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组织中神经节苷脂谱改变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天培 沈锋 +6 位作者 施乐华 刘彦君 王华菁 王皓 钱卫珠 郭亚军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检测肝癌组织中唾液酸酶的活性,探讨肝癌组织中神经节苷脂谱改变(GD3含量增加)的机理。方法:以蓖麻凝集素Ⅱ与乳糖基的特异结合为基础,用神经节苷脂GM3作为水解底物包被于96孔板,在唾液酸酶的作用下,糖链末端的唾... 目的:检测肝癌组织中唾液酸酶的活性,探讨肝癌组织中神经节苷脂谱改变(GD3含量增加)的机理。方法:以蓖麻凝集素Ⅱ与乳糖基的特异结合为基础,用神经节苷脂GM3作为水解底物包被于96孔板,在唾液酸酶的作用下,糖链末端的唾液酸被切除而暴露出乳糖残基,用生物素标记的蓖麻凝集素与后者结合,再用ABC法测定结合量即可检测唾液酸酶活性。结果:肝癌组织中不管是可溶性的还是膜结合性的唾液酸酶,其活性都明显低于其癌旁组织。结论:肝癌组织中神经节苷脂GD3增加的原因不仅与GD3合成酶活性的增高有关,还与其水解酶唾液酸酶活性的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神经节苷脂 唾液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成分与胆红素钙结石形成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柏和 吴孟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89年第1期28-29,共2页
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在国内达到4.1~51.6%,此病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着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临床工作者多年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尚未获得统一。我们对24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和7例非结石胆道疾患病... 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在国内达到4.1~51.6%,此病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着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临床工作者多年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尚未获得统一。我们对24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和7例非结石胆道疾患病人的胆石和胆汁中的几种主要成分行定量检测,并通过分析胆汁中有形成分变化与胆红素钙结石形成的关系,以期对胆红素钙结石的病因和机理作进一步探讨。材料和方法 1.对象随机选择临床诊断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24例,男性11例,女性13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17岁,平均46.3岁。术中取出胆石目测按日本胃肠病学会拟定标准分类。非结石胆道疾患病人7例作为对照,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40.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结石 胆汁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孟超 张柏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4,共4页
关键词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分子十六酰化干扰人T淋巴细胞CD3介导的信号传递的研究
4
作者 郭亚军 沈锋 +3 位作者 谢天培 施乐华 刘彦君 王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9-114,共6页
证实细胞表面CD44分子的十六酰化可能参与淋巴细胞的信号传递。方法:利用不同类型的CD44单克隆抗体(P3H9、Bu52、IM.7和GKW.A3),观察它们对CD2或CD3抗体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的作用以及对... 证实细胞表面CD44分子的十六酰化可能参与淋巴细胞的信号传递。方法:利用不同类型的CD44单克隆抗体(P3H9、Bu52、IM.7和GKW.A3),观察它们对CD2或CD3抗体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的作用以及对CD44分子十六酰化的影响。结果:所有这4种CD44单克隆抗体与CD2单克隆抗体在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Y.J.8T细胞增生方面有协同作用。GKW.A3和IM.7(而非P3H9或Bu52)能够抑制CD3抗体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同样,也只有GKW.A3和IM.7能够刺激细胞表面CD44分子的十六酰化;而GKW.A3对CD3抗体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的抑制效应可被一种蛋白十六酰化的抑制剂变蓝菌素所逆转。结论:CD44分子的十六酰化可干扰CD3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这些结果为细胞表面受体的十六酰化可能参与T细胞受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信号传导作用的假说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CD3 十六酰化 T淋巴细胞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肾联合快速获取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孙君泓 吴孟超 +4 位作者 陈汉 鞠泽生 沈锋 董秀芬 张秀忠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本文报道了在心搏停止的供体快速联合获取肝及双肾的方法。该法能有效地缩短器官热缺血时间,同时保证各器官质量,是适合我国现状的多器官联合获取方法。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腺癌组织中凝集素受体表达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张世民 吴孟超 +3 位作者 陈汉 张秀忠 马达烈 舒鸿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19-523,共5页
