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震P波到时拾取优化与降低震源定位误差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静云 李庶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40-1946,共7页
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采用的定位算法一般是基于P波到时与等速度模型,P波到时拾取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定位精度的高低。然而由于地震波传播衰减与应用环境背景噪声的原因,参与定位的一些通道信噪比偏低,P波到时拾取的随意性较大,导致震... 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采用的定位算法一般是基于P波到时与等速度模型,P波到时拾取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定位精度的高低。然而由于地震波传播衰减与应用环境背景噪声的原因,参与定位的一些通道信噪比偏低,P波到时拾取的随意性较大,导致震源定位结果与实际震源位置相差较大,影响了在矿山的实际应用效果。简要介绍了震源定位方法并开发应用了基于小波理论的离散信号滤噪程序,通过对原始信号进行小波分解、给定阀值与重构处理后,提高了原始信号的信噪比,显著地提高了P波到时拾取准确度。结合某矿山特大采空区采场冒顶实例,应用基于小波理论的信号滤噪方法对信噪比偏低的通道进行了滤噪处理,重新优化拾取了P波到时。所得到的定位结果,与处理前相比,定位误差从47~94 m减小到14~23 m,大大提高了微震监测在矿山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震 微震监测 P波到时 小波滤噪 定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软弱破碎矿脉浅眼回采控制爆破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江飞飞 盛佳 +3 位作者 黄传宝 周辉 李向东 李春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34,共7页
针对前河金矿泥质软弱破碎矿脉下向进路回采过程中超爆、上下盘围岩大面积垮塌、爆破后支护作业困难等问题,在总结分析软弱破碎岩体爆破特性的基础上,基于减震控制爆破基本理论,提出了"预留顶板充填体减震层、径向不耦合装药、控... 针对前河金矿泥质软弱破碎矿脉下向进路回采过程中超爆、上下盘围岩大面积垮塌、爆破后支护作业困难等问题,在总结分析软弱破碎岩体爆破特性的基础上,基于减震控制爆破基本理论,提出了"预留顶板充填体减震层、径向不耦合装药、控制边眼装药量、秒延期多段别控制起爆"等系列综合减震控制手段,据此分别针对Ⅳ级和Ⅴ级破碎岩体提出了2种具体的浅眼回采控制爆破技术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回采爆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2种方案均能够有效的控制回采边界,爆破后进路顶板充填体和上下盘围岩完整性良好,为后续采场出矿、支护等创造了有利的时空条件,且炸药单耗较原方案均有所降低。研究成果可分别在矿区范围内类似条件下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软岩 破碎矿脉 控制爆破技术 下向进路回采 减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顶率对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奇 欧任泽 +1 位作者 林卫星 郑海力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了研究充填接顶率对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运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接顶率下胶结充填矿柱稳定性分析模型。在研究影响充填接顶率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得到充填次数与充填接顶率的关系方程。采用MIDAS软件创建了11个不同接顶率的矿岩... 为了研究充填接顶率对充填体稳定性的影响,运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同接顶率下胶结充填矿柱稳定性分析模型。在研究影响充填接顶率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得到充填次数与充填接顶率的关系方程。采用MIDAS软件创建了11个不同接顶率的矿岩及充填体模型,通过分析不同充填接顶率时胶结充填体的受力状况,对胶结充填体安全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到较合理的充填接顶率。将该研究成果运用于某多金属矿山,当一步采场充填接顶率为72.6%时,充填次数少、充填成本低且能保证采矿作业的安全性。该研究为其他类似矿山科学合理地提高充填接顶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采矿 充填体 MIDAS 稳定性分析 回归分析 充填接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崩落法转充填法隔离层安全厚度的确定 被引量:18
4
作者 曾令义 潘冬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20,共4页
以广东信宜银岩锡矿崩落法转充填法为例,采用厚跨比法、简化梁法和普氏压力拱法,对隔离层最小安全厚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所选的最小隔离厚度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对于确保矿山井下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隔离层安全厚度 厚跨比法 简化梁法 普氏压力拱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