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端气候下洞庭湖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以资江洞庭湖河段为例
1
作者 谌宏伟 朱智超 +4 位作者 李正最 喻娓厚 周慧 于莎莎 彭向训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55,共11页
以2022年洞庭湖为研究背景,以资江洞庭湖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化学和氡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方法,探讨洞庭湖区不同季节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以揭示极端气候条件下湖区河道水交换的异常变化。1月和8月研究河段河水均为HCO_(3)-Ca型,地... 以2022年洞庭湖为研究背景,以资江洞庭湖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化学和氡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方法,探讨洞庭湖区不同季节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以揭示极端气候条件下湖区河道水交换的异常变化。1月和8月研究河段河水均为HCO_(3)-Ca型,地下水分别为HCO_(3)-Ca型和HCO_(3)-Ca与HCO_(3)·SO_(4)-Ca型,均主要受岩石溶滤控制,且均表现出河水地下水一定程度混合的特征。1月和8月地下水^(222)Rn浓度平均分别是河水的21和23倍,且两类水体均为1月高于8月。1月和8月河水TDS和Cl^(-)沿程均小幅度起伏变化,地下水中则以与河水总体相近的趋势大幅度波动;1月河水和地下水^(222)Rn浓度沿程为总体先升后降的大幅度波动特征,8月则表现为上半河段变化趋势相反、下半河段趋势相近。综合分析认为:1月和8月研究河段上游和下游一定范围内均为地下水补给河水,中部一定范围内补给减弱;1月和8月地下水补给河水的速率分别为0.39×10^(-4)和0.44×10^(-4) m^(3)/(s·m),补给量分别为1.24和1.39 m^(3)/s。2022年的极端气候导致洞庭湖平原区河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出现异常,研究河段1月地下水补给河水强度增加,8月由通常的河水补给地下水逆转为地下水补给河水。极端气候不仅影响了洞庭湖平原河道水交换模式和强度,还可能导致河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氡同位素 河水 地下水 相互作用 极端气候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氡同位素示踪的洞庭湖区枯水期湖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谌宏伟 杨瑶 +6 位作者 黄荷 周慧 彭向训 于莎莎 喻娓厚 李正最 王赵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3-434,共12页
洞庭湖区水系发达,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人类活动强烈,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变化频繁,其研究的难度以及由此造成的研究不足影响了对湖区地下水赋存和运动规律的深入认识。本文以洞庭湖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水位动态分析和氡(222 Rn)同... 洞庭湖区水系发达,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人类活动强烈,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变化频繁,其研究的难度以及由此造成的研究不足影响了对湖区地下水赋存和运动规律的深入认识。本文以洞庭湖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水位动态分析和氡(222 Rn)同位素示踪法,定性和定量研究枯水期洞庭湖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关系与交互通量。枯水期洞庭湖区水位和氡浓度空间分布特征指示研究区内地下水向湖水排泄,尤以东洞庭湖最为显著。氡箱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枯水期地下水排泄222 Rn通量为455.09 Bq/(m^(2)·d),占总输入222 Rn通量的60.07%,地下水排泄总量为0.29×10^(8)m^(3)/d,平均排泄速率为56.27 mm/d,地下水排泄对湖水的贡献率为7.04%。敏感性分析表明:风速、地下水和湖水222 Rn浓度以及湖面面积等参数较为敏感,合理布置取样点并提高敏感参数测量准确度能提高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度。氡同位素示踪法物理意义明确、操作过程简便,是研究复杂区域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的有效方法。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洞庭湖区水量均衡的更多认识,可为洞庭湖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 水位动态 氡同位素 枯水期 洞庭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裂隙渗流效应的水封油库涌水量预测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蒋中明 肖喆臻 +2 位作者 唐栋 何国富 许卫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1047,1082,共8页
