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交通流下车辆对桥梁涡振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春光 韩艳 +1 位作者 谭迪 蔡春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69,共5页
涡激振动是桥梁风致振动中最常见的现象,通常在较低的风速下发生,且对结构气动外形的变化很敏感,车辆行驶在桥梁上势必会改变桥梁断面的外形,因此,研究不同交通流下车辆对桥梁涡激振动的影响非常必要。为了考虑实际运营中车辆对桥梁涡... 涡激振动是桥梁风致振动中最常见的现象,通常在较低的风速下发生,且对结构气动外形的变化很敏感,车辆行驶在桥梁上势必会改变桥梁断面的外形,因此,研究不同交通流下车辆对桥梁涡激振动的影响非常必要。为了考虑实际运营中车辆对桥梁涡振的影响,基于自由悬挂节段模型试验系统,分别对无车、自由车流和繁忙车流3种交通流状态下车辆对桥梁涡振振动的影响进行了风洞试验。测试了涡振响应和涡振频率,分析了车辆对桥梁涡振响应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由于车流显著改变了主梁的气动外形,并且增加了系统质量,不同交通流下车辆对桥梁涡激振动起到了抑制作用。偏于安全考虑,实际桥梁的涡激振动试验可以不用考虑车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涡激振动 车辆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轮载下钢桥面顶板与纵肋焊缝疲劳裂纹扩展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鲁乃唯 刘静 +1 位作者 王凯 王鸿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
车辆轮迹横向分布是钢桥面板焊缝处产生随机应力谱的一项关键因素,加之焊接缺陷形态的随机性,诱发钢桥面板疲劳裂纹随机扩展行为。为了研究钢桥面顶板焊缝处疲劳裂纹的随机扩展特性,基于断裂力学理论与扩展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轮迹横向分... 车辆轮迹横向分布是钢桥面板焊缝处产生随机应力谱的一项关键因素,加之焊接缺陷形态的随机性,诱发钢桥面板疲劳裂纹随机扩展行为。为了研究钢桥面顶板焊缝处疲劳裂纹的随机扩展特性,基于断裂力学理论与扩展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轮迹横向分布对钢桥面板顶板焊根和焊趾等效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规律,揭示了轮迹横向分布离散度、初始裂纹深度和初始裂纹形态比对焊缝处疲劳裂纹随机扩展路径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轮载中心处于U肋正上方中心和焊缝中心位置分别为顶板焊趾和焊根的最不利横向加载工况;车辆轮迹横向分布对顶板焊根和顶板焊趾疲劳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影响差异显著,顶板焊根最大等效应力强度因子为85.99 MPa·mm^(1/2),比顶板焊趾增加了6.72%;轮迹横向分布离散度和初始裂纹深度与钢桥面板焊缝处疲劳裂纹随机扩展路径分布离散程度成正相关,初始裂纹形态比与其成负相关;焊缝细节初始裂纹深度越大,车辆荷载对其横向影响范围越大;焊缝细节初始裂纹形态比越大,车辆荷载对其横向影响范围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桥面板 扩展有限元 随机扩展路径 轮迹横向分布 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悬挑人行道板流线型箱梁涡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春光 陈政清 韩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9-25,共7页
为了研究带悬挑人行道板流线型箱梁断面涡振性能,以某大跨悬索桥为工程背景,进行了涡振性能影响因素及气动优化措施的系列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分析了来流攻角、检修轨道等对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研究移动检修轨道、附加轨道导流板以及底... 为了研究带悬挑人行道板流线型箱梁断面涡振性能,以某大跨悬索桥为工程背景,进行了涡振性能影响因素及气动优化措施的系列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分析了来流攻角、检修轨道等对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研究移动检修轨道、附加轨道导流板以及底板竖直稳定板等气动措施的制振效果。结果表明此类断面对风攻角较为敏感,随攻角增大涡振性能逐渐变差,同时涡振幅值随阻尼增大呈非线性加速衰减趋势。检修轨道是此种断面形式的涡振敏感构件,检修轨道向箱梁底板中央移动能明显改善涡振性能;轨道附加导流板能进一步抑制涡振振幅,导流板越宽效果越明显;设置斜腹板导流板对改善所述的主梁断面的涡振性能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激振动 悬挑人行道板箱梁 节段模型 气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阶段颤振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春光 刘书倩 +1 位作者 韩艳 蔡春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1,共7页
