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经树的公路工程项目工序结构解析的原则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首绪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90-96,共7页
公路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工序系统由于使用单位的需求不同而难于统一,致使不同地域、不同项目的做法不尽相同,导致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操作混乱.本文利用神经树原理,从工序系统的需求出发,就怎样标准化项目工序结构的解析方法、解析原则做... 公路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工序系统由于使用单位的需求不同而难于统一,致使不同地域、不同项目的做法不尽相同,导致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操作混乱.本文利用神经树原理,从工序系统的需求出发,就怎样标准化项目工序结构的解析方法、解析原则做了运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序系统 神经树 解析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取费标准研究
2
作者 杨玉胜 袁剑波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34-137,144,共5页
鉴于我国目前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的现状,指出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取费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通过与设计取费、国外监理取费、施工管理取费及建设监理取费的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取费标准的修改建议.
关键词 公路工程 施工监理 对比分析 取费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域公路建设中湿地生态环境评价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苏 张重禄 +2 位作者 孙国庆 徐卓揆 赵克金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90,共6页
依据大量研究文献和洞庭湖区的实地调查,认为公路城镇化效应、公路水利效应、相对于候鸟栖息地的公路阻隔及接近效应是公路建设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由公路等级、公路城镇化效应以及公路水利效应等指标构成的评价... 依据大量研究文献和洞庭湖区的实地调查,认为公路城镇化效应、公路水利效应、相对于候鸟栖息地的公路阻隔及接近效应是公路建设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由公路等级、公路城镇化效应以及公路水利效应等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公路建设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3S监测区域的合理确定及评价方法。其中包括:公路城镇化效应敏感区域所具备的条件、相关3S监测区域的选择及评价方法;公路建设水利效应3S监测区域的划分;公路水利效应的区域分析方法。为基于3S技术监测评价公路建设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 3S技术 评价指标 公路城镇化效应 公路水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宽工程路面开裂影响因素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鹏 张军辉 黄晓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1-675,共5页
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使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加宽工程路面在2种荷载作用模式下开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沥青面层厚度和模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偏荷载对面层裂缝扩展的影响比正荷载大,增加面层厚度和减小面层模量能降低面层反射裂... 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使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加宽工程路面在2种荷载作用模式下开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沥青面层厚度和模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偏荷载对面层裂缝扩展的影响比正荷载大,增加面层厚度和减小面层模量能降低面层反射裂缝应力强度因子.对老路基层和新路基层模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新老路基层模量相同时,应力强度因子K2数值最小,几乎为零,并随裂缝扩展长度变化不大,面层反射裂缝扩展的可能性最小,因此,选择合适的新路面结构使其模量与老路基层模量相同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随差异沉降增加,应力强度因子K2略有增大,并且差异沉降越大,K2增大得越明显.这表明除合理选择路面结构外,进行地基处理降低差异沉降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弹性断裂力学 加宽路面 反射裂缝 应力强度因子 路面厚度 基层模量 差异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工程项目资源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伟军 袁剑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80-182,共3页
基于遗传算法建立了面向工程项目的资源优化模型。通过在模型中构造一个能反映“资源分配”和“资源均衡”两方面优化程度的适应度函数,并在复制操作中,对群中个体先进行分类再选择复制,有效地解决了多种资源的综合优化问题。给出了利... 基于遗传算法建立了面向工程项目的资源优化模型。通过在模型中构造一个能反映“资源分配”和“资源均衡”两方面优化程度的适应度函数,并在复制操作中,对群中个体先进行分类再选择复制,有效地解决了多种资源的综合优化问题。给出了利用遗传算法对资源优化问题的求解设计思路,阐述了算法的实现流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管理 资源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移民安置效果后评价内容和方法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娴 《水利经济》 2004年第2期51-53,共3页
