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思雯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8,共10页
价值对齐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良善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经之路,旨在让大模型的能力、行为与人类的真实意图、价值观以及社会道德准则相一致。现有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技术路径和伦理进路虽具备可行性,但存在局限与不足。价值对齐的技术路径缺... 价值对齐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良善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经之路,旨在让大模型的能力、行为与人类的真实意图、价值观以及社会道德准则相一致。现有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技术路径和伦理进路虽具备可行性,但存在局限与不足。价值对齐的技术路径缺乏有效性与可拓展性,受限于人类主观偏好,而弱进路价值对齐路径存在“对齐鸿沟”、价值观难以统一和静态价值观等问题,强进路价值对齐路径则存在道德无法化约为一种能力、情感计算技术的困境和多元主体对齐的复杂性等难题。交互式价值对齐路径是实现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有效路径,赋予人工智能交互主体性是价值对齐的前提,情境化价值共识是交互式价值对齐的关键,通过人机合作和社会场景模拟来实现价值对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关系 交互式价值对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情感依恋的伦理质疑及正当性辩护
2
作者 王淑庆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2,共9页
在人机交互领域,情感化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一个前沿方向。情感机器人作为该领域的典型代表,其广泛使用可能会引发用户的情感依恋。然而,这种人机依恋关系的伦理正当性却面临着诸多质疑,如欺骗论证、缺乏相互性论证、价值观... 在人机交互领域,情感化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一个前沿方向。情感机器人作为该领域的典型代表,其广泛使用可能会引发用户的情感依恋。然而,这种人机依恋关系的伦理正当性却面临着诸多质疑,如欺骗论证、缺乏相互性论证、价值观改变论证以及情感资源浪费论证。这些质疑可被归为两类进路:一是针对虚假情感后果的,二是针对虚假情感本身的。前者要么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要么容易陷入滑坡谬误。对于后者,通人性论证作为一种潜在的回应路径,要求在机器通人性的基础上主动地建构人机依恋关系,以平衡潜在的益处和风险,更好地把握人机依恋关系的伦理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机器人 人机情感依恋 虚拟情感 通人性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家长主义现象及其伦理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波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7,共11页
新兴智能科技日益发展,不断推进算法系统与功能的快速迭代。算法从一种演算程序和计算策略逐步异化为一种算法权力意志,即依据其自身的特性与逻辑发挥作用,而这种意志势必会为其自身的强权行为谋求某种合法性与正当性,这便与家长主义立... 新兴智能科技日益发展,不断推进算法系统与功能的快速迭代。算法从一种演算程序和计算策略逐步异化为一种算法权力意志,即依据其自身的特性与逻辑发挥作用,而这种意志势必会为其自身的强权行为谋求某种合法性与正当性,这便与家长主义立场不谋而合,这使得算法貌似为其自身的强权行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道德辩护。这一情形将会合理化算法原有的问题,也会带来值得我们慎思与警惕的新问题、新风险。鉴于此,我们详细论证了算法的家长主义倾向是如何可能的。在此基础上,对算法家长主义可能带来的问题与风险进行伦理反思与批判,即警惕算法家长主义为算法权力提供正当性辩护,慎思算法家长主义为平台权力提供合法性辩护,批判算法家长主义为现存算法秩序提供合理性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家长主义 算法权力 算法秩序 平台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化世界的伦理生活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文贤庆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1,共10页
文明总是伴随着人类对世界和生活的精确化认知而不断发展的,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我们对精确性追求的发展。然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发迹于近代科学理性主义精确化追求中的危机越来越突出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精确化追求的认知在根... 文明总是伴随着人类对世界和生活的精确化认知而不断发展的,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我们对精确性追求的发展。然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发迹于近代科学理性主义精确化追求中的危机越来越突出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精确化追求的认知在根本上让我们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走向一个透明的单向度社会,这在根本上危害着我们的自由本质。如果我们自由的本质在于呈现生活世界的价值和意义,那么顽固地走在科学理性主义精确化的认知道路上就是一种偏离。既然全面的数字化记忆是这种偏离的极致,那么我们就需要有意识地保持某种遗忘,这种遗忘在一个不可逆的可能的普适计算时代为我们可能生活的价值多样性保留了最后的地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认知 数据测量 数据记录 数据计算 可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主义的伦理批判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晓萌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8,共8页
ChatGPT类大模型掀起了一轮新的智能革命。这场技术革命之下涌动着一股算法主义的思潮观念或意识形态。算法主义以万物皆算法、算法是认知的基础、算法是价值评判的新标准等为强纲领,引发了对人的价值颠覆,即人的价值让位于算法的价值... ChatGPT类大模型掀起了一轮新的智能革命。这场技术革命之下涌动着一股算法主义的思潮观念或意识形态。算法主义以万物皆算法、算法是认知的基础、算法是价值评判的新标准等为强纲领,引发了对人的价值颠覆,即人的价值让位于算法的价值。算法主义的理论主张不仅与人文精神相悖,其价值预设还存在严重谬误,可能造成对人的自由意志威胁、人性和社会责任的忽视。为了避免技术对人的颠覆,必须持续思考在人机关系中如何保障人类的主体性地位,走向以人为本的算法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算法主义 经验论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情感”概念的结构分析及其历史演绎
