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的合成工艺优化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肖忠良 胡超明 +3 位作者 宋刘斌 卢意鹏 刘姣 曾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52-1659,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富镍三元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氧气气氛下,锂与金属元素摩尔比为1.05:1、烧结时间15 h、烧...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富镍三元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氧气气氛下,锂与金属元素摩尔比为1.05:1、烧结时间15 h、烧结温度750℃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按最佳工艺合成的样品在1C首次放电容量高达174.9mA·h·g^(-1),5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158.5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0.62%,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XRD和SEM表征表明,在氧气气氛下烧结的样品有良好的层状结构,阳离子混排程度小,具有较好的类球形,粒径均匀分布在10~20μm。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结果表明,工艺条件的优化有助于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8Co0.1Mn0.1O2 合成 高温固相 电化学 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的热电化学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忠良 周清清 +3 位作者 宋刘斌 胡超明 卢意鹏 曹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9-746,共8页
采用电化学-量热法研究以LiNi_(0.5)Co_(0.2)Mn_(0.3)O_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下的热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是影响电池比容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充放电倍率和环境温度的增加,电池比容量... 采用电化学-量热法研究以LiNi_(0.5)Co_(0.2)Mn_(0.3)O_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下的热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是影响电池比容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充放电倍率和环境温度的增加,电池比容量逐渐减小。在低倍率(0.2C)下,电池充放电初始阶段的热流缓慢增大,且出现多个放热峰;而在较高倍率(0.5、1.0、2.0C)下,电池充放电初始阶段的热流快速增长,且充电和放电过程分别仅出现一个明显的放热峰。通过热电化学研究,可获得电池充放电过程的产热量、化学反应焓变(ΔrH_m)以及化学反应熵变(ΔrS_m)等热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Co0.2Mn0.3O2 电化学-量热法 热电化学 热力学参数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2ZrO3包覆LiNi0.8Co0.1Mn0.1O2的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刘斌 刘姣 +5 位作者 肖忠良 李灵均 曹忠 胡超明 李新宇 唐福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90-4397,共8页
以Zr(NO_3)_4·5H_2O和CH_3COOLi·2H2_O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法,将Li_2ZrO_3包覆在LiNi_(0.8)Co_(0.1)Mn_(0.1)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研究Li_2ZrO_3不同包覆比例对LiNi_(0.8)Co_(0.1)Mn_(0.1)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SEM、TE... 以Zr(NO_3)_4·5H_2O和CH_3COOLi·2H2_O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法,将Li_2ZrO_3包覆在LiNi_(0.8)Co_(0.1)Mn_(0.1)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研究Li_2ZrO_3不同包覆比例对LiNi_(0.8)Co_(0.1)Mn_(0.1)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SEM、TEM、EDS谱图分析表明,Li_2ZrO_3层均匀地包覆在LiNi_(0.8)Co_(0.1)Mn_(0.1)O_2表面,其厚度约为8 nm。与纯相相比,1%(质量分数)Li_2ZrO_3包覆的LiNi_(0.8)Co_(0.1)Mn_(0.1)O_2复合材料在1.0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4.7 mA·h·g^(-1)、100次循环之后放电比容量为169.5 mA·h·g^(-1),其容量保持率达到91.77%,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结果表明,Li_2ZrO_3包覆层抑制了正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减小了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电荷转移阻抗,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ZrO3 包覆 LiNi0.8Co0.1Mn0.1O2 表面 复合材料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导电聚苯胺类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
4
作者 宋刘斌 唐福利 +5 位作者 肖忠良 李灵均 曹忠 胡超明 刘姣 李新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31-2640,共10页
