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蒿琥酯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来丽娜 杨柳絮 +3 位作者 郭春花 张晓一 王黎敏 范毅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5-129,共5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动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Art组(5、15、45 mg.kg-1)、阳性对照Col组(0.1 mg.kg-1)。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动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Art组(5、15、45 mg.kg-1)、阳性对照Col组(0.1 mg.kg-1)。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Jamall法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用TGF-β1(5μg.L-1)刺激,与Art(终浓度6.25、25、50 mg.L-1)共培养后,检测HSC-T6中Ⅰ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Ⅰ)mRNA及Ⅰ型胶原(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Art各组能减轻肝组织纤维增生的程度,降低肝组织Hyp含量,使肝组织α-SMA、TGF-β1 mRNA和HSC-T6中procollagenⅠmRNA和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Art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SC活化,降低TGF-β1 mR-NA及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Ⅰ型胶原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sartan和CGRP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晓一 刘玉环 +1 位作者 廖端芳 秦旭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比较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阻断剂氯沙坦(Losartan)和血管活性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为探讨此两类物质的降压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TT,3H-参入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 目的比较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阻断剂氯沙坦(Losartan)和血管活性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为探讨此两类物质的降压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TT,3H-参入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下,Losartan或CGRP干预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变化,W est-ern b loting法测定不同状态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ERK1/2的活性变化。结果Losartan或CGRP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存率、DNA合成、细胞周期增殖指数,以及细胞内ERK1/2的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而且,CGRP抑制作用强于Losartan。结论Losartan或CGRP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其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与ERK1/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SARTAN CGRP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宋丽华 黄燕 +2 位作者 郑王巧 郭春花 李海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090-2092,共3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检测指标,观察白藜芦醇对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结果:白藜芦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CCL4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降低肝匀浆MDA含量,提高肝匀浆SOD、GSH-PX、CAT活性,降低血清中IL-6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及抑制IL-6表达而产生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四氯化碳 肝损伤 抗氧化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黄酮醇胺对大鼠脑血栓形成模型血小板聚集及血浆TXA_2和6-keto-PGF_(1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杜文民 王永铭 +1 位作者 汤允昭 王庸晋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研究甲基黄酮醇胺抗血小板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大鼠脑血栓形成为模型,观察甲基黄酮醇胺对大鼠脑血栓形成术24h后血小板聚集、血浆TXA2和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以及脑电图、脑重量和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复合... 目的研究甲基黄酮醇胺抗血小板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大鼠脑血栓形成为模型,观察甲基黄酮醇胺对大鼠脑血栓形成术24h后血小板聚集、血浆TXA2和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以及脑电图、脑重量和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复合血栓诱导剂1ml/kg,经颈内动脉注射能诱发大鼠同侧大脑半球内血栓形成,甲基黄酮醇胺10~20mg/kg能对抗大鼠脑血栓形成,降低体内血小板自发性聚集,抑制血浆TXA2的升高。结论甲基黄酮醇胺可能通过其抗血小板聚集及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而发挥抗血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黄酮醇胺 血小板聚集 血栓素 脑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对肝硬化大鼠肝脏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小霞 来丽娜 +4 位作者 陈云霞 李旭炯 王黎敏 孟丽 张丽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9期961-967,共7页