6
作者 胡景谱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19,共8页
古往今来,西方学者围绕“情感”结构的分析集中在词源、认知、对象、生理和社会等组分,揭示情感本质(是什么)、内在机制(如何发生)及影响因素(何以不同)三重问题,为人们理解情感本质及其普遍性提供了逻辑进路。其中,词源结构解析“情感... 古往今来,西方学者围绕“情感”结构的分析集中在词源、认知、对象、生理和社会等组分,揭示情感本质(是什么)、内在机制(如何发生)及影响因素(何以不同)三重问题,为人们理解情感本质及其普遍性提供了逻辑进路。其中,词源结构解析“情感”概念的语义历史流变,回答“情感是什么”的认知框架问题;认知结构通过情智关系悖论探讨情感生成的神经-心理机制;对象结构以分类学方法解析情感类型的普遍性与文化特异性;生理结构基于器官分工原理揭示情感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社会结构从文化情境与权力关系角度阐明情感的社会建构性。这五重结构共同构成理解情感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分析框架,为破解“人工情感”的哲学与技术难题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结构分析 历史演绎 情智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基因编辑滑坡论争议及伦理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毛新志 唐婷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110,共9页
人类基因编辑面临滑坡论争议。支持方从逻辑角度、经验角度和道德价值角度分别论证了逻辑推理中基因编辑治疗向基因增强的滑坡,判例分析下人类基因编辑向优生学的滑坡以及道德价值视角下人类付出的多重道德代价。反对方质疑人类基因编... 人类基因编辑面临滑坡论争议。支持方从逻辑角度、经验角度和道德价值角度分别论证了逻辑推理中基因编辑治疗向基因增强的滑坡,判例分析下人类基因编辑向优生学的滑坡以及道德价值视角下人类付出的多重道德代价。反对方质疑人类基因编辑滑坡的逻辑连贯性,谨慎评估了判例的可靠性,从相对主义视角论证了道德价值滑坡的积极意义。从滑坡论争议来看,人类基因编辑滑坡论丰富了人类基因编辑治理的理论视角与价值视域,但是人类基因编辑滑坡论证自身仍存在逻辑上的精确性问题,缺乏境遇分析的多样性视角以及道德价值分析的相对主义维度,需要进一步精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编辑 滑坡论 伦理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术情感的人机和谐交互建构 被引量:5
8
作者 胡景谱 陈凡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3,共8页
人机交互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最活跃的话题之一,人机交互领域的问题、约束和发展空间常常来自对人的交互能力的深入理解。人的交互能力的核心在于人的情感能力,而人类情感又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表征着不同层级的价值。因此,以人机交... 人机交互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最活跃的话题之一,人机交互领域的问题、约束和发展空间常常来自对人的交互能力的深入理解。人的交互能力的核心在于人的情感能力,而人类情感又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表征着不同层级的价值。因此,以人机交互过程中人的情感变化历程为考察对象,围绕人机交互过程中人可能产生的诸如被支配感、依恋人格、技术恐惧、被欺骗感等消极情感,构建技术情感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强化可解释性、把握边界感、消除“恐怖谷效应”、巩固信任基础、优化情感监测等技术情感调节策略,有针对性地对诸多消极技术情感进行规避和调节,有助于创造人机之间适应、和谐、自然、高效的人机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情感 情感机器 人机交互 情感调节 技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算法决策中的设计者责任 被引量:5
9
作者 彭理强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140,共8页
算法决策是设计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行为。工程设计人员通过算法模型构建人工道德主体的设计路径存在着“知”“情”“意”三重伦理困境,其产品应用会引发哲学上的主体性问题,即算法及其设计主体、用户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形成的决... 算法决策是设计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行为。工程设计人员通过算法模型构建人工道德主体的设计路径存在着“知”“情”“意”三重伦理困境,其产品应用会引发哲学上的主体性问题,即算法及其设计主体、用户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形成的决策行为引发主体责任分担的难题。在设计哲学看来,单纯以从自我出发与从他者出发为依据的设计思想,都不能很好地化解算法决策引发的主体性问题。列维纳斯的他者性伦理思想避免了设计者和用户的对象性关系,但绝对的他者性容易导致设计主体的自我迷失,从而降低设计主体的创新意识。经过批判的温和的他者性思想有助于解决创新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对立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算法决策中的主体性问题,并将主体性增强明晰为算法决策中的设计者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设计哲学 算法决策 人机交互 责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主体与生产:数字媒介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冠合 胡景谱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39,共8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深度科技化,数字媒介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并深度嵌入日常生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革命:在时空层面,数字媒介凭借从现实空间到拟真空间,从自然时间到技术时间的转向,实现了对自然时空的渗透、颠覆与重塑;在主体性层面... 随着人类社会的深度科技化,数字媒介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并深度嵌入日常生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革命:在时空层面,数字媒介凭借从现实空间到拟真空间,从自然时间到技术时间的转向,实现了对自然时空的渗透、颠覆与重塑;在主体性层面,人们陷入各式各样的技术膜拜,个性、身体和思想被数字技术所操控,主体性逐渐被消解;在生产层面,数字媒介对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以实现资本积累的最大化。对此,应完善相关制度,对数字媒介的风险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虚拟空间 数字主体 数字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