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生态视角下交通与城市规划多元路径研究
1
作者 李明顺 龚道龙 宋以青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0,共6页
加强交通与城市规划不仅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还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进而推动城市的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以数字生态为背景,结合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析数字生态视角下5大数字因素促进交通与城市规... 加强交通与城市规划不仅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还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进而推动城市的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以数字生态为背景,结合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析数字生态视角下5大数字因素促进交通与城市规划的多元路径。研究发现:实现良好的交通与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而不仅仅依赖单一条件;促进交通与城市规划有3条路径,即数字基础—经济助力型、数字基础—社会助力型、数字赋能—多方助力型;数字基础、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对城市的交通与城市规划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交通与城市规划水平较低的城市可以选择合适的路径,结合城市自身条件,因地施策,有效促进交通与城市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与城市规划 组态 NCA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货运结构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伍慧 卢毅 +1 位作者 李玉凡 唐明珠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31,141,共11页
针对区域货运结构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套系统性研究方法.首先,基于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主题模型,系统挖掘并识别出影响区域货运结构优化的八大主要因素,包括经济社会发展... 针对区域货运结构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套系统性研究方法.首先,基于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主题模型,系统挖掘并识别出影响区域货运结构优化的八大主要因素,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自然地理条件、能源结构、环境保护意识、技术经济特性、科技进步和交通运输业政策.然后,基于研究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对区域货运结构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最后,引入弹性分析方法,量化这些因素对货运结构调整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八大因素对区域货运结构调整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在不同区域的作用程度和弹性存在差异;东部区域应聚焦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货运技术的应用和政策引导,打造绿色高效货运体系;中部区域需注重地理条件的优化利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货运网络的连通性和效率,并加强投资引导,推动技术经济特性的提升,促进货运结构优化调整;西部区域应加快生态保护与技术发展的结合,注重技术经济特性的提升,推动货运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化,促进货运结构的绿色创新发展;整体层面则应强化产业结构与技术经济特性的动态适配,提升政策精准性和协同性,推动运输方式和模式的创新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结构调整 货运结构 LDA主题模型 SEM模型 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砂混凝土基层配合比的优化与抗冲刷性能
3
作者 刘宏富 谭方灵 +2 位作者 叶润鑫 蔡军 黄云涌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8-525,共8页
