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化媒体时代网络传播伦理创新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明海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85,共4页
社会化媒体时代网络传播伦理失范的种种表现,凸显了当前网络传播面临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在新的传播环境下网络传播伦理的创新,要坚持人本化的价值向度,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传播理念,注重人文关怀,解决人们的道德困惑;对网络传播秩序有重... 社会化媒体时代网络传播伦理失范的种种表现,凸显了当前网络传播面临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在新的传播环境下网络传播伦理的创新,要坚持人本化的价值向度,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传播理念,注重人文关怀,解决人们的道德困惑;对网络传播秩序有重大影响的政府组织、网络媒体组织和传播个体这三大网络传播主体的伦理责任进行重新构建,突出其在网络传播伦理以及网络传播伦理建构中的核心地位,切实履行网络传播的道德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伦理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现实之维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华 王文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99,共6页
理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现实之维是拓展和深化文化自信的理论之维、凝练与提升文化自信的价值之维的逻辑起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诉求、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文化较量、推进"四个全面"进程中的文化引领是呼唤文化自... 理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现实之维是拓展和深化文化自信的理论之维、凝练与提升文化自信的价值之维的逻辑起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诉求、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文化较量、推进"四个全面"进程中的文化引领是呼唤文化自信的现实场域;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拜金主义的人生观是泯灭文化自信的现实表征;国内文化建设、对外文化传播是提升文化自信的现实向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 现实之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文明程度的理论意涵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明海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4-177,共14页
社会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必由之路。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达到新高度,在实践指向上涵涉拓展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新境界、推动国民素质达到新高度、赋能人民... 社会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必由之路。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达到新高度,在实践指向上涵涉拓展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新境界、推动国民素质达到新高度、赋能人民美好新生活、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等鲜明主题。新时代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因此,在提升路径上必须以学习践行科学理论为首要任务,强化思想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补足“精神之钙”;以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为重点,丰富文明实践载体;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动力,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明程度 理论意涵 实践指向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诗性与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革命 被引量:2
4
作者 余乃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7-122,共6页
哲学社会科学的诗性使其走出了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方法论路线。人工智能以技术和方法的革命实现思维和诗性的革命。智能置顶开启了人类反思的二级范式。人类理性创造了算法黑箱,但无法解释黑箱,而黑箱方法又解放了理性。传统哲学的主客二... 哲学社会科学的诗性使其走出了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方法论路线。人工智能以技术和方法的革命实现思维和诗性的革命。智能置顶开启了人类反思的二级范式。人类理性创造了算法黑箱,但无法解释黑箱,而黑箱方法又解放了理性。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元之争在智能新主体诞生中获得弥合。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第四范式"带来了哲学社会科学方法的"透明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 人工智能 想象力 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偶遇”与民族感性世界化——马克思论“中国社会主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余乃忠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4,共5页
在马克思关于中国问题的丰富论述中,中国革命的特点、性质和前途,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发展道路已进入马克思的视野。马克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思想起源的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民族特质的内在性与中国社会主... 在马克思关于中国问题的丰富论述中,中国革命的特点、性质和前途,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发展道路已进入马克思的视野。马克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思想起源的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民族特质的内在性与中国社会主义的革命与建设道路的长期性。在分析与判断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过程中,马克思运用了实践唯物主义和世界历史辩证法等一系列科学方法,为我们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全方位的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中国革命 中国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观念史与研究史中的 “支持偏好 ” 被引量:1
6
作者 廖苗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1-188,共8页
创新观念的历史演变以及创新理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创新研究中存在着“支持偏好”,由此导致了忽视对创新的社会后果尤其是非预期后果的研究。随着创新影响的扩大和风险的增加,后果与责任问题不容忽视,相关研究逐步开展,成为“负责任创... 创新观念的历史演变以及创新理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创新研究中存在着“支持偏好”,由此导致了忽视对创新的社会后果尤其是非预期后果的研究。随着创新影响的扩大和风险的增加,后果与责任问题不容忽视,相关研究逐步开展,成为“负责任创新”的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观念史 支持偏好 负责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国机遇: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领导者 被引量:16