针对项目后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移民安置效果后评价的内容和指标,提出移民安置效果后评价应采用调查搜集资料和综合评价的方法及6个步骤,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移民安置工作 评价指标 生活水平 评价方法 生产发展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平纵线形施工偏差计算机辅助检测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31-1034,共4页
提出了与公路中线检测点对应的公路设计中线点的判定准则以及寻找对应设计中线点的算法即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分析论证了基于判定准则及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即将公路平面线形偏差分解为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横向偏差以及沿路线方向的纵向偏... 提出了与公路中线检测点对应的公路设计中线点的判定准则以及寻找对应设计中线点的算法即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分析论证了基于判定准则及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即将公路平面线形偏差分解为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横向偏差以及沿路线方向的纵向偏差;讨论了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与公路平面线形计算机辅助计算结合中的公路平曲线类型编码以及平面线形曲线段的区间判别等问题。依据路基设计高程种类、超高旋转方式及超高缓和各阶段,公路中线路面高程与路基设计高程有所不同,对公路纵断面检测偏差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路平纵线形施工偏差计算机辅助检测方法,并予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公路检测 偏差 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AHP法的公路路网后评价中环境影响的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日辉 王首绪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93-95,共3页
笔者改进了传统的AHP法,构建三标度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评价模型来评价公路路网后评价中的环境影响,这样避免了采用九标度方法构建判断矩阵时权重选择的模糊性,从而减少了决策者的主观臆断性.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判断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深基坑支护的遗传神经网络位移反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彭军龙 张学民 +1 位作者 阳军生 张起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18-2122,共5页
针对目前已有的各种位移反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利用神经网络具有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遗传算法具有的全局随机搜索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神经网络进行深基坑支护的位移反分析方法。该方法改变了BP算法依赖梯度信息的指导来调整网络权值... 针对目前已有的各种位移反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利用神经网络具有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遗传算法具有的全局随机搜索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神经网络进行深基坑支护的位移反分析方法。该方法改变了BP算法依赖梯度信息的指导来调整网络权值的方法,而是利用遗传算法全局性搜索的特点,寻找最合适的网络连接权和网络结构等来达到优化的目的。结合地铁深基坑支护位移计算,应用该方法对某一地铁深基坑土体的力学参数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将位移观测值作为网络输入数据,土体力学参数作为输出数据,在较大的解空间内,该位移反分析方法收敛速度快、解的稳定性好、反演结果精度高,是一种理想的位移反分析方法。最后,采用该软件结合一个工程实例实现了应用遗传神经网络进行的基坑支护位移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地铁 位移 反分析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杨瑞华 许志鸿 李宇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86-1491,共6页
分析比较了4种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即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沥青路面分析仪浸水车辙试验和朱丽叶试验的优缺点和试验条件.从试件性能的稳定性、试验模拟的环境条件、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而言,沥青路面分析仪浸水车辙... 分析比较了4种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即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沥青路面分析仪浸水车辙试验和朱丽叶试验的优缺点和试验条件.从试件性能的稳定性、试验模拟的环境条件、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而言,沥青路面分析仪浸水车辙试验最好,朱丽叶试验次之,冻融劈裂试验第三,而浸水马歇尔试验最差.但从试验方法的可操作性而言,沥青路面分析仪浸水车辙试验最差.通过不同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试验方法内在区别和联系,从而为实际工程运用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参数及其应用 被引量:25
11
作者 郑健龙 吕松涛 田小革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8-11,15,共5页
为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参数,在10,5,0,-5,-15,-20,-25,-30℃下进行了应力松弛试验,采有Maxwell摸型,运用粘弹性力学相关理论对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参数测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测定方法的数学模型,并用Origin软件进行了计算求解.... 为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参数,在10,5,0,-5,-15,-20,-25,-30℃下进行了应力松弛试验,采有Maxwell摸型,运用粘弹性力学相关理论对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参数测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测定方法的数学模型,并用Origin软件进行了计算求解.分析指出,用累计耗散能可分析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破坏,累计耗散能与疲劳寿命之间存在唯一的关系,其它因素如试验方法、加载频率、加载模式、温度等对其影响不大.最后简要说明了累积耗散能的求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粘弹性参数 粘弹性力学 Maxwell摸型 累积耗散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坡度坡向误差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学军 王叶飞 +2 位作者 曹志东 李军锋 汤国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13,37,共4页
