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精度恒温环境电化学量热系统的建立及Fe(CN)6^3-/Fe(CN)6^4-体系的热电化学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正华 方正 +2 位作者 王少芬 毛英 陈坤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32-1735,共4页
以SRC-100溶解反应量热仪恒温系统、温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软件,结合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建立了控温精度为±0.001K的高精度恒温环境下电化学量热系统。采用恒电流极化方法对5组不同浓度的Fe(CN)63-/Fe(CN)64-体系进行热电化学测试,... 以SRC-100溶解反应量热仪恒温系统、温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软件,结合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建立了控温精度为±0.001K的高精度恒温环境下电化学量热系统。采用恒电流极化方法对5组不同浓度的Fe(CN)63-/Fe(CN)64-体系进行热电化学测试,获得该半电池反应电极电压—电流—温差—时间4维数据,根据热电化学基本方程计算得该电对偶反应"热电化学表观焓变"和绝对标度下标准氢电极熵变分别为?80.16kJ/mol和87.57J/(K·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化学 熵变 绝对标度 溶解反应量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分析法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锰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玲 陈平 李丹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6-477,共2页
采用化学分析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高含量锰进行测定。探讨了在大量干扰元素镍、钴存在下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精密度高,标准偏差不大于0.070,变异系数小于0.15%,回收率为99.63%~100.50%。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化学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添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刘斌 杨道武 高晓燕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61,64,共5页
应用3×3阵列丝束电极模拟研究了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将混凝土试样浸泡在10%NaCl溶液中,通过测量铁丝束电极的自腐蚀电位,获得了在不同埋置深度时,铁丝腐蚀的电位分布信息,研究了加入不同无机添加剂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混凝... 应用3×3阵列丝束电极模拟研究了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将混凝土试样浸泡在10%NaCl溶液中,通过测量铁丝束电极的自腐蚀电位,获得了在不同埋置深度时,铁丝腐蚀的电位分布信息,研究了加入不同无机添加剂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混凝土中铁丝腐蚀不均匀,自腐蚀电位较分散,电位随时间负移。加入20%粉煤灰,铁丝自腐蚀电位负移量减少,腐蚀程度显著下降;加入4%NaNO2,铁丝自腐蚀电位负移量比加入粉煤灰更少,铁丝的腐蚀程度明显减少,但NaNO2作为阻锈剂存在局限性;当混凝土中同时添加粉煤灰和NaNO2时,电位负移速度减缓,但达不到单独添加粉煤灰或NaNO2时的防腐效果。比较得出,单独加入粉煤灰防腐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添加剂 腐蚀 丝束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国外管理模式浅谈高校实验仪器管理 被引量:34
4
作者 曹忠 张玲 +3 位作者 谭亚非 吴道新 周艺 谭淑珍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1期184-186,共3页
通过介绍国外的管理模式,结合我国高校实验仪器管理的具体实践,探讨了高校实验教学与大型仪器管理的改革内容,提出了以人为本并实行大型仪器使用者和管理人负责的制度,同时阐述了大型仪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的机制,必须实行合理... 通过介绍国外的管理模式,结合我国高校实验仪器管理的具体实践,探讨了高校实验教学与大型仪器管理的改革内容,提出了以人为本并实行大型仪器使用者和管理人负责的制度,同时阐述了大型仪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的机制,必须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有效地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高校实验教学水平和大型仪器管理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管理模式 大型仪器管理 实验室建设 管理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竹炭基活性炭电极的电吸附去离子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玲 曹忠 +4 位作者 陈平 崔正丹 盛智勇 徐芬 孙立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27-1730,共4页
