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肾综合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余云华 沈明 +1 位作者 李然 郑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1,共3页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主要指心脏衰竭导致肾脏损害的病变。在过去的10年,心肾的相互作用得到密切的关注;CRS的定义也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发展和完善。2010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主要指心脏衰竭导致肾脏损害的病变。在过去的10年,心肾的相互作用得到密切的关注;CRS的定义也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发展和完善。2010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和急性透析质量指导组(acute dialysis quality initiative group,ADQI)发表专家共识,明确地将CRS定义为:心脏和肾脏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综合征 心脏衰竭 透析质量 DIALYSIS 肾脏功能 治疗新进展 肾功能不全 发病机制 initiative 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甙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感染柯萨奇B_3病毒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丁继军 章同华 沈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32-535,共4页
采用1000TCID_(50) COX B_3病毒感染96孔培养板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分别于感染后1,4,8和24h加黄芪皂甙或黄芪,发现细胞培养液中LDH释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DNA合成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后48h培养液病毒滴度(Lg 3... 采用1000TCID_(50) COX B_3病毒感染96孔培养板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分别于感染后1,4,8和24h加黄芪皂甙或黄芪,发现细胞培养液中LDH释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DNA合成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后48h培养液病毒滴度(Lg 3.78 TCID_(50)和Lg 4.33 TCID_(50)明显低于对照组(Lg 5.78 TCID_(50))。表明黄芪皂甙和黄芪均有保护心肌细胞免受COX B_3病毒感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细胞培养 病毒 皂甙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何忆雯 秦永文 丁仲如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6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272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6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272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CTA能够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CTA发现钙化病变52节段,SCA仅发现钙化病变35节段。CTA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96.33%,特异度98.16%,阳性预测值97.22%,阴性预测值97.56%。其中对左主干、左前降支病变及>75%的病变灵敏度最高,分别达到100%和94.4%。结论CTA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开口畸形、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术后随访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被引量:28
4
作者 陈红 章同华 苏定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结扎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塞(AMI),以及缺血一定时间后予再灌注是研究AMI与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RI)常用的方法,常采用猫、狗、兔、大鼠等动物。大鼠作为该模型的动物具有许多优点,其心肌梗塞及心电图(ECG)有一定特点。本... 结扎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塞(AMI),以及缺血一定时间后予再灌注是研究AMI与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RI)常用的方法,常采用猫、狗、兔、大鼠等动物。大鼠作为该模型的动物具有许多优点,其心肌梗塞及心电图(ECG)有一定特点。本实验采用成年雄性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再灌注损伤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及梗死中的应用发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文文 刘宇 赵仙先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3-1225,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tion,AMI)的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都较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具有重要价值,测定血中特异标志物是反映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AMI发病突然,进程凶险...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tion,AMI)的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都较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具有重要价值,测定血中特异标志物是反映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AMI发病突然,进程凶险且转归难以预测,若能提前预知事件的发生,实施早期干预,可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目前已有很多风险预测标志物在临床中得到应用。现就心肌损伤及风险指标的发展进程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诊断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潘静薇 郑兴 +6 位作者 丁继军 秦永文 马丽萍 赵仙先 徐荣良 吴宏 陈少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8-568,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患者 急诊PCI 急性心肌梗死(AMI) 不同时间 转归 近期预后影响 常见疾病 生活质量 罪犯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益处发现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蕾 孔德华 +4 位作者 崔沙沙 陈文瑶 戴冬梅 吴菁 储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6期26-29,45,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益处发现体验。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益处发现体验。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提炼出主题。