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和“马拉德太太”的解脱──《黄色墙纸》与《一小时故事》主人公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洁 岳好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2-65,共4页
《黄色墙纸》中的主人公“我”与《一小时故事》中的主人公马拉德大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她们所处时代的产物;她们都是男权文化中受压抑的女性,但她们的觉醒都是无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反叛也是无意识的反叛;她们都走向了相... 《黄色墙纸》中的主人公“我”与《一小时故事》中的主人公马拉德大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她们所处时代的产物;她们都是男权文化中受压抑的女性,但她们的觉醒都是无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反叛也是无意识的反叛;她们都走向了相同的结局──终于自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墙纸》 《一小时故事》 主人公 比较文学 吉尔曼 肖邦 美国 小说 平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精神与基督精神的对立与冲突——重读《无名的裘德》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弦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4期95-98,共4页
从宗教思想的角度切入哈代的代表作之一《无名的裘德》 ,这是一个全新的审视视角 :男女主人公的精神矛盾显示着人文精神与基督精神的二元对立与冲突 ,这一精神冲突 。
关键词 《无名的裘德》 人文精神 基督精神 文学评论 哈代 小说 异教精神 英国 社会 创作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还乡》中大自然描写的象征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4-67,共4页
《还乡》中对大自然环境的描写,具有极其丰富的象征意义。由于作者哈代借助了古代神话意象,因而使作品具有多层面的思想艺术价值。大自然的描写不仅为小说中的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而且烘托了人物的心态和性格,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反映了... 《还乡》中对大自然环境的描写,具有极其丰富的象征意义。由于作者哈代借助了古代神话意象,因而使作品具有多层面的思想艺术价值。大自然的描写不仅为小说中的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而且烘托了人物的心态和性格,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沉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乡》 大自然 象征性 神话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词新译 被引量:1
4
作者 夏日光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85-86,89,共3页
试图以索绪尔语义联想场的观点 ,通过展开丰富的联想 ,找出名词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与之对应的表性质意义的形容词来进行翻译。翻译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联想、增译、变通、直译等手法 ,从而尽量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关键词 名词 语境 语义联想场 汉语 跨类现象 翻译 英语 增译 直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翻译中思维方式差异产生的不可译性例析
5
作者 李罡 段胜峰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53-55,共3页
不可译性是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所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这一角度出发 ,指出其存在的必然性 。
关键词 翻译 不可译性 思维方式差异 英语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