目的:探讨甜菜碱干预对复合致病因素诱导肝硬化大鼠肝脏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发挥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甜菜碱干预对照组、肝硬化模型组和肝硬化模型甜菜碱干预组。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第... 目的:探讨甜菜碱干预对复合致病因素诱导肝硬化大鼠肝脏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发挥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甜菜碱干预对照组、肝硬化模型组和肝硬化模型甜菜碱干预组。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第6周末和8周末处死取材。肝组织切片行Masson染色;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ALT、内毒素、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和肝组织匀浆中TNF-α、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D_(86)、CD_(20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_1)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结果:与相应的空白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模型组动物血浆中ALT、内毒素、Hcy水平和肝组织中Grp78的mRNA表达随病程进展逐渐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中TNF-α、IL-6、iNOS水平和CD_(86)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其6周水平高于8周;而肝组织中Arg-1水平和CD_(206)、TGF-β_1的mRNA表达在6周至8周逐渐显著升高(P<0.05)。与相应的肝硬化模型组相比,肝硬化模型甜菜碱干预组动物血浆中ALT、内毒素、Hcy水平和肝组织中Grp78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TNF-α、IL-6水平在6周显著降低(P<0.05),8周变化不明显;肝组织中iNOS、Arg-1水平和肝组织中CD_(86)、CD_(206)、TGF-β_1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血浆中内毒素水平与肝组织中Grp78的mRNA表达显著相关(P<0.01),血浆中内毒素水平和肝组织中Grp78的mRNA表达分别与肝组织中CD_(86)、CD_(206)的mRNA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甜菜碱可能通过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拮抗肝脏内质网应激反应,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等途径,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肝硬化 肝纤维化 巨噬细胞 内毒素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对复合致病因素诱导肝硬化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小霞 来丽娜 +2 位作者 李旭炯 陈云霞 郭晓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72-377,383,共7页
目的:探讨甜菜碱对复合致病因素诱导肝硬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甜菜碱干预的对照组,肝硬化模型组和肝硬化模型甜菜碱干预组。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第4周末、6周末和8周末处死取材。Elisa... 目的:探讨甜菜碱对复合致病因素诱导肝硬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甜菜碱干预的对照组,肝硬化模型组和肝硬化模型甜菜碱干预组。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第4周末、6周末和8周末处死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ALT、内毒素和肝组织匀浆中TNF-α、IL-6水平;肝组织切片行HE染色,NF-κB p65免疫组化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mRNA、NF-κB mRNA和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相应的空白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模型组:血浆中ALT、内毒素水平均随病程进展逐渐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中TNF-α、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LR4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NF-κB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NF-κB p65核转位也显著增多(P<0.05),它们的变化趋势为6周水平最高,4周次之,8周最低。与相应的肝硬化模型组相比,肝硬化模型甜菜碱干预组:血浆中ALT、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4周和6周组肝组织中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TLR4 mRNA和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NF-κB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NF-κB p65核转位显著降低(P<0.05)。结论:甜菜碱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途径,有效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肝硬化 肝纤维化 内毒素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GRP78、TLR4在大鼠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云霞 张慧英 +3 位作者 杨泽溪 来丽娜 孟莉 李旭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4-260,共7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肠组织中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模式识别受体TLR4(toll-like receptors 4)表达水平的改变在大鼠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复合致病因素法诱导大鼠肝硬化。HE染色观察肝与小肠...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肠组织中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模式识别受体TLR4(toll-like receptors 4)表达水平的改变在大鼠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复合致病因素法诱导大鼠肝硬化。HE染色观察肝与小肠病理学改变,ARISA(automated ribosomal intergenic-spacer analysis)分析回肠内容物肠道菌群组成,培养法检测各组动物细菌易位情况,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测定血浆生化指标,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肠组织GRP78、TLR4的表达。结果肝硬化模型动物肝、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随着肝硬化的进展,模型动物血浆中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内毒素和Hcy(homocysteine)的水平逐渐增高。模型组与对照组间肠道菌群的组间相似性明显降低。模型组发生细菌易位的大鼠数量、易位率显著升高。模型组动物肝、肠组织中GRP78的表达水平均随病程进展显著升高;肝组织中TLR4的表达水平在6周之前随病程进展显著升高,8周仍明显高于正常动物,但低于6周时的表达水平;肠组织中TLR4的表达水平在6周之前随病程进展显著升高,8周则明显降低。结论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生态失调、应激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肠道细菌易位,加重肝损伤,促进肝硬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肠道菌群 细菌易位 GRP78 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极化在大鼠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田小霞 张慧英 +7 位作者 陈云霞 李旭炯 王黎敏 孟丽 来丽娜 赵中夫 韩德五 CHENG Ji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0-885,共6页