导电聚苯胺(PANI)是近十年来研究最多的导电聚合物,具有比容量高、氧化还原可逆性好、电导率高、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在化学电源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原位复合法、共混法、自... 导电聚苯胺(PANI)是近十年来研究最多的导电聚合物,具有比容量高、氧化还原可逆性好、电导率高、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在化学电源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原位复合法、共混法、自组装和电化学复合法等。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可作为高能物质用于研发电极材料,但目前利用导电聚苯胺对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进行修饰改性的研究较少。综述了导电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电化学性能,重点对导电聚苯胺/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性能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并简述了导电聚苯胺包覆改性LiNi_(1-x-y)Co_xMn_yO_2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苯胺 锂离子电池 复合材料 电化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ePO_4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热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刘斌 肖忠良 +2 位作者 李灵均 曾巨澜 周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6043-16047,共5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超软赝势平面波法,结合广义梯度近似(GGA)及PW91算法,计算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和负极材料Li的电子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几何优化与计算后,可得到电极材料LiFePO4最稳定的结构,对应的晶胞参数a=1...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超软赝势平面波法,结合广义梯度近似(GGA)及PW91算法,计算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和负极材料Li的电子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几何优化与计算后,可得到电极材料LiFePO4最稳定的结构,对应的晶胞参数a=1.0294nm,b=0.5986nm,c=0.4675nm。基于声子谱态密度,可以计算锂离子电池体系的热力学参数:熵(S)、焓(H)和吉布斯自由能(G)等。根据所得热力学数据作图,可拟合出相关函数表达式。其中,正极材料LiFePO4和负极材料Li的熵和焓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这与热力学规律相符合。研究获得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热力学性质,可为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PO4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CO_3/γ-Al_2O_3催化玉米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6
作者 张跃飞 常瑶 +4 位作者 张珂珂 吴其文 刘江林 殷鸿浩 赵世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0-52,共3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K2CO3/γ-Al2O3,并将其用于催化玉米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K2CO3负载量(K2CO3与γ-Al2O3的质量比)为25%、催化剂用量(相对于玉...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K2CO3/γ-Al2O3,并将其用于催化玉米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反应条件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K2CO3负载量(K2CO3与γ-Al2O3的质量比)为25%、催化剂用量(相对于玉米油的质量)为5%、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5h、醇油摩尔比(甲醇与玉米油的摩尔比)为12∶1时,生物柴油的收率可以达到90%以上,说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酯交换 K2CO3 Γ-AL2O3 玉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金属材料对油纸绝缘热老化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灯 张丽 +3 位作者 朱志平 苏伟 陈天生 范圣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954-2963,共10页
为研究变压器内部金属材料对油纸绝缘性能的影响,对25号环烷基矿物油A和油B、普通绝缘纸、金属铜、硅钢片组成的10种试样,在120℃的条件下进行热老化实验,跟踪测定老化过程中绝缘油酸值、介损、油中铜铁含量、糠醛含量、绝缘纸聚合度等... 为研究变压器内部金属材料对油纸绝缘性能的影响,对25号环烷基矿物油A和油B、普通绝缘纸、金属铜、硅钢片组成的10种试样,在120℃的条件下进行热老化实验,跟踪测定老化过程中绝缘油酸值、介损、油中铜铁含量、糠醛含量、绝缘纸聚合度等老化特征参量和变化规律,并对脱油纸样进行宽频介电谱测试、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硅钢片对绝缘油性能劣化影响较小,金属铜能增大样品介质损耗因数,加速油中糠醛的生成,使样品油酸值在老化后期达到无铜样品的2~3倍;金属材料的加入能导致绝缘纸聚合度下降变快,金属铜的作用大于硅钢片;随着热老化的进行,绝缘纸的介损值会逐渐增大,绝缘纸表面元素成分中碳含量明显增加;金属材料的加入会提高绝缘纸介损值和碳含量,金属铜的作用大于硅钢片,金属铜会使老化后期样品绝缘纸碳质量分数在80%左右。该研究为深入研究金属材料对油纸绝缘性能影响和准确评估变压器的老化状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油纸绝缘 热老化 聚合度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能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宋刘斌 黎安娴 +2 位作者 肖忠良 池振振 曹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51-2059,共9页