为了提升无砂混凝土基层材料的抗冲刷特性,以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和抗压回弹模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无砂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开展了冲刷试验,分析了冲刷时间、冲刷频率和冲击强度对无砂混凝土抗冲刷性能的影响,揭示... 为了提升无砂混凝土基层材料的抗冲刷特性,以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和抗压回弹模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无砂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开展了冲刷试验,分析了冲刷时间、冲刷频率和冲击强度对无砂混凝土抗冲刷性能的影响,揭示了无砂混凝土经过不同冲刷条件后强度和模量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无砂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为级配Ⅰ、水灰比0.35和目标孔隙率18%;相较于水泥稳定碎石而言,无砂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力学特性和抗冲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砂混凝土 响应面法 配合比 抗冲刷性能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通信下多队列车辆轨迹同步的DMPC控制器设计
4
作者 王正武 文强 吴锯强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85-2105,共21页
针对多队列系统中的车辆编队协同控制问题,研究在单向通信结构下实现高效队列协同的方法.首先,建立多队列系统的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以各队列领航车为根节点的全局通信拓扑,以支持信息在队列内和队列间的传递.基于此拓扑结构,提出一种... 针对多队列系统中的车辆编队协同控制问题,研究在单向通信结构下实现高效队列协同的方法.首先,建立多队列系统的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以各队列领航车为根节点的全局通信拓扑,以支持信息在队列内和队列间的传递.基于此拓扑结构,提出一种包含队列内和队列间耦合约束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分别针对队列内跟随车辆和队列间领航车辆制定不同的局部优化问题,以实现车辆和队列的并行优化.其次,通过Lyapunov稳定性分析,证明所提控制方法在单向通信拓扑下的渐近稳定性,并推导保证系统弦稳定性的参数设计条件.数值仿真对比分析了三种队列间通信拓扑结构(领航车-尾车跟踪、领航车-领航车跟踪、领航车与领航车-尾车结合策略)的控制性能.结果表明,领航车与领航车-尾车结合策略在响应速度和系统稳定性之间达到最佳平衡.此外,研究还验证了所提方法对不同惯性滞后参数和异质车辆特性的适应能力,为多队列车辆系统的协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法,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 多队列系统 通信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态工业固废基固化剂固化红黏土性能及作用机理
5
作者 肖杰 闫斌 +1 位作者 刘财壮 鲁小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57-3967,共11页
为解决红黏土用于路基工程时存在的高液限、水敏性差、难以压实以及采用传统固化剂改良拌合不均匀等问题,以粒化高炉矿渣粉(GBFS)、粉煤灰(FA)、水泥(OPC)为固化剂,外掺脱硫石膏(FGD)和聚丙烯酸钠(PAAS)制备流态固化红黏土。通过三因素... 为解决红黏土用于路基工程时存在的高液限、水敏性差、难以压实以及采用传统固化剂改良拌合不均匀等问题,以粒化高炉矿渣粉(GBFS)、粉煤灰(FA)、水泥(OPC)为固化剂,外掺脱硫石膏(FGD)和聚丙烯酸钠(PAAS)制备流态固化红黏土。通过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方案设计进行流态固化红黏土的流动扩展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不同配合比对其流动性和力学性能影响。同时结合干燥收缩、水稳定性试验分析其路用性能,最后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试验分析其微观结构及水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流动扩展度随OPC掺量增加或FA掺量降低而降低,无侧限抗压强度(UCS)随OPC、GBFS掺量增加先增后减,随FA掺量增加而降低,各组28 d UCS为0.7~2.0 MPa。路用性能方面,复掺GBFS和FA可有效提高流态固化红黏土的抗干燥收缩性能,当OPC:GBFS:FA为4∶4∶1,干缩应变仅为单掺OPC组1/3。对比各组水稳定系数,复掺GBFS和FA的流态固化土也具有更好的水稳定性。采用工业固废基固化剂制备流态固化红黏土能更好地发挥材料间的协同作用,其中适量的OPC、GBFS可提供Ca^(2+)、[SiO_(4)]^(4‒)、OH^(−)等促进C-S-(A)-H的生成,FA的掺入提供Al3+使体系中AFt增多,C-S-(A)-H与AFt相互交织,使试件结构更致密。因此通过调整配合比,可使流态固化红黏土满足现有桥台背、涵背和路基回填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废 路基 流态固化 红黏土 水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水膜厚度预测
6
作者 张军辉 郑志峰 +3 位作者 申全军 丛波日 季晓歌 顾凡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00-4011,共12页
