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沉淀法调控高镍无钴LiNi_(0.9)Mn_(0.1)O_(2)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1
作者 陈祁恒 付立芝 +3 位作者 宁天翔 邹康宇 谭磊 李灵均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1,128,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90)Mn_(0.10)(OH)_(2)前驱体,并经过配锂煅烧合成相应的正极材料,探究了pH对前驱体、正极材料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10.8~11.3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溶液状态过饱和,成核速率超过生长速率,...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90)Mn_(0.10)(OH)_(2)前驱体,并经过配锂煅烧合成相应的正极材料,探究了pH对前驱体、正极材料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10.8~11.3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溶液状态过饱和,成核速率超过生长速率,前驱体的二次颗粒粒径依次减小。当pH为10.8时,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LNM91呈现相对较大的二次颗粒粒径,材料与电解液接触面积较小,表现出最佳的循环性能,1 C电流密度下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4.20%;当pH为11.0时,合成的LNM91材料粒径较小,锂离子的扩散路径变短,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嵌,展现出最佳的首次放电比容量(201.80 mAh/g)和首次库仑效率(8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前驱体 高镍无钴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温度对钠离子电池P2-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奇峰 谭磊 +3 位作者 任延杰 邹康宇 宁天翔 李灵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4-1892,共9页
层状氧化物材料因其容量高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SIBs)的候选正极材料,其中,锰基P2型层状氧化物因成本低、稳定性好,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本文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一种P2-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 层状氧化物材料因其容量高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SIBs)的候选正极材料,其中,锰基P2型层状氧化物因成本低、稳定性好,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本文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一种P2-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材料,研究煅烧温度对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75℃下获得的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材料具有结晶良好的P2纯相,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5~4.3 V的电压范围内,0.05C下所制备正极材料的初始放电容量为232 mA·h/g,且循环100次后,正极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为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Ni/Fe/Mn基正极材料 煅烧温度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合理念下储能高分子材料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文斌 晁自胜 范金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9-1524,共6页
储能高分子材料是当前高分子材料领域一个研究热点,同时也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科教深度融合,构建“广学精研、知行并重”的课程体系。通过教授学生专业文献检索,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研讨式、互动式课堂... 储能高分子材料是当前高分子材料领域一个研究热点,同时也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科教深度融合,构建“广学精研、知行并重”的课程体系。通过教授学生专业文献检索,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研讨式、互动式课堂,布置开放式作业和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和建立全过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等,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储能高分子材料 高阶思维能力 教学研究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婕 范金成 +4 位作者 黄婷 张勤国 谭子聪 王志豪 崔柯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962,共12页