研究DEM误差和坡度坡向误差的关系 ,澄清目前关于坡度坡向误差空间分布的矛盾观点 ,明确指出基于DEM提取的坡度坡向误差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 ,并通过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 。
关键词 坡向 空间分布特征 坡度 DEM 地区 澄清 平坦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水损害疲劳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傅搏峰 周志刚 +1 位作者 陈晓鸿 吕贵宾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51-58,共8页
以比奥渗流固结理论和各向同性线弹性损伤理论及疲劳损伤理论为基础,提出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力学分析模型,运用轴对称有限元方法对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并编制有限元程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重点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对沥青路面受力状态的影响,以... 以比奥渗流固结理论和各向同性线弹性损伤理论及疲劳损伤理论为基础,提出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力学分析模型,运用轴对称有限元方法对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并编制有限元程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重点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对沥青路面受力状态的影响,以及在有孔隙水存在的情况下沥青路面在车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沥青面层内的孔隙水压力与面层的渗透系数、面层厚度以及车辆行驶速度等有密切关系.当路表孔隙饱水时,在荷载作用下,孔隙水的存在会导致路面结构应力集中加剧,在荷载的反复作用之下,导致疲劳开裂破坏,加速路表病害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水损害 孔隙水压力 疲劳损伤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宁明膨胀土胀缩活动带特征及滑坡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龙武 郑健龙 缪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3,共6页
通过对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宁明下第三系湖相风化泥岩及其残积土路堑边坡的系统地质调查、现场监测,对比研究了膨胀土自然边坡和路堑边坡胀缩活动带的含水率、地温、收缩系数及50 kPa下膨胀量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结合对边坡胀缩裂隙与... 通过对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宁明下第三系湖相风化泥岩及其残积土路堑边坡的系统地质调查、现场监测,对比研究了膨胀土自然边坡和路堑边坡胀缩活动带的含水率、地温、收缩系数及50 kPa下膨胀量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结合对边坡胀缩裂隙与滑坡体形态要素的相关性分析,提出了胀缩活动带滑坡的半定量破坏模式,为有效进行工程处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路堑 胀缩活动带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和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 被引量:31
15
作者 刘大梁 姚洪波 包双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9-582,共4页
用直接剪切的方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和SBS复合改性沥青,对纳米碳酸钙和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常规技术性能、SHRP技术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等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SBS改性沥青(SBS含量为5%)中掺入纳米碳酸钙后,随着纳米碳酸钙含量的增加... 用直接剪切的方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和SBS复合改性沥青,对纳米碳酸钙和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常规技术性能、SHRP技术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等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SBS改性沥青(SBS含量为5%)中掺入纳米碳酸钙后,随着纳米碳酸钙含量的增加,复合改性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指数提高,但5℃时延度降低;纳米碳酸钙和SBS含量均为5%的复合改性沥青满足PG 76—22的指标要求;纳米碳酸钙和SBS复合改性沥青的贮能模量E′、损耗模量E″在试验温度区间(-30~30℃)均比SBS改性沥青的高,但复合改性沥青的损耗角正切(tanδ)在10℃以下略比SBS改性沥青的高,而在10℃以上则略比SBS改性沥青的低,说明在SBS改性沥青中掺入纳米碳酸钙获得了良好的增强效果,且低温下的韧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SBS 复合改性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16
作者 陈瑜 张起森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1-417,共7页