随着改扩建以及新建超宽高速公路不断增加,雨天路表积水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在超高过渡段,受道路几何形态变化的影响,路表积水难以被排出,对雨天行车安全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对雨天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的路表水膜厚度分布进行预测,进而形成... 随着改扩建以及新建超宽高速公路不断增加,雨天路表积水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在超高过渡段,受道路几何形态变化的影响,路表积水难以被排出,对雨天行车安全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对雨天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的路表水膜厚度分布进行预测,进而形成基于安全要求的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关键合成坡度范围确定方法。首先,建立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室内降雨试验验证数值模型准确性。接着,通过统计试验分析降雨强度、路表构造深度、道路几何线形参数等对路表水膜厚度的影响。最后对不同影响因素组合下的数值模型进行计算,并基于GA-BP神经网络建立超高过渡段路表水膜厚度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室内降雨试验得到的水膜厚度实测值与数值模型计算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3.2%,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数值模型能准确反映路表水膜厚度分布;统计分析得到路表水膜厚度的多元线性预估模型,模型预估精度R^(2)仅为0.39;超高过渡段路表水膜厚度的机器学习预估模型预估精度R^(2)达0.98,解决了传统模型预估精度不高的问题;根据GA-BP神经网络建立的预估模型,提出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关键合成坡度范围确定方法,可为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的排水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排水 超高过渡段 神经网络 水膜厚度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包络壳模型的非饱和土朗肯被动土压力
7
作者 方薇 吴润丰 周春梅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85-2893,2906,共10页
为了考虑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在净法向应力和基质吸力2个维度的非线性变化对被动土压力的影响,基于非线性抗剪强度包络壳和经典朗肯土压力理论,提出了土体处于非饱和状态时的挡土墙墙背被动土压力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广义Mohr-Coulomb破坏... 为了考虑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在净法向应力和基质吸力2个维度的非线性变化对被动土压力的影响,基于非线性抗剪强度包络壳和经典朗肯土压力理论,提出了土体处于非饱和状态时的挡土墙墙背被动土压力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广义Mohr-Coulomb破坏准则,采用变切线法获取包络壳上任意一点对应的等效黏聚力与等效内摩擦角的相互关系;然后,结合莫尔圆应力分析,利用迭代法解得被动极限平衡条件下的等效黏聚力和等效内摩擦角;最后,推导出与经典土力学具有相同形式的非饱和土朗肯被动土压力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算例对本法的可靠性进行了对比验证。参数分析表明:随着基质吸力和上覆荷载的增加,等效黏聚力和被动土压力增大,而等效内摩擦角呈减小趋势。就算例而言,相较于包络面模型,低基质吸力水平下由包络壳得到的被动土压力较小,而高基质吸力水平下其被动土压力则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朗肯被动土压力 抗剪强度包络壳 广义Mohr-Coulomb准则 持水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浸水时间和粒径的炭质泥岩单颗粒破碎特性及其强度预测研究
8
作者 曾铃 卓鹏 +7 位作者 宋建平 查焕奕 熊剑平 张红日 陈镜丞 龙童博 徐子恒 李林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21-2439,共19页
为充分认识炭质泥岩单颗粒的破碎特性及强度特征,开展不同浸水时间和粒径条件下的炭质泥岩单颗粒破碎试验,分析炭质泥岩单颗粒的破碎强度、破碎模式、破碎能量及分形特征规律,并建立不同浸水时间的单颗粒平均破碎强度预测模型。研究结... 为充分认识炭质泥岩单颗粒的破碎特性及强度特征,开展不同浸水时间和粒径条件下的炭质泥岩单颗粒破碎试验,分析炭质泥岩单颗粒的破碎强度、破碎模式、破碎能量及分形特征规律,并建立不同浸水时间的单颗粒平均破碎强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炭质泥岩单颗粒的破碎模式可分为剥落破碎、劈裂破碎、块状破碎和碎裂破碎共4种,其中以碎裂破碎为主要破碎模式;炭质泥岩的颗粒破碎强度与粒径和浸水时间均呈负相关,即浸水时间的增加和粒径增大均会造成破碎强度降低;Weibull分布用于评价炭质泥岩颗粒破碎强度的分布规律是合理的;随着浸水时间增加,Weibull模量m减小,颗粒破碎强度的离散性增大,而在粒径和浸水时间共同作用下,Weibull模量m未出现明显的线性或非线性分布规律;炭质泥岩颗粒粒径越大,其破碎所需的能量也越大,而浸水后的颗粒破碎能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大粒径颗粒破碎所需能量的上限有所降低;炭质泥岩颗粒局部破碎的分形程度随粒径增加而减小,浸水环境会加大颗粒破碎的分形程度,且破碎后的分形结构也越复杂;随着浸水时间增加,炭质泥岩颗粒特征破碎强度呈非线性递减规律;由本文模型所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工程 炭质泥岩 浸水时间 单颗粒破碎 破碎特性 强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点弯曲下再生砂浆断裂性能与裂纹扩展过程 被引量:3
