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年龄≤30岁慢性HBV感染者启动抗病毒治疗无创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1
作者 赖长祥 唐情容 +7 位作者 张秀连 唐奇远 李知玉 周旋 冼文杰 陈瑞坤 吴晓娟 王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8-1333,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无创模型预测年龄≤30岁的慢性HBV感染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并验证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 目的通过构建无创模型预测年龄≤30岁的慢性HBV感染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并验证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治疗组(有抗病毒治疗指征,n=41)和观察组(无抗病毒治疗指征,n=134)。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血清生化学等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的参数,通过相关参数构建不同的预测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不同模型的诊断价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间ALT、铁蛋白、总胆固醇(CHOL)、TG、PLT、肝硬度(STE)、Ⅲ型前胶原N末端肽(PⅢ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OL(OR=0.4,95%CI:0.2~1.0)、STE(OR=1.5,95%CI:1.0~2.1)、PⅢP(OR=1.1,95%CI:1.0~1.1)是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的独立预测因子。模型1(STE+PⅢP+CHOL)、模型2(STE+PⅢP)、模型3(STE+CHOL)、模型4(PⅢP+CHOL)及STE、PⅢP、CHOL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848、0.725、0.725、0.836、0.725、0.634,模型1 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特异度为77.34%,敏感度为96.36%,与STE、PⅢP、CHOL及模型2、模型3、模型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21、3.08、3.06、3.23、0.89、0.88,P值均<0.05)。结论通过由CHOL、STE、PⅢP指标构建的无创模型对年龄≤30岁的慢性HBV感染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预测 年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TNFSF14、sIL-2R水平及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美民 李文娟 +3 位作者 张雪红 杨丽晖 何娟 谭永卫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 14,TNFSF14)、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2R)水平变化及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7...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family 14,TNFSF14)、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2R)水平变化及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7月于长沙市第一医院接收的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8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按照患者短期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5例)和预后不良组(1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TNFSF14、sIL-2R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TNFSF14水平为(12.55±1.20)ng/L,sIL-2R水平为(255.80±25.15)pmol/L,均高于对照组[(3.80±0.53)ng/L和(100.96±10.10)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34,P<0.001;t=8.166,P<0.001)。化疗后随访3个月发现,观察组痊愈10例(12.50%),有效55例(68.75%),无效15例(18.75%);预后良好合计65例(81.25%),预后不良合计15例(18.75%)。预后不良组血清TNFSF14水平为(14.35±1.51)ng/L,sIL-2R水平为(275.64±27.10)pmol/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12.09±1.18)ng/L和(253.33±25.13)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34,P<0.001;t=3.055,P=0.003)。预后不良组的痰菌阳性比例为93.33%(14/15),高于预后良好组的58.46%(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5,P=0.01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TNFSF14水平升高(OR=8.913,95%CI:1.993~48.002)和sIL-2R水平升高(OR=7.132,95%CI:1.054~35.172)、痰菌阳性(OR=9.947,95%CI:1.233~80.253)均是导致老年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TNFSF14、sIL-2R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肺结核患者短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703(95%CI:0.549~0.857)、0.726(95%CI:0.579~0.873)和0.901(95%CI:0.818~0.999)。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TNFSF14、sIL-2R均呈高表达,TNFSF14、sIL-2R表达升高会增加患者短期不良预后发生的风险,临床应密切监测二者表达,以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老年人 肿瘤坏死因子类 受体 白细胞介素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CXCL9、IGFBP-3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莫敏 林静静 +1 位作者 卢鑫 卢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68-2574,共7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趋化因子配体9(CXCL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21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根据介入治疗1年后是否复发分成A组(61例)...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趋化因子配体9(CXCL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21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根据介入治疗1年后是否复发分成A组(61例)和B组(15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因子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肿瘤最大径>3 cm、有微血管侵犯、峰值强度(PI)高、达峰时间(TTP)短、到达时间(AT)短、血清CXCL9水平高及血清IGFBP-3水平低是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I、TTP、AT联合血清CXCL9、IGFBP-3检测预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其余单一因素检测(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风险较高,其独立危险因素涵盖多个方面,且超声造影参数、血清CXCL9、IGFBP-3联合可提高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超声造影参数 趋化因子配体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境外输入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晓芳 陈美平 +3 位作者 周志国 陈东 莫娟 刘激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351,共8页
