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沈小华 周水淼 +7 位作者 周义德 彭平 江德胜 王振堂 杨继金 温武 刘锋 李兆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在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995年 11月至1999年 12月应用 DSA诊治严重鼻出血 10例、鼻咽纤维血管瘤 3例、咽部及咽旁间隙占位性病变各 1例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10...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在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995年 11月至1999年 12月应用 DSA诊治严重鼻出血 10例、鼻咽纤维血管瘤 3例、咽部及咽旁间隙占位性病变各 1例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10例严重鼻出血中 9例在 DSA下行血管栓塞治疗 ,8例成功 ,有效率为 88.89% ;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均获成功 ,减少了术中出血量 ;2例占位性病变经 DSA得以明确诊断。所有行 DSA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DSA不仅是诊断和治疗严重鼻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且能对占位性病变作鉴别诊断。术前选择性栓塞瘤体供血动脉 ,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鼻出血 鼻咽纤维血管瘤 假性动脉瘤 耳鼻咽喉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嗓音学组工作会议纪要
2
作者 陈世彩 郑宏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8-508,共1页
2012年6月22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嗓音学组工作会议。学组组长郑宏良教授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嗓音医学在专业化、规范发展、嗓音基础与临床研究、学术交流、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嗓音学 专业委员会 会议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嗓音医学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杀、自戕性耳鼻咽喉气管食管伤病36例分析
3
作者 江德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91-393,共3页
自杀或自戕引起的耳鼻咽喉气管食管伤,不仅伤势危急,更有病因隐晦而伤情复杂等情况,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治疗上又难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并有严格的精神护理要求。
关键词 耳鼻咽喉外伤 气管食管外伤 自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耳蜗导水管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春雷 李兆基 +5 位作者 吴皓 朱明 周水淼 吴小洪 张速勤 孙广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86-787,F003,共3页
目的 :为迷路进路手术中所遇到的耳蜗导水管及其周围的结构提供显微解剖学数据。 方法 :选用 2 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 (共 4 0侧 )进行耳蜗导水管的显微解剖 ,并进行测量和观察。 结果 :耳蜗导水管外口宽度为 (2 .6 4± 0 .82 ) m ... 目的 :为迷路进路手术中所遇到的耳蜗导水管及其周围的结构提供显微解剖学数据。 方法 :选用 2 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 (共 4 0侧 )进行耳蜗导水管的显微解剖 ,并进行测量和观察。 结果 :耳蜗导水管外口宽度为 (2 .6 4± 0 .82 ) m m ,长度为 (8.4 0± 1.35 ) mm ,耳蜗导水管外口到内听门下唇的距离为 (5 .5 3± 0 .93) mm ,外口至 脑神经距离为 (1.0 8± 0 .36 ) m m,外口至 脑神经距离为 (2 .71± 0 .6 3) m m,外口至 脑神经距离为 (4.5 2± 1.2 5 ) mm。结论 :在迷路进路手术中 ,走行于内听道与颈静脉球之间的耳蜗导水管可作为避免伤及其他重要结构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导水管 显微外科解剖 开窗术 迷路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IL-10、IFNγ和IgE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吴革平 章如新 +3 位作者 温武 燕志强 余少卿 孙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机制中IL10、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分析糖皮质激素(GC)对这3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组和地塞米松(DEX)干预组。AR组和DEX组用卵清蛋...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机制中IL10、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分析糖皮质激素(GC)对这3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组和地塞米松(DEX)干预组。AR组和DEX组用卵清蛋白(OVA)建立AR大鼠模型后,DEX干预组给予DEX干预14d,而正常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代替OVA。用被动皮肤过敏原试验(PCA)检验大鼠模型制备及药物干预后情况,用ELISA法对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10、IFNγ和IgE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AR组鼻喷嚏平均次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DEX干预组(P<0.05),AR组PCA试验阳性率为90%,其余两组全部表现为阴性。