基于全物理坐标法的ANSYS有限元模型,对中渡桥施工阶段颤振稳定性进行分析,分别研究对称与不对称施工、不同初始风攻角、结构阻尼等因素对施工阶段颤振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对称施工顺序更有利于施工阶段的颤振稳定性;初始风... 基于全物理坐标法的ANSYS有限元模型,对中渡桥施工阶段颤振稳定性进行分析,分别研究对称与不对称施工、不同初始风攻角、结构阻尼等因素对施工阶段颤振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对称施工顺序更有利于施工阶段的颤振稳定性;初始风攻角为-3°时有利于颤振稳定性,而+3°时最为不利;结构阻尼对颤振稳定性影响较大,特别是早期施工阶段尤为显著,可明显改善大跨度悬索桥施工阶段颤振稳定性。分析方法可为桥梁设计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径悬索桥 颤振稳定性 施工阶段 ANSY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悬臂流线型箱梁大比例节段模型涡振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春光 陈政清 韩艳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8,共7页
大比例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是预测大跨度桥梁主梁涡振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研究带悬臂流线型箱梁涡振性能影响因素及气动优化措施,以某大跨悬索桥为工程背景,进行了1∶25大比例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试验研究了不同来流攻角状态下主梁断面... 大比例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是预测大跨度桥梁主梁涡振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研究带悬臂流线型箱梁涡振性能影响因素及气动优化措施,以某大跨悬索桥为工程背景,进行了1∶25大比例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试验研究了不同来流攻角状态下主梁断面的涡振性能,并检验了移动检修轨道位置、安装悬臂、轨道导流板以及底板竖直稳定板等气动措施的制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攻角由负变正,断面的扭转涡振性能逐渐变差;检修轨道向底板中央移动能有效降低涡振振幅,同时在检修轨上附加导流板能进一步地优化涡振性能,并且导流板越宽效果越明显;悬挑臂导流板以及底板设竖直中央稳定板不适于提高本文主梁断面涡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挑人行道板箱梁 涡激振动 大比例节段模型 气动措施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定义本构模型的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阜 李在蓝 +1 位作者 朱亮 杨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1-897,共7页
为了分析岩土体的非线性破坏特性对盾构隧道的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的影响,利用FLAC3D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开发基于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自定义本构模型。调用该本构模型对盾构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非线性M-C破坏准则作... 为了分析岩土体的非线性破坏特性对盾构隧道的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的影响,利用FLAC3D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开发基于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自定义本构模型。调用该本构模型对盾构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非线性M-C破坏准则作用下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的数值解。利用切线法将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引入上限分析的能耗计算中,获得非线性破坏准则作用下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的上限解。通过将数值解和上限解进行对比,证明采用自定义本构模型计算的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面极限支护力 非线性破坏准则 数值模拟 极限分析上限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效应作用下小区风环境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瑛 胡嘉懿 +3 位作者 沈炼 汪阔 孙昱 许赤士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温度作为影响城市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流场的作用机理到目前为止尚不明确。为揭示温度场对流场的影响规律,基于大尺寸风洞,对不同热力条件下的平均风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不同理查逊数R_(b)作用下的人行高度风速、相关测点顺风向速度... 温度作为影响城市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流场的作用机理到目前为止尚不明确。