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沙市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衔接路径 被引量:7
1
作者 郑华 董小珊 +2 位作者 唐知发 黄博 刘启炜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7,共7页
在“多规合一”改革背景下,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有效衔接是实现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作。通过理顺规划衔接内容、创新规划衔接技术、探索规划间的传导路径,有利于促成规划之间的“全过程”衔接。在辨析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关系... 在“多规合一”改革背景下,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有效衔接是实现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作。通过理顺规划衔接内容、创新规划衔接技术、探索规划间的传导路径,有利于促成规划之间的“全过程”衔接。在辨析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关系、专项规划编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阶段性衔接制度、差异化空间统筹和一体化传导路径3个方面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的衔接进行思辨,并以长沙市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衔接为例,重点探索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衔接的关键性技术,以实现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在目标、指标、布局、管控等方面的协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专项规划 总体规划 协同编制 技术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改革背景下长沙市级空间规划体系探索 被引量:8
2
作者 谢映 段宁 +1 位作者 江叶帆 郑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45,共8页
文章基于新时代国家机构改革和空间规划改革的要求,结合长沙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双试点城市,评估现状空间规划的管理成效,借鉴空间改革试点经验,探索市级层面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提出了基于战略引领与刚性管控的... 文章基于新时代国家机构改革和空间规划改革的要求,结合长沙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双试点城市,评估现状空间规划的管理成效,借鉴空间改革试点经验,探索市级层面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提出了基于战略引领与刚性管控的空间规划体系,明确要形成一本规划凝共识,构建一套编制传导体系谋发展,强化一张蓝图管到底,并在逻辑、法理及技术上为空间规划谋支撑,对新时代空间规划体系的编制、管理和传导实施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改革 空间治理 空间规划体系 战略引领 刚性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用地专项规划核心问题的探讨——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宇民 左苏华 +4 位作者 焦胜 龚毅 郑华 廖婧茹 郭美芳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33,共8页
为推动工业用地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协调编制,构建全市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定量确定全市工业用地的指标分配与空间布局是亟待解决的其核心问题。以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长沙市工业用地专项规划为案例,采用案例分析和综合... 为推动工业用地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协调编制,构建全市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定量确定全市工业用地的指标分配与空间布局是亟待解决的其核心问题。以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长沙市工业用地专项规划为案例,采用案例分析和综合评估等方法,得出了工业用地指标分配与城市工业用地控制线划定的长沙方案,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工业用地专项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专项规划 建设用地指标分配 工业用地控制线 工业体系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雨洪调蓄空间对洪涝灾害影响研究——以长沙市2017年洪涝灾害为例 被引量:25
4
作者 蒋祺 郑伯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8,共10页
洪涝灾害是城市最主要又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城市雨洪调蓄空间对降低洪涝灾害有着重要作用。在梳理、构架雨洪调蓄空间层次后,分析长沙市2017年超历史暴雨洪水期间不同尺度雨洪调蓄空间对洪涝灾害造成的影响,发现造成洪涝灾害的主... 洪涝灾害是城市最主要又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城市雨洪调蓄空间对降低洪涝灾害有着重要作用。在梳理、构架雨洪调蓄空间层次后,分析长沙市2017年超历史暴雨洪水期间不同尺度雨洪调蓄空间对洪涝灾害造成的影响,发现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快速城市化改变了城市用地下垫面,影响了当地雨洪径流形成条件;公园水体未纳入防洪排涝系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调蓄功能;城市水系、垸子生态环境变化,减少了蓄滞洪空间。并针对各层次雨洪调蓄空间提出了不同的空间构建策略,以期对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策略从工程措施向土地利用规划软措施转变、从传统防洪排涝观念到水生态文明防洪排涝观念转变提供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调蓄 空间 洪涝灾害 水生态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评价”结果在长沙市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彦波 邓方荣 罗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39,共7页
