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3/8例POX反应阳性、形态学诊断CML-急粒变病例、免疫学检测呈现粒、单系抗体(HIM5HI98)的阳性反应,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5/8例POX反应阴性,PAS呈阳性的病例,形态学与免疫学诊断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8例均无T细胞和巨核系抗原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原始细胞 细胞分化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似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18
作者 刘付芹 丁静 +5 位作者 郭孟乔 柳敏 黄正霞 苗晋华 杨建民 唐古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3-395,共3页
1病例资料 女性,41岁,因"乏力20余天,头晕、头痛6d"于2015年6月11日入院。患者入院时无发热、咳嗽、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体格检查示重度贫血貌,口唇、甲床苍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双下肢可见散在瘀斑。全身淋巴结无肿大,胸骨中... 1病例资料 女性,41岁,因"乏力20余天,头晕、头痛6d"于2015年6月11日入院。患者入院时无发热、咳嗽、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体格检查示重度贫血貌,口唇、甲床苍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双下肢可见散在瘀斑。全身淋巴结无肿大,胸骨中下段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鉴别诊断 综合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19
作者 陈莉 楼国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9-70,共2页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近年来对DC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DC应用于髓性白血病尤其是具有明确白血病抗原的白血病特异性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 髓性白血病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的基因修饰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杨建民 Kevin T MCDONAGH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01-305,共5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成功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应用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信心。但从每一位患者体内克隆出肿瘤细胞特异性的CTL,并在体外扩增到足够的细胞数量后回输体内是一项十分费时费力的工作,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成功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应用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信心。但从每一位患者体内克隆出肿瘤细胞特异性的CTL,并在体外扩增到足够的细胞数量后回输体内是一项十分费时费力的工作,也很不经济。近些年人们尝试应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对T淋巴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以增强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在体内、体外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将简要介绍通过病毒转染以肿瘤抗原特异性TCR、嵌合性TCR修饰T淋巴细胞的方法,基因修饰后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的发生机制以及动物体内实验结果。对逆转录病毒修饰T淋巴细胞所带来的潜在危险性及对策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基因转染 逆转录病毒载体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