9
作者 唐宇翔 肖建庄 夏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为研究再生细骨料(RFA)取代率对砂浆断裂性能与裂纹扩展特性的影响,开展了4种RFA取代率(0%、25%、50%和100%)下的砂浆断裂行为试验研究。基于三点弯曲切口梁试验,获得再生砂浆断裂响应,包括完整的荷载-裂纹口张开位移曲线、临界裂纹扩... 为研究再生细骨料(RFA)取代率对砂浆断裂性能与裂纹扩展特性的影响,开展了4种RFA取代率(0%、25%、50%和100%)下的砂浆断裂行为试验研究。基于三点弯曲切口梁试验,获得再生砂浆断裂响应,包括完整的荷载-裂纹口张开位移曲线、临界裂纹扩展、起裂韧度、失稳韧度与断裂能。利用非接触式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得试件表面变形,获取再生砂浆裂纹发展全过程。结果表明:RFA的使用降低了再生砂浆荷载-位移曲线的初始线性段斜率与峰值荷载,主要影响再生砂浆临界裂纹宽度方向的张开而不是裂纹长度方向的扩展;再生砂浆的起裂韧度、失稳韧度和断裂能随着RFA取代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RFA取代率为100%时,砂浆的起裂韧度、失稳韧度和断裂能分别减小了31.1%、29.5%和37.8%;不同RFA取代率下再生砂浆的断裂过程区长度l FPZ发展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即先缓慢发展至峰值荷载(l FPZ为0.24倍~0.32倍的韧带长度),接着迅速增加至完全发展(l FPZ为0.83倍~0.91倍的韧带长度),之后l FPZ随裂纹的扩展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砂浆 再生细骨料取代率 三点弯曲断裂试验 双K断裂韧度 断裂能 裂纹扩展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交通流可预测性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中祥 王正武 况爱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首先运用状态空间重构和GP算法对不同观测尺度下高速公路交通流的短期行为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小尺度下的交通流具有混沌特性 ,然后运用递归图和Kolmogorov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其可预测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
关键词 短期交通流 可预测性 分形 递归图 Kolmogorov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状对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征及安全性能影响研究
11
作者 路鑫 刘勇 +4 位作者 陈才 高瑞丹 王瑞成 王亚琼 王志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9,共15页
以陕西某高速公路隧道为背景,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建立带裂缝衬砌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针对裂缝类型、裂缝位置、裂缝长度及裂缝分布范围影响下的衬砌结构力学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带裂缝衬砌结构安全性能演变规律,并定量给出不同裂缝性状... 以陕西某高速公路隧道为背景,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建立带裂缝衬砌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针对裂缝类型、裂缝位置、裂缝长度及裂缝分布范围影响下的衬砌结构力学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带裂缝衬砌结构安全性能演变规律,并定量给出不同裂缝性状影响下的衬砌安全系数拟合公式。结果表明:衬砌结构带裂缝时受力处于非对称状态;单一预设纵向裂缝处轴力随着裂缝长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弯矩随着裂缝长度增大而增大;拱顶+拱肩、拱顶+拱腰、拱顶+拱肩+拱腰3种组合预设纵向裂缝条件下拱顶轴力受影响最明显,相比单一预设纵向裂缝轴力变化率分别为21.55%、-17.52%、13.45%;环向裂缝影响下衬砌弯矩分布模式呈现“拱肩外凸,拱腰及边墙内凹,拱脚外凸”模式;带纵向裂缝衬砌结构安全系数拟合曲线呈现由“W”形逐渐向“U”形过渡的趋势;带环向裂缝衬砌结构安全系数拟合曲线呈现近似对称的波浪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衬砌裂缝 安全系数 受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沥青-集料界面动态黏附及失效特性研究
12
作者 孟小丽 李晓艳 +1 位作者 闫怡红 李文博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3-100,共8页