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中,第一性原理计算能在理论上协助解释实验结果,为材料的合成和性能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目前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和层状氧化物LiMO2(M =Ni,Co,Mn,Al等)材料中... 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中,第一性原理计算能在理论上协助解释实验结果,为材料的合成和性能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目前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和层状氧化物LiMO2(M =Ni,Co,Mn,Al等)材料中,对热门三元材料,特别是三元材料改性前后界面结构变化的研究较少。围绕密度泛函理论,综述了其在电极材料工作电压、电子传导性和离子扩散性、结构稳定性、储锂容量的计算以及热力学性能预测及解释等方面的应用,对较为集中的研究方向的进展进行阐述和总结,为用第一性原理进一步研究LiNixCoyMn1-x-yO2复合材料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热行为及有限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宋刘斌 李新海 +3 位作者 王志兴 郭华军 肖忠良 周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53-1158,共6页
采用电化学-量热法对LiFePO4锂离子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循环产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热模型,采用有限元ANSYS模拟了稳态温度场。结果表明,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的总热效应表现为放热现象,发热量和热生成率... 采用电化学-量热法对LiFePO4锂离子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循环产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热模型,采用有限元ANSYS模拟了稳态温度场。结果表明,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的总热效应表现为放热现象,发热量和热生成率均与充放电倍率成线性关系,随着倍率的增大而增大。充放电倍率和工作温度对电池内部温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倍率条件下,工作温度越高,电池内部温度场分布均匀性越差。在相同工作温度下,充放电倍率越大,电池内部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行为 LIFEPO4 热模型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单快速检测汞离子的1,4-二硫苏糖醇膜修饰金平板电极 被引量:9
10
作者 曹婷婷 曹忠 +2 位作者 何婧琳 梁海琴 肖忠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88-1395,共8页
将1,4-二硫苏糖醇(DTT)自组装在100nm厚的平整金膜表面,形成DTT膜修饰金平板电极(GPE),构建了一种新颖的简单、快速测定汞离子的选择性电极分析方法.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电极的响应原理,即固定在Au表面的DT... 将1,4-二硫苏糖醇(DTT)自组装在100nm厚的平整金膜表面,形成DTT膜修饰金平板电极(GPE),构建了一种新颖的简单、快速测定汞离子的选择性电极分析方法.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电极的响应原理,即固定在Au表面的DTT通过另一端的巯基与汞离子发生强配位作用而吸附结合带正电荷的汞离子,引起电极表面膜电位的变化,从而选择性地识别汞离子.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在pH=6.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对汞离子有良好的电位响应性能,其线性范围为1.0×10^-8~1.0×10^-3mol/L,能斯特响应斜率为(29.62±0.2)mv/-pc(25qC),检出限为5.1×10^-9mol/L.该汞离子检测电极的响应时间仅为20s,且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通过测定各种离子的选择性系数,发现Cu2+,Fe2+,Na+,K+,Mg2+,Ba2+,Ca2+,Zn2+,Sn2+,Pb2+,Ag+,Al3+,Fe3+,Ni2+,N02-,IO3-,BrO3-和ClO3等离子不干扰该电极对汞离子的检测.此外,将该电极用于实际水样中微量汞离子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双硫腙分光光度方法一致,且回收率为98.20%~10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平板电极 1 4-二硫苏糖醇 自组装膜 汞离子 选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胸腺嘧啶单链DNA-CuNCs荧光增强法用于汞离子的高灵敏检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婷 曹忠 +3 位作者 李盼盼 何婧琳 肖慧 杨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16-1621,共6页
基于Hg^(2+)与DNA中胸腺嘧啶(T)结合的高度特异性和DNA铜纳米簇的荧光增强性质,构建了一种简便、灵敏检测汞离子的新方法.当Hg^(2+)存在时,聚T单链DNA(P1)通过T-Hg^(2+)-T特异性结合形成双链DNA,Cu^(2+)经抗坏血酸钠还原后生成的中间体... 基于Hg^(2+)与DNA中胸腺嘧啶(T)结合的高度特异性和DNA铜纳米簇的荧光增强性质,构建了一种简便、灵敏检测汞离子的新方法.当Hg^(2+)存在时,聚T单链DNA(P1)通过T-Hg^(2+)-T特异性结合形成双链DNA,Cu^(2+)经抗坏血酸钠还原后生成的中间体Cu+与双链DNA螺旋结构间的氢键部分有强的结合力,促使Cu0附着聚集在双链DNA上形成铜纳米簇,导致体系荧光增强,从而实现对汞离子的高灵敏检测.体系荧光强度与Hg^(2+)浓度的对数值成正比,对Hg^(2+)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 nmol/L^10μmol/L,检出限达0.4 nmol/L,对湖水样品中Hg^(2+)检测的回收率达到97.2%~106.6%.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无需标记、检出限低及选择性好等优点,可用于环境水体中汞离子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强 环境水样 铜纳米簇 T-Hg2+-T 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羧酸盐类聚丙烯成核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罗贤祖 张跃飞 +2 位作者 杨小俊 周婷 常瑶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2,37,共5页