结果患者的益处发现表现为感恩、新的生活哲学、新的可能性、领悟社会支持、健康相关行为改变及利他行为等6个主题。结论医护人员应该具有心理护理的相关知识,能够识别患者益处发现的表现,可以通过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改变患者的行为,从而促进患者体验到更多的益处发现,进而促进患者良好的心理适应,提高其遵医依从性,改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益处发现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生存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云雁 艾热夏提 +6 位作者 顾颖 杨雅薇 奥斯曼江 徐汝明 吴翔 李攀 马丽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20-724,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生存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AMI患者2667例,其中男性2042例(男性组),女性625例(女性组)。女性组按院内生存情况又分为生存组565例,死亡组60例。分析女性组与男性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生存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AMI患者2667例,其中男性2042例(男性组),女性625例(女性组)。女性组按院内生存情况又分为生存组565例,死亡组60例。分析女性组与男性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临床检查、并发症、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女性组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组(9.6%vs 5.3%,P<0.01),其中接受PCI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未行PCI患者(5.1%vs 25.7%,P<0.01),急诊PCI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择期PCI患者(10.1%vs 2.5%,P<0.01)。女性AMI患者院内预后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红细胞比容、治疗方法、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呈正相关,与年龄、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肌钙蛋白T峰值、术后肌酐呈负相关(P<0.05,P<0.01)。女性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尿素、肌钙蛋白T峰值、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他汀类药物(P<0.05,P<0.01)。结论临床需更加关注女性发病情况,重视尿素、肌钙蛋白水平及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最优化药物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尿素 肌钙蛋白T 主动脉内气囊泵 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器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汤学超 白元 +1 位作者 张志钢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心房颤动是常见心律失常,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左心耳是非瓣膜性房颤(NVAF)形成血栓的主要部位。研究表明封堵左心耳可有效地减少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其疗效不亚于华法林预防治疗作用。理想的左心耳封堵器是完成... 心房颤动是常见心律失常,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左心耳是非瓣膜性房颤(NVAF)形成血栓的主要部位。研究表明封堵左心耳可有效地减少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其疗效不亚于华法林预防治疗作用。理想的左心耳封堵器是完成左心耳封堵的关键因素。经过数十年研究,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左心耳封堵器有Watchman封堵器、ACP封堵器,还有部分封堵器处于临床前试验研究阶段。该文就目前左心耳封堵器研究和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封堵器 心房纤维性颤动 脑卒中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任洪波 章同华 +3 位作者 秦永文 王学敏 张燕 刘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和方法 :利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研究褪黑素对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并从氧自由基、钙超载以及能量代谢方面探讨其基本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 :预先给予 10mg/kg的褪黑素能够明显减少再灌注心肌线粒体的丙二醛 (MDA)... 目的和方法 :利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研究褪黑素对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并从氧自由基、钙超载以及能量代谢方面探讨其基本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 :预先给予 10mg/kg的褪黑素能够明显减少再灌注心肌线粒体的丙二醛 (MDA)含量 ,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量 ,减少钙超载 ,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完整性 ,促进再灌注心肌ATP合成能力的恢复 ,维持细胞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 线粒体 心肌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的单中心经验——可行性、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冯灿 郭俊 +2 位作者 冀涛 朱嘉琦 赵仙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总结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CAF)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采用电解弹簧圈治疗40例CAF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40例患者经电解... 目的总结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CAF)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采用电解弹簧圈治疗40例CAF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40例患者经电解弹簧圈介入封堵均获得成功,平均植入弹簧圈(2.33±1.38)枚,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中DSA造影显示12例(30%)残余分流完全消失,28例(70%)血流明显减少。术后随访1~65个月未发生再出血及缺血并发症,无相关血管狭窄、闭塞及瘘腔破裂。结论采用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CAF安全有效、疗效显著,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弹簧圈 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新型封堵器堵闭犬左心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志宏 秦永文 +4 位作者 吴弘 胡建强 王胜强 丁仲如 刘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89-992,共4页