在高温和空气隔绝的条件下利用竹节炭化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以竹炭基活性炭作电极的吸附材料,考察了活性炭电极在通电的情况下对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电吸附去除性能,详细研究了电压、两电极片间距和溶液的pH值对电容去离子效果的影响。... 在高温和空气隔绝的条件下利用竹节炭化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以竹炭基活性炭作电极的吸附材料,考察了活性炭电极在通电的情况下对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电吸附去除性能,详细研究了电压、两电极片间距和溶液的pH值对电容去离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压为1.55V、电极片间距为2.0cm、pH值为5.16时,电极的去离子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对不同类型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次序分别为:Cu2+>Cr3+;Cu2+>Pb2+>Cr3+>Cd2+>Ca2+>Mg2+;N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活性炭电极 电吸附 电容去离子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络合-铁屑还原-酸吸收回收法脱除烟气中的NO_x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乐凡 童志权 +2 位作者 尹奇德 郭振华 宋剑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1-764,共4页
用“Fe2+螯合剂吸收-铁屑还原-酸吸收”回收法脱除烟气中的NOx,研究了铁屑脱硝过程的影响因素,确定了脱硝过程的合适工艺条件,并对络合脱硝溶液的再生和循环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络合脱硝溶液中Fe2+EDTA浓度20mmol.l... 用“Fe2+螯合剂吸收-铁屑还原-酸吸收”回收法脱除烟气中的NOx,研究了铁屑脱硝过程的影响因素,确定了脱硝过程的合适工艺条件,并对络合脱硝溶液的再生和循环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络合脱硝溶液中Fe2+EDTA浓度20mmol.l-1,pH值6.0,温度65℃;在此条件下,用两个反应器串联,对O2含量为10.5%的模拟烟气可取得90%以上的脱硝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络合 吸收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预水解硫酸盐法人纤浆粕的制备及其预水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可信 曾光明 +2 位作者 郭振华 陈启杰 刘艳新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11,共5页
对芦苇预水解硫酸盐法试制人纤浆粕的预水解硫酸盐蒸煮最佳工艺条件及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苇的预水解反应为一级反应。水解过程中,只要控制P-因子相同,即可获得同样品质的半料浆。芦苇在175℃下、保温90min即可溶出约75%的... 对芦苇预水解硫酸盐法试制人纤浆粕的预水解硫酸盐蒸煮最佳工艺条件及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苇的预水解反应为一级反应。水解过程中,只要控制P-因子相同,即可获得同样品质的半料浆。芦苇在175℃下、保温90min即可溶出约75%的戊聚糖和50%的木素。芦苇预水解的最佳条件为:最高温度175℃,保温时间90min,液比1∶6。芦苇预水解后硫酸盐蒸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碱量10%(对绝干原料,以Na2O计),硫化度15%,最高温度160℃,保温时间30min,液比1∶4。经CEHA四段漂白后,所制得的人纤浆粕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预水解 硫酸盐法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壳聚糖-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和平 肖华伍 +1 位作者 肖子丹 阮建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9-191,195,共4页
采用交联-聚合法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制备了磁性壳聚糖-5-氟尿嘧啶纳米粒(M CN-Fu)。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红外光谱(IR)等分析结果表明,M CN-Fu粒子外形规整,分散性好,粒径主要在50 nm^60 nm之间。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M CN-Fu的... 采用交联-聚合法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制备了磁性壳聚糖-5-氟尿嘧啶纳米粒(M CN-Fu)。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红外光谱(IR)等分析结果表明,M CN-Fu粒子外形规整,分散性好,粒径主要在50 nm^60 nm之间。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M CN-Fu的载药量为21.3%,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中,30 h的累积释药率为67.6%,具有良好缓释性能,并具有良好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壳聚糖 氟尿嘧啶 纳米粒 药物缓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接地网土壤腐蚀性的评价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坤汉 杨道武 +2 位作者 喻林萍 朱志平 杨海军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14-617,共4页
测定了三种不同类型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并根据DIN50929评价标准,对三种土壤腐蚀性进行综合评价。重点研究了含水量对三种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关系,对不同含水量下接地材料的腐蚀数据进行了拟合,确定了腐蚀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关键词 接地网 腐蚀因素 土壤电阻率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催化溶胶-凝胶法Eu^(2+)、Gd^(3+)共掺杂TiO_2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艺 黄可龙 +3 位作者 朱志平 杨波 夏畅斌 肖汉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85-1088,共4页