准确预测洞室涌水量和库区渗流场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确保地下水封油库施工期安全性和运行期经济性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为真实地反映地下水封油库围岩随机分布裂隙的渗流效应对涌水量预测和渗流场空间分布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裂... 准确预测洞室涌水量和库区渗流场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确保地下水封油库施工期安全性和运行期经济性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为真实地反映地下水封油库围岩随机分布裂隙的渗流效应对涌水量预测和渗流场空间分布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裂隙单元模型(EFE模型)的裂隙岩体渗流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湛江水封油库的三维渗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对比工程实测资料,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进而预测了实例工程在运行期的涌水量。计算结果表明,EFE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裂隙对洞室岩体局部渗流场的影响,反映库区渗流场及洞室涌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性。研究成果可为水封洞库渗控措施的精准设计以及运行期污水处理设施配套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石油洞库 裂隙岩体 嵌入裂隙单元模型 各向异性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多孔介质剖面中优先流运动特征
4
作者 盛丰 张彬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9-926,共8页
通过染色示踪技术,研究了均质细质地、均质粗质地、细质地覆盖粗质地、粗质地覆盖细质地、细质地含粗质地水平夹层和粗质地含细质地水平夹层6种不同多孔介质剖面结构中的水分分布规律与优先流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水流从粗质地介质进入... 通过染色示踪技术,研究了均质细质地、均质粗质地、细质地覆盖粗质地、粗质地覆盖细质地、细质地含粗质地水平夹层和粗质地含细质地水平夹层6种不同多孔介质剖面结构中的水分分布规律与优先流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水流从粗质地介质进入细质地介质时产生的水力屏蔽作用抑制了细质地层中优先流的形成和发展,而水流从细质地介质进入粗质地介质时产生的毛管屏蔽作用促进了粗质地层中优先流的形成和发展;水力屏蔽作用和毛管屏蔽作用均对灌水入渗产生减渗作用,降低了水流在分层多孔介质剖面中的入渗深度,并导致分层多孔介质剖面的含水率沿深度方向呈现出明显的不连续分布状态;均质细质地剖面中的优先流运动非均匀程度最高,粗质地覆盖细质地剖面中的优先流运动非均匀程度最低,含水平夹层剖面中的优先流运动非均匀程度高于水平两层分层结构中的优先流运动非均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分层多孔介质 入渗 含水率 染色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透空丁坝局部水动力特性对底栖动物生境演替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常留红 王瀚锐 +3 位作者 章富君 石豪杰 郑景琦 邓涯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6-224,共9页
针对因梯形透空丁坝局部水动力特性对底栖动物栖息地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限制了此类结构的大范围推广应用的问题,依托长江深水航道建设的示范应用工程,构建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选择中华绒螯蟹为指示物种,研究了不同径流条件下梯形透空... 针对因梯形透空丁坝局部水动力特性对底栖动物栖息地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限制了此类结构的大范围推广应用的问题,依托长江深水航道建设的示范应用工程,构建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选择中华绒螯蟹为指示物种,研究了不同径流条件下梯形透空丁坝局部水动力特性及其对指示物种栖息地的影响;结合梯形透空丁坝不同时期沉积物和底栖动物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梯形透空丁坝对底栖动物生境演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梯形透空丁坝迎流面产生的上升流将主流引导至丁坝后上方,在汛期为中华绒螯蟹提供了避洪场所;坝内及坝后较小的流速和丰富的流场结构为中华绒螯蟹提供了索饵场和越冬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透空丁坝 水动力特性 底栖动物 中华绒螯蟹 生境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封石油洞库污染物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蒋中明 钟兵 万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29-2536,共8页
水封石油洞库储油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明晰石油污染物在裂隙岩体中的运移规律是库区地下水污染防控的前提。为揭示石油污染物在洞周围岩地下水中的运移规律,基于裂隙-孔隙双重介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石油中的特征污染物——... 水封石油洞库储油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明晰石油污染物在裂隙岩体中的运移规律是库区地下水污染防控的前提。为揭示石油污染物在洞周围岩地下水中的运移规律,基于裂隙-孔隙双重介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石油中的特征污染物——苯的运移扩散过程,并分析了裂隙倾角、裂隙开度、基质渗透率和纵向弥散度对苯运移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储库正常运行50 a后,苯的迁移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不会到达水幕系统,也不会进入到地面表层下的水体中。