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喉功能保留外科相关的喉功能解剖 被引量:8
1
作者 温树信 秦江波 +4 位作者 王斌全 张春明 高伟 陈钢钢 董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了解喉功能的解剖学基础,为喉癌、下咽癌手术保留喉功能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4例成年男性尸体喉部的环杓关节相关肌肉、神经及血管进行解剖观察,根据肌肉的起止点与肌纤维方向分析各肌肉的作用。结果甲杓肌位于喉腔内,环杓后肌、环... 目的了解喉功能的解剖学基础,为喉癌、下咽癌手术保留喉功能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4例成年男性尸体喉部的环杓关节相关肌肉、神经及血管进行解剖观察,根据肌肉的起止点与肌纤维方向分析各肌肉的作用。结果甲杓肌位于喉腔内,环杓后肌、环杓侧肌、杓横肌及杓斜肌位于喉软骨支架的后外周面;在相关肌肉的作用下,以环杓关节面为核心,杓状软骨可以完成旋转与滑动运动;环杓后肌与环杓侧肌可以开大、缩小声门,对保证正常的喉功能有更重要的作用;喉返神经于气管食管沟内自下而上支配环杓后肌、环杓侧肌、杓横机、杓斜肌及甲杓肌等肌肉;喉下动脉自甲状腺下动脉发出后走行于环杓后肌的背侧,供血于环杓关节相关组织。结论一侧完整的环杓关节及功能正常的环杓后肌与环杓侧肌是保留喉功能喉部分切除术的最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解剖 环杓关节 喉功能 喉部分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出现反转相眼震的意义
2
作者 司楠楠 索利敏 +2 位作者 靳玲 李通 赵长青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87,共4页
反转相眼震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由于对其认识不足,给临床诊疗带来很大困惑,常导致误诊,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反转相眼震的机制、特点及临床意义,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反转相眼震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意义... 反转相眼震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由于对其认识不足,给临床诊疗带来很大困惑,常导致误诊,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反转相眼震的机制、特点及临床意义,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反转相眼震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意义,以期对此类患者实现精准、高效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反转相 眼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例听神经病患者临床及听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素芬 索利敏 +6 位作者 司楠楠 宋颖慧 董美 靳玲 张磊 杨洁 赵长青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听力学特征,减少漏诊与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发病年龄、患耳侧别等,并对其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听力学特征,减少漏诊与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发病年龄、患耳侧别等,并对其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及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 Hz-AERP)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例AN患者中,男8例,女14例,发病年龄小于10岁者6例,10~20岁者15例,大于20岁者1例,平均发病年龄14.23±6.73岁。双侧发病19例,其中14例患者ABR未引出,5例患者反应阈45~95 dB nHL;14例患者双耳DPOAE各频率均可引出,4例部分频率引出,1例各频率均未引出;听阈图多呈低频下降型,以轻、中度听力损失为主;15例鼓室导抗图为A型,3例As型,1例C型;15例镫骨肌声反射同侧及对侧均未引出,4例均可引出;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7例双侧均未引出,4例单侧可引出,8例双侧均可引出。3例单侧发病患者中2例患耳ABR未引出,1例反应阈95 dB nHL;3例患耳听阈图为平坦型,平均听阈值分别为11.25、70、100 dB HL;3例患耳40 Hz-AERP及DPOAE均可引出。结论本组听神经病患者起病早,发病缓慢,典型听神经病患者听阈图多为低频下降型,DPOAE可引出,ABR严重异常或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听性脑干反应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纯音听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