目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又称新型冠状病毒,其新变异株不断产生,中国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增加。具有更强传染性、免疫逃逸能力和重复感染能力的Omicron变异株在短... 目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又称新型冠状病毒,其新变异株不断产生,中国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增加。具有更强传染性、免疫逃逸能力和重复感染能力的Omicron变异株在短时间内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也陆续报道境外输入的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湖南省Omicron变异株境外输入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更好地了解Omicron变异株的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控制境外输入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16日至31日湖南省长沙市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境外输入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一般情况、临床分型、临床症状、SARS-CoV-2疫苗接种情况及肺部CT影像等资料。采集鼻咽拭子及血液标本,利用SARS-CoV-2检测试剂盒通过磁珠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比较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患者ORF1ab基因和N基因的Ct值差异;特异性IgM、IgG抗体分别采用SARS-CoV-2 IgM检测试剂盒和SARS-CoV-2 IgG检测试剂盒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比较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患者特异性抗体IgM抗体和IgG抗体的差异。结果:共收治17例Omicron变异株境外输入感染者,其中确诊15例(普通型5例、轻型10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17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均为中国籍,年龄总体偏年轻,男性16例。9例患者有基础疾病,其中3例患者为呼吸系统疾病。17例感染者均已完成SARS-CoV-2疫苗全流程接种,但仅有1人接种了SARS-CoV-2疫苗加强针。患者临床表现较轻,主要表现为咽喉干/痛/痒、咳嗽、乏力。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患者的总蛋白质和肌酸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但其他生化指标均出现异常,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患者间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确诊患者中C反应蛋白升高者较多。入院时特异性IgM、IgG抗体检出率为100%,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患者间特异性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患者ORF1ab基因的Ct值分别为21.35和18.39,N基因的Ct值分别为19.22和15.67,核酸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3例患者肺部CT存在异常,表现为少量斑片状、条索状影,其中1例入院时未见异常,入院后出现肺部病变并呈现游走性现象。结论: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有年轻化趋势且临床症状较轻,但病毒载量高、传染性强,因此对无症状感染者和表现轻微症状感染者的及时识别和有效隔离、管控极其重要;在疫情防控上,政府仍需加强境外输入的风险管控,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以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Omicron变异株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境外输入 流行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GP73、CHI3L1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及病理变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卢瑾 闻名 +5 位作者 唐情容 徐春华 占春玲 徐逸洲 杨丽晖 杨丽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6-159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科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确诊的80例CHB感染且发生肝纤维...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科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确诊的80例CHB感染且发生肝纤维化患者作为肝纤维化组,感染科门诊既往确诊的CHB感染但未发生肝纤维的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GP3、CHI3L1、肝功能、纤维化指标,并根据Scheuer系统标准将肝纤维化组患者分为轻度、显著肝纤维化患者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肝纤维化组患者血清GP3、CHI3L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GP3、CHI3L1、GP3+CHI3L1分别绘制ROC曲线,其诊断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62.81%、60.94%、96.33%,特异度为:80.66%、80.05%、75.30%,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92、0.756、0.908;肝纤维化组患者的ALT、AST、HA、LN、PCⅢNP、CⅣ、C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LT测定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肝纤维化患者49例(S2期33例、S3期16例)、轻度肝纤维化患者31例(均为S1期),中重度肝纤维化患者血清GP3、CHI3L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肝纤维化患者的DBIL、ALT、AST、HA、LN、PCⅢNP、CⅣ、CG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LT测定值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清GP3、CHI3L1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两项指标结合应用有利于诊断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Scheuer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30岁转氨酶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无创诊断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情容 赖长祥 +4 位作者 王方 卢瑾 徐春华 李向军 徐逸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0-1795,共6页
