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钱子碱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海丽 魏武 +4 位作者 纪爱芳 申徐良 张国香 张梅香 翟春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30-633,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马钱子碱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马钱子碱对K56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应用AO/EB荧光染色、Annexin-V/PI细胞凋亡检测法、DNA-ladder片段凝胶电泳法检测马钱子碱对K562细胞... 本研究旨在观察马钱子碱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马钱子碱对K56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应用AO/EB荧光染色、Annexin-V/PI细胞凋亡检测法、DNA-ladder片段凝胶电泳法检测马钱子碱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马钱子碱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在一定范围内,抑制率随马钱子碱浓度的增高而增高,马钱子碱浓度为400μg/ml作用72小时后对K562细胞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抑制率达94.0%;K562细胞经浓度为400μg/ml马钱子碱作用72小时后大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被EB染成桔红色并呈固缩状或圆珠状显示为晚期凋亡的细胞形态;马钱子碱作用72小时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在马钱子碱浓度为50-400μg/ml范围内随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也逐渐上升;马钱子碱400μg/ml作用72小时后的K562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的典型梯形条带。结论 :马钱子碱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并且在50-400μg/ml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碱 白血病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海燕 魏武 申徐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63-1466,共4页
辅助性T细胞17(Thl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群以表达IL-17而命名的新型CD4+T细胞亚群,可分泌IL-17A、IL-17F、IL-21、IL-22、IL-26等多种细胞因子。TGF-β、IL-6、IL-21、IL-23等在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IL-27、IL-2、IFN... 辅助性T细胞17(Thl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群以表达IL-17而命名的新型CD4+T细胞亚群,可分泌IL-17A、IL-17F、IL-21、IL-22、IL-26等多种细胞因子。TGF-β、IL-6、IL-21、IL-23等在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IL-27、IL-2、IFN-γ等则参与Th17细胞分化发育的负向调控。Th17细胞具有促进免疫反应的效应,在以慢性炎症为损伤机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Th17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有望成为AA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IL-17 CD4+ T细胞亚群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伟 魏武 +3 位作者 张国香 史文芝 刘华 申徐良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增殖、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2000瞬时转染微RNA-34a,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果;CCK-8法检测转染微RNA-34a细胞培养24,48和72 h后细胞存活率。转染微RNA-34a细胞... 目的探讨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增殖、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2000瞬时转染微RNA-34a,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果;CCK-8法检测转染微RNA-34a细胞培养24,48和72 h后细胞存活率。转染微RNA-34a细胞给予硼替佐米5和10 nmol·L-1或马法兰50和100μmol·L-1处理48 h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及药物敏感性。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微RNA-34a对细胞内CDK4,CDK6,CCND1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转染微RNA-34a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r=-0.952,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微RNA-34a可使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转染微RNA-34a组细胞凋亡率为(5.8±0.5)%,与阴性对照组(2.3±0.3)%比较明显升高(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微RNA-34a细胞给硼替佐米5和10 nmol·L-1或马法兰50和100μmol·L-1处理,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表明,转染微RNA-34a可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DK4,CCND1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结论转染微RNA-34a能够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发细胞凋亡,增加药物敏感性;这可能与其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DK4,CCND1及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微RNAS 细胞增殖 肿瘤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梁莉 苏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18-221,共4页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回顾性研究了67例住院AL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分布、感染部位及感染诱因。结果显示:在AL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63株,以白色念珠菌为...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回顾性研究了67例住院AL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分布、感染部位及感染诱因。结果显示:在AL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63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部位为口腔、下呼吸道、胃肠道、血液及泌尿道;易感因素与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有关。结论:①AL患者真菌感染菌谱分布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②侵袭性真菌感染所累及的主要部位为下呼吸道和胃肠道;③使用广谱抗生素、中性粒细胞缺乏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④使用抗生素和中性粒细胞缺乏两者对于同一真菌感染患者来说存在交互作用,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与使用抗生素之间、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与中性粒细胞缺乏之间均不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伟 张国香 +3 位作者 史文芝 董露 刘华 申徐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9-454,共6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标本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血标本检测所有患者全血细胞,包括单核细胞绝对数(AMC)、淋巴细胞绝对数(AL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累及的淋巴...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标本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血标本检测所有患者全血细胞,包括单核细胞绝对数(AMC)、淋巴细胞绝对数(AL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累及的淋巴结数目,骨髓受累(BMI)、Ann Arbor分期,B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使用FLIPI和FLIPI-2进行预后分层,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4C)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8C)。结果:Ann Arbor分期较高、Hb<120 g/L、LDH大于正常上限、累及淋巴结数目>4、累及骨髓者、高β2-MG水平、FLIPI评分和FLIPI-2评分较高者,其AMC水平亦较高(P<0.05)。不同因素分组的ACD4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MC≥0.89×10~9/L患者较AMC<0.89×10~9/L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短(P=0.010,0.002)。ACD4C>0.16×10~9/L患者较ACD4C≤0.16×10~9/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长(P=0.016,0.012)。低ACD4C和高AMC与较短的PFS和OS相关(P=0.013,0.020)。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26)、累及骨髓(P=0.017)、升高的LDH(P=0.001)、β2-MG(P=0.014)、FLIPI(P=0.004)和FLIPI-2评分(P=0.000)与较短的PFS相关。而较短时的OS与Hb(P=0.015)、升高的LDH(P=0.003)、β2-MG(P=0.045)、累及骨髓(P=0.016)和FLIPI-2评分(P=0.003)相关。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ACD4C≤0.16×10~9/L是影响FL预后(PFS和OS)的因素(P<0.05)。结论:低ACD4C水平与FL患者预后不良有关,ACD4C水平可作为判断FL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单核细胞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子碱诱导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凋亡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辛菲 魏武 +5 位作者 纪爱芳 申徐良 张国香 张梅香 李仙仙 张海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1-686,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马钱子碱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CCK-8法检测马钱子碱对THP-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AO/EB荧光染色法、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马钱子碱对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染法检... 本研究旨在探讨马钱子碱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CCK-8法检测马钱子碱对THP-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AO/EB荧光染色法、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马钱子碱对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染法检测马钱子碱对THP-1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检测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马钱子碱能有效地抑制THP-1细胞的生长,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THP-1细胞经浓度为400μg/ml马钱子碱作用48 h后,大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被EB染成橘红色并呈固缩状,显示为晚期凋亡的细胞形态;0-400μg/ml范围内的马钱子碱作用THP-1细胞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率逐渐上升;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并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RT-PCR结果显示,BCL-2基因表达明显下降,BAX基因表达上调。结论:马钱子碱能抑制THP-1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并对细胞周期起阻滞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抑制及BAX基因表达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白血病 THP-1细胞 马钱子碱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BCL-2基因 BA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