介绍了有机羧酸盐类成核剂的种类、特点及在聚丙烯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与其他助剂的协同效应,能诱导聚丙烯产生高含量的β晶。综述了该类成核剂在国内外的研究开发进展。
关键词 成核剂 聚丙烯 有机羧酸盐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环[2.2.1]庚烷二羧酸盐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跃飞 罗贤祖 +4 位作者 常瑶 张珂珂 吴其文 李江胜 卢翠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78,共3页
研究了二环[2.2.1]庚烷二羧酸盐成核剂(商品名:HPN-68)对聚丙烯(PP)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PN-68是一种典型的聚丙烯α晶型成核剂,在PP中具有很高的成核效率。在较低的添加浓度下可明显提高PP的结晶峰温度和力学性能。然... 研究了二环[2.2.1]庚烷二羧酸盐成核剂(商品名:HPN-68)对聚丙烯(PP)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PN-68是一种典型的聚丙烯α晶型成核剂,在PP中具有很高的成核效率。在较低的添加浓度下可明显提高PP的结晶峰温度和力学性能。然而,其添加量存在一个饱和值。当成核剂含量达到该饱和值以后,PP的结晶峰温度和力学性能就趋于稳定。当成核剂HPN-68的添加量为0.2 phr时,PP的结晶峰温度可升高15℃左右,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可提高12.7%和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成核剂 结晶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H_2的表面稳定性及其解氢热力学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健 华熳煜 +2 位作者 毛聪 龙春光 周惦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6-792,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通过计算MgH2两种不同表面((001)和(110))的几何、能态及电子结构,考察其表面稳定性、解氢热力学及其与微观原子及电子结构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MgH2(001)和MgH2(110)表面均未发生结构重构现象...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通过计算MgH2两种不同表面((001)和(110))的几何、能态及电子结构,考察其表面稳定性、解氢热力学及其与微观原子及电子结构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MgH2(001)和MgH2(110)表面均未发生结构重构现象,两者均为MgH2晶体的稳定解理面,相比而言,MgH2(110)表面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平均解氢焓与单H原子解离焓的计算结果表明,MgH2(001)表面具有较佳的解氢热力学。原子及电子结构分析表明,MgH2表面的结构稳定性和解氢热力学与表面H、Mg原子各自的配位数以及体系在费米能级附近的能隙密切相关,即较少的配位数与较窄的能隙对应着表面较低的结构稳定性与较佳的解氢热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H2 表面稳定性 解氢热力学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V_2O_5/硅藻土催化光皮树油裂解反应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洋 张爱华 +2 位作者 肖志红 李昌洙 汪红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2-887,共6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V2O5/硅藻土催化剂,用于光皮树油催化裂解制备生物基燃料,考察催化剂用量、裂解时间和裂解温度对裂解油收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裂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裂解温度对裂解油收率的影响最大,且裂解时间...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V2O5/硅藻土催化剂,用于光皮树油催化裂解制备生物基燃料,考察催化剂用量、裂解时间和裂解温度对裂解油收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裂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裂解温度对裂解油收率的影响最大,且裂解时间和裂解温度相互作用最大;当光皮树油原料为200 g时,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V2O5/硅藻土催化剂用量0.14%(w)、裂解温度480℃、裂解时间59 min,在此条件下裂解油收率可达83.53%;裂解油的主要组分的碳数集中在C7~18,主要组分为烷烃、烯烃、羧酸、醛和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皮树油 催化裂解 五氧化二钒/硅藻土催化剂 响应面法 生物基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系统的LM-Smith神经网络控制器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龙庭 曹顺安 胡家元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5-1118,共4页
针对Smith控制对时滞系统抗干扰性差的弱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辨识的LM-Smith控制器。该控制器在经典Smith控制中引入神经元模型,实时辨识时变被控对象,使预估模型能准确跟踪被控对象,实现对时滞环节的完全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该方... 针对Smith控制对时滞系统抗干扰性差的弱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辨识的LM-Smith控制器。该控制器在经典Smith控制中引入神经元模型,实时辨识时变被控对象,使预估模型能准确跟踪被控对象,实现对时滞环节的完全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构造简单、准确性好、鲁棒性较强,改善了经典Smith控制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控制 Smith控制 时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中长波长CdTe量子点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夏姣云 徐万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77-3283,共7页