因硫族化合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电容性能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研究制备了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并系统地探究了其电化学性能。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在1 mA·cm^(... 因硫族化合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电容性能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研究制备了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并系统地探究了其电化学性能。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在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可达到7 161.4 mF·cm^(-2);组装的Co_(x)Se_(y)/Co_(3)S_(4)/NF//AC(NF为泡沫镍,AC为活性炭)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2.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为1 989.1 mF·cm^(-2);组装的Co_(x)Se_(y)/Co_(3)S_(4)/NF//AC固态电解质超级电容器,在1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为1 746.2 mF·cm^(-2);而且串联器件表现出了典型的电压放大特征,并联器件表现出典型的电容放大的特征。总之,研究不仅展现了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构筑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 电化学储能 超级电容器 串联 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酸镧锂包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文俊豪 王艳霞 +3 位作者 朱华丽 陈雨欣 黄植 陈召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4-109,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二次颗粒为球形且颗粒粒径均匀的Li_(1.2)Ni_(0.2)Co_(0.08)Mn_(0.52)O_(2)(LLMO)前驱体,并将前驱体、固态电解质锆酸镧锂(LLZO)和氢氧化锂混合均匀后煅烧合成出不同LLZO包覆量的LLMO正极材料(LLZO@LLMO)。利用XRD、...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二次颗粒为球形且颗粒粒径均匀的Li_(1.2)Ni_(0.2)Co_(0.08)Mn_(0.52)O_(2)(LLMO)前驱体,并将前驱体、固态电解质锆酸镧锂(LLZO)和氢氧化锂混合均匀后煅烧合成出不同LLZO包覆量的LLMO正极材料(LLZO@LLMO)。利用XRD、SEM等测试方法研究LLMO的微观结构;利用EIS研究改性前后LLMO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1%的包覆量下LLZO@LLMO电化学性能最佳;0.1 C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253.1 mAh/g,首次库伦效率达到了81.1%;1 C下循环100圈放电容量为162.3 mAh/g,容量保持率达到了89.0%;即使5 C大倍率下放电容量达到了120.4 mAh/g。相对于原始样品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包覆 共沉淀法 固态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镍正极材料表面锂残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盼晴 黄彦杰 +7 位作者 何一芃 陈祁恒 尹提 陈伟豪 谭磊 宁天翔 邹康宇 李灵均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12,共21页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极材料,其中,具有高比容量和高工作电压等优点的高镍层状正极材料被广泛关注。然而,其表面的锂残渣会严重影响电极的制备和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限制了其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大规模...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极材料,其中,具有高比容量和高工作电压等优点的高镍层状正极材料被广泛关注。然而,其表面的锂残渣会严重影响电极的制备和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限制了其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因此,高镍层状正极材料表面锂残渣的研究在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和电池安全性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镍层状正极材料表面锂残渣的研究进展,从锂残渣形成机理,对高镍层状正极材料的影响以及酸碱滴定、傅里叶红外光谱、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固态核磁共振及热重分析结合质谱等锂残渣含量检测方法方面展开,总结了利用去除、物理包覆及原位再利用三种方法有效消除锂残渣对高镍层状正极材料的影响,改善其性能,并对进一步消除锂残渣对正极材料及锂离子电池的影响进行了展望。同时,本文针对锂残渣的展望及研究也同样适用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的钠残渣。本文旨在突出锂残渣原位再利用在高镍层状正极材料改性研究中的应用潜力,为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层状正极材料 锂残渣 形成机理 检测方法 原位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沉积技术增材制造先进陶瓷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峰 侯龙轲 +4 位作者 杨小乐 刘鹏 谢志鹏 陈传盛 杨现锋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864,共16页
熔融沉积技术增材制造先进陶瓷材料具有高效、低成本和粉体适应性广等突出优势。通过分析先进陶瓷材料增材制造代表性技术的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然后基于线材和螺杆挤出两种熔融沉积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熔融沉积方法在结构陶瓷、功... 熔融沉积技术增材制造先进陶瓷材料具有高效、低成本和粉体适应性广等突出优势。通过分析先进陶瓷材料增材制造代表性技术的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然后基于线材和螺杆挤出两种熔融沉积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熔融沉积方法在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生物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从机械臂辅助3D打印、打印过程的监控与缺陷控制和增材制造过程的计算模拟三个方面对熔融沉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3D打印 熔融沉积 先进陶瓷 成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储锂用二氧化锡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晓露 刘鹏 杨现锋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53-12058,12083,共7页