采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了Gd^(3+)、Eu^(2+)两种稀土金属离子混合掺杂的复合TiO_2光催化剂,通过TEM,XRD、UV-Vis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均呈锐钛矿型结构,颗粒尺寸的变化只与掺杂离子总量有关,掺杂量为1.0%时达最... 采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了Gd^(3+)、Eu^(2+)两种稀土金属离子混合掺杂的复合TiO_2光催化剂,通过TEM,XRD、UV-Vis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均呈锐钛矿型结构,颗粒尺寸的变化只与掺杂离子总量有关,掺杂量为1.0%时达最小值;一定比例Eu^(2+)、Gd^(3+)的混合掺杂,能增强可见光范围内光响应.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不同比例Eu^(2+)、Gd^(3+)混合掺杂对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影响,Gd^(3+)、Eu^(2+)适合掺杂量范围分别为0.1%~1.0%和0.5%~1.5%.Eu^(2+)、Gd^(3+)混和掺入TiO_2光催化剂中产生协同效应,探讨了Eu^(2+)和Gd^(3+)与TiO_2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光催化活性与催化剂性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共掺杂 协同效应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过程中TiO_2纳米纤维成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艺 游洋 +3 位作者 张世英 万隆 许第发 匡加才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75-1079,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φ20~30nm,长度达微米级的TiO_2纳米纤维,以XRD、TEM、IR等手段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产物品型结构、微观形貌以及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对TiO_2纳米纤维成形机理进行探讨,并就洗涤过程中pH值对纤维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φ20~30nm,长度达微米级的TiO_2纳米纤维,以XRD、TEM、IR等手段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产物品型结构、微观形貌以及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对TiO_2纳米纤维成形机理进行探讨,并就洗涤过程中pH值对纤维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iO_2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可能是锐钛矿型TiO_2纳米颗粒在强碱作用下生成K_2Ti_6O_(13)颗粒,小颗粒沿一定晶轴生长,遵循溶解-生长机理,逐渐长成纳米纤维.清洗溶液的pH值对产物的成分和结构有较大影响,通过控制清洗溶液的pH值和热处理温度,可以获得组成分别为K_2Ti_6O_(13)、H_2Ti_3O_7和TiO_2的纳米纤维.在pH=7、80℃烘干条件下得到的主要是H_2Ti_3O_7纳米纤维,400℃煅烧后转变为TiO_2纳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TIO2 机理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共掺杂纳米TiO2/MWCNT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艺 黄可龙 +1 位作者 杨波 朱志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61,共5页
以Gd3+和Eu3+为掺杂剂,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制备了稀土共掺杂纳米TiO2/MWCNT(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复合光催化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致荧光光谱仪(PL)对光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甲基橙为目标... 以Gd3+和Eu3+为掺杂剂,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制备了稀土共掺杂纳米TiO2/MWCNT(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复合光催化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致荧光光谱仪(PL)对光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对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得的复合光催化剂样品中,二氧化钛颗粒基本均匀分布在碳纳米管上,同时,其光催化活性也比溶胶-凝胶法制得的样品高;Gd3+和Eu2+共掺杂能有效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当Gd3+和Eu2+掺杂量为分别为0.1%和1.0%时,TiO2/MWCNT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复合光催化剂 二氧化钛 多壁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红薯的污染分析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鲁海波 张玲 +3 位作者 尹丽芳 池梅丽 陈传奇 马贵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9-231,共3页
