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的多理论模型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在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陈豪倩 朱霞 +1 位作者 席明霞 肖芬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的多理论模型(MTM)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在肺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3年8月入住长沙市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的114例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的多理论模型(MTM)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在肺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3年8月入住长沙市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的114例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58例接受常规干预,干预组56例在接受常规干预的同时接受基于MTM的肺癌PICC置管患者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第1个月、干预第3个月、随访第3个月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以及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栓、置管侧肢体水肿、导管移位以及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第1个月、第1个月、随访第1个月干预组患者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及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率及置管侧肢体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基于MTM的肺癌PICC置管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能有效提高并维持患者带管期间运动依从性,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PICC 健康行为改变的多理论模型 上肢抗阻运动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及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徐伟 李辉萍 +6 位作者 王振 贺国华 胡珏 童洋萍 李芳毅 宋康平 刘新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7-511,共5页
目的 探讨年龄≥80岁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IVT)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1年3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IVT治疗的老年ACI患者397例,分为≥80岁组92例和60~79岁组305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预后... 目的 探讨年龄≥80岁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IVT)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1年3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IVT治疗的老年ACI患者397例,分为≥80岁组92例和60~79岁组305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症状性出血转化(SHT)以及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60~79岁组比较,≥80岁组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SHT、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比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3个月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明显升高,良好预后比例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5~14分、基线NIHSS评分≥15分、SHT、心力衰竭及SAP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基线NIHSS评分≥15分(OR=1.414,95%CI:1.150~1.740,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OR=0.836,95%CI:0.745~0.937,P<0.01)是SH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80岁不是SHT以及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基线NIHSS评分、SHT、心力衰竭以及SAP是老年ACI患者IVT治疗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80岁并不是SHT以及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最佳证据实施现状调查 被引量:26
3
作者 戴凡 吴传芳 +1 位作者 谭创 龙建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4-780,共7页
目的了解某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预防与控制实施现状,为医疗机构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最佳证据,降低CRBS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21年7月对某省二... 目的了解某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预防与控制实施现状,为医疗机构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最佳证据,降低CRBS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21年7月对某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CRBSI防控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问卷87份,有效问卷79份,有效回收率90.8%。79所医疗机构的CRBSI监测工作(89.9%)和防控制度的制定(94.9%)基本落实,但制度更新滞后,仅78.7%予以更新。68.4%的医院关注了本院近3年的CRBSI发病率,关注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发病率的医院较少,最低仅占38.9%。置管前评估(100%)和置管时置管者无菌操作技术(≥97.5%)落实较好。CRBSI防控指南落实的四个薄弱环节:仅有3.8%的医院选用含洗必泰醇浓度>0.5%的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54.4%的医院紧急状态下置管不能保证有效无菌操作技术时未在2 d内拔管,43.0%的医院存在病房内置管现象,43.0%的医院在使用导管输血后未在4 h内更换附加装置;26.6%的医院表明重症监护病房(ICU)是CRBSI发病率最高的科室。结论目前临床上CRBSI防控措施的落实与指南有一定差距,建议医务人员加强对最佳实践标准的认识,切实遵照指南落实感染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CRBS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最佳证据 实施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念的补充替代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水平和炎性因子及脂肪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舒玲 龚波 +1 位作者 王婧 粟艳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3-568,582,共7页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在全球普遍流行,在中国GDM发生率高达14.8%,妊娠期高血糖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目的探讨GDM孕妇采用基于正念的补充替代疗法的干预效果。方法2021年3—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长沙市中心医院门...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在全球普遍流行,在中国GDM发生率高达14.8%,妊娠期高血糖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目的探讨GDM孕妇采用基于正念的补充替代疗法的干预效果。方法2021年3—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长沙市中心医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64例GDM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饮食宣教、运动指导,试验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采用8周基于正念的补充替代疗法。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炎性因子、丝氨酸蛋白抑制剂(vaspin)水平,随访新生儿结局指标(出生体质量、随机血糖)。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vasp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vaspin低于干预前(P<0.05);试验组GDM孕妇分娩时体质量、分娩时体质指数、妊娠期增重、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随机血糖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GDM孕妇给予8周基于正念的补充替代疗法可降低其体质指数,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炎性因子及脂肪因子水平,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补充与替代医学 正念 炎症 脂肪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