用ABC法对10例胃肠道腺癌和癌旁组织中12种凝集素受体进行了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胃癌中表达的凝集素受体的种类要多于大肠癌;而Glc/Man和GlcNAc特异性的凝集素受体的阳性率高于Gal/GalNAC和Fuc特异性的凝集素受体。从胃到直肠,胃肠... 用ABC法对10例胃肠道腺癌和癌旁组织中12种凝集素受体进行了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胃癌中表达的凝集素受体的种类要多于大肠癌;而Glc/Man和GlcNAc特异性的凝集素受体的阳性率高于Gal/GalNAC和Fuc特异性的凝集素受体。从胃到直肠,胃肠道癌旁组织中凝集素受体谱从胃型逐步变迁成直肠型。胃肠道癌中凝集素受体的表达与其癌旁组织有明显不同。癌组织中凝集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增高和降低、某些受体的出现和消失以及受体分布的改变,间接地受细胞基因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受体 胃肿瘤 胃肠道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素在研究复发性肝癌细胞克隆来源中的可能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世民 吴孟超 +1 位作者 陈汉 董秀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725-729,共5页
用ABC法对16例二次切除的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凝集素受体进行了测定,并观察了裸鼠体内传代2年多的人HCC组织中凝集素受体的变化,同时对这些肝癌病人的肿瘤部位、复发时间、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裸鼠体内传... 用ABC法对16例二次切除的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凝集素受体进行了测定,并观察了裸鼠体内传代2年多的人HCC组织中凝集素受体的变化,同时对这些肝癌病人的肿瘤部位、复发时间、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裸鼠体内传代的人HCC组织中凝集素受体变化很小。一些二次切除的HCC之间凝集素受体差别较少,而另一些则差别较多。这种二次切除的肝癌组织间凝集素受体的差别与肿瘤的部位、复发时间和某些生物学特性有明显的关系。提示:与原发肝癌相比,凝集素受体差别较多的复发性肝癌可能来自于不同的肿瘤细胞克隆;凝集素在探讨复发性肝癌细胞克隆来源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 细胞克隆来源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变病程中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变化与肝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4
8
作者 殷正丰 刘洪 +2 位作者 胡韪 董秀芬 吴孟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对106例肝硬变患者血清AFP含量进行18个月至7年时间的动态观察,分析AFP含量变化特点,探讨其变化类型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AFP含量在较高浓度(>60μg/L)反复波动的肝硬变人群的肝癌发生率(46%)明显高于其他肝硬变人群(P&l... 对106例肝硬变患者血清AFP含量进行18个月至7年时间的动态观察,分析AFP含量变化特点,探讨其变化类型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AFP含量在较高浓度(>60μg/L)反复波动的肝硬变人群的肝癌发生率(46%)明显高于其他肝硬变人群(P<0.05)。7例后来发展为肝癌的肝硬变患者血清AFP含量开始一直在200μg/L以下,但发现肝癌前半年内,其含量每月以1.5~4倍速率上升。因此,当血清AFP含量在高浓度持续波动,或经一段时间缓慢地上升后随即迅速升高,应认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早确诊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甲胎蛋白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切除术后甲胎蛋白异质体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殷正丰 虞紫茜 +3 位作者 崔贞福 胡韪 屠振兴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0,共4页
作者同步观察了26例肝癌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初期血清AFP和AFP异质体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7例血清AFP异质体随血清AFP转阴而消失,6个月内无1例复发;3例AFP虽未能转阴,但AFP异质体含量明显下降,6个月内亦... 作者同步观察了26例肝癌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初期血清AFP和AFP异质体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7例血清AFP异质体随血清AFP转阴而消失,6个月内无1例复发;3例AFP虽未能转阴,但AFP异质体含量明显下降,6个月内亦无1例复发;6例血清AFP含量下降,AFP异质体含量相对恒定,其中4例6个月内复发。我们初步认为,肝癌切除术后在观察AFP含量变化的同时,比较AFP异质体的变化,似能更真实地反映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凝集素 肝肿瘤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A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青 刘彦君 +7 位作者 李石 谢天培 陈伟忠 张贤康 张俊平 王皓 钱卫珠 王华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维生素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以100mg/kg体重维生素A皮下注射。检测在早(3周)、中(6周)、晚(12周)期大鼠肝组织...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维生素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以100mg/kg体重维生素A皮下注射。检测在早(3周)、中(6周)、晚(12周)期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中透明质酸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并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治疗组早期血清透明质酸及组织病理学的炎症程度均显著低于CCl4对照组(P<0.05),中、晚期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晚期肝组织学纤维化程度虽低于CCl4对照组,但相差不显著。