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塑形镜对不同类型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控制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锦卉 解瑞 +1 位作者 袁自由 王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 探究角膜塑形镜对不同类型近视性患儿屈光参差的控制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眼科验配角膜塑形镜并且资料完整的8~16岁近视患儿99例。分为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单眼近视,双眼屈光度差值≥1.... 目的 探究角膜塑形镜对不同类型近视性患儿屈光参差的控制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眼科验配角膜塑形镜并且资料完整的8~16岁近视患儿99例。分为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单眼近视,双眼屈光度差值≥1.00 D)39例和复合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近视,双眼屈光度差值≥1.00D)60例。将两组中双眼间屈光参差量较高(双眼屈光度差值≥2.50 D)的患儿设为高屈光参差亚组(分别为18例和29例),较低(1.00 D≤双眼屈光度差值<2.50 D)的设为低屈光参差亚组(分别为21例和31例)。各组内将屈光度数较高眼设为高度数眼,对侧屈光度数较低眼设为低度数眼。检查并记录两组患儿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眼压、角膜内皮、眼轴长度等。比较两组患儿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及戴镜1年后双眼眼轴长度的变化,分析屈光参差程度与双眼眼轴长度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两组患儿双眼眼轴长度均增长,且均表现为高度数眼的眼轴长度增长量低于低度数眼;在戴镜前及戴镜1年后,两组患儿高度数眼眼轴长度均大于低度数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儿均表现为戴镜1年后双眼间眼轴长度差值缩小;在戴镜前及戴镜1年后,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组患儿双眼间眼轴长度差值较复合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03、2.670,均为P<0.05)。单纯近视性高屈光参差亚组患儿与单纯近视性低屈光参差亚组患儿戴镜前后双眼眼轴长度差值变化量均分别大于复合近视性高屈光参差亚组与复合近视性低屈光参差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组与复合近视性屈光参差组中,屈光参差程度与戴镜前后1年双眼间眼轴长度变化量均呈正相关(r=0.423、0.510,均为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可有效减少近视性屈光参差患儿双眼眼轴长度的差异,且对于单纯近视性患儿屈光参差的控制效果优于复合近视性屈光参差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屈光参差 近视 眼轴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