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沙地区耐药肠球菌在动物性食品生产链的分布特征
1
作者 刘建勤 戴伶 +4 位作者 王洪亮 张震萍 陈念 曹槊 陈小军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69-73,共5页
为了解长沙地区动物性食品生产链中肠球菌的耐药情况,采集了养殖场、屠宰场和销售市场共计59个采样点的919份样本,进行肠球菌的分离和质谱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0种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共分离到276株... 为了解长沙地区动物性食品生产链中肠球菌的耐药情况,采集了养殖场、屠宰场和销售市场共计59个采样点的919份样本,进行肠球菌的分离和质谱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0种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共分离到276株肠球菌(分离率为30.03%),分离菌株对头孢西丁和头孢噻呋耐药率最高(90.58%和85.14%),其后依次是氟苯尼考(72.46%)、四环素(67.39%)、庆大霉素(67.39%)、红霉素(64.49%)、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48.55%)、恩诺沙星(43.84%)、利奈唑胺(26.09%)和万古霉素(17.39%)。另对养殖(包括鸡、羊、猪和牛等动物的养殖场)、屠宰和销售等环节分离的肠球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养殖环节分离羊源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高达56.00%,猪源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达41.94%。此外,屠宰环节和销售环节分离的肠球菌对大环内酯类、头孢类、酰氨醇类的耐药率低于养殖环节分离的动物源性肠球菌。供应链中肠球菌多重耐药问题十分严重,多重耐药肠球菌占比达88.77%,更有对9类药物耐药的超级肠球菌。结果提示,长沙地区耐药肠球菌已在猪、鸡、羊和牛等动物的养殖场广泛流行,有通过在屠宰和销售的过程中交叉污染肉品并向消费者传播的可能性,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链 肠球菌 耐药性 养殖 屠宰 销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长沙 主动担当 高效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汇总工作
2
作者 崔晓玉 黄志强 +3 位作者 易泽夫 黄令如 王少希 胡明勇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7期19-21,共3页
通过系统化部署与高效执行,长沙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各项工作均走在了全省前列。2024年,长沙市确定为全国首批整建制推进数据分析和成果汇总的地区,持续引领全市土壤普查高质高效发展。现将长沙市在推进成果汇总工作的经验做法总结成文... 通过系统化部署与高效执行,长沙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各项工作均走在了全省前列。2024年,长沙市确定为全国首批整建制推进数据分析和成果汇总的地区,持续引领全市土壤普查高质高效发展。现将长沙市在推进成果汇总工作的经验做法总结成文,供大家交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成果汇总 经验交流 湖南省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羔羊口疮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效果分析
3
作者 胡伟 陈文 +4 位作者 江为民 张继红 聂厚荣 廖书漪 李安定 《湖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19-22,共4页
为科学诊断与综合防治羔羊口疮病,提高养殖效益,文章对一例新建规模黑山羊养殖基地群发羔羊口疮病的综合防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临床与实验室诊断,经采取隔离消毒、局部治疗、全身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2023年12月至2024年11月期... 为科学诊断与综合防治羔羊口疮病,提高养殖效益,文章对一例新建规模黑山羊养殖基地群发羔羊口疮病的综合防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临床与实验室诊断,经采取隔离消毒、局部治疗、全身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2023年12月至2024年11月期间,新生羔羊的口疮病发病率由原100%下降为17.51%(104/594),病死率由原23.08%下降为7.69%(8/104),治愈率由原76.92%提高到92.31%(96/104),防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口疮病 诊断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株木薯青贮替代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的体外发酵特性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研究
4
作者 张继红 简耀威 +4 位作者 范斯琴 谢林志 彭泽龙 宋勇 张佩华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9-65,共7页
试验旨在使用体外产气法研究全株木薯青贮替代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对山羊瘤胃发酵特性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使用全株木薯青贮替代发酵底物中不同比例(0、5%、10%、15%、20%)的全株玉米青贮(DM),共5组,每组6个重复,进行体外产气试验... 试验旨在使用体外产气法研究全株木薯青贮替代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对山羊瘤胃发酵特性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使用全株木薯青贮替代发酵底物中不同比例(0、5%、10%、15%、20%)的全株玉米青贮(DM),共5组,每组6个重复,进行体外产气试验,测定发酵3、6、9、12、24、36、48 h累计产气量,48 h营养物质降解率,48 h产气参数及48 h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48 h累计产气量(GP48 h)与快速产气量随着全株木薯青贮替代比例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15%替代组快速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15%替代组与20%替代组潜在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2)瘤胃发酵液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随着全株木薯青贮替代比例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15%替代组发酵效果最好。(3)干物质降解率、粗蛋白降解率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随着全株木薯青贮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其中15%替代组降解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全株木薯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的比例以15%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木薯青贮 山羊 瘤胃发酵特性 营养物质降解率 体外发酵 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背胡狼源蜱的分子鉴定及pcox1、pnad5和ITS-1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刘晓恒 戴伶 +7 位作者 王洪亮 杨辉 刘增再 谭笑若 陆试全 阳朝伟 邱启官 刘伟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36,共6页