AR组IgE水平为(38.67±4.13)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3.27±1.36)pg/ml(P<0.05),而IL10为(38.15±4.89)pg/ml,IFNγ为(43.01±10.8)pg/m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48.74±3.49)和(55.19±13.17)pg/ml(P<0.05);DEX干预组IgE水平为(24.23±4.38)pg/ml,较AR组显著下降(P<0.05),而IL10为(46.18±5.01)pg/ml,IFNγ为(55.19±14.87)pg/ml,均显著高于AR组(P<0.05)。结论:GC降低AR的IgE水平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IL10和IFNγ水平实现的,提示IL10和IFNγ在AR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扮演了抗炎因子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地塞米松 免疫球蛋白E 白细胞介素10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物质在变应性鼻炎中对一氧化氮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章如新 刘国钧 +4 位作者 温武 姜俊芝 燕志强 余少卿 吴革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P物质(substanceP,SP)在变应性鼻炎中对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影响。方法:以卵清蛋白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然后用SP滴鼻(1次/d)激发变应性鼻炎各组1、2、4、8d,并与正常组对照,观察其症状和体征。同时观察鼻黏膜病理... 目的:探讨P物质(substanceP,SP)在变应性鼻炎中对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影响。方法:以卵清蛋白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然后用SP滴鼻(1次/d)激发变应性鼻炎各组1、2、4、8d,并与正常组对照,观察其症状和体征。同时观察鼻黏膜病理学变化,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豚鼠的鼻腔灌洗液和血清中NO3-/NO2-的含量确定NO的浓度。结果:SP激发能诱发正常的豚鼠出现相似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并能加重模型组豚鼠变应性鼻炎症状和鼻黏膜炎症(P<0.01)。模型组SP激发后鼻腔灌洗液和血清中NO含量明显增加,并且随着激发次数的增加,NO有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在变应性鼻炎中,SP能促进NO在鼻黏膜的产生,引发和加重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P物质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丘去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和鼻溢液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速勤 李兆基 +3 位作者 周水淼 张锦芳 刘锋 江满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98-898,共1页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鼻溢液 鼻丘粘膜下去筛前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内窥镜在中耳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温武 周水淼 +2 位作者 章如新 沈小华 孙广滨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 耳内窥镜在中耳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内窥镜系统对300例(340耳)耳病患者进行了诊治,并对其中57例(68耳)分泌性中耳炎进行了穿刺抽液注药或置管治疗,42例(5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了吸脓、去肉芽及胆脂瘤治疗,15例(17耳)... 目的 耳内窥镜在中耳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内窥镜系统对300例(340耳)耳病患者进行了诊治,并对其中57例(68耳)分泌性中耳炎进行了穿刺抽液注药或置管治疗,42例(5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了吸脓、去肉芽及胆脂瘤治疗,15例(17耳)胆脂瘤中耳炎术后清理术腔病变,以及21例(21耳)干性鼓膜穿孔进行了鼓膜修补术。结果 发现内窥镜的应用使中耳疾病的诊断率从常规检查的93.5%提高到100%,内窥镜下对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中耳炎术后复发及干性穿孔的鼓膜修补治愈率分别为75%、88%、100%及95.2%。结论 耳内窥镜具有图像清晰、操作简便、不同视角、损伤小等优点,有利中耳疾病的诊治,应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变应性鼻炎不同表型的炎症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志颐 吴明海 +4 位作者 张勇 陈伟 朱敏辉 程友 郑宏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对变应性鼻炎(AR)主要特征变化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非变应性鼻炎(NAR)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文中旨在探讨NAR按照嗜酸性粒细胞(EOS)高低分型[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NARES)型、NAR不伴EOS增高型]分析不同表型NA... 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对变应性鼻炎(AR)主要特征变化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非变应性鼻炎(NAR)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文中旨在探讨NAR按照嗜酸性粒细胞(EOS)高低分型[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NARES)型、NAR不伴EOS增高型]分析不同表型NAR炎症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初次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NARES患者12例(NARES组)、NAR不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患者10例(NAR组)、AR患者12例(AR组)及体检健康者11例(对照组)。通过病史采集、皮肤点刺实验(SPT)、鼻灌洗细胞因子、血清细胞因子、外周血Treg细胞等方式评价分析各组炎症状况。