目的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生化及影像学等常用无创伤性指标中筛选出特定指标,构建年龄≤30岁、ALT水平正常CHB患者肝纤维程度无创性诊断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该类患者行有创的肝穿刺活检,从而指导其抗病毒治疗时机。方法收... 目的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生化及影像学等常用无创伤性指标中筛选出特定指标,构建年龄≤30岁、ALT水平正常CHB患者肝纤维程度无创性诊断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该类患者行有创的肝穿刺活检,从而指导其抗病毒治疗时机。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及长沙市第一医院行肝穿刺活检的年龄≤30岁ALT正常的CHB患者251例,其中模型组175例,验证组76例,根据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筛选出临床常用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经Spearman等级相关逐一分析各指标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联性,筛选出有关联的指标(P<0.01,r>0.200),采用Logistic回归创建无创诊断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能力并进行验证,将该模型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模型APRI及FIB-4进行比较。病理结果一致性采用诊断试验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筛选17项临床常用指标,其中9项指标[ALT、AST、GGT、铁蛋白(FERR)、血小板计数(PLT)、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Ⅳ胶原(CⅣ)、HBV DNA以及脾厚]与肝纤维化有关联(P<0.01,r>0.232),根据以上指标建立预测模型为:P=1/(1+e^(-γ)),γ=-1.902+0.106×AST-0.011×PLT-0.265×HBV DNA+0.059×PⅢP(P为预测患者肝纤维化≥S2的概率值,γ为预测指数),单项指标与模型比较提示该模型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2,其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76.9%;以76例患者进行验证,准确度为77.6%。该模型与模型APRI及FIB-4进行比较,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准确性。结论本研究创建的无创诊断模型相较于国际上常用模型APRI及FIB-4能更准确地判断该类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肝组织活检,并指导其抗病毒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组 乙型肝炎 慢性 转氨酶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儿童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万柳 张权 祝益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231-235,共5页
急性肝衰竭是指当受到多种因素作用引起肝实质细胞损害而发生大量坏死病变,导致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功能障碍或失代偿,进而出现以黄疸、凝血障碍、腹腔积液、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儿童急性肝衰竭研究组将儿童... 急性肝衰竭是指当受到多种因素作用引起肝实质细胞损害而发生大量坏死病变,导致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功能障碍或失代偿,进而出现以黄疸、凝血障碍、腹腔积液、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儿童急性肝衰竭研究组将儿童急性肝衰竭定义为有肝损伤的生物化学证据,包括病史中没有已知的慢性肝病;维生素K不能及时纠正的凝血功能异常;有肝性脑病并且国际标准化比值>1.5或者凝血酶原时间≥15 s,或不伴有肝性脑病国际标准化比值>2或者凝血酶原时间≥20 s。近年来儿童肝衰竭并不少见,病因及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病情进展快,常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缺乏特效治疗,病死率高达70%,严重威胁着肝衰竭患儿的生命。因此,制定儿童肝衰竭的优化治疗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有许多研究者在尝试联合应用血液净化技术,且已获得阶段性的进展,使其有望成为一种具有良好疗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儿童 血浆置换 连续性血液净化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离病房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探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露池 孔繁晶 +4 位作者 谢元林 范小艳 任南 陈勇 厉晓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1-705,共5页
目的了解隔离病房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情况,为精准医院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采集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隔离病房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清洁消毒前的物体表面标本,参考咽拭子标本检测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 目的了解隔离病房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情况,为精准医院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采集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隔离病房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清洁消毒前的物体表面标本,参考咽拭子标本检测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采集隔离病房各类物体表面标本191份,9份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71%。阳性标本均来自于隔离病房污染区,呼吸机面板、B超机探头及外表面、医疗废物桶脚踏板、患者被套、床头灯开关、医务人员手、床头桌、厕所门把手、患者手机各检出阳性标本1份;潜在污染区及清洁区采集的所有物体表面标本均未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污染区有咳嗽症状患者周围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无咳嗽症状患者周围环境(10.81%VS 1.43%,P<0.05);患者个人物品、患者生活用品、医疗设施设备及医患手冠状病毒核酸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离病房污染区新型冠状病毒污染严重,尤其是有咳嗽症状患者的周围环境。按相关要求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才能切实降低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冠肺炎 污染 隔离病房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硬度联合血清腺苷脱氨酶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谢青 李曾 +2 位作者 唐臻 李金强 刘凤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评价FibroTouch(FT)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肝脾硬度及其联合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重度食管静脉曲张(EV)的预判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6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评价FibroTouch(FT)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肝脾硬度及其联合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重度食管静脉曲张(EV)的预判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6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FT测量肝脏硬度值(LSM)和脾脏硬度值(SSM),完善电子胃镜、血清ADA、Hb、PLT、Alb、ALT及AST检查,计算血清肝纤维化指标APRI、AAR及FIB-4。将研究对象根据胃镜下EV程度,分为重度EV组(n=58)和非重度(无或轻中度)EV组(n=62)。