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石亚娜 任丽 +2 位作者 朱英 邵松娟 施红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我科初次行增强检查的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医护人员对患者检...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我科初次行增强检查的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医护人员对患者检查配合满意度、检查配合欠佳率、单位时间检查患者数。对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医护人员对患者检查配合满意度、检查配合欠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时间检查患者数也有所提高。结论: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较普通护理模式有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模式 放射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长宝 田建明 +3 位作者 吕桃珍 左长京 邵成伟 生晶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3例胰腺癌患者资料。肿瘤最大径1.5~6.6cm,平均3.7cm。结果粒子植入术后,止痛有效率为60.6%,术后3个月内4例死亡。术后3...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3例胰腺癌患者资料。肿瘤最大径1.5~6.6cm,平均3.7cm。结果粒子植入术后,止痛有效率为60.6%,术后3个月内4例死亡。术后3个月CT复查,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SD)13例,疾病进展(PD)8例,总有效率27.6%。全组生存时间2~1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6例仍在随访中。随访中无胰瘘和胃肠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有51粒粒子(18例患者)丢失,11粒粒子(5例患者)出现迁移,移至肠道9粒,肝、脾各1粒,未见放射性肠炎和肝功能改变。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在疼痛缓解方面疗效明确,但本组病例Ⅳ期患者较多,未取得较好的疗效,具体疗效还有待于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I粒子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放射治疗鼻咽癌伴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疗效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明 邢伟 +2 位作者 陈杰 生晶 田建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519,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放疗前后ADC值,观察扩散加权成像对放疗疗效的评价能力。方法选取2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伴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中第7、14天及放疗结束后第4周行常规MR及扩散成像检... 目的通过测量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放疗前后ADC值,观察扩散加权成像对放疗疗效的评价能力。方法选取2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伴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中第7、14天及放疗结束后第4周行常规MR及扩散成像检查。根据治疗前后淋巴结的体积变化,将其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测量各时间点ADC值。比较组内各时间点及组间相同时间点ADC值的变化。结果放疗第7及14天,有效组淋巴结ADC值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第7及14天,有效组淋巴结ADC值较放疗前升高,放疗第14天淋巴结ADC值较第7天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评价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放射治疗 淋巴结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邵成伟 田建明 +1 位作者 左长京 吕桃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5例胰腺癌患者均有典型的CT特征并经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放射性粒子均匀置入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结果粒子植入后1个月CT复查:完全...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5例胰腺癌患者均有典型的CT特征并经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放射性粒子均匀置入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结果粒子植入后1个月CT复查: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 2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86.7%;3个月:CR 5例,PR 5例,SD 2例,PD 3例。总有效率80%。除1例出现胰瘘,无急性胰腺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具有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介入放射学的现状与前瞻 被引量:13
5
作者 贾雨辰 陆建平 +1 位作者 田建明 王振堂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56-61,共6页