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产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电池储能技术的革新。二氧化锡因其理论比容量高、储量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替代锂离子电池传统石墨负极的潜在选择。然而,由于二氧化锡存在首次库伦效率低、循环寿命短和导电性差等问题,使... 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产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电池储能技术的革新。二氧化锡因其理论比容量高、储量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替代锂离子电池传统石墨负极的潜在选择。然而,由于二氧化锡存在首次库伦效率低、循环寿命短和导电性差等问题,使其商业化应用受到限制。针对二氧化锡电化学储锂的性能缺陷,综述了二氧化锡负极材料的改性策略及其研究进展,并对二氧化锡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锂 负极材料 二氧化锡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卟啉/酞菁的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9
作者 文建鑫 晁自胜 +1 位作者 金红广 易文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8,共7页
综述了酞菁类和卟啉类材料在锂硫电池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基于酞菁或卟啉的碳材料、骨架材料和衍生物,最后指出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难点与方向。
关键词 卟啉 酞菁 锂硫电池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Ni_(3)S_(2)@NiCo-LDH纳米复合材料合成及其电氧化尿素制氢性能研究
10
作者 王志豪 范金成 +4 位作者 崔柯昕 肖国才 高善强 黄婷 谭子聪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3,共8页
为设计高效、廉价和耐用的催化裂解水制氢电催化剂,合成了Ni_(3)S_(2)纳米线@NiCo-LDH纳米复合材料(Ni_(3)S_(2)@NiCo-LDH)。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大量的活性位点,表现出很好的电催化制氢性能。在含有尿素的KOH电解液中,Ni_(3)S_(2)@... 为设计高效、廉价和耐用的催化裂解水制氢电催化剂,合成了Ni_(3)S_(2)纳米线@NiCo-LDH纳米复合材料(Ni_(3)S_(2)@NiCo-LDH)。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大量的活性位点,表现出很好的电催化制氢性能。在含有尿素的KOH电解液中,Ni_(3)S_(2)@NiCo-LDH电极材料仅需1.373 V就能达到10 mA/cm~2的电流密度。在双电极体系Ni_(3)S_(2)@NiCo-LDH//Pt中,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电压仅为1.463 V。因此,Ni_(3)S_(2)@NiCo-LDH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催化水解产氢电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催化剂 制氢 尿素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pH对钠离子电池O3-NaNi_(0.4)Fe_(0.2)Mn_(0.4)O_(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何一芃 李灵均 +3 位作者 吴奇峰 邹康宇 宁天翔 谭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141,147,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4)Fe_(0.2)Mn_(0.4)(OH)_(2)前驱体并将其配钠煅烧为O3-NaNi_(0.4)Fe_(0.2)Mn_(0.4)O_(2)正极材料,研究pH对前驱体物化性质及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加,前驱体二次颗粒粒径减小,Ni元素质...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4)Fe_(0.2)Mn_(0.4)(OH)_(2)前驱体并将其配钠煅烧为O3-NaNi_(0.4)Fe_(0.2)Mn_(0.4)O_(2)正极材料,研究pH对前驱体物化性质及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加,前驱体二次颗粒粒径减小,Ni元素质量分数升高,相应正极材料二次颗粒粒径减小,首次放电比容量增加。2.0~4.0 V的电压范围内,pH=10.0下制备前驱体配钠煅烧后的NaNi_(0.4)Fe_(0.2)Mn_(0.4)O_(2)正极材料表现出最优循环性能,1 C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5.75%;pH=10.6下制备前驱体配钠煅烧后NaNi_(0.4)Fe_(0.2)Mn_(0.4)O_(2)正极材料表现出最优倍率性能,5 C下放电比容量为87.07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前驱体 Ni/Fe/Mn基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导电聚苯胺类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刘斌 唐福利 +5 位作者 肖忠良 李灵均 曹忠 胡超明 刘姣 李新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31-2640,共10页
