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芬太尼与雷米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心病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3
1
作者 索先忠 郭敏 +1 位作者 牛爱清 武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快通道麻醉 小儿先心病 临床效果 快通道心脏麻醉 心脏手术后 拔除气管导管 心脏手术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索先忠 武杰 牛爱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46-347,共2页
关键词 芬太尼-丙泊酚 腹腔镜 全凭静脉麻醉 手术中 静吸复合全麻 静脉持续输注 雷米芬太尼 手术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艳 谭嘉琪 +2 位作者 李子煜 贾晋太 庄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2-616,共5页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45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选择不同血浆药物浓度的艾司氯胺酮(0、0.1、0.2、0.3、0.4、0.5、0.6...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45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选择不同血浆药物浓度的艾司氯胺酮(0、0.1、0.2、0.3、0.4、0.5、0.6、0.7、0.8μg/ml)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术中维持艾司氯胺酮的血浆药物浓度不变,阶梯式增加丙泊酚的血浆药物浓度。评估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采用响应曲面模型分析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的药效学相互作用。结果艾司氯胺酮(0~0.8μg/ml)与丙泊酚(1.0~7.0μg/ml)相互作用的三维响应曲面显示,两者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方面具有相加作用。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的艾司氯胺酮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0.61μg/ml(95%CI 0.41~0.81μg/ml),丙泊酚EC_(50)为4.69μg/ml(95%CI 3.17~6.21μg/ml)。结论响应曲面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在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上,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具有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药效学相互作用 响应曲面法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用于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发根 武杰 +2 位作者 韩元福 栗志兵 牛爱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复合丙泊酚 硬膜外阻滞 临床观察 气管内插管全麻 硬膜外麻醉 手术结束 胆心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及瑞芬太尼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建明 张佳雷 +1 位作者 牛爱清 秦建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氧化损伤以及瑞芬太尼预处理对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组,n=24)、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4)、假手术组(Sham组,n...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氧化损伤以及瑞芬太尼预处理对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组,n=24)、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4)、假手术组(Sham组,n=24)。于再灌注30min、1、2、3h处死大鼠。R组缺血前以1μg.kg-1.min-1微泵输注瑞芬太尼30min进行预处理。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力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R组和IR组再灌注1、2、3h时心肌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SOD、GSH-Px活力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R组再灌注30min、1h时心肌组织MDA含量降低,SOD、GSH-Px的表达增高(P<0.05)。结论大鼠急性肝缺血-再灌注可造成心肌细胞氧化损伤,而瑞芬太尼预处理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细胞 氧化损伤 瑞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损伤中的作用
6
作者 马晓燕 王泽华 +2 位作者 郭钰 姚卫红 王国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究铁死亡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大鼠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周龄8~10周,体重220~26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四组:假手术组(S组)、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假手术组(SF组)、HIR模型组(IR... 目的探究铁死亡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大鼠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周龄8~10周,体重220~26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四组:假手术组(S组)、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假手术组(SF组)、HIR模型组(IR组)和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HIR模型组(IF组),每组10只。S组腹腔注射等容量0.02%DMSO,30 min后行假手术,仅进行开腹、分离第一肝门和关腹处理。SF组腹腔注射Ferrostatin-1(溶于0.02%DMSO)5 mg/kg,30 min后行假手术。IR组腹腔注射等容量0.02%DMSO,30 min后制备HIR模型。IF组腹腔注射Ferrostatin-1(溶于0.02%DMSO)5 mg/kg,30 min后制备HIR模型。于再灌注后8 h处死大鼠,取小肠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肠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铁(Fe^(2+))浓度;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中ALT和AST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蛋白重链1(FTH1)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蛋白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和小肠组织病理损伤并进行评分;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肠组织线粒体形态。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IF组MDA和Fe^(2+)浓度、ACSL4蛋白含量、小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5),GSH浓度、GPX4和FTH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ALT和AST活性明显增强(P<0.05)。与IR组比较,IF组MDA和Fe^(2+)浓度、ACSL4蛋白含量、小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GSH浓度、GPX4和FTH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ALT和AST活性明显减弱(P<0.05)。S组和SF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铁死亡参与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肠氧化应激损伤过程,抑制铁死亡可以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缺血-再灌注 肠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