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与LBL教学法在肾内科教学查房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师帅帅 赵银娥 张毅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55-257,共3页
目的:评价PBL与LBL两种教学法在肾内科教学查房中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肾内科实习的本科生60人,将其分为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查房,对照组则采用LBL教学法教学查房,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 目的:评价PBL与LBL两种教学法在肾内科教学查房中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肾内科实习的本科生60人,将其分为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查房,对照组则采用LBL教学法教学查房,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并采用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结果: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LBL组。两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法运用于学生教学查房收到较好的效果;PBL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际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IL教学法 LBL 教学法 教学查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理论模型在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郭庆平 申梅芳 +1 位作者 王秀华 韩泽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28-83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方法在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训练中的效果。方法:抽取住院治疗4周的心衰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基...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方法在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训练中的效果。方法:抽取住院治疗4周的心衰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教育。运动康复训练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康复训练的行为变化、生存质量得分、6MWT、慢性心力衰竭康复训练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康复训练的行为变化阶段、生存质量得分、6MW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康复训练4周后干预组运动康复训练的行为变化趋势(P<0.001)、生存质量得分(25.82±9.82)、6MWT(450.93±74.27m),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1.94,t=5.059,-4.626,P<0.01);与各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康复训练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方法能促进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训练的行为变化、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加患者康复训练的6MWT并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 慢性心力衰竭 运动康复训练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常宝 张建斌 王素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0-641,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01/2008-12脑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组,80例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其外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可溶性细胞...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01/2008-12脑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组,80例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其外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急性期、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TNF-α及sI-CAM-1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脑梗死组急性期较恢复期明显增高(P<0.01);中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及sICAM-1水平均较轻度损伤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重度损伤组患者TNF-α及sICAM-1水平较中度损伤组明显增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β、TNF-α及sICAM-1表达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线性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618、0.613和0.606。结论:IL-1β、TNF-α及sICAM-1互相作用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炎症反应和再灌流损伤。对它们的监测可为早期临床治疗及康复干预提供试验指标,以便控制脑卒中的进展及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神经功能缺损 程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人HUVECs抗原的DC疫苗诱导小鼠对宫颈癌U14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军 翟景明 +5 位作者 路静 杨洪艳 黄幼田 李珊 董子明 张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负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抗原的DC疫苗诱导小鼠对宫颈癌U14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原代培养和鉴定人HUVECs,制备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C),免疫小鼠,免疫结束后1周小鼠皮下注射小鼠宫颈癌U14细胞,观察肿瘤生长大小、检测... 目的:探讨负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抗原的DC疫苗诱导小鼠对宫颈癌U14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原代培养和鉴定人HUVECs,制备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C),免疫小鼠,免疫结束后1周小鼠皮下注射小鼠宫颈癌U14细胞,观察肿瘤生长大小、检测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体外CTL效应、表面CD3+CD8+百分率和血清抗体滴度,通过细胞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血清特异性反应分析。结果:经免疫组化鉴定成功培养出纯度高的HUVECs,抗原负载DC并注射BALB/c小鼠后,PBS组肿瘤生长最快,DC组和HUVEC-DC组肿瘤也有生长,但生长较慢,在2周后HUVEC-DC组肿瘤消失,3周后DC组肿瘤消失。小鼠脾细胞体外CTL结果显示HUVEC-DC组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HUVEC的作用。CD3+CD8+百分比提示HUVEC-DC组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较其他两组高。小鼠血清抗体滴度示有抗体产生,免疫组化检测示组与HUVEC有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Western blot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Mr)130000和220000处有特异性条带。