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性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LSM、SSM、ADA与重度EV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LSM、SSM、ADA诊断重度EV的效能,计算敏感度及特异度,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计算联合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AUC比较应用Z检验。结果LSM、SSM与ADA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SM、SSM、ADA与重度EV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6、0.743和0.723(P值均<0.05)。LSM、SSM、ADA预判重度EV的最佳阈值分别为22.35 kPa、45.25 kPa和34.50 U/L,AUC分别为0.746、0.802和0.791,灵敏度分别为82.8%、75.9%和58.6%,特异度分别为65.6%、77.4%和90.2%。LSM+ADA、SSM+ADA、LSM+SSM+ADA联合预判重度EV的AUC分别为0.826、0.853和0.907(P值均<0.05)。结论肝脾硬度联合血清ADA对重度EV具有较好的预判价值,能够为临床上拒绝行胃镜检查患者预测重度EV提供初步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FIB-4指数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荃 李金强 黎晓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冬春季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NASH患者,根据血清1,25(OH)_(2)D_(3)水平分为3组:A组为1,25(OH)_(2)D_(3)缺乏组(<20 ng/mL),B组为1,2...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冬春季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NASH患者,根据血清1,25(OH)_(2)D_(3)水平分为3组:A组为1,25(OH)_(2)D_(3)缺乏组(<20 ng/mL),B组为1,25(OH)_(2)D_(3)不足组(20~30 ng/mL),C组为1,25(OH)_(2)D_(3)充足组(>30 ng/mL)。比较3组患者血清1,25(OH)_(2)D_(3)、ALT、AST、TBil、TC、TG、IL-18、IL-37水平和肝脏病理分级的差异,计算FIB-4指数。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NASH患者120例,A、B、C 3组各40例。与A组比较,B、C两组患者1,25(OH)_(2)D_(3)、IL-37水平升高,而FIB-4指数和ALT、AST、TBil、TC、TG、IL-18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B组比较,C组患者1,25(OH)_(2)D_(3)、IL-37水平升高,FIB-4指数和ALT、AST、TC、TG、IL-18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25(OH)_(2)D_(3)与ALT(r=-0.84,P<0.001)、AST(r=-0.77,P<0.001)、TBil(r=-0.32,P<0.001)、TC(r=-0.45,P<0.001)、TG(r=-0.42,P<0.001)、IL-18(r=-0.40,P<0.001)及FIB-4指数(r=-0.62,P<0.001)均呈负相关,而与IL-37(r=0.59,P<0.001)呈正相关。与A组相比,B、C组中与重度脂肪变(χ^(2)=51.46,P<0.001)、桥接纤维化与早期肝硬化(χ^(2)=36.59,P<0.001)、桥接坏死与大片坏死(χ^(2)=37.28,P<0.001)比例下降。光镜示A组肝细胞广泛气球样变,大量大泡性为主的脂滴,肝板排列紊乱,淋巴细胞浸润,局灶桥接纤维化;B组多数为点灶坏死,门静脉周围纤维化,脂滴大小不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肝细胞气球样变;C组少量肝细胞气球样变,局灶窦周纤维化,少数点灶坏死,肝细胞胞质可见少量脂滴。结论维生素D水平越低,NASH患者肝损伤、肝纤维化程度越明显,检测维生素D有助于评估NASH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维生素D FIB-4指数 白细胞介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病例121例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亚雄 谢君 +5 位作者 臧婧蕾 谢元林 郑芳 唐伟 钟正 蔡春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愈出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收集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从2020年1月30日至2月20日治愈出院的12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COVID⁃19患者存在高血压,心脏、肾脏基础病...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愈出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收集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从2020年1月30日至2月20日治愈出院的12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COVID⁃19患者存在高血压,心脏、肾脏基础病更容易发展为重型/危重型,在重型/危重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超敏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轻型/普通型,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前者中明显低于后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重型/危重型患者在治疗后,CRP及NLR明显低于治疗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轻型/普通型患者使用两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效果优于单药治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患者NLR及CRP上升,嗜酸性粒细胞下降时需要警惕转重型/危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OX1、CXCL10、β2GPI 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 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曾 谢青 李金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8-592,共5页
目的研究巯基氧化酶1(QSOX1)、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β2糖蛋白I(β2GPI)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其中40例慢性乙型肝... 目的研究巯基氧化酶1(QSOX1)、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β2糖蛋白I(β2GPI)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其中40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为慢性乙肝组,40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40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为肝癌组,40例非HBV感染肝病患者为非HBV肝病组,选择40例同期无HBV感染的健康体检志愿者为正常组。检测所有入选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QSOX1、CXCL10、β2GPI。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QSOX1、CXCL10、β2GPI、ALT、TBIL水平分别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正常组和非HBV肝病组(P<0.05)。随着慢性乙肝患者严重程度增加,QSOX1、CXCL10、β2GPI、TBIL水平逐渐升高(P<0.05)。肝癌、肝硬化、慢性乙肝组QSOX1、CXCL10、β2GPI、ALT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和非HBV肝病组;其中肝癌患者QSOX1、CXCL10、β2GPI表达最高,ALT水平降低(P<0.05)。QSOX1、CXCL10、β2GPI与肝功能指标(ALT、TBIL)呈正相关。结论QSOX1、CXCL10、β2GPI可作为反映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脏炎性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与患者肝功能损伤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HBV相关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氧化酶1 趋化因子配体10 Β2糖蛋白I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肝轴:肠道微生物稳态与肝细胞癌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荃 蔡春琳 李金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10-2717,共8页
