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算法在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吕壮 黄金 +7 位作者 兰梓溶 代婷玉 许宙 陈茂龙 焦叶 文李 程云辉 丁利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74,89,共8页
市场上存在利用低价食用植物油掺伪或冒充高价食用植物油的现象,机器学习算法可应用于食用植物油的掺伪鉴别中。旨在为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研究中算法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简要介绍了机器学习算法的分类及其在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中应... 市场上存在利用低价食用植物油掺伪或冒充高价食用植物油的现象,机器学习算法可应用于食用植物油的掺伪鉴别中。旨在为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研究中算法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简要介绍了机器学习算法的分类及其在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中应用的流程,并对国内外机器学习算法在橄榄油、山茶油及其他植物油掺伪鉴别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探讨了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逻辑回归、人工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等机器学习算法在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研究中的优缺点。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的特点、模型的性能和实际应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以提高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为食用植物油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机器学习算法 掺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纳米管增强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样本中溴系阻燃剂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琳琳 张泽霖 +6 位作者 清江 孟桃于 焦叶 陈茂龙 文李 程云辉 丁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4-1111,共8页
该文建立了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s)增强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HF-LPM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检测生物样品中四溴双酚A(TBBPA)和十溴二苯醚(BDE209)的分析方法。分别以15μL甲苯-正辛醇(1∶1,体积比)和甲苯-乙酸乙酯(1∶1,体积比)有... 该文建立了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s)增强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HF-LPM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检测生物样品中四溴双酚A(TBBPA)和十溴二苯醚(BDE209)的分析方法。分别以15μL甲苯-正辛醇(1∶1,体积比)和甲苯-乙酸乙酯(1∶1,体积比)有机溶剂对血清和尿样在常温下萃取10 min,在萃取过程中,中空纤维膜排阻样品中蛋白质,避免了大分子物质的干扰。目标化合物经Kjnetex EVO C_(18)(2.1 mm×1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考察了不同萃取溶剂、提取时间、氮掺杂碳纳米管用量、样品pH值、搅拌速率、NaCl浓度和解吸溶剂种类对目标化合物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TBBPA和BDE209分别在2~200 ng/mL和10~200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5,检出限分别为0.375 ng/mL和2.8 ng/mL,定量下限分别为9.4 ng/mL和1.25 ng/mL。在3个加标水平下,目标分析物的回收率为84.5%~114%,相对标准偏差为1.4%~7.5%。该方法在富集TBBPA和BDE209的同时可去除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绿色环保,适用于复杂基质中TBBPA和BDE209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s) 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HF-LPME) 溴系阻燃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在吸附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兰梓溶 清江 +5 位作者 陈有为 许宙 陈茂龙 文李 程云辉 丁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4-662,共9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水中污染物吸附材料,其中,拉瓦锡研究所材料(MIL)凭借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多的可调节位点在众多MOFs中脱颖而出。与其他MILs相比,MIL-101具有比表面积较大和表面活性位点多的特点,在水中的稳定性高...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水中污染物吸附材料,其中,拉瓦锡研究所材料(MIL)凭借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多的可调节位点在众多MOFs中脱颖而出。与其他MILs相比,MIL-101具有比表面积较大和表面活性位点多的特点,在水中的稳定性高,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吸附材料。鉴于此,该文对近年来MIL-101在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对MIL-101结构、改性修饰及其在水污染物吸附去除方面的应用及吸附机理进行了介绍。最后对MIL-101吸附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 吸附 改性修饰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DNA-CuNCs的荧光ELISA检测牛奶中的E.coli O157:H7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文凯 山珊 +3 位作者 刘道峰 彭娟 邢克宇 赖卫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3,94,共7页
目的:建立了一种灵敏检测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新型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方法:以碱性磷酸酶水解焦磷酸盐-Cu^(2+)配位复合物,释放出Cu^(2+)形成铜纳米簇作为信号报告探针,通过对关键因素Cu^(2+)浓度、焦磷酸盐浓度、DNA模板的浓度... 目的:建立了一种灵敏检测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新型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方法:以碱性磷酸酶水解焦磷酸盐-Cu^(2+)配位复合物,释放出Cu^(2+)形成铜纳米簇作为信号报告探针,通过对关键因素Cu^(2+)浓度、焦磷酸盐浓度、DNA模板的浓度和长度进行优化。结果:在最优条件下,大肠杆菌O157:H7的菌数为5×10^(4)~1×10^(8)CFU/mL时,与荧光信号值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808),最低检出限为2.4×10^(4)CFU/mL。结论: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低脂牛奶和脱脂牛奶样本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2.2%~10^(8).5%,相对标准偏差为4.9%~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 铜纳米簇 大肠杆菌O157:H7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