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会聚技术的发展与NBIC鸿沟 被引量:8
1
作者 陈万求 杨华昭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6-130,共5页
随着会聚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力空前增强,由此而引发的平等、公正等伦理道德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会聚技术的发展导致"NBIC鸿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研究角度看,会聚技术研究的起点、过程和结果都存在不公平;从应用角度看... 随着会聚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力空前增强,由此而引发的平等、公正等伦理道德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会聚技术的发展导致"NBIC鸿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研究角度看,会聚技术研究的起点、过程和结果都存在不公平;从应用角度看,会聚技术将加大人与人之间、群与群之间的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聚技术 NBIC鸿沟 社会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科技创新的伦理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5
2
作者 周艳红 易显飞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1,共5页
从电力科技创新主体来看,其伦理困境主要表现在电力科技创新的社会政治认同、公众认同和市场认同问题。从电力科技创新客体来看,其伦理困境主要表现在电力科技创新成果本身或应用过程带来的社会、生态或人文伦理难题。电力科技创新伦理... 从电力科技创新主体来看,其伦理困境主要表现在电力科技创新的社会政治认同、公众认同和市场认同问题。从电力科技创新客体来看,其伦理困境主要表现在电力科技创新成果本身或应用过程带来的社会、生态或人文伦理难题。电力科技创新伦理困境的出现,其根源在于电力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的偏离。基于"科林格里奇困境",电力科技创新导致出现一系列伦理问题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必然性"。可以从电力科技创新制度的重建、文化的形塑和公关政策的调整等方面解构电力科技创新的伦理困境,并实现电力技术创新伦理观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科技创新 伦理困境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因斯坦科技伦理思想的三个基本命题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万求 李丽英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4期58-61,共4页
爱因斯坦是科学道德权威的象征。他的科技伦理思想非常丰富,其中,道德是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科技具有伦理二重性以及科学家和工程师担负着特别沉重的道义责任等三个命题构成了他的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人类在科技活动中正... 爱因斯坦是科学道德权威的象征。他的科技伦理思想非常丰富,其中,道德是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科技具有伦理二重性以及科学家和工程师担负着特别沉重的道义责任等三个命题构成了他的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人类在科技活动中正确把握真与善的关系具有重要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 科技伦理思想 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增强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其规避对策 被引量:7
4
作者 易显飞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14,共3页
0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瞄准科技前沿,突出前沿引领技术,为建设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 0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瞄准科技前沿,突出前沿引领技术,为建设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1]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新时代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归根结底,就是要面向当下的中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避对策 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 科技前沿 国家前途命运 生活福祉 有力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的价值审视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万求 柳李仙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6,共4页
从当代价值视角审视中国传统科技伦理不难发现:传统科技伦理具有超越民族和时代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中国传统科技伦理的活性元素对于现代科技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建筑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中国传统科技伦理中的真... 从当代价值视角审视中国传统科技伦理不难发现:传统科技伦理具有超越民族和时代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中国传统科技伦理的活性元素对于现代科技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建筑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中国传统科技伦理中的真知灼见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的一剂良方和克服当代人类科技异化问题的理性选择。另一方面,传统科技伦理在理论内容上存在着巨大的空缺,在实践方式上具有诸多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价值 实践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桥梁技术创新生态化: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易显飞 李艳 夏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1-24,共4页
在传统发展观及旧的创新价值评价体系支配下,桥梁技术创新主体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出现了设计中特意加大桥梁跨度,采用"非经济"桥型,片面追求新颖外观造型,施工中采用实际上"不经济"的施工方法等问题。这虽然让创新... 在传统发展观及旧的创新价值评价体系支配下,桥梁技术创新主体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出现了设计中特意加大桥梁跨度,采用"非经济"桥型,片面追求新颖外观造型,施工中采用实际上"不经济"的施工方法等问题。这虽然让创新主体自身取得了较大的经济价值,却让社会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为当代桥梁技术创新提供了价值导向。生态化桥梁技术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价值指针,确立评价桥梁技术创新的生态价值标准,充分发挥公众的作用,营造有利于创新生态化的社会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桥梁技术 技术创新 创新生态化 建构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聚技术的发展及其伦理规约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万求 贺冰心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77,共4页
NBIC会聚技术是主导21世纪技术革命的新兴技术群,将掀开人类技术发展历史新篇章,产生比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会聚技术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正在掀开"潘多拉之盒"。会聚技术发展将逐步改造人类的遗传... NBIC会聚技术是主导21世纪技术革命的新兴技术群,将掀开人类技术发展历史新篇章,产生比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会聚技术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正在掀开"潘多拉之盒"。会聚技术发展将逐步改造人类的遗传物质与精神世界,最终变人类自身的自然进化为完全的人工进化,进而颠覆传统自然生命神圣伦理观;会聚技术将在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上撼动传统道德谱系,引发道德秩序混乱。因而,在发展会聚技术的开端就应当特别关注相应的社会问题,及早开展与研发同步的相关问题研究,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有必要、也有可能建立起一套法律、伦理、监督相结合的机制去调控会聚技术的发展,并依据技术不同发展阶段构建不同的规约手段和规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聚技术 伦理难题 伦理规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聚伦理:研究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8
作者 陈万求 易显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7,共8页
