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碳源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兰贵红 鲁莹纯 +3 位作者 廖兴盛 杨杰 张鑫磊 王枝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4,共5页
为解决石油污染土壤中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土著微生物生长缓慢的问题,研究了分别添加玉米淀粉、玉米粉、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4种碳源对土样细菌总量和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淀粉作为碳源时土样TN和TP的下降幅度均最大;添... 为解决石油污染土壤中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土著微生物生长缓慢的问题,研究了分别添加玉米淀粉、玉米粉、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4种碳源对土样细菌总量和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淀粉作为碳源时土样TN和TP的下降幅度均最大;添加玉米淀粉和玉米粉比添加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对直链烷烃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但对较为复杂的芳香烃化合物降解效果较差。降解反应第40天时,分别添加玉米淀粉、玉米粉、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的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67.25%、48.60%、46.30%和2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碳源 玉米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发酵芝麻粕替代菜粕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微生物及小肽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宋鹏 曹申平 +6 位作者 唐建洲 彭亮 罗文婕 熊鼎 邓岳松 贺喜 刘臻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7-1154,共8页
实验以初重(99.98±0.69)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发酵芝麻粕替代菜粕蛋白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微生物以及小肽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添加0、5%、10%和15%发酵芝麻粕分别替代菜粕蛋白0、11... 实验以初重(99.98±0.69)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发酵芝麻粕替代菜粕蛋白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微生物以及小肽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添加0、5%、10%和15%发酵芝麻粕分别替代菜粕蛋白0、11.8%、23.5%和35.1%,配制4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分别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实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组3个重复,每一重复饲喂20尾鱼,每天饱食投喂2次,实验共持续45d。结果发现:各处理组间草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实验1组和2组略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饵料系数也无显著差异,实验1组和2组略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草鱼肠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隐窝深度小于对照组(P>0.05),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在实验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发酵芝麻粕替代比例的增加,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芽孢杆菌(Bacillus)占比显著上升(P<0.05),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气单胞菌(Aeromonas)占比显著下降。小肽转运相关基因方面,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特异性蛋白1(Sp1)和小肽转运蛋白1(PepT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随着发酵芝麻粕替代比例的增加呈现先显著上调后下调的趋势,且均在实验1组时达到最大值(P<0.05)。综合考量鱼体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菌群及小肽转运相关基因表达方面,草鱼饲料中发酵芝麻粕蛋白适宜替代菜粕蛋白的比例为11.8%—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芝麻粕 草鱼 蛋白替代 生长性能 肠道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负载铁锰氧化物对环丙沙星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嘉媚 罗琨 +3 位作者 肖晴月 张再芝 吴楚楚 王翔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1-67,共7页
作者以热解法制备生物炭负载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将其用于去除水体中的环丙沙星(CIP)。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材料进行表征,同时探究材料投加量、CIP初始浓度、溶液pH值和反应时间对... 作者以热解法制备生物炭负载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将其用于去除水体中的环丙沙星(CIP)。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材料进行表征,同时探究材料投加量、CIP初始浓度、溶液pH值和反应时间对CIP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投加量为0.05 g/(100 mL),CIP初始浓度为5 mg/L,pH值为5时,BCFe0.5Mn1的去除率达80.85%,且复合材料中Fe/Mn高不利于CIP的去除,BCFe1Mn0.5的去除效率甚至低于BC的去除效率。活性因子捕获试验、吸附/脱附试验,以及电子顺磁共振结果表明,CIP的去除过程既包括吸附,也包括降解,而降解是体系中存在的活性物质导致的。·OH、·O^2-和1O2是CIP去除过程的主要活性因子,其中·O^2-和1O2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铁锰氧化物 环丙沙星 吸附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生物炭活化过氧化氢降解环丙沙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晨 孙雪梅 +2 位作者 张佳妮 宋明 罗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2,共8页