结果 NARES组鼻灌洗IFN-γ含量[28.89(10.91~127.07)pg/m L]高于对照组[8.98(7.88~14.90)pg/m L]和NAR组[7.92(7.67~45.85)pg/m L],而鼻灌洗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3.97±0.68)pg/m L vs(4.80±1.32)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和NARES组鼻灌洗IL-4、鼻灌洗IL-17、血清IL-17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NAR组(P<0.05)。AR组和NARES组血清IL-4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AR组[(4.5±1.3)%]、NARES组[(5.0±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5±1.0)%]和NAR组[(6.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R以EOS高低分型,NARES和NAR不伴EOS增高类型存在不同的炎症发生机制和炎症表现,而NARES和AR却出现了类似的Th2、Th17炎症表现,两者在炎症发生机制上具有一致性,将鼻炎按照是否存在EOS浸润分型更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征 鼻灌洗 TH2细胞 TREG细胞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泪囊造影术及三维重建在鼻腔结构异常伴功能性溢泪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海红 孙广滨 +3 位作者 刘锋 郑宏良 李兆基 张速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讨CT泪囊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ic dacryocystography,CT-DCG)和泪道系统的CT三维重建(CT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在诊治鼻腔结构异常伴功能性溢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鼻腔结构异常并伴功能性溢泪及鼻阻塞患者18例,... 目的探讨CT泪囊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ic dacryocystography,CT-DCG)和泪道系统的CT三维重建(CT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在诊治鼻腔结构异常伴功能性溢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鼻腔结构异常并伴功能性溢泪及鼻阻塞患者18例,均有下鼻甲肥大,其中12例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术前均排除由眼部疾病引起的溢泪。所有患者均采用CT-DCG和三维重建检查,行鼻内镜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12例伴鼻中隔偏曲者同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观察疗效。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CT-DCG和CT三维重建术能清晰显示泪道引流系统的解剖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术前影像显示鼻泪管口通而不畅,术后影像显示泪道系统通畅,造影剂可顺利经下鼻道流出。18例患者术后鼻中隔均居中,下鼻甲明显缩小。其中鼻阻塞痊愈14例(77.8%),好转4例(22.2%);13例(72.2%)溢泪症状消失,5例(27.8%)溢泪症状好转。结论 CT-DCG和泪道系统的三维重建技术对鼻腔结构异常伴功能性溢泪的诊治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泪囊造影术 三维重建 下鼻甲肥大 鼻中隔偏曲 功能性溢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征患者的炎症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志颐 吴明海 +4 位作者 张勇 陈伟 朱敏辉 王秋萍 郑宏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7-730,共4页
目的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征(nonallergic rhinitis with eosinophilia syndrome,NARES)与支气管哮喘、鼻息肉、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等疾病相关,但对于其炎症状况研究相对较少,文中旨在探讨NARES患者鼻部、下气道及全身炎... 目的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征(nonallergic rhinitis with eosinophilia syndrome,NARES)与支气管哮喘、鼻息肉、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等疾病相关,但对于其炎症状况研究相对较少,文中旨在探讨NARES患者鼻部、下气道及全身炎症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初次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101例(AR组)、NARES患者39例(NARES组)及体检健康者(对照组)162例,通过病史采集、皮肤点刺实验、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 NO)、血常规、血总Ig E(total Ig E,t Ig E)、鼻灌洗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i nophils,EOS)、诱导痰EOS、鼻激发和支气管激发检查等方式评价分析炎症状况。结果 NARES组、AR组鼻激发阳性率(69.2%、75.2%)、支气管激发阳性率(10.3%、14.9%)、Fe NO[(37.25±22.95)ppb、(39.00±24.29)ppb]较对照组[32.1%、1.2%、(15.70±5.20)ppb]均升高(P〈0.05);NARES组、AR组血清Eos、血清t Ig E、鼻灌洗EOS计数、诱导痰EOS比例较对照组亦升高(P〈0.05)。NARES组血清t Ig E较AR组降低[53.3(23.3-186.0)vs 197.0(62.6-391.0)k U/L,P〈0.05]。结论 NARES患者鼻、下气道和全身均存在炎症反应,且炎症程度与AR无差异。临床上对NARES患者既要关注上气道炎症状况,也要关注下气道及全身炎症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征 鼻灌洗 诱导痰 鼻激发 支气管激发 呼出气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豚鼠鼻粘膜组胺含量对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素敏 章如新 +2 位作者 于雁灵 李兆基 周水淼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豚鼠不同病程中鼻粘膜组胺含量对血流量的影响。 