肝癌介入放射学的现状与前瞻贾雨辰,陆建平,田建明,王振堂肝癌是癌中之王,恶性程度高,进展迅猛,一旦发现往往已是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全身化疗或放疗基本无效。近年来,由于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上取得了可... 肝癌介入放射学的现状与前瞻贾雨辰,陆建平,田建明,王振堂肝癌是癌中之王,恶性程度高,进展迅猛,一旦发现往往已是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全身化疗或放疗基本无效。近年来,由于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理论认识、禁忌证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放射学 现状 禁忌证 肝动脉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和单纯化疗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峰 张长宝 +2 位作者 田建明 弓静 孙高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比较125I粒子和单纯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作用。方法将4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2组:A组22例(125I粒子植入组)和B组24例(吉西他滨静脉化疗组)。疗效评价主要指标包括临床受益率、客观肿瘤疗效、安全性和生... 目的比较125I粒子和单纯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作用。方法将4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2组:A组22例(125I粒子植入组)和B组24例(吉西他滨静脉化疗组)。疗效评价主要指标包括临床受益率、客观肿瘤疗效、安全性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A组为45.5%,B组为8.3%。临床受益率A组为47.1%,B组为25.0%。A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时间为4个月,B组为3个月。两组毒性反应率和并发症率无差异。结论125I粒子和吉西他滨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方面均有一定的缓解率,但125I粒子比吉西他滨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植入 胰腺肿瘤 吉西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所致血尿 被引量:5
7
作者 司毅 张火俊 +3 位作者 杨继金 毛燕君 王卫星 杨朝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635-637,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所致血尿中的作用。方法10例放射性膀胱炎伴血尿经止血治疗后无效,接受了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其中包括3例宫颈癌和7例直肠癌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膀胱炎。所有患者均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髂内动... 目的探讨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所致血尿中的作用。方法10例放射性膀胱炎伴血尿经止血治疗后无效,接受了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其中包括3例宫颈癌和7例直肠癌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膀胱炎。所有患者均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髂内动脉。结果10例患者栓塞术后24h内肉眼血尿明显减轻,肉眼血尿消失时间为1~7d(平均4d),随访期间1例患者再出血,经再次栓塞后出血停止。8例患者出现臀部胀痛,考虑为栓塞臀上动脉所致,其余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治疗放射性膀胱炎伴血尿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膀胱炎 血尿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的介入放射学新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贾雨辰 王振堂 +1 位作者 田建明 刘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C00期52-54,共3页
动脉内灌注药物(TAI)和栓塞(TAE)治疗肝癌,近年来又有很大进展。本院已收治1500余例,插管化疗或栓塞近3000人次,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一、TAI和TAE的理论根据 (一)血液供应: 1.正常肝脏的血液供应:25%~30%来自肝动脉,70%~75%来自门静... 动脉内灌注药物(TAI)和栓塞(TAE)治疗肝癌,近年来又有很大进展。本院已收治1500余例,插管化疗或栓塞近3000人次,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一、TAI和TAE的理论根据 (一)血液供应: 1.正常肝脏的血液供应:25%~30%来自肝动脉,70%~75%来自门静脉. 2.肝癌的血液供应:90%~99%来自肝动脉.因此,栓塞或结扎肝动脉后,肝癌的血供可减少90%,致使肿瘤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介入放射学 药物疗法 栓塞疗法 灌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ASPECTS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人机对比研究
9
作者 许萍 程晓青 +6 位作者 周长圣 田冰 田霞 石峰 曹泽红 高敏 邢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0-375,共6页