该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生物炭(BC-Fe),并将其用于去除水体中的环丙沙星(CIP)。通过扫描电镜、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同时探究材料投加量、溶液p H值和不同阴离子对芬顿体系中CIP去除的影响。结果表... 该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生物炭(BC-Fe),并将其用于去除水体中的环丙沙星(CIP)。通过扫描电镜、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同时探究材料投加量、溶液p H值和不同阴离子对芬顿体系中CIP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投加量为0.5 g/L,BC/H_(2)O_(2)和BC-Fe/H_(2)O_(2)系统的CIP去除率分别为57.08%和80.00%,投加量为1.0 g/L时,两系统中CIP去除率分别达79.72%和91.10%。BC/H_(2)O_(2)和BC-Fe/H_(2)O_(2)系统在中性、弱酸和弱碱条件下均有较好的CIP去除效率。投加CO_(2)^(-)对CIP去除率影响最大,其次为PO_(4)^(3-),Cl^(-)和NO_(3)^(-)对两系统中CIP的去除影响不大。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BC-Fe表面的电子从Fe;转移到H_(2)O_(2)产生氧自由基,此外C-OH和COOH也可以通过释放质子生成CO·和COO·,进而活化H_(2)O_(2)生成氧自由基。电子顺磁共振结果表明,·OH和·O_(2)^(-)是CIP降解过程的主要自由基,在降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生物炭 过氧化氢 环丙沙星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水性带锈防锈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艳华 刘迎新 许烨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5-50,共6页
采用环氧开环酯化法,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44环氧树脂、没食子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复合型没食子酸酯转锈剂,考察了催化剂、温度、反应时间对转锈剂性能的影响。采用自制转锈剂制备了水性带锈防锈涂料,考察了不同乳液、转锈剂用量... 采用环氧开环酯化法,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44环氧树脂、没食子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复合型没食子酸酯转锈剂,考察了催化剂、温度、反应时间对转锈剂性能的影响。采用自制转锈剂制备了水性带锈防锈涂料,考察了不同乳液、转锈剂用量、涂料颜基比对水性带锈防锈涂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测试漆膜的附着力、耐冲击性、耐盐水性及低温稳定性来优选配方。结果表明:优选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为主要成膜物质,三聚磷酸铝、磷酸锌、铁黄为防锈颜料,滑石粉、绢云母为防锈填料,转锈剂用量为1%,涂料颜基比为2.5时,涂膜可以实现对钢铁的长效防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防锈涂料 转锈剂 颜基比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营养剂提高稻米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其开发前景
6
作者 李春艳 张志元 +3 位作者 唐建洲 张顺 刘兴海 张跃飞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1,共4页
高必需氨基酸营养米是指通过育种和栽培(喷施植物营养剂)技术,提高原粮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原粮经加工后,精米中组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8种必需氨基酸总量达到2750 mg/100 g以上的大米。... 高必需氨基酸营养米是指通过育种和栽培(喷施植物营养剂)技术,提高原粮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原粮经加工后,精米中组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8种必需氨基酸总量达到2750 mg/100 g以上的大米。本课题组致力于高必需氨基酸营养米的生产,目前已研制出用于生产高必需氨基酸营养米的植物营养剂,并田间运用,喷施植物营养剂后的稻米其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本文介绍了植物营养剂的基本概况和田间应用情况、高必需氨基酸营养米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并比较了不同水稻品种以及高必需氨基酸营养米与国内外几种优质米间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同时对高必需氨基酸营养米的开发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必需氨基酸营养米 植物营养剂 必需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二肽对草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桐强 钟蕾 +3 位作者 刘庄鹏 胡毅 刘臻 鲁双庆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682-3689,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对草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7.16±0.10)g的草鱼幼鱼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0.25%、0.5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对草鱼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7.16±0.10)g的草鱼幼鱼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0.25%、0.50%、0.75%、1.00%谷氨酰胺二肽的试验饲料。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显著提高了草鱼幼鱼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且0.25%、0.50%组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0.75%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显著提高了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二肽有使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下降的趋势,其中0.50%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谷氨酰胺二肽添加量超过0.50%使得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0.5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0.75%、1.00%组血清补体4(C4)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添加组血清谷胱甘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0.50%组肠道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0.75%、1.00%组肠道黏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0.50%和1.00%组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50%谷氨酰胺二肽能够促进草鱼幼鱼营养物质代谢、免疫以及肠道发育,进而促进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二肽 