7
作者 余乃忠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来临之际,中国具有超稳定的发展环境(稳定高效的政治制度、稳健高质的经济发展、稳步高升的文化自信)、宏远的国家战略和丰厚的人才储备,必将实现全面赶超。目前中国在智能制造、区块链、服务器、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网... 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来临之际,中国具有超稳定的发展环境(稳定高效的政治制度、稳健高质的经济发展、稳步高升的文化自信)、宏远的国家战略和丰厚的人才储备,必将实现全面赶超。目前中国在智能制造、区块链、服务器、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网络等领域的成绩引人瞩目。"历史瞬变"的中国尺度,"全球竞发"的中国高地,"重大首创"的中国边界,"痛点导航"的中国场景和"万物智能"的中国支点等,构成了中国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领导者的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科技革命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大数据 中国尺度 中国高地 中国场景 中国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传统道德增强的双重变导:生物医学中介与智能体引擎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万球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8,共7页
人类文明史是知识生产史和道德建构史,亦是道德增强史。运用外在技术(打破物种自然完整性的生物医学和神经科学)的干预,通过改变生物属性,突破非传统知识教化而改良人类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类“更完美的天性”已经成为现实。道德增强是以... 人类文明史是知识生产史和道德建构史,亦是道德增强史。运用外在技术(打破物种自然完整性的生物医学和神经科学)的干预,通过改变生物属性,突破非传统知识教化而改良人类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类“更完美的天性”已经成为现实。道德增强是以生物医学为技术中介的一种全新的道德建构,用以实现道德主体对道德客体的自由驾驭。人工智能体通过跟踪、组织、反思和引导功能为人类道德导航精准化开辟了道路。也因此,道德增强技术带来了关于伦理上的安全、自由、公平的全球论争。倡导道德增强与道德教化并存互补,建构一种新的开放、精准的道德进化观,将成为时代的理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增强 生物医学化 道德人工智能体 MAI 伦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认识论:群众路线的新思路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华 张践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7-131,共5页
群众路线的认识论是交互认识论,强调了"干-群"双主体之间的对等性、互动性和主体性原则,因而彰显了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摒弃了主客体对立的认识论思路,是历史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与本体论、辩证法上相一致的表达。通过交互认识,领... 群众路线的认识论是交互认识论,强调了"干-群"双主体之间的对等性、互动性和主体性原则,因而彰显了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摒弃了主客体对立的认识论思路,是历史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与本体论、辩证法上相一致的表达。通过交互认识,领导与群众形成共同知识与共同信念,在一个不断信息更新、信念修正、信息域和知识域增大的动态过程中,实现领导与群众的利益与责任的一致、手段与目标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认识论 共同知识 交互信念 共同信念 知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共同体建设中公共精神的六个维度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承安 师晓倩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38,共5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社区共同体建设内含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社会参与、责任担当、邻里和睦和诚信互惠的公共精神价值维度。其中民主法治是社区公共精神的制度保障,公平正义是社区公共精神的精神内核,社会参与是社区公共...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社区共同体建设内含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社会参与、责任担当、邻里和睦和诚信互惠的公共精神价值维度。其中民主法治是社区公共精神的制度保障,公平正义是社区公共精神的精神内核,社会参与是社区公共精神的力量源泉,责任担当是社区公共精神的价值灵魂,邻里和睦是社区公共精神的德性修养,诚信互惠是社区公共精神的伦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共同体 公共精神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认识论重塑 被引量:6
11
作者 余乃忠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138,255,共9页
历史轨迹往往以椭圆型出现,即使焦距再长,也会回归。但毕达哥拉斯没有预见到数字本体论会以数据主义形式复归。对于数据本质的认识成为大数据哲学的“最高意识”。“非实事”求是、实事求“或是”、事为“恒是”、“不可是”也是、“是... 历史轨迹往往以椭圆型出现,即使焦距再长,也会回归。但毕达哥拉斯没有预见到数字本体论会以数据主义形式复归。对于数据本质的认识成为大数据哲学的“最高意识”。“非实事”求是、实事求“或是”、事为“恒是”、“不可是”也是、“是”其不是等构成了大数据时代认识论的新演绎。生动的场景蕴藏的数据主义形而上学使数据道德论成为颓废的哲学。在国内外“千帆竞发”的局面下,“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方能成为数据发展的领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对象世界与意义世界 被引量:7
12
作者 余乃忠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88,共7页
人工智能时代是人类最自我(自我意识最强)的时代,也是最失去自我(对抗最为凶险)的时代。人与智能的对抗开辟了人类时代对抗的新形态。智能的异化预示人类文明正处于危险之中,人类作为物种的抽象整体性和神圣性可能被玷污与摧毁。人工智... 人工智能时代是人类最自我(自我意识最强)的时代,也是最失去自我(对抗最为凶险)的时代。人与智能的对抗开辟了人类时代对抗的新形态。智能的异化预示人类文明正处于危险之中,人类作为物种的抽象整体性和神圣性可能被玷污与摧毁。人工智能以"人为自然立法"的终结而显示其"野蛮"的个性。智能时代以与更高的自我交往、双向自由选择生命周期、类整体的强联结性和新感性的大爆发构造了智能时代人的意义世界的新筑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对抗 对象世界 意义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为自然历史过程的人工智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乃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129,共8页
