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神道统治人道——论《老子想尔注》的政教思想
1
作者 赵佳佳 邓联合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69,共6页
以“唯愿长生”为人生方向,以“道诫”为绝对原则,《老子想尔注》试图通过统治者的“信道”“守诫”来确立自上而下的统一的信仰对象和行为准则,从而建立起以神道统治人道的社会模式。其中,由于构建了一套诉诸神明的监察体系,并将一切... 以“唯愿长生”为人生方向,以“道诫”为绝对原则,《老子想尔注》试图通过统治者的“信道”“守诫”来确立自上而下的统一的信仰对象和行为准则,从而建立起以神道统治人道的社会模式。其中,由于构建了一套诉诸神明的监察体系,并将一切行为的后果皆与个体的死生存亡联系起来,因此《老子想尔注》认为人们“皆知尊道畏天”才能真正规约自己的行为举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道德践履的自觉落实,亦可以使天下不依赖法律而大治,这体现出《老子想尔注》以“神道设教”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 道诫 信道 尊道畏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与解构:孔、老之“礼”的解读
2
作者 蒋承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4,共6页
春秋战国之际,“礼”发生了异化,它由西周建立的一个统一性的文化结构变为了流于形式的“礼仪”。相应地,原本依“礼”而立的政治秩序、社会道德等也发生了崩溃。在此之际,以恢复“周礼”为方向,孔子提出了“仁”“礼”一体的思想,即“... 春秋战国之际,“礼”发生了异化,它由西周建立的一个统一性的文化结构变为了流于形式的“礼仪”。相应地,原本依“礼”而立的政治秩序、社会道德等也发生了崩溃。在此之际,以恢复“周礼”为方向,孔子提出了“仁”“礼”一体的思想,即“礼”必须以“仁”为精神实质,“仁”必须以“礼”为道德准绳;以批判“礼”为方向,老子提出了“大礼无礼”的思想,即“礼”本身代表着大道的废弛,真正的“礼”是“无礼”而自有“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