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其中表现较突出的是国土空间及其管控问题。因此,国家致力于空间治理体系改革,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并将“双评价”作为基础工作。在此之前... 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其中表现较突出的是国土空间及其管控问题。因此,国家致力于空间治理体系改革,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并将“双评价”作为基础工作。在此之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建设适宜性评价是相互独立的,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和作用有限,而当前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紧密结合,意在摸清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本底,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基础支撑。长沙市将“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首要工作之一,探索适合长沙市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并从查找问题和短板、确定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确定开发规模和空间、划定生态控制线及打造高品质生态空间等方面探索了“双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双评价” 评价模型 结果应用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自然林理论的城市环城绿带植物规划——以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博 魏甫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4期21-25,共5页
基于国内外环城绿带的建设发展状况以及近自然林理论的实践,通过对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绿地现状进行分析,确定了长沙市环城绿带的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并将环城绿带分为防护、康体休闲、农业生产三大类绿地进行特征植物规划,对植物群落... 基于国内外环城绿带的建设发展状况以及近自然林理论的实践,通过对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绿地现状进行分析,确定了长沙市环城绿带的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并将环城绿带分为防护、康体休闲、农业生产三大类绿地进行特征植物规划,对植物群落整体的结构和比例提出建议,并针对不同行政区进行主题鲜明的特色植物景观规划。依据植物规划的原则,把握近自然林理论的内涵使长沙市环城绿带植物景观与周边的山、水、产业、居民有机地结合,发挥城市环城绿带的屏障和生态作用,建设美丽的城市绿地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绿带 城市绿地规划 近自然林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林业综合监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珺 彭能舜 李军 《湖南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85-92,共8页
在充分调研长沙市林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长沙市现有林业资源数据底数不清、资源动态监管效率不高、缺少综合移动端应用等问题,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3S、“互联网+”、卫星遥感等信息化技术,提出了构建长沙市林业综合监管... 在充分调研长沙市林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长沙市现有林业资源数据底数不清、资源动态监管效率不高、缺少综合移动端应用等问题,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3S、“互联网+”、卫星遥感等信息化技术,提出了构建长沙市林业综合监管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平台重点聚焦林业资源的大数据综合治理与集成共享、综合态势展示与决策分析、资源动态监管与综合执法、林长制网格化管理和综合移动端应用。通过对长沙市林业资源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和整合治理,建立了林业时空大数据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月度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监测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按月识别推送变化图斑。实时联动林长制网格化管理系统、综合执法系统与移动端应用,构建资源监管闭环,成功实现林业资源动态监管的自动化、流程化、精准化。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很好地实现了林业资源高效快捷的集成共享、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和动态可视化的监督管理,为提高林业资源动态监管效率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的思路,是新形势下推进林业工作迈向智慧化管理、提升林业综合治理能力的有效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资源 综合监管 卫星遥感 林长制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空间治理改革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探索
8
作者 段宁 郑华 +2 位作者 龚毅 李彦波 邓凌云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9,共8页