人工智能自从诞生以来,给世界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革命力量。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史的必然过程还是技术发展中的偶然突变,一直备受争议。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史理解为自然史带来的启示,让我们洞察到人工智能尽管改变了技术史与社会史的预... 人工智能自从诞生以来,给世界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革命力量。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史的必然过程还是技术发展中的偶然突变,一直备受争议。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史理解为自然史带来的启示,让我们洞察到人工智能尽管改变了技术史与社会史的预期轨迹,但也以自己的特点与方式诠释了作为“自然史的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全部定律,并为唯物史观注入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自然史 社会史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质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乃忠 张进蒙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101,共6页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质表达了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他西方政治哲学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其他领域的界分。它由"建立与共产主义政治行为相适应的正义原则与价值信念"为理论目标、"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公正及其人的解放原理&qu...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质表达了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他西方政治哲学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其他领域的界分。它由"建立与共产主义政治行为相适应的正义原则与价值信念"为理论目标、"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公正及其人的解放原理"为研究对象、"实现从政治道德建构论向政治形而上学批判转向"为研究范式和"哲学的现实化与无产阶级消灭自身的统一"为实现方式等所构成。马克思政治哲学特质的明晰,不仅为马克思政治哲学原理的厘清和体系的创建奠定了科学基础,更有利于全面、准确地阐发在人类面临共同危机的全球化时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哲学 西方政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医患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医学伦理反思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芬 罗培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4期484-488,共5页
医患命运共同体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实践范例和现实依据。无论是疫情期还是后疫情时代,医患命运共同体都是值得推崇的理想医患关系状态。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需要医者敬畏生命的职业伦理、施仁爱人的人文情怀、德技兼具的崇高医德;... 医患命运共同体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实践范例和现实依据。无论是疫情期还是后疫情时代,医患命运共同体都是值得推崇的理想医患关系状态。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需要医者敬畏生命的职业伦理、施仁爱人的人文情怀、德技兼具的崇高医德;患者具有珍爱生命的健康意识、信任医者的就医素养、心怀大我的宽阔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医患命运共同体 医学伦理 患者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伦理构建:本质特点、发生依据、根本任务 被引量:2
16
作者 鲁芳 李唯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125,共6页
日常生活伦理构建是指:以某种伦理理论(价值观念)为指导对日常生活进行改造,使该种价值理念融汇在日常生活之中,转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习惯。其本质在于,通过价值选择,重塑日常生活的伦理秩序,并为人的日常生存提供新的伦... 日常生活伦理构建是指:以某种伦理理论(价值观念)为指导对日常生活进行改造,使该种价值理念融汇在日常生活之中,转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习惯。其本质在于,通过价值选择,重塑日常生活的伦理秩序,并为人的日常生存提供新的伦理意义和伦理价值。它具有长期性、滞后性、和缓性等特点。日常生活是一个“自在”的领域,是一个习惯世界、经验世界,它具有强烈的稳定性。通常,在日常生活相对稳定的时期,伦理构建的要求并不明显。只有当伦理观念发生根本性变革、日常生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才会产生日常生活伦理构建的需要。但是,日常生活的伦理构建不可能在日常生活领域独立实现,从逻辑上而言一般需要以下基本环节:确定日常生活价值目标,改造日常生活主体,革新日常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伦理构建 本质特点 发生依据 根本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阳立高 彭頔雯 +1 位作者 杨崇峻 易显飞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7,共7页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贸易数据库与新生代劳动力数据,考察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与供给质量增加均有助于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且新生劳动力供给质量增加的作用更加明显;...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贸易数据库与新生代劳动力数据,考察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与供给质量增加均有助于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且新生劳动力供给质量增加的作用更加明显;在沿海地区,新生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与供给质量增加对出口国内附加值有提升作用,而在内陆地区其作用并不显著。机制检验显示: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和供给质量增加均会通过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与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相比,新生代劳动力供给质量增加更能通过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劳动力 供给数量 供给质量 出口国内附加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形而上学基础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乃忠 解泽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6-110,共5页
大数据给予人类的新知远不是集成技术的供给而升级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秩序,更多的是人类的思维建构、反思模式和知识创造因为大数据的中介而展现全新的姿态。数字的深度承诺赋予大数据时代的哲学在形而上学基础和社会功能上较传统... 大数据给予人类的新知远不是集成技术的供给而升级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秩序,更多的是人类的思维建构、反思模式和知识创造因为大数据的中介而展现全新的姿态。数字的深度承诺赋予大数据时代的哲学在形而上学基础和社会功能上较传统哲学发生了根本性转向,数字本体论、虚拟认识论、公共实践论、丛聚方法论、娱乐生存论和西化价值论构成了大数据时代形而上学的整体性框架。基于大数据意识的哲学现代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殆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形而上学 哲学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存论根基 被引量:1
19
作者 鲁芳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8,共7页
人的生存具有三方面的规定性:生命、实践、社会性。生命是人的生存表征;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社会性是人的生存属性。社会发展以促进人的生存为旨归;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生存的规定性不断得到更大程度实现的过程。五大发展理念以马克... 人的生存具有三方面的规定性:生命、实践、社会性。生命是人的生存表征;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社会性是人的生存属性。社会发展以促进人的生存为旨归;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生存的规定性不断得到更大程度实现的过程。五大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致力于改善民生福祉、激发人的实践潜能、促进社会和谐,是从生命、实践、社会性等三个方面对人的生存的促进、丰富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存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