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角切开术围手术期前房出血及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管理方案专家推荐意见
1
作者 张秀兰 潘晓晶 +8 位作者 柯敏 唐莉 谢琳 陶黎明 范肃洁 唐广贤 段宣初 原慧萍 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1-886,共6页
房角切开术(G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适用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尽管GT手术的安全性较高,但前房出血和一过性眼压升高仍然是GT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然而,在处理... 房角切开术(G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适用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尽管GT手术的安全性较高,但前房出血和一过性眼压升高仍然是GT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然而,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临床医生缺乏统一的标准化规范。这种情况不仅可能影响临床医生对手术效果的判断,还可能对手术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制定详细、完整的围手术期前房出血及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管理方案,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地处理并发症,推动MIGS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此国内部分青光眼治疗专家及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相关专家共同回顾既往文献,通过反复讨论,对GT围手术期前房出血和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的管理方案达成一致性推荐意见,包括围手术期前房出血的定义、高危因素、转归,术前预防出血的方法、术中减少出血的方法、术后前房出血的管理,及一过性眼压升高的定义、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处理及转归等方面,以供临床医生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治疗方案 并发症 前房出血 一过性眼压升高 微创青光眼手术 房角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脉冲经巩膜激光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前瞻性多中心观察研究
2
作者 林凤彬 胡白玉 +7 位作者 凌绮莹 宋云河 高新博 张英哲 陈瑜 段宣初 曾流芝 张秀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评估微脉冲经巩膜激光(MP-TSCP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拟行MP-T... 目的评估微脉冲经巩膜激光(MP-TSCP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拟行MP-TSCPC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63例67眼,其中抗青光眼术后眼压未降40眼(占59.7%),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性青光眼4眼(占6.0%),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2眼(占3.0%),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眼(占11.9%),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3眼(占4.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眼(占9.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眼(占6.0%)。采用ETDRS视力表及Goldmann压平眼压计分别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内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压。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定义为末次眼压较基线降低>20%或眼压不变但使用的抗青光眼药物减少。结果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10,P<0.001),其中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6个月眼压降幅为(43.7±20.7)%。术后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为2(0,3)种,较术前的3(2,3)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P=0.007)。术眼术后6个月BCVA(LogMAR视力)为1.40(0.52,2.70),较术前的1.40(0.70,2.70)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P=0.952)。术后6个月手术成功率为83.6%(56/67)。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瞳孔扩大(11/67)、结膜出血(11/67)、轻微前房炎症(1/67)、轻度睫状体脱离(3/67)、局部脉络膜脱离(1/67)和黄斑囊样水肿(1/67),均在药物治疗后好转。结论MP-TSCP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青光眼 手术 多中心研究 微脉冲经巩膜激光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葛坚 孙兴怀 +2 位作者 林丁 赵平 吴作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背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已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并已成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治疗的一线选择,中国目前已有关于其疗效的评价,但国内的研究结果均为单中心临床研究,所用的治疗参数不统一,治疗效果也存在争议,尚... 背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已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并已成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治疗的一线选择,中国目前已有关于其疗效的评价,但国内的研究结果均为单中心临床研究,所用的治疗参数不统一,治疗效果也存在争议,尚缺乏SLT对中国POAG患者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评估结果。目的观察SLT治疗中国POAG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对纳入的年龄≥18岁的POAG患者62例62眼采用LumenisSelecta Duet或Lumenis Selecta II激光治疗仪进行360°房角标准化SLT治疗,共100个激光脉冲,即每个象限激发25个点,预置脉冲时间为3ns,光斑大小为400μm,治疗能量以下方小梁为标准,从0.6mJ开始,调整激光能量至见气泡出现,在该能量基础上降低0.1mJ。激光治疗后1h、1d、2周、4周、3个月、6个月时进行随访,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眼压、眼压降低值、眼压降低20%和30%的患眼眼数及百分比;安全性观察指标包括出现结膜充血、前房闪辉等局部不良反应的眼数。结果患者SLT术前基线眼压为(25.7±2.6)mmHg(1mmHg=0.133kPa),术后1d、2周、4周、3个月、6个月眼压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d眼压最低,为(16.5±4.5)mmHg;术后4周~6个月眼压趋于稳定。