结论:上述剂量维生素A能减轻CCl4所致大鼠的早期肝脏损害,它可能有益于减轻其后的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维生素A 羟脯氨酸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喜泰 韩絮琳 +2 位作者 屠振兴 秦一中 崔正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4,共4页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我院外科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57例原发性肝癌(PHC)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感染标志(HBVM)及抗-HCV检测,发现我国130例患者HBVM的阳性率为88.5%,抗-HCV阳性率10...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我院外科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57例原发性肝癌(PHC)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感染标志(HBVM)及抗-HCV检测,发现我国130例患者HBVM的阳性率为88.5%,抗-HCV阳性率10.8%,27例华裔印尼(印尼)患者的HBVM及抗-HCV阳性率分别为59.3%及48.1%,提示我国PHC与HBV感染关系密切,HCV感染不是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甲胎蛋白异质体肽链和寡糖成分差异与肝癌诊断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柏和 吴孟超 +2 位作者 张晓华 陈汉 吴祥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1-345,共5页
采用小扁豆凝集素(LCA)亲和层析法将甲胎蛋白(AFP)分为结合型和非结合型两部分,并分析了人胎儿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血清AFP异质体的电泳性质、氨基酸和寡糖成分。发现这两种不同来源的AFP虽同属胎肝型,但电泳性质、氨基酸和寡糖... 采用小扁豆凝集素(LCA)亲和层析法将甲胎蛋白(AFP)分为结合型和非结合型两部分,并分析了人胎儿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血清AFP异质体的电泳性质、氨基酸和寡糖成分。发现这两种不同来源的AFP虽同属胎肝型,但电泳性质、氨基酸和寡糖成分仍有差异。PHC血清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AFP异质体(AFP-R-LCA)糖链结构中具有岩藻糖残基(α-L-Fuc),这一结构特征的识别,在临床为良性肝病和PHC的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异质体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殷正丰 屠振兴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51-553,共3页
豌豆凝集素(Pisum sativum agglutinin,PSA)是从豌豆中提纯的一种植物凝集素。它与细胞表面受体及与可溶性糖蛋白和糖脂间的反应性、使其成为研究细胞生物学特性,尤其是研究糖类复合物的常用生化试剂之一。新近我们发现。
关键词 豌豆凝集素 分离 纯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抗人原发性肝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的制备及专一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施乐华 谢天培 +4 位作者 沈锋 车小燕 崔贞福 吴孟超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研制抗人原发性肝癌(PHC)特异性单抗(McAb),为肝癌的导向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方法:用人PHC细胞系HepG2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同源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加流式细胞仪... 目的:研制抗人原发性肝癌(PHC)特异性单抗(McAb),为肝癌的导向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方法:用人PHC细胞系HepG2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同源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加流式细胞仪筛选及专一性鉴定,单抗经ProteinA法纯化,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测定。结果:筛选出3株能分泌抗人PHC细胞膜单抗的杂交瘤,这些杂交瘤经3次亚克隆后仍能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专一性分析显示3株杂交瘤分泌的单抗均可特异性地识别人PHC细胞。纯化的单抗属小鼠IgGl亚类。结论:McAb与肝癌细胞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具有潜在的导向显像和导向治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L岩藻糖甙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甲梅 吴孟超 陈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6-221,共6页
参考Troost法检测了肝细胞癌(HCC)及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和疾病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α-L-岩藻糖甙酶(AFU)活性。结果表明:血清AFU活性测定对HC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2%和83.3%。对甲胎蛋白阴性和早期HCC诊断敏感性亦分别达76.... 参考Troost法检测了肝细胞癌(HCC)及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和疾病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α-L-岩藻糖甙酶(AFU)活性。结果表明:血清AFU活性测定对HC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2%和83.3%。对甲胎蛋白阴性和早期HCC诊断敏感性亦分别达76.1%和70.8%。HCC组织及其癌周肝组织中AFU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近1倍,且与相应血清中的活性升高相一致(r=0.742,P<0.01)。提示AFU可能是HCC的新型生物学标记物,对HC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甲胎蛋白 岩藻糖甙酶 AF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中性糖、氨基己糖及乙酰氨基己糖的微量测定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世民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糖的定量测定的方法很多,有根据糖的还原性测定的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Somogyi-Neson法;有将糖变成糠醛衍生物进行测定的地衣酚—硫酸法、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等;有用酶的糖定量法等。