目的:探讨在大鼠肝硬化发病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及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内质网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模型组。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第4周末、6周末和8周末处死取材。ELISA法检测大... 目的:探讨在大鼠肝硬化发病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及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内质网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模型组。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第4周末、6周末和8周末处死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ALT、内毒素、Hcy的水平和肝组织匀浆中i NOS、TNF-α、IL-6、Arg-1、IL-10的水平;肝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VG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Grp78、NF-κB、IRF5、CD86、CD206和TGF-β1的mRNA表达。结果: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模型组动物血浆中ALT、内毒素、Hcy水平和肝组织中Grp78的mRNA表达在4周、6周和8周均随病程进展逐渐升高(P〈0.05);肝组织中NF-κB、IRF5和CD86的mRNA表达以及i NOS、TNF-α、IL-6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它们的变化趋势为6周水平最高,4周次之,8周最低;肝组织中CD206和TGF-β1的mRNA表达以及Arg-1、IL-10的水平在4周未见明显变化,在6~8周逐渐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中内毒素水平与肝组织中Grp78的mRNA表达显著相关(P〈0.01);血浆中内毒素水平和肝组织中Grp78的mRNA表达均与肝组织中CD86和CD206的mRNA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肝损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内质网应激-巨噬细胞极化途径可能是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发病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纤维化 巨噬细胞 内质网应激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肺综合征大鼠模型肺组织巨噬细胞表型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旭炯 张慧英 +2 位作者 陈云霞 田小霞 来丽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syndrome,HPS)发病过程中巨噬细胞的表型变化特点。方法制备肝硬化合并HPS大鼠模型,随机设立4周组、6周组、8周组3个时点,同期设置正常对照组。采用HE染色观察肝、肺组织病理变化;V... 目的探讨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syndrome,HPS)发病过程中巨噬细胞的表型变化特点。方法制备肝硬化合并HPS大鼠模型,随机设立4周组、6周组、8周组3个时点,同期设置正常对照组。采用HE染色观察肝、肺组织病理变化;VG染色法对肝纤维化进行观察;免疫荧光法对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进行观察,RT-PCR检测肺组织标本中M1、M2巨噬细胞表型标记物CD86及CD206,Elisa检测iNOS、TNF-α、Arg-1及IL10。结果随病程进展,模型组大鼠CD86、iNOS及TNF-α在肺组织中表达逐渐增高,CD86及iNOS至6周达到高峰后有所回落,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206、Arg-1及IL-10的表达于第6周开始明显增加,第8周CD206及Arg-1亦有回落。上述指标在各时点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模型组大鼠肺组织iNOS与CD86呈正相关;Arg-1与CD206呈正相关;IL-10与CD206呈正相关。结论HPS的发病过程中,肺组织巨噬细胞经历了一系列的表型变化,6周前以M1为主,第8周以M2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 巨噬细胞 M1 M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在肝肺综合征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糖调节蛋白78的关系
10
作者 李旭炯 张慧英 +6 位作者 田小霞 陈云霞 孟莉 来丽娜 赵中夫 韩德五 Cheng Ji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3-517,524,共6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大鼠肝肺综合征(HP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关系。方法复合致病因素法制备HPS大鼠模型。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4(VEGF164)及GRP78蛋白表达水...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大鼠肝肺综合征(HP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关系。方法复合致病因素法制备HPS大鼠模型。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4(VEGF164)及GRP78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肺组织VEGF受体2(VEGFR-2)及CD105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动物肺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在第8周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及4周、6周组;GRP78蛋白表达随病程进展逐渐升高,至第8周达到最高水平,各时间点之间以及与同期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VEGF164蛋白表达随病程进展逐渐增加,至6周达到高峰,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6周和8周表达水平显著高于4周;VEGFR-2及CD105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和数量均随HPS进展逐渐增高;GRP78分别与VEGF164、VEGFR-2及CD105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HIF-1α与GRP78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HIF-1α可能在HPS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与GRP78共同促进了肺微血管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 低氧诱导因子-1Α 糖调节蛋白78 肝硬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