SLT术后1d~6个月眼压下降值平均为5.3~9.2mmHg。眼压下降20%的眼数术后ld最多,占83.9%,眼压降低30%者占58.1%;术后2周~6个月,眼压下降20%和30%的眼数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眼压降低20%的眼数占56.5%,降低30%的术眼占27.4%。结论SLT对于中国POAG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 手术 眼压 生理功能 激光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方法 安全性 有效性 多中心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轴长度对健康成年人24 h眼压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雯 周丹 +2 位作者 厉君 叶长华 林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眼轴长度对健康成年人24 h眼压波动的影响。方法使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57例(114眼)健康成年人24 h眼压波动(5∶00 am、7∶00 am、10∶00 am、2∶00 pm、6∶00 pm、10∶00 pm);采用超声测厚仪测量其眼轴长度,按照眼轴长度... 目的探讨眼轴长度对健康成年人24 h眼压波动的影响。方法使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57例(114眼)健康成年人24 h眼压波动(5∶00 am、7∶00 am、10∶00 am、2∶00 pm、6∶00 pm、10∶00 pm);采用超声测厚仪测量其眼轴长度,按照眼轴长度分为正常眼轴组(23.0~25.0 mm)、长眼轴组(〉25.0 mm)及短眼轴组(〈23.0 mm)。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观察对象眼轴长度为(23.77±1.42)mm,其中正常眼轴组22例44眼眼轴长度为(23.91±0.49)mm、长眼轴组17例34眼眼轴长度为(25.41±0.28)mm,及短眼轴组18例36眼眼轴长度为(22.23±0.61)mm。正常眼轴组、长眼轴组及短眼轴组的眼压分别为(14.88±3.01)mmHg(1 kPa=7.5 mmHg)、(17.17±3.88)mmHg和(18.78±5.08)mmHg,3组眼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24 h眼压波动值分别为(4.14±1.17)mmHg、(4.09±1.24)mmHg和(4.86±1.81)mmHg;3组24 h眼压波动值两两比较,短眼轴组眼压波动值大于正常眼轴组(t=2.075,P=0.042)及长眼轴组(t=2.096,P=0.040),但正常眼轴组与长眼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5,P=0.86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眼轴长度与24 h眼压波动值呈显著负相关(r=-0.254,P=0.006)。结论眼轴长度与健康成年人24 h眼压波动值呈负相关关系,眼轴越短眼压波动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眼压 昼夜眼压波动 眼轴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叶长华 厉君 +1 位作者 周丹 林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评价经颞下方Ahmed青光眼阀(Ahmed glaucoma valve,AGV)植入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7例(27眼)经颞下方植入AGV术后患者,其中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硅油组)11例(11眼),无硅油填充患... 目的评价经颞下方Ahmed青光眼阀(Ahmed glaucoma valve,AGV)植入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7例(27眼)经颞下方植入AGV术后患者,其中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硅油组)11例(11眼),无硅油填充患者(对照组)16例(16眼)。比较2组术后眼压、术后抗青光眼药物数量、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硅油组和对照组AGV植入术前眼压分别为(42.09±4.91)mmHg(1kPa=7.5mmHg)和(41.63±5.46)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术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分别为(3.45±0.52)种和(3.06±0.77)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硅油组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眼压(26.55±3.70)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1.55±1.51)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对照组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眼压(20.25±6.39)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1.38±1.46)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眼压比较,硅油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但是两组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1)。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累积成功率:硅油组分别为64%、36%、18%、0%;对照组为93%、71%、53%、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硅油组和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眼数分别为5眼和6眼。结论采用颞下方植入AGV治疗硅油填充术后的继发性青光眼是比较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是眼内硅油的存在增加了手术失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 硅油 眼压 难治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辅助治疗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5
6
作者 段毅琴 林丁 +1 位作者 陈忠平 王启常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5-948,共4页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光凝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眼底改变以及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0Hd G)浓度的变化,以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光凝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眼底改变以及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0Hd G)浓度的变化,以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行眼底激光治疗的患者60例(60眼)纳入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A、B、C 3组,A组行眼底激光光凝加安慰剂治疗,B组行眼底激光光凝加Vit C口服,C组行眼底激光光凝加普罗布考口服,口服药连续服用3个月。