长沙市作为全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将城市总体规划改革试点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来抓,探索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政府施政纲领与空间治理方案。长沙在新一版城市... 长沙市作为全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将城市总体规划改革试点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来抓,探索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政府施政纲领与空间治理方案。长沙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提炼出了"全市规划全市做"的编制方式、分级分层的全域治理模式、刚性和弹性并重的管控方式、面向实施的战略传导体系、强化政策性的成果表达、规划实施和指标考核体系等改革思路,并进一步探讨了城市目标和定位、建设用地规模调控、全域空间管控体系构建等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改革 空间治理 空间管控 长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交通防控政策对长沙市人口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闫常鑫 王彬 +3 位作者 陈理 向往 王云 闫学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0-197,共8页
为探究新冠肺炎疫情下交通防控政策对长沙市人口流动的影响,本文根据长沙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颁布的交通防控政策和疫情实时防控情况划分防控阶段,基于百度迁徙大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长沙市不同阶段的交通防控政策以及量化防控... 为探究新冠肺炎疫情下交通防控政策对长沙市人口流动的影响,本文根据长沙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颁布的交通防控政策和疫情实时防控情况划分防控阶段,基于百度迁徙大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长沙市不同阶段的交通防控政策以及量化防控效果,分析交通防控政策对长沙市人口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沙市在交通管制阶段,平均人口迁出强度、平均人口迁入强度及城市内部出行强度分别下降了83.68%、69.24%及59.74%,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流动,降低了疫情扩散危险。在交通恢复阶段,长沙市人口流动强度逐渐反弹,城市内部出行强度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了交通管制对疫情扩散限制的有效性,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精准防控政策和复工复产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防控政策 双重差分模型 人口流动 百度迁徙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城市建筑高度控制规划方法构建——以长沙岳麓山及其周边地区高度控制规划为例(2003-2016)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煊 廖艳红 王嘉骥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4-72,共9页
建筑高度的控制在丘陵城市形态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因其规划编制方法缺乏系统性,而使得建筑高度常面临不断被调整的尴尬与困境。通过研究长沙丘陵城市十余年的高度控制规划的编制与实践,指出针对丘陵美景资源的不同,需控制的... 建筑高度的控制在丘陵城市形态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因其规划编制方法缺乏系统性,而使得建筑高度常面临不断被调整的尴尬与困境。通过研究长沙丘陵城市十余年的高度控制规划的编制与实践,指出针对丘陵美景资源的不同,需控制的城市地块也不同,可分为谷地影响区、山麓影响区、山脊影响区、山丘影响区等。并因此可形成不同的控制主体,包括山景界面、天际线、山景通廊、城市肌理、丘陵特色街道以及城市节点等。通过对控制主体的选择和组合,形成不同地块的具体建筑高度控制区间,构建丘陵城市建筑高度控制的基本路径,包括高度控制地块划分、控制主体确定、控制方法选择、控制方法评价、高度控制值初定及修正。结论指出,为了有效建设丘陵特色的城市,须对丘陵城市进行分级及分类控制,以完善城市设计对于"控规"中建筑高度专项规划的指导和衔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城市 建筑高度控制 美景资源 岳麓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长沙城市湿地变化及保护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之灿 恭映璧 张天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37,共7页
基于长沙市1950s、1970s、1990s和2010s 4期地形数据,对长沙市规划区近60年来的4期湿地面积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表明:(1)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湿地的缩减不可避免,(2)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及城市组团扩张方向对城市湿地的类型组成和数量变化有... 基于长沙市1950s、1970s、1990s和2010s 4期地形数据,对长沙市规划区近60年来的4期湿地面积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表明:(1)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湿地的缩减不可避免,(2)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及城市组团扩张方向对城市湿地的类型组成和数量变化有直接影响,(3)有效的保护政策和保护措施可以使城市湿地的缩减趋势放缓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逆转,(4)单一保护模式下的湿地保护工作的滞后导致城郊湿地萎缩较为严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及现行湿地保护法规规范就城市湿地保护对策提出四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城市建设 保护对策 长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非集中建设区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探索 被引量:7
12
作者 邓方荣 段宁 +1 位作者 郑华 郑曼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7-44,共8页