沥青和集料之间的界面特性直接决定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为评估沥青和集料在原子尺度上的界面黏附及失效行为,选择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分别与两种矿物集料成分建立分子模型,并进行了分子动力学(MD)模拟。结果显示,基质沥青与CaO的界面... 沥青和集料之间的界面特性直接决定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为评估沥青和集料在原子尺度上的界面黏附及失效行为,选择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分别与两种矿物集料成分建立分子模型,并进行了分子动力学(MD)模拟。结果显示,基质沥青与CaO的界面黏附能是基质沥青与SiO_(2)的3.5倍,SBS改性沥青与CaO的界面黏附能是SBS改性沥青与SiO_(2)的3.6倍,从分子尺度验证了沥青与碱性集料的黏附性能明显优于酸性集料。相比SBS改性剂,矿物集料类型对沥青-集料黏附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SBS改性剂是通过改变集料界面的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的相对浓度来影响集料界面的黏附强度。在所有四种沥青组分中,沥青质对沥青在矿物表面的附着力贡献最大。通过MD模拟得到的拉伸下界面应力分离曲线与在宏观尺度上进行的拉拔强度测量得出的破坏行为相似。结果表明,界面破坏过程受到沥青化学成分的影响。MD模拟的结果提供了在原子尺度上对材料失效的基本认识,而这种认识在沥青材料的正常实验测试环境中是无法观察到的。另外,MD模拟结果有可能被校准并用作更高尺度微观力学模型的输入,以预测沥青混合料的整体力学响应。该工作从原子尺度上对沥青黏结剂在矿质集料表面的黏附及失效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分子动力学模拟 沥青-集料界面 沥青 黏附功 相对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致引导的不完全多视图聚类
13
作者 安萍 彭军龙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4-263,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聚类方法存在的效果差、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一致引导的不完全多视图聚类方法。将图学习和一致性表示学习集成到一个联合框架中,从而充分利用多视图数据信息。引入的自适应学习权值向量可以平衡不同视图的影响,... 为了解决传统聚类方法存在的效果差、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一致引导的不完全多视图聚类方法。将图学习和一致性表示学习集成到一个联合框架中,从而充分利用多视图数据信息。引入的自适应学习权值向量可以平衡不同视图的影响,联合正则化表示学习策略则为一致表示学习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提出交替迭代优化算法对聚类进行优化。在七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不完全多视图聚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图聚类 一致引导 图学习 正则化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样化流形学习的非线性矩阵分解数据聚类
14
作者 郑淦专 李原浩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9-318,共10页
为了捕获多方面数据中的局部几何结构,提升聚类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多样化流形学习的非线性矩阵分解数据聚类方法。为每一种相互关系构造一个P近邻图,以捕获两种不同类型的密切相关对象,从而准确地学习在数据的内部关系和内部关系上产生... 为了捕获多方面数据中的局部几何结构,提升聚类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多样化流形学习的非线性矩阵分解数据聚类方法。为每一种相互关系构造一个P近邻图,以捕获两种不同类型的密切相关对象,从而准确地学习在数据的内部关系和内部关系上产生的多个流形,并在用非线性矩阵分解映射到新的低维数据空间时稳定地保持所学习的多样流形。多个数据集聚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挖掘各种相关类型的部分表示,在精度和效率上均具备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数据 聚类 流形学习 P近邻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废弃物-红黏土混合料永久变形试验研究
15
作者 谢唐新 何忠明 黄超 《矿冶工程》 2025年第5期27-33,40,共8页
针对建筑废弃物-红黏土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及耐久性服役问题,通过土的承载比(CBR)试验、回弹模量试验和破坏强度试验确定混合料的适宜红黏土掺入率,通过三轴试验综合分析压实度、围压、应力比及加载次数对混合料宏观永久变形特性... 针对建筑废弃物-红黏土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及耐久性服役问题,通过土的承载比(CBR)试验、回弹模量试验和破坏强度试验确定混合料的适宜红黏土掺入率,通过三轴试验综合分析压实度、围压、应力比及加载次数对混合料宏观永久变形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离散元法对混合料变形过程中内部结构演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建筑废弃物-红黏土混合料适宜的红黏土掺入量为65%,该配比条件下的混合料永久变形随着应力水平增加逐渐增大,随着围压、压实度增加逐渐减小;在变形过程中,混合料试样内部剪切应力、配位数及滑移率均随着应力水平提高逐渐增加。基于试验结果,提出并验证了一种综合考虑应力状态(围压、破坏强度、加载应力)、物理状态(压实度)以及加载次数的永久变形预估模型,模型拟合相关系数为0.89,拟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道路 建筑废弃物 红黏土填料 永久变形量 离散元法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