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判断眼底病变及黄斑水肿改善情况,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检查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送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8-0Hd G含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所有患者均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OCT及测定血清8-0Hd G浓度。治疗后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C组血清8-0Hd G浓度逐渐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治疗后12个月与6个月时相比,血清8-0Hd 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C组血清8-0Hd G与A组、B组相比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末次随访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214±15)μm,与B组的(245±19)μm及A组的(258±24)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B组和A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5%及30%,C组与B组、A组眼底改善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血清8-0Hd G浓度是反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后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普罗布考对增殖前期及增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辅助治疗效果,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视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普罗布考 8-羟基脱氧鸟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扫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在青光眼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厉君 段宣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9-304,共6页
青光眼主要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轴突和细胞体。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接触性、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或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GCIPL)的厚度。GCC包括... 青光眼主要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轴突和细胞体。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接触性、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定量测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或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GCIPL)的厚度。GCC包括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及内丛状层,GCIPL则只包括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2层。TD-OCT只能测量黄斑区全层厚度,而事实上视网膜一些层面在青光眼进展中未被累及,导致了其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下降。目前用于测量GCC和GCIPL的OCT为谱域OCT(SD—OCT),它比传统的时域OCT(TD—OCT)获得更快的扫描速度,能扫描更多位置,并形成黄斑区3D图像。细化黄斑视网膜分层,对视网膜内层进行定性测量,有助于提高检测青光眼损害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目前常用的仪器有美国光视RTVue-100OCT、德国蔡司CirrusHD—OCT和日本拓普康Topcon3DOCT,3种测量方法各有优势。OCT测量GCC厚度可能受到年龄、性别、眼轴长度、种族及信号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GCC或GCIPL与视野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很好地用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定期随访。今后的研究应当致力于建立不同年龄、不同种族人群GCC和GCIPL厚度参数的正常数据库及对青光眼GCC和GCIPL厚度参数变化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以及随访研究,以提高更早期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视野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茜 吴尚操 +15 位作者 谢汉平 贾卉 周奇志 任毅 姚涛 张立军 姜宏 王丛香 周鸿雁 杨燕宁 潘雪菲 袁静 郝继龙 马华锋 陈建辉 曾庆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评估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性药物临床试验。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08例(10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评估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对照性药物临床试验。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08例(10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给予华北制药那他霉素滴眼液和爱尔康公司那特真滴眼液局部滴眼治疗。治疗前后观察项目包括症状、视力、裂隙灯检查并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14 d、28 d、结束时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视力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前眼部评分为(3.85±3.14)分,治疗后3 d、7 d、14 d、28 d及治疗结束时分别为(3.35±2.12)分、(3.01±1.62)分、(2.65±1.35)分、(1.86±1.48)分、(1.15±1.21)分,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对照组治疗前眼部评分为(3.78±3.42)分,治疗后3 d、7 d、14 d、28 d及治疗结束时分别为(3.42±2.51)分、(2.98±1.91)分、(2.57±1.36)分、(1.76±1.35)分、(1.17±1.29)分,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37例(66.1%)痊愈,18例(32.1%)有效,1例(1.8%)无效,有效率98.2%;对照组32例(61.5%)痊愈,18例(34.6%)有效,2例(3.9%)无效,有效率96.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结论国产那他霉素滴眼液与那特真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相当,无眼部及全身毒副作用,可以作为我国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的一线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那他霉素 药物治疗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脐带后巩膜加固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马代金 刘双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 探讨以胎儿脐带为材料行后巩膜加固术的可行性 ,为临床提供一种更理想的加固材料。