导电聚苯胺(PANI)是近十年来研究最多的导电聚合物,具有比容量高、氧化还原可逆性好、电导率高、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在化学电源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原位复合法、共混法、自... 导电聚苯胺(PANI)是近十年来研究最多的导电聚合物,具有比容量高、氧化还原可逆性好、电导率高、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在化学电源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原位复合法、共混法、自组装和电化学复合法等。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可作为高能物质用于研发电极材料,但目前利用导电聚苯胺对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进行修饰改性的研究较少。综述了导电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电化学性能,重点对导电聚苯胺/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性能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并简述了导电聚苯胺包覆改性LiNi_(1-x-y)Co_xMn_yO_2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苯胺 锂离子电池 复合材料 电化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钾晶须增强聚醚砜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华熳煜 李融峰 龙春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0-52,共3页
采用机械共混-模压成型方法制备了PTW(K2Ti6O13)/PTFE/PES复合材料,通过摩擦磨损实验方法对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SEM对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用机械共混-模压法能制得摩... 采用机械共混-模压成型方法制备了PTW(K2Ti6O13)/PTFE/PES复合材料,通过摩擦磨损实验方法对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SEM对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用机械共混-模压法能制得摩擦学性能优良的PTW/PTFE/PES复合材料;随着PTW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发生了由微切削、粘着磨损向疲劳磨损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制备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气氛对煤灰在Al_2O_3-Cr_2O_3-ZrO_2材料上结渣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冬林 陈彦菲 +2 位作者 鄢晓忠 叶昌 裴晓冲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8-371,共4页
以白刚玉、α-Al2O3粉、锆英石和氧化铬为主要原料,在200 MPa油压机上压制成50 mm×50 mm×5 mm的试样,在空气气氛中于1 500℃煅烧5 h,制得Al2O3-Cr2O3-ZrO2试样。将0.6 g变形温度约为1 120℃的云贵煤灰平铺在Al2O3-Cr2O3-ZrO2... 以白刚玉、α-Al2O3粉、锆英石和氧化铬为主要原料,在200 MPa油压机上压制成50 mm×50 mm×5 mm的试样,在空气气氛中于1 500℃煅烧5 h,制得Al2O3-Cr2O3-ZrO2试样。将0.6 g变形温度约为1 120℃的云贵煤灰平铺在Al2O3-Cr2O3-ZrO2试样上,然后放入马弗炉中分别在空气和弱还原性气氛下于1 250℃煅烧5 h,随炉冷却后观察煤灰在Al2O3-Cr2O3-ZrO2试样上的结渣情况,并进行SEM及EDS分析。结果表明:在弱还原气氛条件下,煤灰在Al2O3-Cr2O3-ZrO2上的结渣非常致密;而在空气气氛条件下,煤灰与Al2O3-Cr2O3-ZrO2材料间的粘接比较疏松,两者间没有明显的相互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卫燃带 Al2O3-Cr2O3-ZrO2材料 结渣 环境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醛复合材料的结晶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戴春霞 陈建兵 +2 位作者 吴茵 华熳煜 龙春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4-137,共4页
为了解聚甲醛复合材料的结晶特性,用转矩流变仪共混-模压成型方法制备了Ekono l/POM复合材料、Ekono l/G/M oS2/POM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考察了POM的结晶情况,并测定了材料的熔点、结晶温度。结果表明,E... 为了解聚甲醛复合材料的结晶特性,用转矩流变仪共混-模压成型方法制备了Ekono l/POM复合材料、Ekono l/G/M oS2/POM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考察了POM的结晶情况,并测定了材料的熔点、结晶温度。结果表明,Ekono l对POM多数晶面的生长有不利影响;随着Ekono l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小幅升高,相对结晶度增大,然而过量Ekono l对POM结晶不利;G和M oS2对POM的结晶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性 聚甲醛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konol/G/MoS_2/POM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茵 陈建兵 +1 位作者 周拥仔 龙春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4-76,136,共4页
用转矩流变仪共混—模压成型方法制备了Ekonol/G/MoS2/POM复合材料,通过环块磨损试验机对材料的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用SEM对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POM相比,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 用转矩流变仪共混—模压成型方法制备了Ekonol/G/MoS2/POM复合材料,通过环块磨损试验机对材料的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用SEM对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POM相比,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随着Ekonol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发生了由犁沟、粘着磨损向疲劳磨损、磨粒磨损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耐磨性能 磨损机理 Ekonol/G/MoS2/P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纤维和钛酸钾晶须混杂增强聚丙稀车用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龙春光 何莉萍 +1 位作者 钟志华 周拥仔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3-855,共3页