在长期运行条件下,相邻洞周围岩中的污染晕可相互连通,并将引起相邻洞罐中油品污染物之间的交叉污染。苯的竖向污染距离对纵向弥散度和裂隙倾角大小敏感性强,而对裂隙开度和基质渗透率的敏感性较弱。洞室间岩柱中轴线上苯的最大浓度对裂隙倾角最为敏感,且随裂隙倾角和基质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纵向弥散度和裂隙开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封石油洞库 裂隙岩体 污染物运移 双重介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气储能地下储气库衬砌裂缝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蒋中明 甘露 +2 位作者 张登祥 肖喆臻 廖峻慧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地下储气库衬砌的主要作用是将内压传递给围岩,且同时作为柔性密封层的附着基层。高内压作用下衬砌开裂可导致密封层出现反射型裂缝,进而引起高压气体的泄漏。为深入认识地下储气库衬砌的开裂特征,开发了基于FLAC3D平台的衬砌裂缝分析程... 地下储气库衬砌的主要作用是将内压传递给围岩,且同时作为柔性密封层的附着基层。高内压作用下衬砌开裂可导致密封层出现反射型裂缝,进而引起高压气体的泄漏。为深入认识地下储气库衬砌的开裂特征,开发了基于FLAC3D平台的衬砌裂缝分析程序,研究了衬砌配筋方式、配筋率、钢筋保护层厚度、围岩类别和温压循环荷载作用等因素对衬砌开裂演化特征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对衬砌采取合理的配筋方式和改善围岩质量的措施可有效控制衬砌裂缝的宽度;采用分区配筋的方式可有效控制圆形断面隧洞式储气库衬砌中的最大裂缝宽度,同时降低衬砌的配筋量。空气压力和温度同步变化引起的热力耦合效应还有助于减小衬砌中出现的裂缝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储能 地下储气库 钢筋混凝土衬砌 衬砌开裂特征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鹊界梯田失稳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欧阳琦 陈欣 +2 位作者 危润初 伍诗梦 朱志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1-591,共11页
为厘清降雨入渗作用对花岗岩区梯田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湖南省紫鹊界梯田为例,在分析紫鹊界梯田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Geostudio多模块的耦合,分析了不同边坡坡度和不同土层厚度在暴雨条件下的渗流场和稳定性。... 为厘清降雨入渗作用对花岗岩区梯田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湖南省紫鹊界梯田为例,在分析紫鹊界梯田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Geostudio多模块的耦合,分析了不同边坡坡度和不同土层厚度在暴雨条件下的渗流场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为90 mm/d、降雨历时为5 d的工况下,坡度为35°和40°的边坡处于失稳状态,稳定性系数与边坡坡度负相关;全风化土层越厚的边坡稳定性系数越低;在降雨历时5 d后,不同土层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相差不大,但无降雨时,全风化土层越薄的边坡明显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鹊界梯田 花岗岩 降雨入渗 边坡稳定性 坡度 土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气储能浅埋地下储气库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蒋中明 李鹏 +2 位作者 赵海斌 冯树荣 唐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5-241,252,共8页
利用地下岩穴进行压缩空气储能是大规模能源存储的可行方式之一。压缩空气地下储存库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保证储气库的密封性和洞室结构安全性。为了验证浅埋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在湖南平江抽水蓄能电站勘探平硐的花岗岩地层内建造了国内第... 利用地下岩穴进行压缩空气储能是大规模能源存储的可行方式之一。压缩空气地下储存库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保证储气库的密封性和洞室结构安全性。为了验证浅埋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在湖南平江抽水蓄能电站勘探平硐的花岗岩地层内建造了国内第1个硬岩浅埋衬砌地下储气室,并进行了10次完整的压缩空气充放气循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储气室内压缩空气温度场呈现出显著不均匀分布的特性,温控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储气室的温度变化过程。长时高压储气条件下,试验库的漏气率约为充气率的3.2%,试验库密封性能良好。在8.7 MPa的内压作用下围岩的最大变形量只有0.35 mm左右,高内压引起的变形影响区在10 m范围内,围岩变形安全性良好。试验成果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高压地下储气库的工作性能,并为压气储能地下储气库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储能 浅埋库 气密性 围岩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气储能地下储气库围岩累积损伤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蒋中明 秦双专 唐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0-238,共9页
