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连接时空图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1
作者 徐智远 缪卓窈 +3 位作者 龙卓 吴公平 邓丰 邓乐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短期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对多序列负荷之间的时空邻接关系的研究较少,而一定情况下考虑这种时空邻接性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全连接图的图卷积神经网络(fully-connected graph based graph con... 短期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对多序列负荷之间的时空邻接关系的研究较少,而一定情况下考虑这种时空邻接性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全连接图的图卷积神经网络(fully-connected graph based graph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FCGCN)。首先,FCGCN将多序列负荷数据编码成图的节点特征矩阵,结合位置编码的方法增加负荷数据的顺序信息,并利用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构建图的邻接矩阵,从而形成负荷数据的全连接时空图;然后,结合滑动窗口算法思想,将构建的全连接图连续分割为一系列子图,再利用图卷积神经网络(graph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GCN)对每个子图单独进行特征提取;其次,为了实现对多源负荷数据的多角度特征提取,FCGCN采用多分支并行结构,将每个分支提取的特征向量串联,并通过全连接层完成对不同负荷的预测;最后,利用来自某生产基地的实际负荷数据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见的预测模型相比,FCGCN能取得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多源负荷数据 短期负荷预测 全连接时空图 图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定子直流无刷电机的设计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向文乐 向青青 +1 位作者 李圳 刘志强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6-84,共9页
传统直流无刷电机齿槽分布受限导致气隙磁场波动,会造成转矩输出波动较大,故需要同步匹配设计复杂的驱动控制系统与控制算法。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的三定子直流无刷电机拓扑结构。通过等效磁路法计算出三定子直流无刷电机的主要结构尺寸... 传统直流无刷电机齿槽分布受限导致气隙磁场波动,会造成转矩输出波动较大,故需要同步匹配设计复杂的驱动控制系统与控制算法。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的三定子直流无刷电机拓扑结构。通过等效磁路法计算出三定子直流无刷电机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了三定子直流无刷电机的绕线方式和换向逻辑,驱动控制简单。基于Ansoft maxwell仿真软件,建立了电机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了电机静态磁场分布、气隙面域磁密分布和空载反电动势等。得到了三定子直流无刷电机的转矩特性:其转矩峰值可达8.5 N·m;电感特性:其三相绕组间磁场相互解耦,互感为0,自感平均值为4.5 mH;效率与损耗特性:不计机械损耗的情况下电机理想效率可达92%。研制了试验样机并进行试验验证,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三定子结构电机磁通密度高,输出转矩大,转矩峰值较单定子电机提升了42%;输出转矩波动小,较单定子电机波动降低了30%。在额定转矩为7.5 N·m的情况下,电机转速从启动到500 r/min的响应时间仅为0.8 s;从500~1000 r/min的响应时间仅为1.5 s;从1000~1500 r/min的响应时间仅为2.1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定子直流无刷电机 等效磁路法 静态磁场 气隙磁密 空载反电动势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液限土路基弯沉控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锐 成先阳 +2 位作者 曾重驰 任天锃 刘闯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9,共7页
为解决高液限土路基填筑中弯沉难控制的问题,根据刚度补偿理论和弯沉等效原则,以弯沉为控制目标,提出高液限土路基弯沉控制方法。该方法以下路堤回弹模量、路基各层顶面回弹模量和填筑厚度为计算参数,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各层填料所需的材... 为解决高液限土路基填筑中弯沉难控制的问题,根据刚度补偿理论和弯沉等效原则,以弯沉为控制目标,提出高液限土路基弯沉控制方法。该方法以下路堤回弹模量、路基各层顶面回弹模量和填筑厚度为计算参数,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各层填料所需的材料模量,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填料,确定路基弯沉控制的填筑方案,并可根据路基现场施工效果动态调整。以海南省内国道G360公路为依托工程,依据该方法制订方案,铺筑试验路,并进行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路基顶面弯沉满足验收要求,且与验收值误差较小。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路基弯沉,指导高液限土路基施工与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液限土 路基 弯沉控制 回弹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凝土路面损伤监测的碳基及其复合材料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金娇 彭梧桐 +2 位作者 潘杰 史金明 肖梦承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1-702,共12页
