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军 傅子霞 袁海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46,共2页
针对工程上两种主要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半无损机械式中心盲孔法和无损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二者测量原理、应用范围及优缺点等。并通过对比测试几组具有不同性质试样的表面残余应力水平与分布,对这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进行... 针对工程上两种主要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半无损机械式中心盲孔法和无损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二者测量原理、应用范围及优缺点等。并通过对比测试几组具有不同性质试样的表面残余应力水平与分布,对这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应力测试 中心盲孔法 X射线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晶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机械合金化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涂春莲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5,共4页
通过混合Cr_2N和Fe-Cr合金粉达到Fe-23%Cr-1%N粉末比例,并在氩气气氛下进行了球磨。在真空不锈钢管中将Fe-23%Cr-1%N粉末加热至800℃并固化,再将固化材料加热至900~1200℃实现奥氏体化,最后进行不保温淬火。结果表明:试样在小于1050℃... 通过混合Cr_2N和Fe-Cr合金粉达到Fe-23%Cr-1%N粉末比例,并在氩气气氛下进行了球磨。在真空不锈钢管中将Fe-23%Cr-1%N粉末加热至800℃并固化,再将固化材料加热至900~1200℃实现奥氏体化,最后进行不保温淬火。结果表明:试样在小于1050℃热处理后的组织为马氏体,但经高于1100℃热处理后可形成稳定的奥氏体组织以及少量的Cr_2N。由于氧化物弥散分布在钢内,基体晶粒保持细小,钢的屈服强度高达1.1 GPa,伸长率达到30%,如此高的强化效应是氮的固溶强化和细晶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钢 奥氏体 机械合金化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 CAD与PDM信息集成技术方案的研究和实现 被引量:2
3
作者 韩亚利 李长林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8年第7期34-36,共3页
通过对Auto CAD的二次开发技术分析,阐述采用Auto CAD VBA等软件,设计开发Auto CAD与数据库之间的接口技术及数据传递的方式和手段,重点研究应用VBA实现CAD与PDM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为实现CAD/CAPP/PDM/ERP(或MRPⅡ)信息集成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AUTO CAD 产品数据管理 集成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传动轴用新型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涂春莲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0-72,共3页
采用超声空化辅助法制备了机械传动轴用石墨烯改性新型材料,对新材料进行OM、SEM和XRD分析,以及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新型材料由α-Fe基体、TiC相和石墨烯组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与商用40Cr钢相比,... 采用超声空化辅助法制备了机械传动轴用石墨烯改性新型材料,对新材料进行OM、SEM和XRD分析,以及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新型材料由α-Fe基体、TiC相和石墨烯组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与商用40Cr钢相比,该新型材料的屈服强度增加47.1%、屈服强度增加41.9%、伸长率增加46.2%、冲击吸收功增加46.9%,-40℃磨损体积减小49.0%、20℃磨损体积减小45.9%、80℃磨损体积减小5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材料 石墨烯改性 机械传动轴 耐磨损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机械维修用T10工具钢性能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涂春莲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99-201,205,共4页
采用不同工艺对机械维修刀具用含锶T10工具钢进行了热处理,并对其进行了显微组织、低温冲击性能和疲劳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与850℃淬火相比,800℃或750℃淬火使钢的低温冲击性能和疲劳性能得到提高,但性能改善效果不及820℃×15 m... 采用不同工艺对机械维修刀具用含锶T10工具钢进行了热处理,并对其进行了显微组织、低温冲击性能和疲劳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与850℃淬火相比,800℃或750℃淬火使钢的低温冲击性能和疲劳性能得到提高,但性能改善效果不及820℃×15 min+780℃×30 min分级淬火。与850℃淬火相比,820℃×15 min+780℃×30 min分级淬火使其低温冲击功增加78%、疲劳寿命延长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钢刀具 热处理工艺 含锶 T10 工具钢 低温冲击性能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钒基储氢合金的机械合金化制备工艺研究
6
作者 胡以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49,共3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新型钒基储氢合金V_3TiNi_(0.56)Mn_(0.1)Y_(0.1),并对该合金进行OM、SEM、XRD分析以及吸放氢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新型储氢合金由V基固溶体和少量TiNi组成,具有较佳的吸放氢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室温吸... 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新型钒基储氢合金V_3TiNi_(0.56)Mn_(0.1)Y_(0.1),并对该合金进行OM、SEM、XRD分析以及吸放氢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新型储氢合金由V基固溶体和少量TiNi组成,具有较佳的吸放氢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室温吸氢量约在55 min达到饱和,最大吸氢量为1.497 wt%;具有明显的放氢平台,平台压力为0.5 MPa;充放电循环15次后放电容量仅下降了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基储氢合金 机械合金化 制备工艺 V3Ti Ni0.56Mn0.1Y0.1合金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异种金属激光对接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军 汪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11-213,共3页
对镁、铝异种金属进行激光对接焊接,研究了Mg/Al对接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通过SEM、EDS、XRD和显微硬度等方法对焊接接头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Mg-Al对接焊接时在激光功率2000 W、焊接速率2 m/min下可以得到成形良好的焊接接头... 对镁、铝异种金属进行激光对接焊接,研究了Mg/Al对接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通过SEM、EDS、XRD和显微硬度等方法对焊接接头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Mg-Al对接焊接时在激光功率2000 W、焊接速率2 m/min下可以得到成形良好的焊接接头。焊缝处主要生成了Al基固溶体相和Al3Mg2金属间化合物相,焊缝靠近Mg侧存在熔合线,靠近Al侧组织更加均匀。焊缝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母材,显微硬度最大值为240 HV,最大值出现在焊缝靠近镁合金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对接焊 激光焊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喷丸改善铝合金高周疲劳寿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荣祖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4-136,共3页