但以前的方法中,反应体积和样品用量较大,... 糖的定量测定的方法很多,有根据糖的还原性测定的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Somogyi-Neson法;有将糖变成糠醛衍生物进行测定的地衣酚—硫酸法、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等;有用酶的糖定量法等。但以前的方法中,反应体积和样品用量较大,而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糖 氨基已糖 乙酰氨基已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定位检测肝细胞癌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彦君 丛文铭 +5 位作者 张秀忠 谢天培 沈锋 郭亚军 陈汉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否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方法:联合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和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双标记方法,成功建立起非放射性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并应用这一技术检测了1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癌周...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否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方法:联合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和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双标记方法,成功建立起非放射性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并应用这一技术检测了1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癌周组织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发现HBV、HCV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这一独特的生物学现象。结论:认为HBV、HCV双重病毒感染可能并不遵循"病毒干扰"原则,这为了解此两种病毒在肝细胞癌发生中可能存在着的协同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脓肿的CT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承祥 陆建平 陈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20-424,共5页
作者分析了80例肝脓肿CT表现,其结果为大多数肝脓肿因腔内渗透压较高而呈圆形或卵圆形(62/80,77.5%);全部病灶CT表现为低密度区,其CT值视其内所含纤维蛋白、脂肪变性的白细胞和坏死组织的量而不同;所有病灶的增强扫描显示较平扫清楚,... 作者分析了80例肝脓肿CT表现,其结果为大多数肝脓肿因腔内渗透压较高而呈圆形或卵圆形(62/80,77.5%);全部病灶CT表现为低密度区,其CT值视其内所含纤维蛋白、脂肪变性的白细胞和坏死组织的量而不同;所有病灶的增强扫描显示较平扫清楚,其典型表现是脓腔壁的环状增强(62/80,77.5%);“靶征”的出现强力提示脓肿已形成,若内含气体则诊断更可靠。有些脓肿密度不均,表现为细小脓肿形成的“簇征”,以后可融合为具有分隔的较大脓腔;肝脓肿伴发胸部表现十分常见(72/80,90%)。CT是诊断肝脓肿有效工具(74/80),准确率达92.5%;病灶边缘不清,增强后病灶边缘无强化是肝脓肿CT诊断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4v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鹏飞 吴孟超 +2 位作者 陈汉 钱光相 傅继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游离肿瘤细胞表达的CD44vmRNA,探讨其能否反映肿瘤的侵袭转移潜能。方法:应用敏感的RT-PCR方法,通过合理的PCR引物的设计,检测了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晨的外周静脉血中C...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中游离肿瘤细胞表达的CD44vmRNA,探讨其能否反映肿瘤的侵袭转移潜能。方法:应用敏感的RT-PCR方法,通过合理的PCR引物的设计,检测了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晨的外周静脉血中CD44vmRNA,结果:从6例患者外周静脉血中选择性地检测出了游离肿瘤细胞表达的CD44vmRNA.结论:外周静脉血中游离肿瘤细胞表达的CD44vmRNA可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肿瘤的侵袭转移潜能,此法有可能作为恶性肿瘤监测及诊断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原发性 CD44 肿瘤转移 mRNA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肝细胞超微结构及葡萄糖—6—磷酸酶细胞化学的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颜永碧 夏愿耀 +3 位作者 叶煦亭 丛文铭 吴孟超 张秀忠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9-142,共4页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实验性肝癌过程中,用电镜观察肝结节内肝细胞及G-6-Pase的改变,结果显示:(1)肝细胞问的连接较正常为少,部分区域的细胞连接消失,细胞问隙增宽。(2)部分肝细胞核有凹陷,核仁肿大,胞质内线粒体嵴变短而少,粗面内质网膜上...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实验性肝癌过程中,用电镜观察肝结节内肝细胞及G-6-Pase的改变,结果显示:(1)肝细胞问的连接较正常为少,部分区域的细胞连接消失,细胞问隙增宽。(2)部分肝细胞核有凹陷,核仁肿大,胞质内线粒体嵴变短而少,粗面内质网膜上核糖体脱落,糖原颗粒减少。(3)少数细胞的细胞核增大,胞质内游离核糖体丰富,各细胞器不发达。(4)诱癌第8周,肝细胞内G-6-Pase呈阳性反应,12周后为阴性。这些特点可认为是肝细胞去分化的主要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细胞化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