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意识的可及性及其伦理前置
1
作者 陈万球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传统哲学理论认为机器不存在意识和认知能力。智能科技急速迭代进化,对类脑科学研究需求迫切,两者叠加影响使得机器意识研究成为当今的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机器意识研究可以深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借助科学佐证与技术细节,必将深化哲学... 传统哲学理论认为机器不存在意识和认知能力。智能科技急速迭代进化,对类脑科学研究需求迫切,两者叠加影响使得机器意识研究成为当今的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机器意识研究可以深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借助科学佐证与技术细节,必将深化哲学的科学性与前沿性。作为一种技术构想,机器意识是一种基于某种哲学思想来探讨机器是否真正拥有意识与机器意识的本质及建构的理论和方法。以“生物算法”为基础的人类意识,最终将会被以形式化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充分模拟。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矛盾运动的惯性推力,人工智能意识在不久后将可能成为现实。然而,人工智能并非人类“终结者”。将伦理置为机器意识发展的前置条件,是应对其风险的时代之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意识 可及性 脑智外现 觉知内显 伦理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的教育升维、教育降维与伦理干预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万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7,F0002,共10页
大语言模型开启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类知识处理的技术先锋,展现出接近通用的智能水准,其所具备的解决知识问题的能力,将会成为教育发展的工具性变量,教育时空重组将成为常态,教育范式将迎来深层变革。随着技术的... 大语言模型开启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类知识处理的技术先锋,展现出接近通用的智能水准,其所具备的解决知识问题的能力,将会成为教育发展的工具性变量,教育时空重组将成为常态,教育范式将迎来深层变革。随着技术的迭代,ChatGPT类产品将消解和重构师生的主体地位,人类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人工智能+教育”的本真和意义。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大模型语言生成工具模型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升维 教育降维 伦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生命之境:自在、自觉与自律
3
作者 余乃忠 宫曼露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8,199,共17页
在图灵和冯·诺伊曼的研究基础上,数字生命已通过模型被证实存在,并以一种超越时空限度、单一主体和碳基实体的状态发展。在实与虚的复合变量下,数字生命通过语言、物像与自组织性所体现出的时空自由度、意识承载度和意义叠加度也... 在图灵和冯·诺伊曼的研究基础上,数字生命已通过模型被证实存在,并以一种超越时空限度、单一主体和碳基实体的状态发展。在实与虚的复合变量下,数字生命通过语言、物像与自组织性所体现出的时空自由度、意识承载度和意义叠加度也使其在本体意义上重新建构了关于生命的存在形式、认知界域及意义世界。从数字生命的跨时空自我存在阐释其基于硅基中介的数字基元,从自我迭代到与物化生命交互解构其意识的自觉性,从自然生命的系统性衰减揭示数字生命的抗耗散结构的自律意义,都在展示“数字自己构成自己”的独特进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命 存在 时空 意识 负熵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认知战:技术生成、风险具象与系统性策略
4
作者 陈万球 罗一人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30,199,共15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急速“迭代”及其与认知域的深度交织互嵌,催生出以AIGC技术为本体、网络空间为载体、信息传播为手段的智能认知战新样态,演变成为大国博弈的全新疆域。技术的权能同赋从传播、主体、政治三个维度构成一个从...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急速“迭代”及其与认知域的深度交织互嵌,催生出以AIGC技术为本体、网络空间为载体、信息传播为手段的智能认知战新样态,演变成为大国博弈的全新疆域。技术的权能同赋从传播、主体、政治三个维度构成一个从信息流动到行为主体再到政治格局的递进逻辑链,加剧国家间认知战的强度、烈度和韧度。为适应智能认知战系统的非线性、多节点、强辐射、动态化等特征,必须采取一种能够洞察AIGC认知战元素中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性、动态变化性和过程性特征的系统性思维,探寻在AIGC认知战中各变量关系掣肘的可达边界,有效应对AIGC认知战对现代战争和大国博弈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为国家认知域的安全防线筑基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认知域 认知战 风险具象 系统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顶层设计的伦理视界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万球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07,共8页
