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桥级联STATCOM直流侧电压控制新方法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桂英 邓明锋 +3 位作者 粟时平 明志勇 郑彬宇 李梅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8-55,68,共9页
针对H桥级联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各模块不一致工作状态下容易导致直流侧电压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直流侧电压分级控制方法。分析H桥模块(HBI)级联电平叠加方式,建立起H桥级联STATCOM动态工作特性及电流内环前馈解耦控制策略... 针对H桥级联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各模块不一致工作状态下容易导致直流侧电压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直流侧电压分级控制方法。分析H桥模块(HBI)级联电平叠加方式,建立起H桥级联STATCOM动态工作特性及电流内环前馈解耦控制策略的数学模型,深入研究了H桥级联STATCOM与电力系统的功率交换机理和正负序电流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正序电流控制STATCOM总体电压平衡、负序电流实现STATCOM各相变流电路直流侧间的电压平衡控制,通过调节HBI的交流输出电压幅值和与电流的相位差使各HBI直流侧电容电压维持在设定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静止同步补偿器 直流侧电压 分级控制 正序电流 负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相供电系统中负载突变时的电流检测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魏睿 周力行 +3 位作者 彭超敏 陈浩 施灵卫 周路平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7-153,共7页
在同相供电系统中负载突变时,传统检测方法在检测基波有功电流及无功电流时存在一个时间缓冲,这影响电网侧基波有功电流及无功电流的检测效果,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对负载侧的无功与谐波电流进行补偿。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一种Scott平衡变压... 在同相供电系统中负载突变时,传统检测方法在检测基波有功电流及无功电流时存在一个时间缓冲,这影响电网侧基波有功电流及无功电流的检测效果,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对负载侧的无功与谐波电流进行补偿。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一种Scott平衡变压器结合平衡变换装置的同相牵引供电系统工作模式。通过两相平衡变压器特有的供电方式分析两相电压与电流,采用两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对整个单相基波有功与无功电流信号进行功率检测。通过对整个单相电路的有功电流进行功率分解,得到在基波突变情况下的负序量,再结合基波稳定下的正序量,使其在负载突变时的动态检测性能明显提高。仿真与理论的综合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波有功电流 同相供电 Scott平衡变压器 平衡变换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相牵引供电系统中无锁相环的电流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彭超敏 粟时平 +2 位作者 张丰鸣 陈浩 施灵卫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69,共7页
为了实时准确的补偿同相铁路负载侧的基波无功电流与谐波电流,使三相电源侧的功率因数为1,从而达到三相平衡。传统的方法是利用三角函数正交特性,用加法器,乘法器,积分器,锁相环来实现基波有功电流与无功电流的检测。虽能避免大量的矩... 为了实时准确的补偿同相铁路负载侧的基波无功电流与谐波电流,使三相电源侧的功率因数为1,从而达到三相平衡。传统的方法是利用三角函数正交特性,用加法器,乘法器,积分器,锁相环来实现基波有功电流与无功电流的检测。虽能避免大量的矩阵与反矩阵的运算,使整个电路成本变低,易于实现,但由于单相锁相环特有的相位延时,使得在锁定电压会产生初期的相位偏差,加上低通滤波器固有的延时,严重影响了电流检测的动态性能。基于上述问题,考虑到均值滤波器特有的快速响应性能,文章提出一种基于Scott平衡变压器同相牵引供电模型下的负载基波有功电流与基波无功电流的改良检测方法,用均值滤波器来替代传统的低通滤波器与单相锁相环来锁定被测电压的相位与频率,从而使检测的基波有功与无功电流更加的准确,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偏差 均值滤波器 单相锁相环 Scott平衡变压器 同相牵引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和PTFE在液氮中的冲击沿面闪络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杨鑫 郭昱延 +3 位作者 李卫国 魏斌 张宏杰 丘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4-661,共8页
液氮环境中绝缘材料的沿面闪络特性对超导电力装置的绝缘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择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G/R)和挤出成型的聚四氟乙烯材料(PTFE),通过实验研究了他们在液氮中的冲击沿面闪络电压和闪络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 液氮环境中绝缘材料的沿面闪络特性对超导电力装置的绝缘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择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G/R)和挤出成型的聚四氟乙烯材料(PTFE),通过实验研究了他们在液氮中的冲击沿面闪络电压和闪络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G/R材料的冲击沿面闪络特性很差,闪络电压值愈高则闪络电压的下降率愈大,而闪络次数愈多则闪络电压值愈低;PTFE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沿面闪络电压重复性。其主要原因是高能量的沿面闪络电弧会改变G/R材料表面状况,同时也使环氧树脂基体发生分解,改变了表面电阻率。G/R材料的沿面闪络电压略低于PTFE材料,其原因是相对于PTFE,G/R的介电常数与液氮的偏离更大,电场线更加扭曲,导致其交界面的闪络电压更低。2种材料在液氮环境中服从韦伯分布的0.1%闪络概率的首次冲击闪络电压和爬电距离的关系,可以为在稍不均匀电场条件下工作的超导电力设备的外绝缘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聚四氟乙烯 冲击沿面闪络 液氮环境 韦伯分布 闪络痕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混合/替代气体绝缘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5
作者 汤昕 廖四军 杨鑫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22,共5页
综述了SF6混合/替代气体绝缘在常温、极寒条件下绝缘性能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PFC气体和CF3I这两类SF6替代气体及其混合气体的基本特征和绝缘特性,并介绍了SF6替代气体绝缘性能的研究方法情况。
关键词 SF6混合/替代气体 绝缘性能 温室效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输入径向基网络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宏伟 王媛媛 +1 位作者 曾瑛 颜少凌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60-64,共5页
随着风电的大规模接入电网,对风电功率未来出力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而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则是掌握出力特性的有力工具。基于实测历史数据,研究系统不同输入量对预测结果误差的影响,选取最佳输入量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RBF(径向基)神... 随着风电的大规模接入电网,对风电功率未来出力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而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则是掌握出力特性的有力工具。基于实测历史数据,研究系统不同输入量对预测结果误差的影响,选取最佳输入量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RBF(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预测模型,对风电功率进行有效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预测精度较高,可以为电网提供更加准确的风电预测出力信息,有助于为调度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预测 人工智能法 RBF神经网络 调度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