为了考察苎麻纤维和钛酸钾晶须混杂增强聚丙稀时的行为特征,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转矩流变仪共混和传递模压成型技术研制了苎麻和钛酸钾晶须混杂增强聚丙稀复合材料,并通过方差和极差分析方法对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考察苎麻纤维和钛酸钾晶须混杂增强聚丙稀时的行为特征,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转矩流变仪共混和传递模压成型技术研制了苎麻和钛酸钾晶须混杂增强聚丙稀复合材料,并通过方差和极差分析方法对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苎麻和钛酸钾晶须能有效提高聚丙稀的力学性能;在本试验范围内,要提高PP的综合力学性能,晶须含量要求适中,苎麻越多越好且宜选用硅烷偶联剂进行处理;用正交试验法可有效进行聚丙稀多元复合材料的研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纤维 钛酸钾晶须 聚丙稀 车用材料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汽车防撞护栏材料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拥仔 龙春光 +2 位作者 华熳煜 陈曙光 戴春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52,共3页
用正交实验设计和挤出-注射成型方法制备了纳米CaCO3、钛酸钾晶须、丁腈橡胶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复合材料,并以缺口冲击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为主要指标,通过对正交实验结果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到了最佳配方,最后以其为... 用正交实验设计和挤出-注射成型方法制备了纳米CaCO3、钛酸钾晶须、丁腈橡胶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复合材料,并以缺口冲击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为主要指标,通过对正交实验结果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到了最佳配方,最后以其为基础制备了防撞护栏材料。结果表明,用挤出-注射成型方法制备ABS复合材料是可行的,正交实验设计、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复合材料的配方优化,其最优方案为A3B3C2D4,所制备ABS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比纯ABS提高了39.8%、176%、79.3%和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护栏 防撞材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晶须/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华熳煜 龙春光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5,共4页
概述了钛酸钾、氧化锌、硼酸铝等陶瓷晶须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晶须含量、晶须表面处理、材料前处理方法等对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明确了适当的表面改性方法可以使晶须的增强效果更为明显,指出了... 概述了钛酸钾、氧化锌、硼酸铝等陶瓷晶须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晶须含量、晶须表面处理、材料前处理方法等对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明确了适当的表面改性方法可以使晶须的增强效果更为明显,指出了在晶须/聚合物结合面微观形态观察和分析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构建晶须/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理论模型、预测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晶须 聚合物 力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窗口及整流罩用透明陶瓷及其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子玉 熊新锐 +3 位作者 郑雯雯 刘鹏 杨现锋 李江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6,共17页
红外窗口和整流罩是飞行器中光电系统的关键部件,飞行器的提速及各种苛刻极端工作环境对红外透明材料的光学、热学和机械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可用于红外窗口和整流罩的透明陶瓷包括氧化物透明陶瓷(Al_(2)O_(3)、MgAl_(2)O_(4)、AlON、Y... 红外窗口和整流罩是飞行器中光电系统的关键部件,飞行器的提速及各种苛刻极端工作环境对红外透明材料的光学、热学和机械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可用于红外窗口和整流罩的透明陶瓷包括氧化物透明陶瓷(Al_(2)O_(3)、MgAl_(2)O_(4)、AlON、Y_(2)O_(3)、YSZ、YAG和Y_(2)O_(3)-MgO纳米复相陶瓷),氟化物和ZnS/ZnSe 3类。本文首先比较了几类透明陶瓷的透明范围、热学和力学性能,介绍了各类陶瓷的理化特性,主要从粉体、成型、烧结等方面对不同陶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比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的差距。若要实现透明陶瓷在红外窗口和整流罩领域的应用,在合成高性能粉体,提高陶瓷致密度、减小晶粒尺寸,提高力学和光学性能,实现大尺寸、复杂形状的高品质产品制备方面还需要加大投入。最后,从光学和力学性能方面比较了各类透明陶瓷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陶瓷 红外窗口和整流罩 光学质量 热机械性能 陶瓷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