目的在实验犬模型上评价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经导管封堵20只犬的左心耳,并于术后2周至6个月观察封堵器表面内膜生长情况、有无血栓和移位。采用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封... 目的在实验犬模型上评价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经导管封堵20只犬的左心耳,并于术后2周至6个月观察封堵器表面内膜生长情况、有无血栓和移位。采用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封堵器表面内膜及内皮生长情况。透射电镜检查内皮及组织细胞有无生长异常。结果 14只犬即刻成功植入封堵器。术后检查封堵器无移位,表面无血栓,左心耳完全封闭。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术后1个月封堵器表面覆盖纤维内膜组织,上有内皮细胞生长,3个月则完全被内皮覆盖。透射电镜检查见内皮细胞、封堵器附近心房肌肌节及线粒体形态、结构正常。肉眼及光镜下见肺、脾、肝、肾无栓塞或梗死表现。结论新型左心耳封堵装置操作方便、安全可行,长期植入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器 左心耳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卫萍 秦永文 +2 位作者 赵仙先 赵宝珍 张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97-699,共3页
目的 观察房间隔缺损 (ASD)经右心导管行封堵术后 ,右心房 (RA)、右心室 (RV )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86例ASD患者 ,均实施右心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Amplatzer式封堵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经胸壁探查 ,观察心尖四腔心切面 ,比较术... 目的 观察房间隔缺损 (ASD)经右心导管行封堵术后 ,右心房 (RA)、右心室 (RV )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86例ASD患者 ,均实施右心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Amplatzer式封堵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经胸壁探查 ,观察心尖四腔心切面 ,比较术前、术后 5min及术后 2月时 ,RA和RV容积大小和形态的变化及三尖瓣返流 (TR)的变化。结果  86例患者术后封堵器位置均良好。其中 83例无明显穿隔血流。 3例因为两孔型ASD封堵其中较大一孔 ,术后 5min残余分流瞬时量平均为 1.6ml。 80例术前与术后 5min比较 ,RA和RV容积明显减小 ,RA容积平均减小了 2 4.4% ,RV容积平均减小了 18.1%。 41例术后 2个月复查 ,其中 3 7例术前轻度肺动脉压力升高者 (小于 45mmHg) ,RA和RV明显减小 ,形态和容积恢复正常。三尖瓣返流明显减少或无。 4例肺动脉压力中至重度升高者 (大于 65mmHg) ,术后RA和RV也有所减小 ,TR减少。结论 ASD经右心导管行封堵术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图 心脏导管插入术 右心功能 三尖瓣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造影方法的建立及最佳投照体位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志宏 吴弘 +3 位作者 胡建强 王胜强 丁仲如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494-496,共3页
目的建立经房间隔穿刺左心耳造影的动物实验方法,并确定左心耳造影最佳投照体位。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10只,按常规方法行房间隔穿刺,应用猪尾巴导管行左心耳造影,高压注射器行180°连续左心耳造影(15ml/s,总量120ml)。结果8只犬房间... 目的建立经房间隔穿刺左心耳造影的动物实验方法,并确定左心耳造影最佳投照体位。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10只,按常规方法行房间隔穿刺,应用猪尾巴导管行左心耳造影,高压注射器行180°连续左心耳造影(15ml/s,总量120ml)。结果8只犬房间隔穿刺成功并行左心耳造影,2只犬房间隔穿刺失败,其中1只犬行房间隔穿刺,穿破心室壁导致心脏压塞,术后死亡。每只犬获得左心耳连续造影图像各100帧,通过逐帧分析,发现左心耳在右前斜54°±5°和左前斜34°±4°投照体位所获得的图像最佳,在右前斜54°±5°投照体位,能较准确的测量左心耳开口大小和左心耳腔的宽度,在左前斜34°±4°,可清晰观察左心耳轮廓和能较准确的测量左心耳长径。结论左心耳造影以右前斜54°±5°,左前斜34°±4°投照体位为佳,可分别获得左心耳伸展位和较清晰的外形轮廓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房间隔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心房间隔缺损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心功能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潘静薇 秦永文 赵仙先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 40岁以上心房间隔缺损患者用导管封堵术治疗后的心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封堵术治疗 2 1例40岁以上心房间隔缺损患者 ,并于术后 6个月进行随访 ,观察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所得结果与术前比较。结果 心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 6个月 ... 目的 探讨 40岁以上心房间隔缺损患者用导管封堵术治疗后的心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封堵术治疗 2 1例40岁以上心房间隔缺损患者 ,并于术后 6个月进行随访 ,观察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所得结果与术前比较。结果 心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 6个月 ,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提示心脏收缩末期右房最大容积和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显著降低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提高 ;心电图提示PR间期和QRS宽度明显缩短。结论 40岁以上心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心房间隔封堵术能够降低右心室的容量负荷 ,提高左心室的收缩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导管封堵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ASD 心功能 中老年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8字缝合止血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勇 陈少萍 +2 位作者 徐荣良 赵先仙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84-986,共3页