为了解煤火烤红薯的污染问题,对市场上采用煤炭火烤红薯的5个点采集了3批次样品进行了S、Cu、Pb、Hg、As含量的测定。参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蔬菜质量分级标准,对烤红薯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烤红薯的皮层、皮下肉层... 为了解煤火烤红薯的污染问题,对市场上采用煤炭火烤红薯的5个点采集了3批次样品进行了S、Cu、Pb、Hg、As含量的测定。参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蔬菜质量分级标准,对烤红薯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烤红薯的皮层、皮下肉层和中间肉层都受到了硫和重金属的严重污染,其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209.1、24.0和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 烤制 煤火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共掺杂纳米TiO_2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和平 袁曹龙 +1 位作者 张玉强 曹忠 《印染》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9-13,共5页
以硫酸钛、CoCl2·6H2O和FeCl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Co2+和Fe3+的TiO2纳米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热-热重(TG-DTA)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类型、光谱吸收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以硫酸钛、CoCl2·6H2O和FeCl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Co2+和Fe3+的TiO2纳米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热-热重(TG-DTA)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类型、光谱吸收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共掺杂TiO2纳米粒仍以锐钛矿相存在,粒子的粒径约为12nm;Co2+和Fe3+掺入TiO2后,主要以替代的方式占据TiO2晶格中Ti4+的位置,并在TiO2禁带中产生掺杂能级,使原来位于380nm的吸收带边红移至460nm。以太阳光为光源,当Co2+掺杂量为0.025%,Fe3+掺杂量小于0.05%时,光催化剂TiO2的活性较高,对甲基橙的降解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整 废水处理 降解 光催化剂 二氧化钛 纳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的邻接矩阵指数AI及对烷烃的QSPR/QSRR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丛艺 聂长明 +3 位作者 文松年 戴益民 彭国文 李忠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7-142,共6页
为实现对有机化合物细微差异的有效合理表征,根据电负性均衡原理,通过逐级加合均分法计算分子中原子的平衡电负性。用平衡电负性对分子隐氢图着色,结合支化度,在邻接矩阵基础上增加平衡电负性和支化度参数,构建新拓扑指数AI。该指数不... 为实现对有机化合物细微差异的有效合理表征,根据电负性均衡原理,通过逐级加合均分法计算分子中原子的平衡电负性。用平衡电负性对分子隐氢图着色,结合支化度,在邻接矩阵基础上增加平衡电负性和支化度参数,构建新拓扑指数AI。该指数不仅物理意义明确,而且对含多重键和杂原子的化合物具有唯一性表征。引入路径数P2和P3,研究烷烃的摩尔体积、摩尔折射度、临界体积、偏心因子和固定液为角鲨烷(柱温分别为30℃、50℃、70℃)、H-P PONA(柱温60℃)和J&W DB-5(柱温60℃)上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可用同一式子P=aAI+bP2+cP3+d进行定量描述。各样本数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其模型有望在烷烃QSPR和QSRR研究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电负性 拓扑指数(AI)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密胺树脂包覆耐晒黄G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湛雪辉 荀育军 +1 位作者 甘均良 湛含辉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3,92,共5页
研究了用密胺树脂为囊壁包覆耐晒黄G的方法.微胶囊的包覆条件为:在温度为60℃,pH值为8.5的条件下加入摩尔比为1∶2.5的三聚氰胺和甲醛,制得密胺树脂预聚体,预聚体按囊材含量30%的比例加入颜料的溶液,分散剂的浓度控制在3%左右,pH值控制... 研究了用密胺树脂为囊壁包覆耐晒黄G的方法.微胶囊的包覆条件为:在温度为60℃,pH值为8.5的条件下加入摩尔比为1∶2.5的三聚氰胺和甲醛,制得密胺树脂预聚体,预聚体按囊材含量30%的比例加入颜料的溶液,分散剂的浓度控制在3%左右,pH值控制在5.5左右,反应2 h后,过滤、干燥,即得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晒黄G 微胶囊化 密胺树脂 包覆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CNT/TiO_2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艺 黄可龙 +3 位作者 李倦生 王浩 杨波 夏畅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91-1394,共4页