对7075铝合金试件引入表面喷丸强化工艺,测试并分析表面粗糙度、表层显微硬度与表层残余应力分布情况,评估试件在低循环应力下高周疲劳寿命的增益效果,结果表明,喷丸一方面可引入高应力峰值、大应力影响深度的表层残余压应力,是改善疲... 对7075铝合金试件引入表面喷丸强化工艺,测试并分析表面粗糙度、表层显微硬度与表层残余应力分布情况,评估试件在低循环应力下高周疲劳寿命的增益效果,结果表明,喷丸一方面可引入高应力峰值、大应力影响深度的表层残余压应力,是改善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但另一方面,过度喷丸引入的表面缺口效应也使应力敏感性大为增加,易引起应力大幅松弛,总体上选择强度较小的喷丸工艺对改善试件高周疲劳寿命更加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喷丸 残余应力 疲劳寿命 应力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在2A12高强铝合金薄板焊接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傅子霞 袁海洋 胡永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41-142,共2页
目前理论与试验研究指出,焊接残余应力的水平与分布对铝合金薄板的尺寸稳定性影响很大。通过在两端引入平行于焊缝方向且低于材料屈服极限的预拉应力,借助X射线应力测试仪与三坐标测量机研究2A12高强铝合金薄板的焊后残余应力水平及分... 目前理论与试验研究指出,焊接残余应力的水平与分布对铝合金薄板的尺寸稳定性影响很大。通过在两端引入平行于焊缝方向且低于材料屈服极限的预拉应力,借助X射线应力测试仪与三坐标测量机研究2A12高强铝合金薄板的焊后残余应力水平及分布与板的挠曲变形。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幅度可表征金属构件潜在尺寸变形能力,引入预应力可显著降低焊后残余应力水平,均化应力分布,并强化构件尺寸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铝合金薄板 焊接残余应力 挠曲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合金热变形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弦 周春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4-16,共3页
采用等温热压缩试验对一种自行研制的高强度易切削锌基合金进行热变形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锌合金热压缩变形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变形速率增大而增大;可用包含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和变形程度的Zener-Hollomon模型来真实地... 采用等温热压缩试验对一种自行研制的高强度易切削锌基合金进行热变形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锌合金热压缩变形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变形速率增大而增大;可用包含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和变形程度的Zener-Hollomon模型来真实地描述该锌合金高温变形的流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基合金 流变应力 热变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处理对镍基高温合金GH3030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利银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76-178,共3页
研究了深冷处理对GH3030硬度、强度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10 h的深冷处理使该材料的显微硬度提高20.54%。继续延长深冷处理时间,材料的显微硬度下降,到100 h时,材料的显微硬度下降13.51%。深冷处理对材料的抗拉强度变化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GH3030 深冷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轧制路径对汽车用AZ31镁合金冲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18-121,共4页
通过380℃的不同路径轧制变形研究了其对AZ31镁合金板材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的影响。其中路径A为RD单向轧制,路径B为每道次轧制90°更换方向。结果表明,每道次更改轧制方向有利于镁合金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的提高。其强度和塑性提高,... 通过380℃的不同路径轧制变形研究了其对AZ31镁合金板材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的影响。其中路径A为RD单向轧制,路径B为每道次轧制90°更换方向。结果表明,每道次更改轧制方向有利于镁合金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的提高。其强度和塑性提高,同时各向异性减弱,能够成功地进行筒形件拉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路径 力学性能 成形性 拉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itnet的刀具磨损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丰 李云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0-51,59,共3页
针对切削难加工材料时刀具磨损对加工质量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PCBN刀具切削硬质合金YG10材料的刀具磨损机制,在一定的切削参数条件下,利用Fitnet神经网络预测刀具磨损规律,获得较好的磨损量预测精度,为刀具加工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刀具磨损机制 Fitnet神经网络 难加工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喷丸改善耐热钢主轴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春莲 袁海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1-173,共3页
对1Cr12Ni3Mo2VN耐热钢主轴试件引入表面喷丸处理工艺,借助无损残余应力测试手段分析喷丸强度与喷丸覆盖率对试件表层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工况下的疲劳性能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二者主要作用是在保持高应力峰值的基础上增大或... 对1Cr12Ni3Mo2VN耐热钢主轴试件引入表面喷丸处理工艺,借助无损残余应力测试手段分析喷丸强度与喷丸覆盖率对试件表层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工况下的疲劳性能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二者主要作用是在保持高应力峰值的基础上增大或巩固残余应力影响深度与应力峰值所在层深,但也增加了应力敏感性,造成应力大幅松弛。试件的疲劳寿命在室温下主要由喷丸强度控制,而在高温下还将受喷丸覆盖率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钢 主轴 残余应力 喷丸 应力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损测量铝合金表面残余应力
15
作者 黄春莲 傅子霞 胡永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48-49,共2页
利用无损X射线衍射技术,测试了经不同表面处理后7075铝合金试样表面残余应力。并将该无损方法的可靠性与精确性优势与中心钻孔法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测量浅层应力中传统的机械测试方法不适用甚至不可行,而X射线法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与... 利用无损X射线衍射技术,测试了经不同表面处理后7075铝合金试样表面残余应力。并将该无损方法的可靠性与精确性优势与中心钻孔法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测量浅层应力中传统的机械测试方法不适用甚至不可行,而X射线法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与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表面处理 残余应力 7075铝合金 中心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