推动空间治理现代化是当前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背景下,非建设用地的管控成为空间治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对象。文章探讨了非建设用地、城市非建设用地、非城市建设用地... 推动空间治理现代化是当前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背景下,非建设用地的管控成为空间治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对象。文章探讨了非建设用地、城市非建设用地、非城市建设用地等概念,并结合长沙实际,论述了非集建区与以上概念的关系,并对"非集建区"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在长沙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长沙市非集建区的空间规划管控体系为由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组成的"两个层次",以及由引导型规划和实施型规划组成的"两种类型"的管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治理 非集中建设区 非城市建设用地 全域管控 长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回归自然为重的西湖文化公园规划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波 朱志华 魏甫 《绿色科技》 2014年第7期142-146,共5页
以长沙西湖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为例,阐述了风景园林建设的价值观,探讨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具体做法。提出了在"两型社会"下以自然生态为重,将人为的干扰降至最低,反对过度人工化园林景观,倡导"环境友... 以长沙西湖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为例,阐述了风景园林建设的价值观,探讨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具体做法。提出了在"两型社会"下以自然生态为重,将人为的干扰降至最低,反对过度人工化园林景观,倡导"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园林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生态 规划设计 因地制宜 两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模型的高铁车站周边排水(雨水)防涝系统优化设计——以长沙高铁南站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祺 郑伯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6-1153,共8页
针对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洪涝问题,高铁站作为交通枢纽和城市门户,必须构建良好的排水(雨水)防涝系统。从传统经验公式法向模型模拟转变,通过水动力模型MIKE FLOOD对高铁站周边模拟评估内涝风险,针对性提出“改”(对现有的可利用排水收... 针对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洪涝问题,高铁站作为交通枢纽和城市门户,必须构建良好的排水(雨水)防涝系统。从传统经验公式法向模型模拟转变,通过水动力模型MIKE FLOOD对高铁站周边模拟评估内涝风险,针对性提出“改”(对现有的可利用排水收集设施进行改造);“建”(新建部分排水设施,建立一个独立的高铁站排水系统);“蓄”(适当的位置建立调蓄水池,排、蓄结合,提高高铁站御极端天气的能力)相结合的排水(雨水)防涝系统优化方案。以期对我国高铁站应对极端恶劣天气,提升防灾抗灾水平提供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模型 高铁车站 排水(雨水)防涝系统 MIKE FLO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规划关键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2,17,共7页
[目的]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是我国推进以都市圈为主要空间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的迫切需求,因此有必要研究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规划关键问题。[方法]基于轨道交通技术经济属性和四网融合核心目标,提出四网融合规划的概念;在系统梳理都市... [目的]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是我国推进以都市圈为主要空间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的迫切需求,因此有必要研究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规划关键问题。[方法]基于轨道交通技术经济属性和四网融合核心目标,提出四网融合规划的概念;在系统梳理都市圈范围界定的基础上,从轨道交通的维度明确了四网融合规划的范围;根据各层次轨道交通的功能目标和客流需求特征,明确了四网融合的主要形式;从网络、线路、节点三个层面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四网融合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结果及结论]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规划是契合城市及交通发展阶段所做的科学的建设实施安排。四网融合规划的范围是都市圈范围内建成区连片开发,且交往联系相互渗透的核心区域,一般是都市圈中心城市半径30~40 km的空间尺度。四网融合的形式主要有互补融合和代偿融合两种类型。对于融合技术方法,网络层面以功能为导向,线路层面以通道为重点,节点层面以枢纽为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四网融合规划 融合对象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规划构建
16
作者 王植 王莉莉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90-194,共5页
为加快构建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解决农业产业结构大而不强的问题,采用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综合考虑农产品供给、社会生活保障等各因子的基础上... 为加快构建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解决农业产业结构大而不强的问题,采用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综合考虑农产品供给、社会生活保障等各因子的基础上,对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25个市(县、区)进行农业功能分区,在农业分区的基础上对农业产业发展空间格局进行优化调整。结果表明,未来各市(县、区)农业发展空间格局应按照规模化粮油作物示范区、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种养加一体化农业示范区、外围山地林牧区和丘岗低山粮禽林区进行优化调整。从农业产业、科技支撑、生态等方面提出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议,以保障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发展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规划 构建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韧性理论的地铁线路局部中断事件应急策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玺阳 刘晨辉 +2 位作者 刘令 彭海波 张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9,共8页