分别用谷胱甘肽(GSH)和巯基乙酸(TGA)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制备长波长荧光发射峰CdTe QDs。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线粉末衍射和荧光光谱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不同水相合成条件对CdTe QDs荧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GHS为稳定剂制备... 分别用谷胱甘肽(GSH)和巯基乙酸(TGA)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制备长波长荧光发射峰CdTe QDs。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线粉末衍射和荧光光谱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不同水相合成条件对CdTe QDs荧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GHS为稳定剂制备得到的CdTe QDs为立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平均粒径约为5 nm,分散性良好。在2 h内能获得光发射峰为530~650 nm之间的任意波长量子点,具有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较强的荧光强度;以TGA为稳定剂制备的CdTe QDs,平均粒径在10 nm以下,其中在水热条件下制备的CdTe QDs分散性较差,但能加快量子点的生长速率和荧光半峰宽的窄化。而在加热回流(分别为空气和氮气)条件下制备的CdTe QDs,分散性较好。相对于氮气保护氛围下的合成,通过氧气参与作用,也能加快CdTe QDs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 量子点 荧光 长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5.苯三甲酸三(环己胺)在PP中的成核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跃飞 陈慧 +1 位作者 刘贝贝 谷岳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94,共4页
研究了1,3,5–苯三甲酸三(环己胺)(BTCA–TCHA)成核剂的添加量对聚丙烯(PP)拉伸性能、弯曲性能、雾度以及结晶峰温度的影响,并与高效的商用二苄叉山梨醇类成核剂Millad 3988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成核剂BTCA–TCHA在较低的添加量(质量... 研究了1,3,5–苯三甲酸三(环己胺)(BTCA–TCHA)成核剂的添加量对聚丙烯(PP)拉伸性能、弯曲性能、雾度以及结晶峰温度的影响,并与高效的商用二苄叉山梨醇类成核剂Millad 3988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成核剂BTCA–TCHA在较低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20%左右)就具有非常优异的成核效果。当BTCA–TCHA质量分数为0.2%时,PP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可分别从纯PP的30.85 MPa和1 530 MPa提高到33.85 MPa和1 720 MPa(分别提高9.73%和12.42%),雾度可从空白PP的80.12%降低到37.25%,降低幅度为53.51%,而冷却速率为20℃/min时其结晶峰温度可比纯PP提高12℃左右,其成核效果与Millad 3988类似。此外,BTCA–TCHA在PP中的添加量存在一饱和值(质量分数为0.2%),当添加量超过该值以后,继续添加成核剂对PP性能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核剂 成核效应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异烟酰胺基间苯二甲酸根构筑的混核钴铕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满生 曾巨澜 +3 位作者 邓奕芳 张春华 邝代治 聂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13-2317,共5页
由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混核金属配位聚合物{[CoEu2(INAIP)4(H2O)6].2.5H2O}n(1)(INAIP2-=异烟酰胺基间苯二甲酸根),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是由配体异烟酰... 由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混核金属配位聚合物{[CoEu2(INAIP)4(H2O)6].2.5H2O}n(1)(INAIP2-=异烟酰胺基间苯二甲酸根),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是由配体异烟酰胺基间苯二甲酸连接而成的二维双层状结构,该二维层通过氢键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的荧光测试研究表明它具有典型的稀土铕离子红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4f配合物 晶体结构 氢键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涡轮机油中3种抗氧化剂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维鑫 汪红梅 +1 位作者 钱艺华 张丽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1-164,共4页
对抗氧化剂(抗氧剂)含量的检测是涡轮机油抗老化研究中的重要环节。选取甲醇对油样进行萃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建立了同时定量检测涡轮机油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T501)、N-苯基-α-萘胺(T531)和二辛基二苯胺(DODA)3种... 对抗氧化剂(抗氧剂)含量的检测是涡轮机油抗老化研究中的重要环节。选取甲醇对油样进行萃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建立了同时定量检测涡轮机油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T501)、N-苯基-α-萘胺(T531)和二辛基二苯胺(DODA)3种抗氧剂的方法。考察了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进行了实际样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上述3种抗氧剂的回收率在95.8%~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4%,且样品处理简便,分析速度快,适用于快速定量检测涡轮机油中抗氧剂。该方法的研制成功,也为涡轮机油中其他添加剂的定量检测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机油 抗氧化剂 定量分析 样品处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