为推动沥青混凝土路面损伤监测技术的发展,拓宽路面病害监测材料的选择范围,对路面监测用碳基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种类、应用方式及现状进行梳理,阐述该类材料在路用监测病害中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特点,分析不同碳基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对路面... 为推动沥青混凝土路面损伤监测技术的发展,拓宽路面病害监测材料的选择范围,对路面监测用碳基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种类、应用方式及现状进行梳理,阐述该类材料在路用监测病害中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特点,分析不同碳基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对路面结构性能的影响特征,并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监测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决策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材料 碳基复合材料 沥青混凝土 功能路面 导电性能 损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洞演化过程中路基变形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忠明 杨煜 +1 位作者 曾新发 刘森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068-3076,共9页
为了分析隐伏土洞演化对路基变形的影响,基于已有公路路基土洞的塌陷实例调研分析,提出土洞具有"圆柱状塌陷"及"漏斗状塌陷"2种演化模式;分别利用极限平衡理论和普氏平衡拱理论推导2种土洞演化模式的临界塌陷高度,... 为了分析隐伏土洞演化对路基变形的影响,基于已有公路路基土洞的塌陷实例调研分析,提出土洞具有"圆柱状塌陷"及"漏斗状塌陷"2种演化模式;分别利用极限平衡理论和普氏平衡拱理论推导2种土洞演化模式的临界塌陷高度,结合FLAC3D软件分析土洞在演化过程中路基的变形及塌陷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圆柱状土洞临界塌陷高度主要由覆盖土层强度、土体重度、土洞断面面积以及车辆附加荷载等因素决定;漏斗状土洞的临界塌陷高度主要由土体内摩擦角、土体坚固系数、初始土洞半径等因素决定;路基在土洞演化过程中经历稳定、基本稳定、临界塌陷及塌陷等过程;在路基土洞完全塌陷之前,路基表面的倾斜变形值超过允许标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洞演化 路基变形 塌陷 临界高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吸气控制的双幅钢箱梁涡激振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国朝 曾梦竹 +3 位作者 韩艳 许育升 吴肖波 罗楚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21-230,248,共11页
为提高双幅钢箱梁涡激振动性能,以某三跨钢箱连续梁桥为研究背景,提出了基于主动吸气控制的双幅钢箱梁涡激振动抑制措施。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主动吸气控制措施对双幅钢箱梁涡激振动的抑制效果。结合Fluent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 为提高双幅钢箱梁涡激振动性能,以某三跨钢箱连续梁桥为研究背景,提出了基于主动吸气控制的双幅钢箱梁涡激振动抑制措施。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主动吸气控制措施对双幅钢箱梁涡激振动的抑制效果。结合Fluent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UDF)和“动网格”技术,计算了双幅钢箱梁的涡激振动响应。通过对比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从能量输入机制、流场等角度分析了主动吸气控制措施的抑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主动吸气控制措施能有效抑制双幅钢箱梁的涡激振动。吸气源的布置及吸气气流速率的大小均会影响对涡激振动的控制效果。吸气气流与回流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桥梁的涡激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幅钢箱梁 涡激振动(VIV) 主动吸气控制 数值模拟 能量输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沥青混合料反射裂纹扩展行为 被引量:2
7
作者 田小革 黄雪梅 +5 位作者 李光耀 窦文利 昶慧芹 李慧珍 郭常辉 罗楚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14388-14398,共11页
为了研究不同加载模式下的沥青混合料反射裂纹扩展行为,对复合小梁试件进行复合型和弯拉型破坏荷载试验以及不同应力比状态的疲劳试验,并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观测反射裂纹萌生至扩展全过程,从裂纹宽度... 为了研究不同加载模式下的沥青混合料反射裂纹扩展行为,对复合小梁试件进行复合型和弯拉型破坏荷载试验以及不同应力比状态的疲劳试验,并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观测反射裂纹萌生至扩展全过程,从裂纹宽度、裂纹扩展路径、裂纹扩展高度及疲劳反射裂纹扩展速率深入分析其扩展行为。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反射裂纹扩展行为经历微裂纹萌生、微裂纹发展阶段、微裂纹向宏观裂缝转变、宏观裂缝快速发展4个阶段。反射裂纹扩展由主裂纹扩展以及次裂纹扩展构成,且次裂纹扩展速率高于主裂纹。采用logistic函数对混合料疲劳反射裂纹扩展量进行拟合是可靠的。研究成果对于完善沥青路面设计及其耐久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沥青混合料 反射裂纹 扩展行为 加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水入渗条件下地基瞬态极限承载力解析解及其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瑞麟 秦卫星 +2 位作者 胡惠仁 刘泽辰 熊轩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48-4056,共9页