结论:负载人HUVECs抗原的DC疫苗和DC疫苗对小鼠宫颈癌U14有抑制作用,HUVEC-DC疫苗诱导了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并诱导了针对HUVECs细胞中的某些抗原的应答,这些抗原可能是整合素αν和VEGF-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原 树突状细胞 小鼠宫颈癌 特异性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脉泰胶囊对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建斌 张丽玲 吴丽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270-2272,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治疗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TCI)患者的疗效及对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88例ATCI患者进行了脑循环动力学观察。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将8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脑梗死的常...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治疗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TCI)患者的疗效及对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88例ATCI患者进行了脑循环动力学观察。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将8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脉泰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用脑脉泰胶囊治疗前、治疗28 d后进行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测定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 I),并对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病灶一侧CVD I中,脑血流量(Q)及血流速度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管阻力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治疗ATCI患者疗效好,能明显改善脑血流灌注,降低脑循环阻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作为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泰胶囊 脑梗死 脑循环动力学参数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干扰前列腺源性ETS因子促进HT29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毅强 师帅帅 +3 位作者 郭改娥 裴晋红 汪军梅 苏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组织,前列腺源性ETS因子(Prostate-derived Ets factor,PDEF)的表达可以促进分泌性祖细胞向杯状细胞分化,因此结直肠癌的发生可能与PDEF的表达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靶向干扰前列... 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组织,前列腺源性ETS因子(Prostate-derived Ets factor,PDEF)的表达可以促进分泌性祖细胞向杯状细胞分化,因此结直肠癌的发生可能与PDEF的表达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靶向干扰前列腺源性ETS因子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阳离子脂质体法将PDEF干扰质粒和空白对照空质粒瞬时转染HT29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RT-PCR、Western blot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shRNA组中PDE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HT29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结果:干扰质粒、空质粒成功转染HT29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可见shRNA组PDEF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降低;MTT法检测发现干扰PDEF基因的表达能够明显促进HT29细胞的增殖(P<0.05);48 h后,shRNA组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在HT29细胞中干扰PDEF的表达,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前列腺源性ETS因子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TRAP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莉娜 史锐敏 王翠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TRA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60例胃癌和20例癌旁组织中TRAP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0例新鲜胃癌及癌旁组织中TRAP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PV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 目的探讨TRA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60例胃癌和20例癌旁组织中TRAP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0例新鲜胃癌及癌旁组织中TRAP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PV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均显示TRAP1在癌旁组织中极少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TRAP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无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结论 TRAP1在胃癌中高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TRAP1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BG4蛋白对人胃癌AGS细胞凋亡和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毅强 师帅帅 +6 位作者 裴晋红 郑军 王星宇 李云飞 于波 张慧鹏 胡文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90-2095,共6页
目的:构建G-四链体抗体BG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BG4,探讨转染该真核表达载体致BG4蛋白过表达对人胃癌细胞株AGS凋亡和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BG4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 SANG10-BG4为模板,PCR扩增出含有BG4基因的目的片段... 目的:构建G-四链体抗体BG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BG4,探讨转染该真核表达载体致BG4蛋白过表达对人胃癌细胞株AGS凋亡和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BG4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 SANG10-BG4为模板,PCR扩增出含有BG4基因的目的片段,经TA克隆与p MD18-T载体连接,测序正确后,经Sac I和Pst I双酶切,与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连接后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并进行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Western blot鉴定BG4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DAPI法及HE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p EGFP-N1组和p EGFP-N1-BG4组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酶切分析显示,目的基因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DNA测序表明克隆的BG4基因序列正确,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p EGFP-N1-BG4质粒可以成功表达BG4蛋白。转染p EGFP-N1-BG4质粒可抑制细胞进入S期。DAPI法及HE染色显示,p EGFP-N1-BG4组出现明显的新月形核和核固缩的细胞凋亡现象。q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 EGFPN1-BG4组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受到抑制。结论:用p EGFP-N1-BG4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株AGS可以抑制该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链体 BG4 端粒酶逆转录酶 细胞凋亡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 被引量:12