方法  2 4只家兔分为 4组 ,以胎儿脐带为材料行插片法后巩膜加固术 ,分别于术后 2、4、12、2 4周取标本 ,行肉眼观察及光镜、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目的 探讨以胎儿脐带为材料行后巩膜加固术的可行性 ,为临床提供一种更理想的加固材料。方法  2 4只家兔分为 4组 ,以胎儿脐带为材料行插片法后巩膜加固术 ,分别于术后 2、4、12、2 4周取标本 ,行肉眼观察及光镜、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脐带植片与巩膜完全融合 ,局部巩膜的厚度和硬度明显增加 ,未见排斥反应和植片吸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脐带 后巩膜加固术 实验研究 病理性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对大鼠视神经钳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学群 姜利斌 +4 位作者 李志华 张崚 马瑾 谢君 刘磊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5-390,共6页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阈下反应对BN大鼠视神经钳夹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阈下TTT对BN大鼠视网膜进行照射后3d,通过逆行标记RGCs的方法,对TTT+视神经钳夹组(A组)、TTT+假手术组(B组)、单纯视神经钳夹组(C...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阈下反应对BN大鼠视神经钳夹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阈下TTT对BN大鼠视网膜进行照射后3d,通过逆行标记RGCs的方法,对TTT+视神经钳夹组(A组)、TTT+假手术组(B组)、单纯视神经钳夹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在视神经钳夹后1、2、4周进行RGCs计数并比较;检测视网膜TTT阈下反应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观察TTT阈下反应对视网膜的影响。结果视神经钳夹后4周,A组RGCs数显著高于C组(P=0.006),而1周和2周时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B组和D组的RGCs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经阈下TTT干预后,HSP70表达高于对照眼。阈下TTT照射能引起视网膜组织形态上的改变。结论阈下TTT可显著提高视神经钳夹4周后RGCs的存活数量;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诱导视网膜内源性HSP70表达、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钳夹 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动态变化的测量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华 林丁 张舒心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6-709,共4页
目的通过动态结合静态角度对暗室俯卧试验后青光眼发作者与阴性者的前房形态变化及解剖特征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俯卧位前房形态摄像装置对暗室俯卧试验青光眼的发作者和阴性者摄取试验前后的前房裂隙像,另行A型超声测量及超声生物显微镜(... 目的通过动态结合静态角度对暗室俯卧试验后青光眼发作者与阴性者的前房形态变化及解剖特征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俯卧位前房形态摄像装置对暗室俯卧试验青光眼的发作者和阴性者摄取试验前后的前房裂隙像,另行A型超声测量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分析。结果试验前2组虹膜曲率半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后发作组虹膜曲率半径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作组的UBM显示房角极其狭窄,虹膜膨隆。结论暗室俯卧试验中,发作者的虹膜曲率半径显著变小,即虹膜显著膨隆,是其区别于阴性组的特征。通过前房动态变化及解剖特征比较,为综合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室俯卧试验 闭角型青光眼 前房深度 虹膜曲率半径 A型超声 超声生物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25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智博 刘新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936-937,共2页
目的研究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近视度数为-10.50^-24.50D,平均(-14.38±4.63)D的25例(44眼)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IOL植入术... 目的研究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近视度数为-10.50^-24.50D,平均(-14.38±4.63)D的25例(44眼)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手术前、后检查患者视力、屈光状态、眼压、常规裂隙灯下检查角膜、前房、瞳孔、IOL位置、后囊膜透明情况、检眼镜下观察眼底以及B超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5.3±6.2)个月。结果44眼术前裸眼视力为0.02~0.15,平均(0.086±0.029),均成功植入IOL,术后平均裸眼视力0.83±0.25,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54±0.16,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散光(平均-1.05±0.74)明显减轻,与术前(平均-1.89±1.21)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视力的并发症包括3眼后发性白内障和1眼视网膜脱离。结论在熟练的超声乳化技术支持下,通过摘除透明晶状体联合IO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不适宜做LASIK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可谨慎选择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透明晶状体摘除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NE和Fenton合剂对晶状体上皮细胞骨骼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天林 蒋幼芹 Naseem H.Ansari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研究HNE和Fenton合剂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HLEC)和大鼠晶状体的细胞骨骼的早期改变,以了解这些改变在白内障发生中的作用.方法HLEC及大鼠晶状体经HNE、Fenton合剂处理,使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观察和记录白内障的变化;加抗肌动蛋白... 目的研究HNE和Fenton合剂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HLEC)和大鼠晶状体的细胞骨骼的早期改变,以了解这些改变在白内障发生中的作用.方法HLEC及大鼠晶状体经HNE、Fenton合剂处理,使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观察和记录白内障的变化;加抗肌动蛋白、vimentin和微管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HNE诱导HLEC细胞凋亡发生在接触后1 h,2~4 h最为明显;Fenton合剂迟至4 h发生,48 h达高峰.HNE和Fenton合剂均能引起大鼠晶状体混浊,并随时间延长而加剧.