压气储能电站地下岩穴储气库围岩在循环运行工况下累积损伤效应明显。为研究大规模地下储气库围岩的累积损伤特性,基于损伤理论和FLAC3D软件平台,二次开发了适用于大规模地下储气库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累积损伤分析程序,并对程序正确性... 压气储能电站地下岩穴储气库围岩在循环运行工况下累积损伤效应明显。为研究大规模地下储气库围岩的累积损伤特性,基于损伤理论和FLAC3D软件平台,二次开发了适用于大规模地下储气库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累积损伤分析程序,并对程序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储气库截面型式、洞室埋深和运行下限压力等因素对储气库围岩累积损伤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储气库截面型式、洞室埋深和运行下限压力都对储气库围岩变形参数损伤影响较显著,且储气库竖直方向损伤深度都大于水平方向损伤深度;②损伤区内围岩变形参数的损伤程度和损伤变量随着洞室埋深或运行下限压力的增加而减小;③对于相同截面型式的储气库,埋深和运行下限压力不同时,储气库围岩损伤区内同一测点位置的损伤变量或变形参数差值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大规模地下储气库围岩累积损伤特性对全面分析储气库的安全稳定性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储能 地下洞室 循环荷载 累积损伤效应 损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透空丁坝局部冲淤演变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常留红 章富君 +3 位作者 王瀚锐 袁卓 李晨玉 邓涯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0-177,共8页
依托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中梯形透空丁坝示范应用工程,建立泥沙运动数值模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梯形透空丁坝周围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栖息密度,采用香农维纳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底栖动物物种多样... 依托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中梯形透空丁坝示范应用工程,建立泥沙运动数值模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梯形透空丁坝周围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栖息密度,采用香农维纳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揭示梯形透空丁坝局部冲淤演变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床面泥沙在梯形透空丁坝坝前淤积,以中值粒径0~0.25 mm的沙质底质为主,有利于双壳类、寡毛类等底栖动物的穴居;坝内空腔和坝后床面相对稳定,以中值粒径0~0.1 mm的浮泥底质为主,为摇蚊类、寡毛类等底栖动物营造了适宜的索饵场和缓流生境;梯形透空丁坝局部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相对稳定且多样,梯形透空丁坝能为不同的底栖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并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和适宜的栖息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透空丁坝 冲淤演变 河床底质 底栖动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气储能地下储气库压缩湿空气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中明 郭菁 唐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38-646,共9页
为了解地下储气库内的湿度变化过程及其对压缩空气热力学过程的影响,基于压缩空气热力学理论,分析了水蒸气的相变传热机理,提出了考虑空气湿度因子影响的压缩空气热力学模型,并进行了验证。通过算例,分析了湿度变化对压缩空气压力与温... 为了解地下储气库内的湿度变化过程及其对压缩空气热力学过程的影响,基于压缩空气热力学理论,分析了水蒸气的相变传热机理,提出了考虑空气湿度因子影响的压缩空气热力学模型,并进行了验证。通过算例,分析了湿度变化对压缩空气压力与温度变化规律的影响以及储气库冷凝与蒸发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入库气体含湿量大小对储气库压缩空气的压力影响较弱,对压缩空气的温度影响较为显著。在放气阶段,储气库内的相对湿度逐渐升高,并有可能达到100%,从而产生冷凝现象;在充气阶段,储气库内的相对湿度逐渐降低,并将产生蒸发现象。储气库内的冷凝水量总体上大于蒸发量。工程设计时,应关注储气库长期运行后的冷凝水处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储能 地下储气库 压缩湿空气 热力学过程 冷凝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坝渗漏及结构破坏条件下渗流传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中明 杨江寅 +2 位作者 黄湘宜 廖峻慧 肖喆臻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73,共8页