为揭示温度场对流场的影响规律,基于大尺寸风洞,对不同热力条件下的平均风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不同理查逊数R_(b)作用下的人行高度风速、相关测点顺风向速度和雷诺剪切应力分布并进行详细分析。以长沙市某小区为研究背景,探究了不同热力效应下人行高度风场的分布规律,获取了热力条件下典型测点的相关性系数,并利用超越概率的方法定量评估了热力效应下的小区人行高度风环境。结果表明:在-0.38<R_(b)<0范围内,空风洞流场随着热力效应增大,在近地面风速增长相对较大,且随着高度的增加其增幅逐渐减缓;实际中小区人行高度风环境受温度影响整体较小,主要影响集中在风速比0.6以下,最大均方根为0.635,风速比在0.6以上时温度对风速影响效果相对较小;热力效应对人行高度风场的相关性与舒适度影响较小,其最大影响值分别为8%和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逊数 风洞试验 风场分析 热力效应 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的风力机基底应力分布特征及平面度修正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炎明 邓宗伟 +2 位作者 刘文劼 高乾丰 范子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6-354,共9页
为有效掌握风荷载作用下风力发电机地基的复杂应力分布,提出关于基底应力平面分布假定的修正方法。以相似法则为理论基础,建立山区风力发电机地基缩尺物理模型试验系统,模拟不同平均风速和脉动风时间步长时的水平风荷载,测试不同风荷载... 为有效掌握风荷载作用下风力发电机地基的复杂应力分布,提出关于基底应力平面分布假定的修正方法。以相似法则为理论基础,建立山区风力发电机地基缩尺物理模型试验系统,模拟不同平均风速和脉动风时间步长时的水平风荷载,测试不同风荷载下的基底静压力和动压力,研究应力的分布模式、变化规律,提出基底应力的平面度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风速越大,基底静压力越大;而当风速一定时,基底各点的压力差异随着时间步长增加而加大,因此,低频脉动风更容易威胁地基稳定性;在不同工况下,动压力仅为静压力的1/20~1/12,故可采用拟静力法对风力机基底应力进行计算;若按常用的建筑规范基底应力计算方法,会低估基底应力差异,结果偏于不安全,而进行平面度修正后,应力修正值与实测值更加接近,这证明了利用平面度修正的合理性,也意味着基础设计埋深可更大,这为山区风力机的地基基础安全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模型试验 地基 应力分布 平面度 基础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崩解炭质泥岩路用性能及其基于三轴CT试验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18
9
作者 曾铃 史振宁 +2 位作者 付宏渊 何忠明 胡庆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30-2036,共7页
为研究预崩解炭质泥岩的路用性能及其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力学特征,利用室内基本物理力学实验与三轴CT同步扫描实验对其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炭质泥岩矿物组成主要为伊利石、石英、高岭石,压实度是控制回弹模量的主要因素,具有与... 为研究预崩解炭质泥岩的路用性能及其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力学特征,利用室内基本物理力学实验与三轴CT同步扫描实验对其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炭质泥岩矿物组成主要为伊利石、石英、高岭石,压实度是控制回弹模量的主要因素,具有与土相似的性质,不同工点所取试样具有不同的CBR;试件压实度越高,峰值强度越大,偏应力陡增段CT扫描层CT数增大速率比应力应变曲线平缓段的大,表明试验前期试件密度增大速率比试验后期的大;试验前,试件具有较多细小孔洞及裂纹,密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试验的进行,密度差异性降低,炭质泥岩颗粒在围压及偏应力的作用下存在挤密、错动、融合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崩解 炭质泥岩 路用性能 三轴CT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坡光伏车棚屋面风荷载特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寿科 张雪 +3 位作者 方湘璐 孙洪鑫 陈宁 胡金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0-537,共8页
对屋面倾角20°和30°的双坡光伏车棚进行1∶50缩尺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分析屋面整体体型系数、平均风压系数、极值风压系数和局部块体型系数分布规律,与当前国家规范取值及以往试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垂直风向为屋面正整体... 