接触HNE和Fenton合剂后,HLEC细胞变圆和皱缩,细胞骨骼丢失明显;肌动蛋白、vimentin和微管蛋白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大鼠晶状体皮质和核的这三种细胞骨骼几乎均有明显下降甚至消失.结论HNE和Fenton合剂可致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白内障形成,该结果与细胞骨骼的损伤和丢失密切相关,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骨骼的损伤可能在白内障形成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 细胞骨骼 HNE Fenton合剂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玻璃体腔注射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航 王启常 唐罗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5-431,共7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和NGF组,每组各6只,其中糖尿病模型组、PBS组...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和NGF组,每组各6只,其中糖尿病模型组、PBS组和NGF组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内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常规培养。PBS组及NGF组建模成功后4周玻璃体腔分别注射PBS和NGF(0.5μg/μl)各2μl,均取右眼为实验眼,每周注射1次,连续4周。给药4周后使用Phoenix Micron Ⅳ小动物视网膜成像系统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各组过量麻醉法处死1只大鼠眼球制备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取5只大鼠眼球制备视网膜石蜡切片,TUNEL法观察RGC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RGCbcl-2蛋白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体质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轻,进食进水及尿量明显增多。各组大鼠造模后4周体质量和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2.352、148.444,均P<0.001)。早期糖尿病大鼠眼底照相显示,未见明显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糖尿病模型组及PBS组较正常对照组RGC数目明显减少,细胞膜皱缩,细胞质浓缩,细胞器水肿,染色质边集明显,凋亡增加,NGF组RGC损害较糖尿病模型组及PBS组轻;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PBS组和NGF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3.88±1.28)%、(92.56±1.58)%、(92.64±2.30)%和(59.34±3.89)%,各组凋亡指数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4.554,P<0.001);糖尿病模型组RGC凋亡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NGF组RGC凋亡指数较糖尿病模型组及PBS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PBS组和NGF组的bcl-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38.11±1.01、22.38±3.90、23.04±3.14和84.69±1.4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206,P<0.001)。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PBS组和NGF组的bax蛋白表达量分别为4.22±1.89、56.59±6.67、56.30±8.51和26.19±2.44,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435,P<0.001)。糖尿病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GF组bcl-2蛋白表达较PBS组及糖尿病模型组明显升高,bax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在眼底照相未发现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时就已经发生RGC超微结构的损害。玻璃体腔注射NGF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模型大鼠RGC的凋亡对视网膜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糖尿病 神经保护 大鼠 玻璃体腔注射 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UBM与前节OCT测量拱高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薛艳珍 周奇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应用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及超声生物活体显微镜(UBM)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变化,分析2种仪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分析影响供高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 目的应用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及超声生物活体显微镜(UBM)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变化,分析2种仪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分析影响供高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于重庆爱尔眼科医院行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75例150眼的病历资料。患者术前用UBM测量前房深度(ACD)及睫状沟到沟(STS),术后1个月分别采用AS-OCT和UBM测量拱高。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法及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法对2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对STS距离与角膜白到白(WTW)距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AS-OCT和UBM测量的拱高值分别为(0.73±0.25)mm和(0.76±0.31)mm,2种仪器测量拱高值的可靠性高(ICC=0.91),均值为0.75mm。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图法显示,2种仪器测量拱高差值95%一致性区间为-0.38~0.31mm,有5个点位于95%一致性区间之外,一致性区间内差值的绝对值最大为0.31mm,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2种设备测量的拱高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WTW对拱高有影响,线性回归方程为Y=0.1453X-0.9601(t=2.272,P<0.05)。术后1个月水平位STS距离和用过影响WTW测量间接影响拱高的测量,WTW与水平位STS距离线性回归方程为Y=0.5241X+5.3624,与垂直STS距离线性回归方程为Y=0.6134X+4.6583。结论ICL植入术后UBM测得拱高数值稍大于AS-OCT,2种仪器测量结果不能替代。STS距离的准确测量能更好指导临床医生术前精确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高 生物测量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光相干断层扫描 超声生物活体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和视网膜厚度的测量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小玲 焦亚 +3 位作者 贺文山 黄银花 付碧波 叶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6-401,共6页