9
作者 郭庆平 栗云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7A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1例,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训练4周;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4周。结果治疗护理4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心率下降、血压降低...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1例,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训练4周;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4周。结果治疗护理4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心率下降、血压降低、心脏回缩、射血分数增加、6 min步行距离延长的表现,但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同组治疗护理前后上述指标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同组间比较改善结果更为明显。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运动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X受体表达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师帅帅 张毅强 +2 位作者 温文斌 张巍 赵银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29-1031,1036,共4页
目的探讨肝X受体(LXR)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60只Wistar大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干预组,每组各20只。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通过链脲佐菌素(60 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干预组大鼠给予LXR激动... 目的探讨肝X受体(LXR)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60只Wistar大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干预组,每组各20只。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通过链脲佐菌素(60 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干预组大鼠给予LXR激动剂T0901317(30 mg·kg-1·d-1)。2周后,称重,留取24 h尿,之后腹腔注射乙醚,在腹上动脉部位进行取血,随后处死,留存血液样本,测量血糖、肾功能、血脂水平。结果 12周后,3组大鼠体质量、尿蛋白、血糖、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模型组和干预组尿蛋白、血糖、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体质量、内生肌酐清除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尿蛋白、血糖、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低于模型组,体质量、内生肌酐清除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LXR表达能够明显改善Wistar大鼠糖尿病肾病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肝X受体 血糖 肾功能试验 脂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的G四链体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毅强 兰晓瑜 +7 位作者 王爽 李美宁 刘志荣 申金雁 师帅帅 张悦红 解军 程牛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7-981,共5页
目的构建DNA的G四链体抗体的原核表达质粒,利用BL21(DE3)菌表达此抗体,并进行纯化及鉴定。方法化学合成DNA的G四链体抗体的基因BC,4,插入以pET-26b(+)为骨架构建的载体pSANGl0中,构建DNA的G四链体抗体表达载体pSANGl0-BG4。以... 目的构建DNA的G四链体抗体的原核表达质粒,利用BL21(DE3)菌表达此抗体,并进行纯化及鉴定。方法化学合成DNA的G四链体抗体的基因BC,4,插入以pET-26b(+)为骨架构建的载体pSANGl0中,构建DNA的G四链体抗体表达载体pSANGl0-BG4。以大肠杆菌B121(DE3)为宿主菌进行该抗体的自诱导表达,渗透压裂解法收集此抗体,并经His亲和层析纯化,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法鉴定此抗体,并在SW480结肠癌细胞中验证此抗体功能。结果DNA的G四链体抗体表达载体经双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构建成功。该抗体相对分子质量(M1)为30000~37000,以可溶性的形式表达于BL21菌细胞间质,表达产物与目的蛋白大小一致。结论成功制备了DNA的G四链体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链体 原核表达载体 组氨酸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OX40配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泽红 彭道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炎症指标可溶性OX40配体(sOX40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收集47例因ACS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 mg/d)25例和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 mg/d)22例,治疗4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炎症指标可溶性OX40配体(sOX40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收集47例因ACS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 mg/d)25例和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 mg/d)22例,治疗4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浆sOX40L及hs-CRP的浓度。结果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sOX40L及hs-CRP的血浆基线水平分别为:(27.69±10.52)ng/L和(28.24±10.01)ng/L,(11.69±7.09)mg/L和(11.91±6.36)mg/L,均显著高于以往报道的正常人群。治疗4周后,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sOX40L均显著下降,分别为(21.99±8.12)ng/L(t=10.732,P<0.01)和(17.51±4.84)ng/L(t=9.052,P<0.01),下降幅度分别为20.6%和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2,P<0.05)。两组hs-CRP也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32.3%(t=5.496,P<0.01)和55.8%(t=8.006,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P=0.01)。治疗前后sOX40L与hs-CRP均呈正相关性(R=0.765,P=0.00;R=0.742,P=0.00)。结论 ACS患者血浆sOX40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他汀类药物治疗ACS患者可显著降低sOX40L,并且sOX40L降低与hs-CRP降低同步,呈剂量依赖性。sOX40L可能同hs-CRP一样,可作为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OX40配体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