以多壁碳蚋米管(MWCNT)为基棱,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分别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制备碳蚋米管/二氧化钛蚋米复合光催化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工艺的控制对碳纳米管/... 以多壁碳蚋米管(MWCNT)为基棱,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分别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制备碳蚋米管/二氧化钛蚋米复合光催化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工艺的控制对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荆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样品的自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得复合粉体中仅有碳纳米管和锐钛型二氧化钛两种物相,其中采用水热法所得样品,其纳米级的球形二氧化钛颗粒可均匀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二氯化钛 复合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炭基活性炭电极电容去离子模拟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玲 夏畅斌 +2 位作者 陈平 盛智勇 崔正丹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2,共4页
采用竹炭基活性炭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电极,并组装成电容去离子模拟装置。考察了原材料的配比、电极厚度及载炭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探索了溶液的pH、两极间的电压及两极间的距离与模拟装置去离子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优化模拟装... 采用竹炭基活性炭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电极,并组装成电容去离子模拟装置。考察了原材料的配比、电极厚度及载炭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探索了溶液的pH、两极间的电压及两极间的距离与模拟装置去离子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优化模拟装置去除废水中Cu2+、Pb2+等重金属离子可达7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基活性炭 电容去离子 电极 模拟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藻对铅离子的生物吸附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灵芝 曾光明 +1 位作者 黄国和 李丽峰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研究了黑藻对 Pb^(2+)的生物吸附作用,考察了溶液 pH、Pb^(2+)初始质量浓度、黑藻加入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 pH 在2.5~5.0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20 min 基本达到平衡。在溶液 pH 为4.0、黑藻加入量为2 g/L、... 研究了黑藻对 Pb^(2+)的生物吸附作用,考察了溶液 pH、Pb^(2+)初始质量浓度、黑藻加入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 pH 在2.5~5.0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20 min 基本达到平衡。在溶液 pH 为4.0、黑藻加入量为2 g/L、吸附时间为60 min、Pb^(2+)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 的条件下,黑藻对 Pb^(2+)的吸附量为47.5 mg/g。通过元素分析和等温吸附模型对黑藻吸附 Pb^(2+)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黑藻吸附 Pb^(2+)是阳离子交换过程,吸附符合 Langmuir、Freundlich 和 D-R 等温吸附模型。考察了 Cd^(2+)、Cu^(2+)和 Ni^(2+)对黑藻吸附 Pb^(2+)的影响,结果表明,Cd^(2+)、Cu^(2+)和 Ni^(2+)的存在不干扰黑藻对 Pb^(2+)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藻 铅离子 生物吸附 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浮选去除废水中铜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艳春 袁兴中 +3 位作者 曾光明 张玲 孟佑婷 刘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97-2001,共5页
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进行了复配,同时也将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另一种非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吐温80复配作为对照,分别讨论了这两种复配体系浮选去除废水中铜离子(Cu2+)的能力。实验中考察了溶液初... 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进行了复配,同时也将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另一种非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吐温80复配作为对照,分别讨论了这两种复配体系浮选去除废水中铜离子(Cu2+)的能力。实验中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C复配体系/CCu2+(摩尔比)、离子强度(NaCl和NaNO3)这些物理因素和动力学参数(浮选时间和通气量)对Cu2+去除率和富集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与茶皂素复配体系浮选去除废水中Cu2+的效果比对照组的明显要好。在十二烷基硫酸钠与茶皂素复配比为0.8∶0.2,C复配体系/CCu2+=3∶1,pH=8,通气量为0.2L·min-1的条件下可以得到94.8%的最大去除率,泡沫浓缩液中铜的富集比最高达158。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大,Cu2+去除率明显降低。采用碱沉淀法回收泡沫浓缩液中的Cu2+,回收率达到了8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复配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