目的探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各参数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中的诊断能力,并比较OCTA各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8月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POAG的患者54例95眼,同期纳... 目的探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各参数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中的诊断能力,并比较OCTA各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8月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POAG的患者54例95眼,同期纳入正常对照者48人96眼。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OCTA检查,获得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密度、黄斑区深层毛细血管密度、视盘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层(RPC)内各区毛细血管密度、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层厚度、黄斑全层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比较POAG组与正常对照组OCTA参数的差异,建立各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ROC),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POAG的能力;并对各血管参数与视野M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OAG组黄斑区及视盘RPC层各区毛细血管密度均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OAG组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密度、黄斑区深层毛细血管密度、视盘周围RPC层毛细血管密度、视盘RPC层平均毛细血管密度、视盘RPC层(上方、下方、鼻侧、颞侧)毛细血管密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全层厚度及黄斑区GCC层厚度与MD值均存在正相关(r=0.586、0.352、0.610、0.592、0.598、0.589、0.445、0.587、0.578、0.530、0.609,均P<0.01),视盘内RPC层毛细血管密度与MD值无相关性(r=0.174,P=0.111)。各血管参数诊断POAG的AUC值为0.623~0.927,其中诊断能力最高的是视盘RPC层平均毛细血管密度,AUC值为0.927。结论OCTA测得的各参数均对POAG有一定的诊断能力,且除视盘RPC层内毛细血管密度外,余各血管参数均与MD值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血管密度 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神经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患儿视放射发育情况对比研究:基于扩散张量成像检查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叶红 王曦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患儿视放射发育情况,比较两种弱视患儿视觉损害发生机制的异同。方法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组12例左眼弱视患儿、斜视性弱视组12例左眼弱视患儿以及正常对照组15名儿童进行DTI...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与斜视性弱视患儿视放射发育情况,比较两种弱视患儿视觉损害发生机制的异同。方法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组12例左眼弱视患儿、斜视性弱视组12例左眼弱视患儿以及正常对照组15名儿童进行DTI程序扫描,采集所有儿童两侧视放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对左右侧视放射FA及MD分别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组儿童不同部位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种类型弱视患儿视放射的发育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儿童的FA及MD右侧均略高于左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儿右侧FA(0.469±0.012)高于左侧(0.460±0.013),右侧MD(0.872±0.015)低于左侧(0.888±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斜视性弱视组患儿右侧FA(0.475±0.013)低于左侧(0.496±0.015),右侧MD(0.871±0.012)高于左侧(0.863±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儿童相比,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儿双侧视放射FA降低、M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斜视性弱视组患儿双侧视放射FA均降低,右侧视放射MD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侧视放射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弱视患儿比较左侧视放射FA、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右侧视放射FA、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DTI可以无创地观察弱视患儿视放射微观结构的改变,为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 扩散张量成像 视放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交联在病理性近视和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蔡紫妍(综述) 刘可 段宣初(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09-1114,共6页