目的探讨皮下8字缝合止血法对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术中即刻静脉穿刺点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80例房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患者,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将患者分为缝合组39例和压迫组41例。缝合组术... 目的探讨皮下8字缝合止血法对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术中即刻静脉穿刺点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80例房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患者,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将患者分为缝合组39例和压迫组41例。缝合组术后采用皮下8字缝合止血法处理股静脉穿刺点,术后制动2~4 h,24 h后拆线;压迫组术后人工压迫5 min,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 h,术后制动12 h。观察两组卧床时间和近期并发症。随访3个月,了解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一致。缝合组使用的鞘管平均直径(11.69±2.75)F,压迫组(12.63±1.96)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缝合组右室平均压(25.44±16.49)mmHg,压迫组(24.51±12.54)mmH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术后两组均无出血,无下肢静脉栓塞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3个月,穿刺点愈合良好,无股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皮下8字缝合即刻止血疗效可靠,无并发症,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止血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介入治疗 股静脉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窦房结细胞移植治疗心脏传导阻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浩 徐志云 +3 位作者 段炼 宋智钢 邹毅清 宗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将未成年猪窦房结细胞移植到自体右室近心尖部,探索临床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新方法。方法:取健康未成年猪12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安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导线后,切取自体窦房结组织进行消化培养并制成细胞悬液,... 目的:将未成年猪窦房结细胞移植到自体右室近心尖部,探索临床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新方法。方法:取健康未成年猪12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安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导线后,切取自体窦房结组织进行消化培养并制成细胞悬液,注射到移植组自体右室近心尖部心肌内,对照组相同部位注射等量培养液。2周后射频消融希氏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建立模型后对两组动物经股静脉微泵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观察心律改变。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未成年猪窦房结细胞主要呈梭形,活细胞率≥75%。射频消融希氏束后,移植组和对照组均表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移植组室性自主心律高于对照组(P<0.05)。经心内膜起搏标测证实,移植组室性自主心律起源于细胞移植部位。注射ISO后,移植组室性心律改变明显(P<0.05)。结论:分离的未成年猪窦房结细胞移植到自体右室近心尖部,能够提高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后的心室率,且对异丙肾上腺素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移植 自体 细胞移植 心脏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兴 丁继军 +9 位作者 徐荣良 张振远 秦永文 吴弘 陈少萍 赵仙先 马丽萍 曹江 胡建强 陈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方法  6 3例AMI患者在发病 12h内接受梗死相关血管急诊PCI ,随访 1~ 14个月。结果  6 3例患者中6 1例 (96 .8% )介入治疗获得成功。 3例行经皮冠脉腔...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方法  6 3例AMI患者在发病 12h内接受梗死相关血管急诊PCI ,随访 1~ 14个月。结果  6 3例患者中6 1例 (96 .8% )介入治疗获得成功。 3例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 ,5 8例置入支架。全部获得TIMI 3级血流灌注。 5例发生无血流现象 ,行冠脉内尿激酶溶栓血流改善。 5例在术中发生室速、室颤 ,4例及时除颤转复窦性心律 ,1例死亡。 5例心原性休克患者有 2例住院期死亡。随访期主要事件发生率 17% (5 / 6 0 ) ,其中 2例猝死 ,1例再梗死 ,再次接受PCI成功 ,1例接受择期CABG。 1例因支架内再狭窄行再次PCI。结论 直接PCI治疗AMI可有效地使梗死相关冠脉再通 ,成功率高 ,住院病死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血管成形术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封堵左心耳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志宏 丁仲如 +2 位作者 吴弘 纪荣明 秦永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了解正常人左心耳解剖学特征,为经皮穿刺封堵左心耳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方法:解剖测量30例(男21,女9)正常成年人的心脏标本。结果:左心耳开口的长径、短径及长、短径的最大伸展径分别为(18.5±6.3)、(10.9±5.0)、(24.8&#... 目的:了解正常人左心耳解剖学特征,为经皮穿刺封堵左心耳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方法:解剖测量30例(男21,女9)正常成年人的心脏标本。结果:左心耳开口的长径、短径及长、短径的最大伸展径分别为(18.5±6.3)、(10.9±5.0)、(24.8±6.3)和(17.6±6.1) mm。左心耳开口周长为(51.7±15.3)mm。左心耳腔的深度为(20.5±6.4)mm;腔的长径、短径及其最大伸展径分别为(15.8±5.7)、(10.4±4.9)、(19.7±5.9)和(14.4±5.8) mm。左心耳与左上、左下肺静脉口的距离及与二尖瓣环的最短距离分别为(4.8±1.9)、(7.8±2.7)和(10.3±3.4) mm。结论:根据本文测量结果,经皮穿刺封堵左心耳是可行的,封堵器心房面的大小应根据左心耳开口的大小及与周边结构的距离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封堵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戴煌 秦永文 萧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41-546,共6页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 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82例患者先后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并以ICA为金标准,评估320排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及≥70%的敏感...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 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82例患者先后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并以ICA为金标准,评估320排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及≥7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CTA成像质量4分71例(86.6%),平均心率为67次/min;3分10例(12.2%),平均心率为74次/min;2分1例(1.2%),心率为83次/min;1分0例,全部病例均无阶梯伪影。CTA发现174个狭窄≥50%的节段,ICA发现144个以ICA为金标准,320排CTA诊断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96.0%、77.0%和99.0%。CTA发现40个狭窄≥70%的节段,ICA发现40个。以ICA为金标准,320排CTA诊断狭窄≥7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5.6%、45.5%和100%。结论 320排CTA图像质量好,诊断冠心病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 320排动态容积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