目的探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与专家评分的相关性、一致性,并比较两者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绿色卒中通道的急性缺... 目的探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与专家评分的相关性、一致性,并比较两者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绿色卒中通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入院平扫CT图像以及临床资料,自动化ASPECTS软件与神经放射学专家对平扫CT图像进行回顾性ASPECTS评估。Spearman分析自动化ASPECTS与专家评分的相关性,组内相关系数(ICC)用于评估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和DeLong检验评估和比较两者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的效能。结果自动化ASPECTS与专家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59,P<0.05),两者一致性较好(ICC=0.620)。自动化ASPECTS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特异度高于专家(62.1%vs 41.1%),但灵敏度略低于专家(57.6%vs 73.7%),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605,DeLong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4)。结论自动化ASPECTS与专家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两者间一致性好。在预测良好临床预后方面,两者评估效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放射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预后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佳 刘琦 +2 位作者 贾雨辰 王振堂 高尔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1-53,共3页
经放射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预后的生存分析第二军医大学卫勤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200433)上海长海医院放射科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贺佳刘琦贾雨辰王振堂高尔生本研究从血管造影检查的资料出发,综合、定量地分析影响肝癌患者... 经放射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预后的生存分析第二军医大学卫勤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200433)上海长海医院放射科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贺佳刘琦贾雨辰王振堂高尔生本研究从血管造影检查的资料出发,综合、定量地分析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各种因素,建立生存模型,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介入疗法 预后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粪造影的检查方法和正常测量 被引量:79
11
作者 卢任华 刘崎 +4 位作者 章韵 汪志杰 孔庆德 徐振花 张大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44-249,共6页
本文介绍了排粪造影的方法和排粪造影测量尺的制作。96例无排粪障碍者中有26例(27.08%)有异常表现。70例正常者的测量结果:肛直角:静坐98.67±13.84度;力排114.84±14.92度。肛上距:静坐9.87±7.72 mm;力排20.36±8.37... 本文介绍了排粪造影的方法和排粪造影测量尺的制作。96例无排粪障碍者中有26例(27.08%)有异常表现。70例正常者的测量结果:肛直角:静坐98.67±13.84度;力排114.84±14.92度。肛上距:静坐9.87±7.72 mm;力排20.36±8.37 mm。建议将国人力排时肛上距的正常值定为<30 mm;对经产妇<35 mm为相对正常值。肛管长:力排时为37.03±6 mm。乙耻距:力排时应为负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粪造影 肛直角 耻尾线 肛上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模型对肝癌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贾雨辰 刘崎 +6 位作者 贺佳 王振堂 王飞 陈栋 孙飞 田建明 叶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7-11,共5页
用 COX 模型,回顾性计量分析621例用导管灌注栓塞治疗的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显示最有意义的预后因素是肿瘤大小和门静脉癌栓。1,3,5年总生存率为62.23%,12.85%和7.45%。中位存活时间为16.23月。论文结果提示对晚期... 用 COX 模型,回顾性计量分析621例用导管灌注栓塞治疗的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显示最有意义的预后因素是肿瘤大小和门静脉癌栓。1,3,5年总生存率为62.23%,12.85%和7.45%。中位存活时间为16.23月。论文结果提示对晚期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是栓塞治疗。有关预后因素的知识有益于患者选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疗法 预后 影响因素 CO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MRI技术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 被引量:32
13
作者 汪剑 陆建平 +5 位作者 王飞 刘崎 王莉 龚建国 金爱国 曾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75-677,共3页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多种MRI技术在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47例胰腺癌与 2 8例慢性胰腺炎的MRI表现。MRI技术包括 :平扫FSFLASHT1WI和TSET2 WI、MR胆胰管成像 (MRCP)及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测量肿块与正常...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多种MRI技术在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47例胰腺癌与 2 8例慢性胰腺炎的MRI表现。MRI技术包括 :平扫FSFLASHT1WI和TSET2 WI、MR胆胰管成像 (MRCP)及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测量肿块与正常胰腺信号值 ,计算对比噪声比 (CNR)。结果 平扫FSFLASHT1WI和TSET2 WI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 5 9.4% ,对胰体癌为 86.7% ,对慢性胰腺炎为 78.6%。MRCP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 90 .6% ,对胰体癌为 6.67% ,对慢性胰腺炎为 82 .1%。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 78.1% ,对胰体癌为 93 .3 % ,对慢性胰腺炎为85 .7%。联合应用多种MRI技术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 96.9% ,对胰体癌为 93 .3 % ,对慢性胰腺炎为 92 .9% (P <0 .0 1)。结论 多种MRI技术联合运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联合应用 鉴别诊断 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4