近视是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病理性近视主要由眼轴的异常增长引起,其中巩膜生物力学减弱是病理性近视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通过加固后巩膜提高巩膜硬度来防止眼轴增长已成为治疗病理性近视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巩膜交联来直接加强巩... 近视是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病理性近视主要由眼轴的异常增长引起,其中巩膜生物力学减弱是病理性近视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通过加固后巩膜提高巩膜硬度来防止眼轴增长已成为治疗病理性近视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巩膜交联来直接加强巩膜硬度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尚处于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阶段。主要的巩膜交联方式包括核黄素加紫外线A光照射交联法和化学交联剂交联法。通常情况下,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更易罹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青光眼和近视早期临床表现相似,发病机制亦有相同之处,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而强化巩膜、改善巩膜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减少眼轴增长和巩膜形变的机制在这2种疾病的治疗方面存在共同之处。此外,巩膜交联法是否在治疗青光眼、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巩膜交联在青光眼、近视治疗中的动物实验、体外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争议进行综述,并分析巩膜交联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青光眼 疗法 巩膜交联 生物力学 后巩膜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洛芬及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楚静 陈忠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0-773,共4页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DM白内障患者102例,随机分为4组。A组为羟苯磺酸钙...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DM白内障患者102例,随机分为4组。A组为羟苯磺酸钙组:24例(33眼),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第1天起口服国产羟苯磺酸钙,每次0.5g,每天3次,连续服用1个月。B组为普拉洛芬组:26例(37眼),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7d及术后1个月加用普拉洛芬眼液每天4次。C组为联合用药组:25例(32眼),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及普拉洛芬,方法同A组及B组;D组为常规治疗组:27例(38眼),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滴眼液,眼压高者加用降眼压药物。同时,选取非DM白内障患者25例(34眼)为对照组。术后1d、3d、7d、14d、30d和90d进行常规检查,术后30d和术后90d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视网膜厚度,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情况。结果术后30d和90d时,各组视力均得以明显恢复(均为P<0.01)。各组间比较,治疗后30d时,C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好于D组(均为P<0.05)。治疗后90d时,A组、B组、C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好于同期的D组(均为P<0.05)。术后30d,D组、A组及B组患者,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大于C组(均为P<0.05)。术后90d,D组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大于同期其他各组(均为P<0.01)。术后30d,黄斑区荧光渗漏发生率最高的为D组,发生率为21.05%(8/38);其次为A组,发生率为18.18%(6/33);再次为B组,为16.22%(6/37),最低为C组3.13%(1/32)。对照组术后有2眼发病。C组和对照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90d黄斑区荧光渗漏发生率最高的为D组,发生率为15.79%(6/38);其他各组分别为:A组9.09%(3/33)、B组5.41%(2/37)、C组0%(0/32)、对照组2.94%(1/34)。D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DM患者白内障手术前后联合应用普拉洛芬及羟苯磺酸钙,可减轻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降低黄斑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有助于视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视网膜厚度 普拉洛芬 羟苯磺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眼压诱导的小鼠血-视网膜外屏障破坏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雯 曹兴 叶长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52-856,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高眼压诱导小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血-视网膜外屏障的破坏情况。方法选取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57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眼压组,其中对照组25只,高眼压组32只,剔除建模失败或建模不佳的小鼠后... 目的研究急性高眼压诱导小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血-视网膜外屏障的破坏情况。方法选取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57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眼压组,其中对照组25只,高眼压组32只,剔除建模失败或建模不佳的小鼠后,每组最终纳入20只,均选取左眼为实验眼。高眼压组采用质量分数0.9%氯化钠溶液前房灌注法建立小鼠急性高眼压诱导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仅作前房穿刺。采用动物光相干断层扫描法检测视网膜厚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1(ZO-1)分布变化;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检测视网膜毛细血管退化程度;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眼压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结构紊乱,伴有明显渗出,局部神经上皮层脱离、隆起。高眼压组小鼠视网膜全层厚度为(235.8±5.3)μm,较对照组的(213.3±3.9)μm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7,P=0.009)。小鼠RPE层中ZO-1主要定位在细胞膜上,少部分在细胞质中,建模后2 d,高眼压组ZO-1出现明显内化,细胞膜上ZO-1减少,细胞质中ZO-1增多,整体分布紊乱。建模后7 d,高眼压组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退行性变,退化的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增加,高眼压组退化的毛细血管数量为(201.0±13.2)根,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1.2±1.7)根,差异有统计意义(t=14.280,P<0.01)。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高眼压组小鼠视网膜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位于内界膜下。结论急性高眼压诱导小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使视网膜外屏障受到破坏,引起外周循环中粒细胞的浸润及视网膜水肿,视网膜毛细血管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高眼压 急性 血-视网膜屏障 缺血-再灌注 视网膜 病理机制 紧密连接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