方法 :6 0只豚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致敏组 (n=30 ) ,分别检测致敏后激发前和激发后即刻 ,2 4,48,72 h豚鼠鼻粘膜中的组胺含量 ,每组动物处死前均用激光多谱勒探测仪...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豚鼠不同病程中鼻粘膜组胺含量对血流量的影响。 方法 :6 0只豚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致敏组 (n=30 ) ,分别检测致敏后激发前和激发后即刻 ,2 4,48,72 h豚鼠鼻粘膜中的组胺含量 ,每组动物处死前均用激光多谱勒探测仪测定其鼻粘膜血流量 ,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时相点豚鼠鼻粘膜中的组胺含量与鼻粘膜血流量的关系。 结果 :致敏原激发前致敏组动物鼻粘膜中组胺含量和鼻粘膜血流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致敏原激发即刻迅速下降至低于正常对照组 ,以后呈逐渐回升趋势 ,72 h后基本接近于激发前水平。致敏组动物鼻粘膜中组胺含量和鼻粘膜血流量呈正相关 ,相关性非常显著 (P<0 .0 0 1,r=0 .96 7)。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组胺 鼻粘膜 血流量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中隔骨折与脱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兆基 张速勤 +1 位作者 周蓉珏 黄海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68-1168,1177,共2页
关键词 鼻中隔骨折 鼻中隔脱位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一氧化氮合酶的组织化学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卫东 章如新 李兆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33-1134,F004,共3页
目的 :通过比较豚鼠正常和变应性鼻炎 (AR)鼻粘膜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分布 ,探讨 NOS与 AR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 ,以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黄递酶 (NADPH- d)特异性地测定 NOS在正常组和 AR组豚鼠鼻粘膜中... 目的 :通过比较豚鼠正常和变应性鼻炎 (AR)鼻粘膜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分布 ,探讨 NOS与 AR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 ,以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黄递酶 (NADPH- d)特异性地测定 NOS在正常组和 AR组豚鼠鼻粘膜中的分布及 AR组 NOS活性变化。结果 :正常和 AR组豚鼠鼻粘膜酶组织化学染色均有反应 ,AR组呈强阳性反应 ,主要分布于腺体细胞、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胞质。结论 :正常豚鼠鼻粘膜存在 NOS,AR的鼻粘膜 NOS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 ,提示 NOS可能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鼻炎 变应性 鼻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震后豚鼠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定量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义德 张青 +1 位作者 吴皓 李兆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 :观察爆震后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变化。 方法 :复制强脉冲噪声致聋豚鼠模型 ,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仪测定听神经脑干反应 (ABR)阈值 ,通过耳蜗铺片计算机图像分析行毛细胞计数 ,耳蜗病理切片螺旋神经节细胞计数。结果 ... 目的 :观察爆震后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变化。 方法 :复制强脉冲噪声致聋豚鼠模型 ,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仪测定听神经脑干反应 (ABR)阈值 ,通过耳蜗铺片计算机图像分析行毛细胞计数 ,耳蜗病理切片螺旋神经节细胞计数。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噪声暴露后 2 1d的实验组耳蜗钩回、第 1和第 2回毛细胞总数分别为 3 5 99± 15 9.6个 ,6 0 2 2± 98.4个 ;二下螺旋神经节细胞计数分别为 (5 1± 4.72 )个 ,(2 7± 6 .94)个 ,以上均数各组间相差显著。结论 :爆震后不仅 ABR阈值升高 ,毛细胞数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 耳蜗毛细胞 螺旋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鼻内镜蝶窦囊肿开放术对改善视力障碍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锋 周水淼 +3 位作者 张速勤 温武 郑宏良 沈小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5-346,共2页