对屋面倾角20°和30°的双坡光伏车棚进行1∶50缩尺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分析屋面整体体型系数、平均风压系数、极值风压系数和局部块体型系数分布规律,与当前国家规范取值及以往试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垂直风向为屋面正整体体型系数最不利风向,规范取值大于试验值,斜风向为负整体体型系数最不利风向,规范取值偏于不安全;双坡车棚屋面的测点最大吸力出现在屋脊处,最大风压出现在屋檐位置,屋面倾角增加,极值风吸力增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未给出四面开敞的双坡车棚屋面的局部分块体型系数取值方法,双坡车棚屋面屋脊和屋面中部局部分块体型系数试验值大于规范给出的封闭式双坡屋面局部分块体型系数,屋檐边缘区域的试验值低于封闭式双坡屋面的规范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荷载 风洞试验 风压系数 光伏车棚 双坡屋面 整体体型系数 分块体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轴重相关的随机车流荷载效应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明 刘扬 杨兴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8,共11页
为了给桥梁验算的设计荷载提供参考,基于宜泸高速WIM实测数据,分析随机车流参数尤其是轴重相关性.应用MATLAB平台编制随机车流模拟程序,采用影响线法分析随机车流的荷载效应,探讨考虑轴重相关与不考虑时荷载效应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轴... 为了给桥梁验算的设计荷载提供参考,基于宜泸高速WIM实测数据,分析随机车流参数尤其是轴重相关性.应用MATLAB平台编制随机车流模拟程序,采用影响线法分析随机车流的荷载效应,探讨考虑轴重相关与不考虑时荷载效应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轴重具有多峰分布的特点,轴重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当模拟随机车流时,若不考虑车辆参数的相关性,则会造成较大误差;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Copula方法,利用t-Copula函数作为连接函数的轴重联合分布函数,可以较准确地描述车辆轴重联合分布;考虑轴重相关情况下的荷载效应代表值比不考虑时高约45%,与实测车流荷载效应代表值更加接近;各车道随机车流对简支梁桥的荷载效应代表值差别不大,但均已超过现行规范公路-I级车道荷载的荷载效应,效应比最大值为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荷载效应 COPULA 随机车流 轴重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屋盖开孔的近地空间建筑的平均风压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寿科 李寿英 +2 位作者 陈政清 孙洪鑫 李红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3-100,共8页
对开孔位置和开孔率不同的7个屋盖开孔近地空间建筑进行了缩尺刚性模型测压试验,分析了屋盖升力系数,屋盖中线测点和立墙测点的点体型系数,以及屋盖的块局部体型系数分布规律,并与当前规范取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屋盖中心开孔减小了屋... 对开孔位置和开孔率不同的7个屋盖开孔近地空间建筑进行了缩尺刚性模型测压试验,分析了屋盖升力系数,屋盖中线测点和立墙测点的点体型系数,以及屋盖的块局部体型系数分布规律,并与当前规范取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屋盖中心开孔减小了屋盖向上的净平均风吸力,屋盖轴线测点最大正体型系数可达+0.32,中心开孔屋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正风压作用;屋盖角部开孔时的正风压较中心开孔工况大,对结构受力不利;中国规范对于屋盖中心开孔工况的角部块Ra的局部体型系数取值偏于不安全;屋盖角部开孔后局部块受风的压力作用显著,会导致屋盖的进一步破坏;屋盖中心开孔增大了迎风面立墙正风压86%以上,减小了侧墙和背风面立墙的吸力,使得在全封闭状态下承受风吸力的背风面墙转而承受风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屋盖开孔 风压系数 体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屋盖开孔的近地空间建筑的风致内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寿科 李寿英 陈政清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以屋盖开孔的近地空间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了开孔率、开孔位置、内部容积、地貌类别等因素对风致内压的影响规律,与当前主要国家规范及以往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屋盖开孔建筑的内压高度相关,内压存在高... 以屋盖开孔的近地空间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了开孔率、开孔位置、内部容积、地貌类别等因素对风致内压的影响规律,与当前主要国家规范及以往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屋盖开孔建筑的内压高度相关,内压存在高频Helmholtz共振,角部开孔工况的Helmholtz共振现象明显;屋盖开孔建筑的内平均风压在全风向角下表现为吸力,角部开孔工况的内平均风压较中心开孔工况大;屋盖开孔建筑的脉动内压随模型内部容积增大而减小,随来流湍流度增大而增大,侧墙的门窗开孔可减小平均内压和脉动内压;各国规范均不同程度地高估了屋盖开孔建筑的内部正风压,低估了内部负风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内压 屋盖开孔 立墙开孔 Helmholtz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