14
作者 袁庆中 田建明 +4 位作者 王培军 邵成伟 李树平 李跃华 任方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6-439,共4页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收集肾癌 15 例,肾盂癌 9例,肾错构瘤12例。以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肾区CT平描后选择经肾门层面或肿瘤的最大层面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通过感兴趣区...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收集肾癌 15 例,肾盂癌 9例,肾错构瘤12例。以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肾区CT平描后选择经肾门层面或肿瘤的最大层面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通过感兴趣区域分析法获得正常肾皮质、肾肿瘤组织和腹主动脉的时间 密度曲线,计算正常肾皮质和肾肿瘤组织的灌注值。结果 正常肾皮质的灌注值为(2.68±0.40) ml/(min·ml),肾癌灌注值为(1.51±0.68) ml/(min·ml),肾癌灌注值显著高于肾盂癌和肾错构瘤的灌注值。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肾脏 肾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继金 林琳 +5 位作者 田建明 叶华 张火俊 毕永民 邹大进 陈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材料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的疗效。方法  5 6例甲亢患者分为两组 ,A组 2 5例 ,采用平阳 (博莱 )霉素 2 4mg动脉灌注后以明胶海绵、不锈钢圈栓塞。B组 31例采用聚乙烯醇 (PVA)颗粒栓塞 ,2例同时加... 目的 研究不同材料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的疗效。方法  5 6例甲亢患者分为两组 ,A组 2 5例 ,采用平阳 (博莱 )霉素 2 4mg动脉灌注后以明胶海绵、不锈钢圈栓塞。B组 31例采用聚乙烯醇 (PVA)颗粒栓塞 ,2例同时加用少量明胶海绵颗粒。对两组病例的疗效及常见并发症进行比较 ,并对复发病例的动脉栓塞数与复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近期疗效均达10 0 % ,随访中A、B两组复发率分别为 2 8%和 16 .1% ,但差异无显著性。栓塞 2支动脉者复发率为4 6 .7% ,栓塞 3、4支动脉者总复发率为 12 .2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7.75 1,P <0 .0 1)。B组常见并发症明显较A组高 ,但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甲亢损伤小、疗效好 ,栓塞动脉数要达 3支以上 ,否则复发率高。PVA颗粒使用方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动脉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临床疗效 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聚乙烯醇 明胶海绵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22
16
作者 左长京 王培军 +5 位作者 田建明 许奕 刘建民 萧毅 崔恒武 王敏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对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脑动脉瘤患者 30例 ,行SCTA后一周内行DSA及GDC栓塞治疗。结果 ①SCTA检出了DSA发现的 35个脑动脉瘤中的 34个 ( 97.1% ) ,32个动脉...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对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脑动脉瘤患者 30例 ,行SCTA后一周内行DSA及GDC栓塞治疗。结果 ①SCTA检出了DSA发现的 35个脑动脉瘤中的 34个 ( 97.1% ) ,32个动脉瘤诊断正确 ( 91.4% )。② 32个选择GDC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中 ,SCTA测量的最佳投照角度与DSA相同 30个 ( 93 .8% )。③MIP对动脉瘤瘤体及瘤颈测量值准确可靠 ,与DSA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SSD法立体感优于MIP及DSA ,对瘤体测量值与DSA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对瘤颈测量值与DSA有显著差异 (P<0 .0 1) ,SSD常夸大瘤颈宽度。结论 SCTA不仅能较准确诊断脑动脉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治疗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注射法制作大鼠肝癌模型 被引量:24
17
作者 邵成伟 王培军 +3 位作者 田建明 张火俊 王敏杰 曾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8期731-732,共2页
目的 报告一种新的大鼠肝癌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将经过离心浓缩的癌性腹水直接注入大鼠肝脏。结果 7天后行CT检查 ,所有实验鼠肝脏上均可见单发的肿瘤灶影。结论 直接注射法制作大鼠肝癌模型简便、易行 。