随着"会聚技术"的产生,一个全新的科技伦理学研究领域——会聚技术伦理悄然兴起。在关于发展会聚技术的激烈争论中,技术进步主义过于乐观,而技术保守主义过于谨慎,两者都有可能走向极端。如何使会聚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沿着... 随着"会聚技术"的产生,一个全新的科技伦理学研究领域——会聚技术伦理悄然兴起。在关于发展会聚技术的激烈争论中,技术进步主义过于乐观,而技术保守主义过于谨慎,两者都有可能走向极端。如何使会聚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沿着人类福祉前行而不偏离发展轨道,是不能回避的重要话题。所谓的会聚技术伦理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门关于未来可能世界伦理风险的伦理。最后,评述了会聚技术伦理所面对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聚伦理 技术进步主义 技术保守主义 公众参与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及其消解 被引量:19
9
作者 易显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5,共7页
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导致人生命自然属性的减弱和“技术一社会”属性的增强,关于其伦理正当性问题的相关论争正在持续发酵。进行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伦理风险主要包括:生命个体遭遇安全风险,将给整个人类群体的基因安全性造成不... 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导致人生命自然属性的减弱和“技术一社会”属性的增强,关于其伦理正当性问题的相关论争正在持续发酵。进行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伦理风险主要包括:生命个体遭遇安全风险,将给整个人类群体的基因安全性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基因编辑对人类生命的筛选、编辑、修改,使生命的进化过程俨然变成一个技术选择过程,这种人工改造对人类的生命尊严形成新的挑战;技术与资本的结合,使基因编辑扮演了将生命价值商业化的不光彩角色。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增强技术的广泛使用,带来的将是基因层面的社会阶层化,并形成新的优生学和另外一种形式的价值偏差。通过更迭伦理观念,重新抉择价值顺序,将相关伦理规范法制化,并强化科研共同体道德责任培育,可对因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产生的伦理风险进行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 CRISPR/Cas9 基因编辑婴儿实验 伦理风险 道德责任 价值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风险及其治理 被引量:16
10
作者 易显飞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共3页
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一生物技术与生物医学(包括基因工程)一信息技术一认知科学(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的协同组合形成的“NBIC汇聚技术”时代的到来,人类增强自身的能力得到根本性提升,出现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新兴“人类增强技术”(Human En... 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一生物技术与生物医学(包括基因工程)一信息技术一认知科学(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的协同组合形成的“NBIC汇聚技术”时代的到来,人类增强自身的能力得到根本性提升,出现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新兴“人类增强技术”(Human Enhancement Technology,HET)。塔玛拉.加西亚(Tamara Garcia)与罗纳德?桑德勒(Ronald Sandler)(2008)把这类技术界定为“提高或增强人类的认知、生理、心理等的能力,或让人类获取超出基本能力之外的特殊能力的技术。”一般认为,新兴HET主要包括“物理增强技术”(Physical Enhancement Technology,PET)、“认知增强技术”(Cognitive Enhancement Technology,CET)、“道德增强技术”(Moral Enhancement Technology,MET)与“情感增强技术”(Emotional Enhancement Technology,EET)等,其中后三类更受到学界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人类 伦理风险 认知神经科学 纳米科学与技术 治理 当代 特殊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工程决策的伦理审视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万求 刘春晖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97,共4页
重大工程关系在一个国家长期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大工程决策是在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价值选择行为,其本质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价值问题。在当代,重大工程决策涉及到权利与责任、效率与公平两... 重大工程关系在一个国家长期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大工程决策是在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价值选择行为,其本质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价值问题。在当代,重大工程决策涉及到权利与责任、效率与公平两个价值选择问题。重大工程决策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利益相关者,而是政治家。一种有效的重大工程决策责任制必须考虑两个问题:决策者"前瞻性的"责任意识建立与既有责任制的完善。任何重大工程决策都是在效益与公平的张力中进行,必须协调得当,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之幕 责任伦理 公平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转向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美珠 易显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女性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于女性主义的控制以及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甚至否定,根本上源于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幸婚姻。在女性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潮,它是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于女性主义的控制以及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甚至否定,根本上源于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幸婚姻。在女性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潮,它是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大融合,其关于唯物主义女性主义、身份政治的论述表明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是一种既不兼容、又相互需要的矛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转向 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技术先于科学”——一种对技术与科学关系的存在论解释 被引量:5
13
作者 易显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1,共5页
传统观点认为,技术是应用科学。而技术先于科学的观点,是对技术与科学关系在存在论上的揭示,是对传统观点的一种倒置。技术与科学在存在论上的关系,是深入到了本体论层次上的技术与科学最本真的"存在"关系,而认为"技术... 传统观点认为,技术是应用科学。而技术先于科学的观点,是对技术与科学关系在存在论上的揭示,是对传统观点的一种倒置。技术与科学在存在论上的关系,是深入到了本体论层次上的技术与科学最本真的"存在"关系,而认为"技术是应用科学"的观点,却是停留于知识论层次上的理解,相比而言,存在论理解无疑更为深刻与彻底。技术先于科学的存在论理解实现了技术与科学关系在历史与逻辑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科学 存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脸识别技术的两类“集体力”及其价值活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易显飞 万礼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94,共7页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当下一种使用范围较广、普及程度较高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社会不同领域或场所的应用中产生了正负两种"集体力"效应。人脸识别技术的正向"集体力"包括:为公共危机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消费体验的优...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当下一种使用范围较广、普及程度较高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社会不同领域或场所的应用中产生了正负两种"集体力"效应。人脸识别技术的正向"集体力"包括:为公共危机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消费体验的优化;诊疗效率的提升等。由于技术本身及其规制的缺陷等,人脸识别技术也产生了"自由意志""隐私安全""社会公平"等方面的负向"集体力"。可以从完善知情同意原则、实现法律规制与加密手段的共力、提供技术与人文的双向关怀三方面入手,寻求人脸识别技术的价值活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技术 两类集体力 价值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