针对目前混凝土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开裂,对国内外水泥混凝土抗裂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由于混凝土凝结硬化的早期是影响并控制混凝土抗裂性和后期性能的关键阶段,因此重点介绍了早期混凝土收缩、强度、弹性模量、... 针对目前混凝土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开裂,对国内外水泥混凝土抗裂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由于混凝土凝结硬化的早期是影响并控制混凝土抗裂性和后期性能的关键阶段,因此重点介绍了早期混凝土收缩、强度、弹性模量、徐变等的动态发展过程及这一过程对混凝土开裂趋势和抗裂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裂性能 水泥混凝土 混凝土开裂 混凝土收缩 凝结硬化 混凝土材料 徐变 研究情况 强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桩复合地基-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抗震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夏栋舟 何益斌 刘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505-3511,共7页
通过模拟土的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选取合理的人工边界及耦合阻尼模型,建立了刚性桩复合地基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对比了刚性桩复合地基与普通桩基对上部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异同,同时得到了土体模量... 通过模拟土的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选取合理的人工边界及耦合阻尼模型,建立了刚性桩复合地基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对比了刚性桩复合地基与普通桩基对上部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异同,同时得到了土体模量与分层、基础埋深、桩径与桩长、砂石垫层模量与厚度以及上部结构特性等因素在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的影响及其基本规律,并与已有相关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较好验证。研究结果为工程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桩复合地基 耦合阻尼模型 非线性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偏压连拱隧道现场监测与受力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雷金山 阳军生 +1 位作者 杨峰 曾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1-36,共6页
针对宛坪高速公路六车道大跨度双连拱隧道具体条件,通过埋设量测元件对隧道结构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测,获得了在施工偏压条件下,各施工阶段的围岩应力、变形、中墙内力及其变化情况。在监测基础上,考虑不同施工阶段的相互影响,对中墙内... 针对宛坪高速公路六车道大跨度双连拱隧道具体条件,通过埋设量测元件对隧道结构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测,获得了在施工偏压条件下,各施工阶段的围岩应力、变形、中墙内力及其变化情况。在监测基础上,考虑不同施工阶段的相互影响,对中墙内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中墙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并对该隧道中墙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 连拱隧道 现场测试 中墙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蒙脱土改善SBS改性沥青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大梁 包双雁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00-504,共5页
对掺入适量有机化蒙脱土的SBS改性沥青的常规技术性能、贮存稳定性能、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技术性能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有机化蒙脱土在SBS改性沥青中的作用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SBS含量为5%(质量分数)的改性沥青... 对掺入适量有机化蒙脱土的SBS改性沥青的常规技术性能、贮存稳定性能、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技术性能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有机化蒙脱土在SBS改性沥青中的作用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SBS含量为5%(质量分数)的改性沥青中掺入适量(0~10%,质量分数)的有机化蒙脱土,可获得贮存稳定的SBS改性沥青,其常规技术性能满足聚合物改性沥青SBS类I—D技术指标要求,且优于不掺有机化蒙脱土的SBS改性沥青;SHRP技术性能满足PG70—22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SBS 有机化蒙脱土(OMMT) 改性沥青 技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阻尼及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夏栋舟 何益斌 刘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23-2928,共6页
通过全面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中上部结构阻尼、地基土黏滞材料阻尼以及地基基础平动与转动时的辐射阻尼,推导了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耦合阻尼比公式。结合国内外关于阻尼调整系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加速度反应谱的阻尼影响... 通过全面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中上部结构阻尼、地基土黏滞材料阻尼以及地基基础平动与转动时的辐射阻尼,推导了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耦合阻尼比公式。结合国内外关于阻尼调整系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加速度反应谱的阻尼影响因子概念,建立阻尼影响因子η与《规范》中地震影响系数α的关系式。通过耦合阻尼比公式以及提出的η与α的关系式,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作用加以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后能够增大体系的阻尼性能,并大大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提高体系的整体抗震性能。其成果为未来抗震防灾研究与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耦合阻尼比 阻尼影响因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