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技术之一,作为颠覆性技术集成,生成式人工智能表征着当前技术发展的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个“可怕的好东西”,它嵌入社会的广度、深度、速度在叠加推进,其高度不确定性将全面超出传统的治理能力。... 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技术之一,作为颠覆性技术集成,生成式人工智能表征着当前技术发展的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个“可怕的好东西”,它嵌入社会的广度、深度、速度在叠加推进,其高度不确定性将全面超出传统的治理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发展中凸显了“科林格里奇困境”,如何破局是世界级难题。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顶层设计为破解困境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科林格里奇困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敏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方式变革图式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万球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3,共8页
人工智能构成了当代人类劳动的技术背景和人机互动参照系,基于此,人工智能视域下劳动的当代域题愈益丰富。智能革命条件下人的劳动方式的历史性质将发生立体嬗变,人的存在方式亦会发生颠覆性变革。劳动工具的发展史是人体劳动器官工具... 人工智能构成了当代人类劳动的技术背景和人机互动参照系,基于此,人工智能视域下劳动的当代域题愈益丰富。智能革命条件下人的劳动方式的历史性质将发生立体嬗变,人的存在方式亦会发生颠覆性变革。劳动工具的发展史是人体劳动器官工具化的生成史,劳动工具系统历经“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辩证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脑体器官劳动能力的过程。由于人工智能的反噬,劳动的具体性将会消融于智能机器的物质运动之中,异化泛在的大观园展示了劳动方式变革的反向图景。未来技术变革中人的解放仍然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方式 反噬 智能异化 异化泛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至“暗”时刻的元共识 被引量:7
7
作者 余乃忠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87,共8页
人类以数字化虚拟为内核开启了元宇宙的定义之旅,但元宇宙并不等于虚拟。元宇宙并不是我们所在的宇宙,不是实体,也不是虚体,仅仅是一个元概念,一种元思维,一种抗拒人类现存文明形态的执念,是一种“被压抑物的回归”和“强迫性起义”的火... 人类以数字化虚拟为内核开启了元宇宙的定义之旅,但元宇宙并不等于虚拟。元宇宙并不是我们所在的宇宙,不是实体,也不是虚体,仅仅是一个元概念,一种元思维,一种抗拒人类现存文明形态的执念,是一种“被压抑物的回归”和“强迫性起义”的火焰,一种去沉沦、去绝望的幻象。人类的生存之困与第四次科技革命相遇,催生了元宇宙概念的耀目。元宇宙是人类自我解困的元精神,走出至“暗”时刻的元共识。元宇宙是一个假象,但在牵引前行的意义上,它又是一个超越假象的伟大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虚拟 至“暗” 元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概念 被引量:1
8
作者 余乃忠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89,共8页
空间是离我们最近亦是最远的一个概念。人类的空间概念,不仅包括客观空间,也包括主观空间。人类空间概念的演化史也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史。空间概念是反映智能发展水平和智能时代人类角色的基本范畴和主要参数。从微观到超微的物化空间、... 空间是离我们最近亦是最远的一个概念。人类的空间概念,不仅包括客观空间,也包括主观空间。人类空间概念的演化史也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史。空间概念是反映智能发展水平和智能时代人类角色的基本范畴和主要参数。从微观到超微的物化空间、从三维到四维的关系空间、从思维到行为的思维空间、从二元到一元的虚拟空间、从黑箱到澄明的梦境空间,共同演绎了人工智能时代空间概念的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空间 物质生活空间 精神生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际遇下人类对“自我”的再认识
9
作者 余乃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人类活动及其自身的存在形式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如何认识人类自身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虚拟与智能的相遇,推动了对宇宙概念的重新认识和元宇宙概念的爆发,也开启了重新定义人类之旅。争夺... 人类活动及其自身的存在形式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如何认识人类自身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虚拟与智能的相遇,推动了对宇宙概念的重新认识和元宇宙概念的爆发,也开启了重新定义人类之旅。争夺元宇宙的定义权在不断加剧,元宇宙下人的多元化、多维度、多介质、多循环、多时态的存在形态将构成人类自我概念的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 智能 元宇宙 人类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时间概念
10
作者 余乃忠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80,共10页
时间概念是古老的,也是最新的;是哲学的,也是科学的;既具有复杂的客观基础,也具有丰富的主观形式。可以说,对于时间概念的深化理解伴随着人类的全部进化史。人的原子到量子存在的自然时间、人的加速到极速存在的历史时间、人的有限到无... 时间概念是古老的,也是最新的;是哲学的,也是科学的;既具有复杂的客观基础,也具有丰富的主观形式。可以说,对于时间概念的深化理解伴随着人类的全部进化史。人的原子到量子存在的自然时间、人的加速到极速存在的历史时间、人的有限到无限存在的生命时间、人的消极到积极存在的劳动时间、人的低级到高级存在的自由时间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时间概念的全部内核,也是把握智能时代人类生命的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时间 人类 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