为鉴定黑背胡狼源蜱的种类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本试验于长沙市生态动物园黑背胡狼体表采集6只蜱虫,并对其线粒体部分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pcox1)、部分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脱氢酶亚基5(pnad5)和核糖体内源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 为鉴定黑背胡狼源蜱的种类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本试验于长沙市生态动物园黑背胡狼体表采集6只蜱虫,并对其线粒体部分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pcox1)、部分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脱氢酶亚基5(pnad5)和核糖体内源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6只黑背胡狼源蜱pcox1、pnad5和ITS-1基因长度分别为780、510和1500 bp,与GenBank数据库上传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后显示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100%、99.4%~100%和98.2%~100%,分别检测到2、3和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333±0.046、0.733±0.024和0.800±0.02963,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043±0.0000003、0.001±0.0000017和0.00778±0.0000038。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6只黑背胡狼源蜱与已知的长角血蜱聚类形成同一分支,与其他血蜱属蜱位于同一大分支,与其他硬蜱属蜱,例如波斯锐缘蜱、特突钝缘蜱距离较远。结果表明,6只黑背胡狼源蜱为长角血蜱,pcox1、pnad5和ITS-1基因均可作为长角血蜱鉴定的遗传分子标记。本试验对黑背胡狼源蜱进行分子鉴定并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为长角血蜱的分类鉴定以及黑背胡狼蜱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黑背胡狼 部分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pcox1) 部分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脱氢酶亚基5(pnad5) 核糖体内源转录间隔区1(ITS-1) 分子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饲粮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继红 谢林志 +1 位作者 周银凡 张佩华 《湖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59-62,共4页
植物甾醇是一种植物中天然存在的以环戊烷全氢菲为骨架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低胆固醇、抗炎、抗病毒、抗氧化、调节体内激素和代谢等生物学功能,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应用于食品、饲粮等领域,在畜禽产业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文章对... 植物甾醇是一种植物中天然存在的以环戊烷全氢菲为骨架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低胆固醇、抗炎、抗病毒、抗氧化、调节体内激素和代谢等生物学功能,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应用于食品、饲粮等领域,在畜禽产业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文章对植物甾醇的来源、生物学功能、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禽饲粮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更进一步探究其功能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生物学功能 饲料添加剂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猪场圆环病毒与肺炎支原体免疫程序实践探索和优化策略
7
作者 孟晨光 李璇 +5 位作者 梁彤彤 黄冬平 黎作华 王冰飞 戴伶 麦金辉 《中国猪业》 2025年第4期65-72,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湖南省郴州润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保持猪蓝耳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双阴性,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支原体抗原阴性状态下,遵循原有免疫程序,探寻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采... 本研究旨在探讨湖南省郴州润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保持猪蓝耳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双阴性,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支原体抗原阴性状态下,遵循原有免疫程序,探寻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采集种猪场母猪及生长猪血清样本共224份,通过自建检测方法针对猪场不同胎次母猪和不同周龄生长猪只的血清进行猪圆环病毒及猪支原体抗体检测分析。结果表现为不同胎次的母猪群均具备较高的猪圆环病毒保护性Cap抗体,抗体阳性率达100%,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仅在个别高胎次的母猪中存在高水平猪圆环病毒感染性Rep抗体,大部分均以低水平感染性Rep抗体存在。不同周龄生长猪中,各周龄阶段的生长猪只均具有保护性抗体,除12周龄外,其他各周龄的生长猪均存在猪圆环病毒感染性Rep抗体,但抗体水平不高。不同胎次的母猪群中均存在较低水平的猪肺炎支原体抗体,该抗体产生是由于母猪从后备到产第一胎期间感染猪肺炎支原体所致。在生长猪群中,接种支原体疫苗后,产生了免疫应答;但其抗体水平并不高,同时在28周龄后,猪群感染支原体并未出现抗体水平很高的猪只,表明接种的疫苗对抑制后来的感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结合猪场现有免疫程序检测的抗体水平和消长规律看,本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免疫程序调整建议,通过调整免疫时间或加强免疫次数优化,以期为该种猪场的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猪 圆环病毒 肺炎支原体 种猪场 免疫程序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