目的:提高对蝶窦囊肿可致视力障碍的诊断水平和急诊内镜手术对预防和改善视力障碍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伴有视力下降的蝶窦囊肿的诊断过程。在鼻内镜下行急诊蝶窦囊肿开放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4 例患者头痛基本消失,视力有... 目的:提高对蝶窦囊肿可致视力障碍的诊断水平和急诊内镜手术对预防和改善视力障碍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伴有视力下降的蝶窦囊肿的诊断过程。在鼻内镜下行急诊蝶窦囊肿开放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4 例患者头痛基本消失,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不明原因视力障碍应考虑到由蝶窦囊肿引起的可能性,应尽早明确诊断。行急诊内镜手术可使视力障碍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窦 囊肿 鼻内镜 视力障碍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章如新 周卫东 李兆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变应性鼻炎豚鼠的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能力的测定 ,从细胞水平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并期望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指标提供一种客观手段。 方法 :健康豚鼠随机分组后 ,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 ,刀豆球蛋白 A(Con A)作刺激... 目的 :通过对变应性鼻炎豚鼠的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能力的测定 ,从细胞水平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并期望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指标提供一种客观手段。 方法 :健康豚鼠随机分组后 ,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 ,刀豆球蛋白 A(Con A)作刺激物 ,应用荧光测定法 ,比较豚鼠实验组和正常组之间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的能力。结果 :在 3种浓度 Con A的刺激诱导下 ,变应性鼻炎组嗜碱粒细胞组胺释放率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 (P<0 .0 1)。 结论 :变应性鼻炎的豚鼠存在着嗜碱粒细胞组胺释放能力的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嗜碱粒细胞 组胺 释放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丙酸氟替卡松鼻内应用对趋化因子Eotaxin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国钧 章如新 +5 位作者 燕志强 姜俊芝 温武 沈小华 余少卿 吴革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02-804,共3页
目的:观察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allergicrhinitis,PAR)丙酸氟替卡松鼻内应用对趋化因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PAR患者,用丙酸氟替卡松进行鼻内治疗,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鼻分泌物中趋化因子Eoxtain含量,同时... 目的:观察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allergicrhinitis,PAR)丙酸氟替卡松鼻内应用对趋化因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PAR患者,用丙酸氟替卡松进行鼻内治疗,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鼻分泌物中趋化因子Eoxtain含量,同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PAR患者血清和鼻腔分泌物中Eotaxin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经丙酸氟替卡松鼻内治疗后,PAR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的同时,Eotaxin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甚至表现出比正常还低的趋势。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内治疗PAR能降低趋化因子Eotaxin的含量,进而抑制变应性炎症的发生,这可能为其发挥作用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TAXIN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丙酸氟替卡松 投药 鼻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管神经破坏后对鼻粘膜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锋 丁晋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翼管神经破坏后对鼻粘膜血流的影响刘锋,丁晋澄Nomura采用组织化学技术证明翼管神经以副交感纤维为主。翼管神经切断术虽不能治疗鼻变态反应本身,但可阻断支配鼻粘膜的胆碱能神经反射径路的传入、传出支,从而缓解症状、减轻病... 翼管神经破坏后对鼻粘膜血流的影响刘锋,丁晋澄Nomura采用组织化学技术证明翼管神经以副交感纤维为主。翼管神经切断术虽不能治疗鼻变态反应本身,但可阻断支配鼻粘膜的胆碱能神经反射径路的传入、传出支,从而缓解症状、减轻病情。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量手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管神经 鼻粘膜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BHRF1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海 潘星华 +6 位作者 周水淼 李兆基 温武 余龙 孔宪涛 孙喜元 傅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基因BHRF1的存在和表达与癌细胞分化及其患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斑点杂交技术检测鼻咽未分化癌、低分化及高分化鳞癌中BHRF1的存在和表达情况,并且观察患者对放疗的效果。结果:BHR...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基因BHRF1的存在和表达与癌细胞分化及其患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斑点杂交技术检测鼻咽未分化癌、低分化及高分化鳞癌中BHRF1的存在和表达情况,并且观察患者对放疗的效果。结果:BHRF1的存在与表达与鼻咽癌的分化无关,但其表达可导致癌细胞对辐射敏感性的下降(P<0.01)。结论:BHRF1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可增强其抵抗辐射诱发细胞凋亡的能力,这在鼻咽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基因 鼻咽肿瘤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