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肝脏代谢稳态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通过参与胆汁酸代谢影响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肠-肝轴”在肝脏疾病发病机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纠正肠道生态失衡以恢复正常胆汁酸水平,可能是阻止肝细胞癌进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肝脏代谢稳态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通过参与胆汁酸代谢影响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肠-肝轴”在肝脏疾病发病机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纠正肠道生态失衡以恢复正常胆汁酸水平,可能是阻止肝细胞癌进展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胆汁酸受体影响肝细胞癌的相关机制以及最新治疗靶点,旨在为早期防治肝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胃肠道微生物组 胆汁酸类和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闻名 卢瑾 谢元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肝功能损害与临床分型的关系,以及COVID-19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否会加重肝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17日至2月20日收治... 目的: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肝功能损害与临床分型的关系,以及COVID-19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否会加重肝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17日至2月20日收治的110例确诊COVID-19患者中出现的肝功能异常情况,检测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结果:49.1%的COVID-19患者合并肝损伤。重型(危重型)患者与普通型(轻型)患者相比,ALT,AST和ALB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BI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COVID-19患者与HBsAg阴性COVID-19患者比较,肝功能损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暂未发现急性肝损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结论:COVID-19患者肝损伤发生率高,以ALT和AST轻至中度升高、ALB下降为主要特点。重型、危重型患者肝损伤的程度明显升高,其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未显示加重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肝损伤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首例Paxlovid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BA.5变异株复阳病例报道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美平 郭婷 +2 位作者 周志国 陈东 周海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75-1780,共6页
报告1例口服奈玛特韦/利托那韦(nirmatrelvir/ritonavir,Paxlovid)治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复阳的病例资料。患者初次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 报告1例口服奈玛特韦/利托那韦(nirmatrelvir/ritonavir,Paxlovid)治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复阳的病例资料。患者初次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BA.5变异株后采用Paxlovid治疗,SARS-CoV-2核酸检测转阴出院后第11天SARS-CoV-2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且核酸循环数阈值与首次感染时相当,2次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属同种病毒株感染,提示复阳。复阳后患者未经特异性治疗,隔离观察10 d后2次鼻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转阴出院。Paxlovid治疗COVID-19后出现复阳的病例在临床工作中不少见,大多无需特异性治疗即可恢复,但仍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可能导致SARS-CoV-2复阳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复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热知识问答
16
作者 张爱琼 王笑 《农村百事通》 2022年第9期57-57,共1页
1.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由感染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登革热患者及登革热病毒隐性感染者(感染登革病毒而未发病的人),尤其是发病5天内的患者。登革热是虫媒传染病,不会人传人。夏、秋季为登革热的高发季节,主要通... 1.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由感染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登革热患者及登革热病毒隐性感染者(感染登革病毒而未发病的人),尤其是发病5天内的患者。登革热是虫媒传染病,不会人传人。夏、秋季为登革热的高发季节,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病毒 隐性感染者 登革病毒 知识问答 虫媒传染病 急性传染病 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脂肪肝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17
作者 李向军 唐情容 《农村百事通》 2021年第5期50-51,共2页
我国脂肪肝患者的数量近年来不断上升,发病率达到了20%~30%,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第一大肝脏疾病。那么,脂肪肝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预防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脂肪肝?脂肪肝是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过度堆积的一... 我国脂肪肝患者的数量近年来不断上升,发病率达到了20%~30%,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第一大肝脏疾病。那么,脂肪肝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预防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脂肪肝?脂肪肝是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过度堆积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正常情况下,人体肝脏中脂肪含量不超过肝脏重量的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肝脏 肝脏重量 肝脏疾病 脂肪肝 病毒性肝炎 脂肪含量 如何预防 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