关键词 直接注射法 肝癌 动物模型 制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在头颈部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程晓青 左长京 +4 位作者 田建明 邵成伟 王敏杰 生晶 萧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软件进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探讨新的半自动减影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100例患者经过头颈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期间使用特殊的头部固定装置利于图像配准,通过减影软件将增强前骨骼的三...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软件进行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探讨新的半自动减影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100例患者经过头颈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期间使用特殊的头部固定装置利于图像配准,通过减影软件将增强前骨骼的三维模型从增强后的数据中减去,得到头颈部血管减影图像。(1)让1名有经验的操作者分别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常规血管成像和减影血管成像,记录图像处理时间。(2)让2位资深放射科医生双盲评价两种方法做出的头颈部动脉图像并按质量等级(1~5级)进行评分。结果:(1)两种图像处理方法所需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14.30±2.25minvs11.01±1.89min,P<0.01),减影组比常规组明显节省了时间。(2)两位盲法观察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87,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结合两位观察者的数据,常规法与减影法得到的头颈部动脉图像质量有统计学差异(评分为2.93±0.36vs4.22±050,P<0.05),减影法图像质量优于常规法图像。结论: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操作简便、省时,较好的克服了常规方法难以从骨骼中提取血管的难题,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减影技术 血管造影术 狭窄 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1H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大鼠脂肪肝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范明霞 田建明 +2 位作者 陆建平 金爱国 曾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503-1505,共3页
目的 与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方法对比 ,初步探讨1HMRS在脂肪肝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对 5只正常和13只不同程度脂肪肝 (4只轻度 ,3只中度和 6只重度 )SD大鼠在临床用场强 1.5T核磁仪上进行磁共振成像 (Inphase和Outphase序列 )和1HMR... 目的 与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方法对比 ,初步探讨1HMRS在脂肪肝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对 5只正常和13只不同程度脂肪肝 (4只轻度 ,3只中度和 6只重度 )SD大鼠在临床用场强 1.5T核磁仪上进行磁共振成像 (Inphase和Outphase序列 )和1HMRS多体元化学位移成像自旋回波序列 (2DCSISE)对比检查。结果 1HMRS示 5例正常肝脏在1.2 5 ppm位置不能见到正常波形 ;13只不同程度脂肪肝内甘油三酯 (-CH2 )n实测和理论谱形吻合均佳 ,化学位移值为 0 .89~ 1.3 1ppm ;波峰下面积随脂肪变程度增加 :正常与轻度脂肪肝之间差异无明显意义 (P >0 .0 5 ) ,与中、重度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中重度之间差异无明显意义 (P >0 .0 5 )。1HMRS与磁共振成像Outphase序列相对Inphase序列信号降低率反映脂肪肝病变程度基本一致 ;与组织病理学分级高度相关 (r =0 .93 ,P <0 .0 5 )。结论 1HMRS是磁共振抑脂成像(Inphase和Outphase序列 )诊断脂肪肝的互为补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磁共振成像 化学位移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肝脓肿的MRI诊断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陆建平 王莉 +3 位作者 刘崎 王飞 田建明 王一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64-767,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典型肝脓肿的 MRI表现及病理机制 ,探讨增强 MRI的诊断价值。 方法 :32个不典型肝脓肿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后证实 ,回顾性分析平扫和增强 MRI的表现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结果 :不典型肝脓肿有 3种类型 :5个(15 .6 2 % )... 目的 :分析不典型肝脓肿的 MRI表现及病理机制 ,探讨增强 MRI的诊断价值。 方法 :32个不典型肝脓肿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后证实 ,回顾性分析平扫和增强 MRI的表现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结果 :不典型肝脓肿有 3种类型 :5个(15 .6 2 % )为直径小于 2 .2 cm的房腔型脓肿 ,增强后才能显示其脓腔及腔壁 ;19个 (5 9.38% )为纤维肉芽性脓肿 ,增强后呈明显的延迟强化 ,间以细小液化或凝固坏死区 ;8个 (2 5 .0 % )为实质性团块状的脓肿 ,其中 6个伴有完整包膜 ,增强后包膜强化。平扫 MRI对 18个 (5 6 .2 5 % )不典型脓肿定性困难 ,联合增强扫描正确诊断 2 8个 (87.5 0 % )。结论 :肝脓肿病理演变在个体间的差异导致 MRI表现的不典型 ,应用增强 MRI能提高定性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肝脓肿 磁共振成像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