为研究雨水入渗作用下非饱和均质地基承载性能演化特性,首先,基于Richards瞬态非饱和渗流方程,引入Gardner土−水特征曲线模型,获得雨水以恒定雨强入渗时均质地基瞬态基质吸力解析解,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考证;其次,基于非饱和土抗剪强... 为研究雨水入渗作用下非饱和均质地基承载性能演化特性,首先,基于Richards瞬态非饱和渗流方程,引入Gardner土−水特征曲线模型,获得雨水以恒定雨强入渗时均质地基瞬态基质吸力解析解,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考证;其次,基于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推导基质吸力沿深度非线性分布时地基极限承载力表达式并利用试验数据证明其正确性;最后,以概化非饱和均质地基为研究对象,基于获得的地基瞬态基质吸力解析解和极限承载力表达式,揭示不同雨强和降雨历时情况下地基基质吸力和极限承载力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雨水入渗,地基中上部土体基质吸力的大小和分布会发生变化,基质吸力逐渐减小且减小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沿地基深度呈现明显非线性分布特征;地基极限承载力受基底以下1.5倍基础宽度应力球范围内平均基质吸力的显著影响,其值随着雨水入渗时间或雨强增加而快速降低,最终因应力球范围土体逐渐饱和降低至饱和抗剪强度理论计算的极限承载力;当降雨历相同时时,基底平均基质吸力和地基极限承载力与降雨强度几乎呈线性关系:降雨强度越大,基质吸力减小幅度越大,极限承载力降低越多。建议重点做好基底以下1.5倍基础宽度范围内防渗排水,特别要加强降雨初期地基基质吸力监测,防止雨水入渗引起地基承载性能大幅降低诱发的地基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地基极限承载力 基质吸力 解析解 雨水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裂隙红黏土土水特征与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远航 高乾丰 +2 位作者 于光涛 周琪淞 曹硕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78-5284,共7页
红黏土边坡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极易产生裂隙,裂隙发育将对土体水力学特性及强度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降低边坡稳定性。以长沙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制备具有不同裂隙数量的红黏土试样,开展了渗透试验、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和直剪试验,揭示了红黏土... 红黏土边坡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极易产生裂隙,裂隙发育将对土体水力学特性及强度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降低边坡稳定性。以长沙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制备具有不同裂隙数量的红黏土试样,开展了渗透试验、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和直剪试验,揭示了红黏土饱和渗透系数、土水特征曲线和抗剪强度指标随裂隙数量和干密度的演化规律,建立了相应函数表达式。结果表明:红黏土渗透系数量级为10^(-5)~10^(-7)m/s,饱和渗透系数随干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裂隙数量的增加呈指数型增长,裂隙增加5条,饱和渗透系数提高66.4倍;干密度低和裂隙数量多的试样饱和体积含水率更高,脱湿过程中体积含水率随基质吸力降低速率更快,残余含水率更低,持水能力更差;红黏土抗剪强度指标与干密度呈正比,与裂隙数量呈反比,当干密度增加0.28 g/cm^(3),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提高2.35倍和0.94倍,而当裂隙增加5条,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降低57.09%和4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红黏土 裂隙 干密度 土水特征曲线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量控制的放电能量对铜粉电磁压实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董东营 张珈宁 +3 位作者 蔡肇洲 张旭 李光耀 崔俊佳 《塑性工程学报》 2025年第9期116-128,共13页
基于压缩量控制采用数值模拟、微观观测与硬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放电能量对铜粉压实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放电能量的增加,相对致密度分布的均匀性逐渐变差,并且上边缘位置的相对致密度逐渐增大,达到88.33%;粉末颗粒的变形越来越... 基于压缩量控制采用数值模拟、微观观测与硬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放电能量对铜粉压实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放电能量的增加,相对致密度分布的均匀性逐渐变差,并且上边缘位置的相对致密度逐渐增大,达到88.33%;粉末颗粒的变形越来越大,6 kJ时粉末颗粒有向中心呈45°方向流动的趋势,7与8 kJ时粉末颗粒的致密方向发生了明显转折,沿转折角的平分方向产生阻滞积压的现象;压坯整体的微观硬度值逐渐增大,上边缘位置的硬度值最大为110.54 HV,6~8 kJ压坯的轴向硬度分布呈下降趋势,7与8 kJ时硬度值在靠近上端面位置平稳波动,验证了粉末颗粒致密转折与阻滞积压会提升压坯的局部硬度;通过断口形貌分析发现粉末颗粒结合越来越紧密,形成高强度的致密块体,断口表面的裂纹逐渐集中,最终压坯在相同体积下趋向在断口表面形成明显的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压实 铜粉 压缩量控制 压实特性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