在地铁延误与中断事件频发的背景下,针对常见应急策略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韧性理论的地铁线路局部中断事件应急策略。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突发事件下的地铁线路性能演化过程;其次,利用线路连通率、抗延误指数与客流保有率等指标构建... 在地铁延误与中断事件频发的背景下,针对常见应急策略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韧性理论的地铁线路局部中断事件应急策略。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突发事件下的地铁线路性能演化过程;其次,利用线路连通率、抗延误指数与客流保有率等指标构建了地铁线路韧性评估模型;最后,针对常见的地铁线路单侧轨道局部中断事件,以提升地铁线路韧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多区间单轨双向运行应急策略。该策略将事故路段相反方向的可运行轨道划分为若干区间,每个区间内有一辆列车以单轨双向运行模式运行。对工作日早高峰长沙地铁4号线进行实例分析,评价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大部分乘客的等待时间集中于5~7 min,乘客等待率在10 min内会下降至50%以下;与传统的小交路运行方案和单轨双向运行方案相比,多区间单轨双向运行方案的客流保有率分别提升了42.4%与12.7%,线路韧性分别提升145%和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韧性评估 恢复策略 客流损失 多项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数据坐标转换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华 袁鹏 +1 位作者 龙洋洲 桂坡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100,共4页
为将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统一到新基准下,设计了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坐标转换流程,并基于GDAL开源库实现了shp格式和tif格式图像的高精度坐标转换。采用某地区的shp和tif格式数据进行实验的结果显示,转换后的图像数据与已知数据准... 为将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统一到新基准下,设计了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坐标转换流程,并基于GDAL开源库实现了shp格式和tif格式图像的高精度坐标转换。采用某地区的shp和tif格式数据进行实验的结果显示,转换后的图像数据与已知数据准确重合,表明该方法流程正确、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 坐标转换 GDAL 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规划界在社会公正价值观上的认识分歧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恺 潘兰英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60,共8页
基于当前规划领域对社会公正问题讨论的思考、笔者认为当前规划界在社会公正价值观上存在认识分歧。本文提出了6个问卷问题:(1)人和人应该是平等的吗?(2)人应该被区分等级对待吗?(3)创造社会公正和创造社会福利是一样的吗?(4)不同经济... 基于当前规划领域对社会公正问题讨论的思考、笔者认为当前规划界在社会公正价值观上存在认识分歧。本文提出了6个问卷问题:(1)人和人应该是平等的吗?(2)人应该被区分等级对待吗?(3)创造社会公正和创造社会福利是一样的吗?(4)不同经济收入的人,在城市中享受不同等级的公共服务(教育、医疗)是公正的吗?(5)城市将劳动密集产业转移出去,流动人口转移走是公正的吗?(6)落后地区在追求发展时,牺牲掉一些社会公正性来换取城市的发展,你觉得是公正的吗?基于这些问题,研究面向规划管理者、学者、设计师和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分析685份答卷在“基础价值观”、“城市权利分配”和“妥协性倾向”上的答案组合模式及其与受访者职业、性别和年龄的关系,希望由此透视当前规划界在社会公正价值观上的认识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正 空间正义 城乡规划 价值观 分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力路径基坑变形计算及支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牛建东 李泽玮 +1 位作者 肖剑 王克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80,共10页
基于半无限大弹性空间在条形荷载作用下应力的Melan解,首先根据基坑开挖过程应力状态的变化,建立基坑开挖问题的平面力学分析模型。利用Duncan-Chang曲线模型中的参数计算方法,推导加载和卸载模量公式,进而结合平面应变问题的物理方程... 基于半无限大弹性空间在条形荷载作用下应力的Melan解,首先根据基坑开挖过程应力状态的变化,建立基坑开挖问题的平面力学分析模型。利用Duncan-Chang曲线模型中的参数计算方法,推导加载和卸载模量公式,进而结合平面应变问题的物理方程和几何方程,建立平面应变问题的本构方程,得到基坑开挖后土体位移计算方法。然后建立土压力与支护结构位移的正弦和幂函数关系曲线,提出土压力计算方法。最后将理论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将土体位移和土压力的理论值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得到的基坑变形位移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土压力与位移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同时由监测数据得到锚索预应力随时间的三阶段变化趋势,以及深层水平位移和坡顶竖向位移的匙形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Melan解 应力路径 位移 土压力 实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