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红黏土用于路基工程时存在的高液限、水敏性差、难以压实以及采用传统固化剂改良拌合不均匀等问题,以粒化高炉矿渣粉(GBFS)、粉煤灰(FA)、水泥(OPC)为固化剂,外掺脱硫石膏(FGD)和聚丙烯酸钠(PAAS)制备流态固化红黏土。通过三因素...为解决红黏土用于路基工程时存在的高液限、水敏性差、难以压实以及采用传统固化剂改良拌合不均匀等问题,以粒化高炉矿渣粉(GBFS)、粉煤灰(FA)、水泥(OPC)为固化剂,外掺脱硫石膏(FGD)和聚丙烯酸钠(PAAS)制备流态固化红黏土。通过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方案设计进行流态固化红黏土的流动扩展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不同配合比对其流动性和力学性能影响。同时结合干燥收缩、水稳定性试验分析其路用性能,最后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试验分析其微观结构及水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流动扩展度随OPC掺量增加或FA掺量降低而降低,无侧限抗压强度(UCS)随OPC、GBFS掺量增加先增后减,随FA掺量增加而降低,各组28 d UCS为0.7~2.0 MPa。路用性能方面,复掺GBFS和FA可有效提高流态固化红黏土的抗干燥收缩性能,当OPC:GBFS:FA为4∶4∶1,干缩应变仅为单掺OPC组1/3。对比各组水稳定系数,复掺GBFS和FA的流态固化土也具有更好的水稳定性。采用工业固废基固化剂制备流态固化红黏土能更好地发挥材料间的协同作用,其中适量的OPC、GBFS可提供Ca^(2+)、[SiO_(4)]^(4‒)、OH^(−)等促进C-S-(A)-H的生成,FA的掺入提供Al3+使体系中AFt增多,C-S-(A)-H与AFt相互交织,使试件结构更致密。因此通过调整配合比,可使流态固化红黏土满足现有桥台背、涵背和路基回填的要求。展开更多
文摘为解决红黏土用于路基工程时存在的高液限、水敏性差、难以压实以及采用传统固化剂改良拌合不均匀等问题,以粒化高炉矿渣粉(GBFS)、粉煤灰(FA)、水泥(OPC)为固化剂,外掺脱硫石膏(FGD)和聚丙烯酸钠(PAAS)制备流态固化红黏土。通过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方案设计进行流态固化红黏土的流动扩展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不同配合比对其流动性和力学性能影响。同时结合干燥收缩、水稳定性试验分析其路用性能,最后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试验分析其微观结构及水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流动扩展度随OPC掺量增加或FA掺量降低而降低,无侧限抗压强度(UCS)随OPC、GBFS掺量增加先增后减,随FA掺量增加而降低,各组28 d UCS为0.7~2.0 MPa。路用性能方面,复掺GBFS和FA可有效提高流态固化红黏土的抗干燥收缩性能,当OPC:GBFS:FA为4∶4∶1,干缩应变仅为单掺OPC组1/3。对比各组水稳定系数,复掺GBFS和FA的流态固化土也具有更好的水稳定性。采用工业固废基固化剂制备流态固化红黏土能更好地发挥材料间的协同作用,其中适量的OPC、GBFS可提供Ca^(2+)、[SiO_(4)]^(4‒)、OH^(−)等促进C-S-(A)-H的生成,FA的掺入提供Al3+使体系中AFt增多,C-S-(A)-H与AFt相互交织,使试件结构更致密。因此通过调整配合比,可使流态固化红黏土满足现有桥台背、涵背和路基回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