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区悬索桥重力式锚碇设计与施工技术
1
作者 朱冠华 吴启槟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4,共7页
张官高速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为双塔单跨悬索桥,主缆跨径布置为(220+800+238) m,两岸均采用重力式锚碇。该桥位于山区,锚碇区域土体岩层节理裂隙较发育且较破碎,锚碇基坑范围内有赋存于基岩风化节理裂隙、层面裂隙中的地下水,地下水位随季... 张官高速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为双塔单跨悬索桥,主缆跨径布置为(220+800+238) m,两岸均采用重力式锚碇。该桥位于山区,锚碇区域土体岩层节理裂隙较发育且较破碎,锚碇基坑范围内有赋存于基岩风化节理裂隙、层面裂隙中的地下水,地下水位随季节和雨季动态变化。锚碇由锚块、散索鞍支墩及基础、前锚室(含前墙)、后锚室、锚固体系及施工人洞等组成,锚碇基底设计为阶梯形齿坎式;锚固体系采用可更换多股成品索式锚固体系;锚块、散索鞍支墩基础等部位混凝土采用低水化热水泥;锚碇基坑排水路径为渗水沟→集水井→排水洞。锚碇体分块分层进行浇筑施工,预应力锚固体系采用型钢劲性骨架定位,前锚室及散索鞍支墩之间三角区采用落地钢管支架施工。为保护生态环境,结合施工工期、施工难度、安全风险、施工成本等方面对比,锚碇基坑排水采用定向钻拉管施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重力式锚碇 低水化热水泥 分块分层施工 基坑排水 定向钻拉管 结构设计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应力条件下高液限红黏土湿化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邱祥 李锦鸿 +4 位作者 曾波 付宏渊 罗震宇 陈镜丞 刘忠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28-2040,共13页
针对我国南方地区高液限红黏土低路堤存在工后沉降变形的问题,采用自主设计可测试低应力条件下岩土体湿化变形的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围压、轴压与围压之比和压实度条件下高液限红黏土竖向湿化应变、侧向湿化应变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可以... 针对我国南方地区高液限红黏土低路堤存在工后沉降变形的问题,采用自主设计可测试低应力条件下岩土体湿化变形的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围压、轴压与围压之比和压实度条件下高液限红黏土竖向湿化应变、侧向湿化应变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可以考虑围压、轴压与围压之比、压实度影响的高液限红黏土竖向湿化应变峰值预估模型,并对预估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为: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下,高液限红黏土侧向湿化应变与竖向变形均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高液限红黏土试样在湿化变形稳定后呈现上部大、下部小的特点;高液限红黏土侧向湿化应变开始响应至达到峰值所需时间、侧向湿化应变峰值、竖向变形量峰值与围压、轴压与围压之比呈正相关;高液限红黏土侧向湿化应变峰值、竖向变形量峰值与压实度呈负相关,侧向湿化应变开始响应至达到峰值所需时间与压实度呈正相关;高液限红黏土侧向湿化应变可以分成由增湿引起的侧向湿化应变和由膨胀性矿物吸水引起的侧向湿化应变两部分;不同因素对高液限红黏土竖向湿化应变峰值的影响程度为:压实度>轴压与围压之比>围压;本研究对高液限红黏土低路堤工后沉降变形预测与控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高液限红黏土 低应力 侧向湿化应变 竖向湿化应变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机车蓄电池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彦红 刘剑 +1 位作者 陈露 康会峰 《工矿自动化》 2009年第11期76-78,共3页
针对现有的机车蓄电池检测系统存在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弱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机车蓄电池检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详细阐述了系统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设计及采用DV-Hop定位算法进行节点定位的方法... 针对现有的机车蓄电池检测系统存在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弱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机车蓄电池检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详细阐述了系统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设计及采用DV-Hop定位算法进行节点定位的方法。该系统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数据库对采集的蓄电池信息进行处理、管理及显示,从而使操作人员可以直观地观察蓄电池的工作曲线,作出实时诊断;传输部分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使得系统具备了良好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速度,也减少了机车的内部布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 蓄电池检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 嵌入式系统 节点定位 DV-H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倾斜检测仪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剑 张彦红 陈露 《隧道建设》 2009年第5期513-516,542,共5页
应实际工程需要,开发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地铁隧道倾斜检测系统,详细设计了该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嵌入式系统终端及系统的传输通信等。以嵌入式终端设备为主体,全面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最后在该硬件系统上移植了嵌入式操作... 应实际工程需要,开发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地铁隧道倾斜检测系统,详细设计了该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嵌入式系统终端及系统的传输通信等。以嵌入式终端设备为主体,全面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最后在该硬件系统上移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并对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测试、调试,达到了设计目的,并克服了原有设备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嵌入式系统 图形界面 隧道倾斜 检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桥RPC箱梁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胡红波 彭鑫 刘高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0,共5页
为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箱梁替代普通混凝(NC)箱梁的技术可行性,以32m跨标准NC箱梁为初始模型,采用ANSYS软件中零阶法与随机搜索法对RPC箱梁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在RPC箱梁基本截面尺寸优化的基础上,沿箱梁纵向设置厚0.15m的横隔板,建... 为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箱梁替代普通混凝(NC)箱梁的技术可行性,以32m跨标准NC箱梁为初始模型,采用ANSYS软件中零阶法与随机搜索法对RPC箱梁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在RPC箱梁基本截面尺寸优化的基础上,沿箱梁纵向设置厚0.15m的横隔板,建立无横隔板、横隔板间距8m与横隔板间距4m的RPC箱梁模型,对比分析各模型受力性能,并对优化的多横隔板RPC箱梁与NC箱梁的静、动力特性及经济性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横隔板间距为4m的RPC箱梁受力性能最优;与NC箱梁相比,RPC箱梁竖向刚度增大2.57%,竖向自振频率增大18.48%;RPC箱梁自重比NC箱梁减少32.14%,预应力筋用量减小19.78%;在动荷载作用下,与NC无砟轨道梁桥体系相比,RPC梁桥体系各构件竖向位移均减小,竖向加速度局部增大,但整体呈下降趋势;RPC箱梁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 箱形梁 活性粉末混凝土 优化设计 受力性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