以洞庭湖区典型土质堤防为对象,采用FLAC3D软件开展了渗流-温度-应力耦合计算,分析了堤身及堤基在渗漏及结构破坏条件下的渗流场、温度场和损伤场的时空演变特性,探明了温度与渗流、温度与结构破坏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堤坝发生局... 以洞庭湖区典型土质堤防为对象,采用FLAC3D软件开展了渗流-温度-应力耦合计算,分析了堤身及堤基在渗漏及结构破坏条件下的渗流场、温度场和损伤场的时空演变特性,探明了温度与渗流、温度与结构破坏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堤坝发生局部渗透破坏乃至整体结构破坏过程中,下游堤脚及地表温度的演变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地表温度的变化特征可作为预测或判断堤坝内部渗透破坏及结构损伤程度的间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传热特性 堤坝渗漏 渗透破坏 结构破坏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储能效率分析的CAES地下储气库容积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中明 郭菁 唐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3期892-900,共9页
地下储气库容积大小是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电站规划设计的基础性参数之一。为准确确定与电站装机容量相匹配的定容储气库容积,在地下储气库内压缩空气?的计算方法基础上,推导了地下储气库储能效率... 地下储气库容积大小是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电站规划设计的基础性参数之一。为准确确定与电站装机容量相匹配的定容储气库容积,在地下储气库内压缩空气?的计算方法基础上,推导了地下储气库储能效率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基于储气库储能效率、膨胀装置效率和机组发电效率分析的储气库容积确定方法。利用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在此基础之上,定量分析了影响储气库储能效率和容积大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能效率均随充放气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上升,上升趋势在后期趋于平缓。储气库泄漏量对储能效率影响较大,泄漏量越大,储能效率越低。总体上储气库运行压力差和密封层对流换热系数越大,储气库储能效率越高,但运行压力差达到一定数值后,提高运行压力差对储能效率的提高作用有限。储能效率越高、运行压力差越大,所需地下储气库的容积越小。在机组设备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应优选运行压力高、运行压力差大的设备运行方案,以减少储气库的建设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储能 地下储气库 储能效率 储气库库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垫式调压室热力学特性及其对围岩应力变形的影响
15
作者 蒋中明 邓自源 +2 位作者 唐栋 万发 欧阳钰榕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64,共7页
为了解气垫式调压室气室内压缩气体温度和压力变化规律及其对调压室围岩的应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基于水位波动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提出了考虑传热影响的调压室压缩空气热力学过程的计算模型,并进行合理性分析。采用裂隙岩体单向热力耦合... 为了解气垫式调压室气室内压缩气体温度和压力变化规律及其对调压室围岩的应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基于水位波动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提出了考虑传热影响的调压室压缩空气热力学过程的计算模型,并进行合理性分析。采用裂隙岩体单向热力耦合数值方法,将调压室内空气的压力和温度作为瞬时变化边界条件,对调压室围岩的应力变形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调压运行工况条件下,调压室内的空气压力和温度将发生大幅度波动变化,进而会导致围岩温度也出现相应的改变,且围岩温度呈现出显著的不均匀分布特点;节理裂隙处的岩石温度变化相对较大,且出现了较大的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垫式调压室 压缩空气 热力学过程 节理裂隙 受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ES储气库设计参数对其热力学特性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万发 蒋中明 唐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0-378,共9页
为研究压缩空气储能(CAES)电站储气库热力学特性分布规律,并探究圆柱形洞室不同形体参数K(长度半径比值)以及入气口位置对储气洞室内热力学特性和能量存储的影响,本工作采用非等温共轭传热模型建立了CAES洞室三维模型,计算了不同形体参... 为研究压缩空气储能(CAES)电站储气库热力学特性分布规律,并探究圆柱形洞室不同形体参数K(长度半径比值)以及入气口位置对储气洞室内热力学特性和能量存储的影响,本工作采用非等温共轭传热模型建立了CAES洞室三维模型,计算了不同形体参数K和不同入气口布置方式下充气段洞室内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CAES洞室内温度场存在显著不均匀性,但是压力分布差异性不大;圆柱形洞室体型参数K会显著影响洞室温度场,但对压力分布和存储㶲影响不大,K值越大,温度均值和极大值越大;入气口设在中部可显著降低温度均值和极大值,分别降低16 K和159.61 K,但不会影响存储㶲。因此,压气储能储气库内温度场存在不均匀性,不均匀温度场可在局部形成极高温,对衬砌和围岩的安全性产生重大威胁,采用中部入气并设计合理形体参数可在不影响能量存储的条件下有效改善温度场不均匀性,从而避免由不均匀温度产生围岩热应力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热力学特性 储气库洞室 设计参数 存储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