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蔡娟 游君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27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究案例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科实习护生80名,常规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给予案例与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比两组护生的护理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 目的探究案例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科实习护生80名,常规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给予案例与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比两组护生的护理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临床综合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护生的教学效果评价整体较优;试验组教学满意度97.50%,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实施案例与情景模拟教学法便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理教学 案例分析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晓红 戴湘怡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19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实施品管圈护理模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和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神经内科在2017年2月—2018年11月接诊的神经病患者90例及30名护理人员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5例患者...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实施品管圈护理模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和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神经内科在2017年2月—2018年11月接诊的神经病患者90例及30名护理人员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5例患者、15名护理人员。参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和工作模式,实验组采取品管圈工作模式。实施两周护理管理后,对比分析品管圈实施后患者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预后效果。结果实验组实施品管圈后患者满意程度为100.00%,显著高于参照组86.66%,实验组护理管理服务态度评分(98.54±5.23)分、护理管理责任感评分(99.45±7.32)分;实践操作技能评分(96.33±8.43)分均优于参照组服务态度评分(80.93±4.34)分、护理管理责任感评分(84.77±6.33)分;实践操作技能评分(82.45±7.2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采用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降低神经症状的发生概率,护理管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神经内科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S管理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欣 代帅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5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6S管理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该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共400例,护士3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施行6S管理,两... 目的探讨6S管理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该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共400例,护士3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施行6S管理,两组就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护士的工作压力指数、职场正念评分、职业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事件总发生率1.50%低于对照组的7.00%(P<0.05),其护理总满意率97.50%高于对照组91.00%(P<0.05)。(2)观察组阶段护士的工作压力指数较对照组阶段降低(P<0.05),其职场正念评分、职业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阶段增高(P<0.05)。结论 6S管理用于神经内科可减少护理差错事件,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还可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升其职场正念、职业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护理安全 6S管理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模拟教学对神经内科实习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孔莎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30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对神经内科实习护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9年2月份60例神经内科实习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护生接受情景模拟教学,对照组护生给予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对比考核成绩及护生对教学方...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对神经内科实习护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9年2月份60例神经内科实习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护生接受情景模拟教学,对照组护生给予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对比考核成绩及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为(96.03±2.34)分、操作考核成绩(96.13±1.34)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内科实习护生对教学方法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实习护生应用情景模拟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护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实习 护生 情景模拟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代帅 王欣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5期85-87,共3页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神经内科患者120例,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该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神经内科患者120例,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该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是5.00%,对照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3.3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1.67%,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护理除常规护理外采取风险管理护理进行干预,其风险发生率得到显著降低,护理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护理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姚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27期50-51,共2页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4例该院神经内科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2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行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操作...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4例该院神经内科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2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行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操作评分、护理不良事件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健康宣教、病房管理、护理操作、文书撰写、心理干预等护理操作评分较高,实验组坠床、压疮、静脉炎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4.76%)与参照组(21.43%)相比较低,同参照组(83.33%)相较,实验组神经内科护理满意度(97.62%)较高,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应用安全管理方式,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比例,应予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
7
作者 刘蓓 林惠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33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7月—2021年8月选择30名该院内科医务人员参与该次研究,根据时间段的不同进行分组。2020年7月—2021年1月实施内科常规护理管理(常规组);2021年2—8月实施内科优质护...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7月—2021年8月选择30名该院内科医务人员参与该次研究,根据时间段的不同进行分组。2020年7月—2021年1月实施内科常规护理管理(常规组);2021年2—8月实施内科优质护理管理(优质组)。同时在两个时间节点内各选取50例内科患者对满意度进行评测,对比两组医务人员认知水平、管理效果、管理质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医务人员认知水平对比,优质组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效果对比,优质组较常规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质量对比,优质组较常规组处于更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对比,优质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在提升医务人员管理质量、认知水平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管理效果与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 护理管理 优质护理管理 管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平 顾湘琪 杨俊凯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7期609-610,613,共3页
目的提高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方法对5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梗死范围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存活43例,死亡9例,病死率为17.3%。结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冠心病伴心房颤动致... 目的提高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方法对5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梗死范围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存活43例,死亡9例,病死率为17.3%。结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冠心病伴心房颤动致心源性栓塞是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脑水肿所致的脑疝是大面积脑梗死早期死亡的直接原因。头颅CT或MRI检查能帮助大面积脑梗死获得早期诊断。综合治疗能降低大面积脑梗死的死亡率及病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 脑梗死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教学模式在伤口造口专科培训中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玲丽 侯阳 +1 位作者 陈彦 张翠娥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31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在伤口造口专科培训中实施自主教学模式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伤口造口专科培训的护理人员50名展开对照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划分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两组护理人员例数相等,对照组实施传统培训措施,... 目的分析探讨在伤口造口专科培训中实施自主教学模式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伤口造口专科培训的护理人员50名展开对照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划分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两组护理人员例数相等,对照组实施传统培训措施,观察组则应用自主教学模式,对比分析教学效果。结果教学培训后两组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表示,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以及操作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人员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表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对自身素质、科室工作情况以及沟通交流、教学科研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伤口造口专科培训中应用自主教学模式具有理想效果,对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教学模式 伤口造口 专科培训 培训效果 培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动脉内溶栓+大剂量脱水药治疗的临床实用性
10
作者 李一心 黄芳 《北方药学》 2021年第7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动脉内溶栓+大剂量脱水药治疗的临床实用性。方法:将100例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动脉内溶栓治疗+大剂量脱水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动脉内溶栓+大剂量脱水药治疗的临床实用性。方法:将100例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动脉内溶栓治疗+大剂量脱水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死亡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ESS评分、BI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动脉内溶栓及大剂量脱水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动脉内溶栓 大剂量脱水药 血管再通 神经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老年卒中患者结局的影响
11
作者 刘娜 张翠娥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19期64-66,共3页
目的探究对老年卒中患者应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其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方式,以2018年4月—2019年10月入住该院的36例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实施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方式,同年以入住该院的36例脑卒中患者为参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探究对老年卒中患者应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其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方式,以2018年4月—2019年10月入住该院的36例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实施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方式,同年以入住该院的36例脑卒中患者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入院费用、肢体功能改善程度。结果两组人均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日均护理费用明显低于参照组,实验组肢体功能、自理能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理能力,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控制管理 护理管理 老年卒中患者 患者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