草鱼幼鱼 生长性能 免疫 肠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缓释丁酸钠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形态及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唐建洲 曹申平 +4 位作者 瞿符发 彭亮 刘臻 侯德兴 贺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4-773,共10页
以初始体重(18.65±0.21)g的草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纳米缓释丁酸钠对草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形态及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共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草鱼实验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1%、0.2%、0.4%、0.6... 以初始体重(18.65±0.21)g的草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纳米缓释丁酸钠对草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形态及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共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草鱼实验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1%、0.2%、0.4%、0.6%和0.8%的纳米缓释丁酸钠,以不添加丁酸钠组为对照组。实验在室外网箱内进行,每网箱饲养50尾草鱼,每个处理重复3次,养殖时间60d。结果表明:当纳米缓释丁酸钠添加量为0.6%时,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肠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较好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同时,草鱼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尿素氮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GOT、谷草转氨酶GPT及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血清中总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相比对照组增加显著(P<0.05),小肠中PepT1基因表达量提高显著(P<0.05)。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纳米缓释丁酸钠通过保护肠道黏膜和提高肠道PepT1的表达量,从而促进其生长,适宜添加量为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缓释丁酸钠 草鱼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黏膜形态 Pep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营养剂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彭亮 孙智明 +3 位作者 卢成合 汤铭 唐建洲 张志元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5期2902-2903,2915,共3页
采用田间试验和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植物营养剂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营养剂处理的番茄产量和品质显著高于叶面肥绿芬威、诺翠丰和清水对照。其中植物营养剂处理的番茄单果质量、单株产量、番茄红素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 采用田间试验和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植物营养剂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营养剂处理的番茄产量和品质显著高于叶面肥绿芬威、诺翠丰和清水对照。其中植物营养剂处理的番茄单果质量、单株产量、番茄红素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相比清水对照分别提高了9.5%、34.5%、82.6%、46.1%,增加了糖酸比,改善了果实口感,同时降低了果实的硝酸盐含量,提高了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营养剂 番茄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RORα基因的胚胎发育特征及饥饿 对其节律性表达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晶洁 褚武英 +5 位作者 朱鑫 孙悦 许艺兰 谢炎东 宾石玉 张建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0-197,共8页
为探究鳜RORα基因的表达特征及饥饿对其节律性调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RORα在鳜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以及短期饥饿后RORα基因在鳜肌肉和肝脏中的昼夜节律表达。结果显示:RORα基因在卵裂期表达量低,囊胚早期至原肠胚... 为探究鳜RORα基因的表达特征及饥饿对其节律性调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RORα在鳜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以及短期饥饿后RORα基因在鳜肌肉和肝脏中的昼夜节律表达。结果显示:RORα基因在卵裂期表达量低,囊胚早期至原肠胚早期呈现较高水平的表达,原肠胚晚期至仔鱼期表达降低;除尾芽期外,其余各阶段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正常投喂时,鳜肌肉和肝脏中RORα基因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均为昼高夜低的节律性振荡;而饥饿5 d后,肌肉中RORα基因昼夜节律性表达消失,而肝脏中RORα基因虽有昼夜节律性,但其中值、振荡幅度、峰值相位等影响显著(P<0.05)。实验表明:RORα基因可能对鳜胚胎的囊胚至原肠胚期起重要作用;饥饿胁迫影响RORα基因在鳜肌肉和肝脏的昼夜节律性,进而可能导致鳜的生理过程发生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Rα 胚胎发育 饥饿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功能模块挖掘的蛋白质功能预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碧海 李学勇 +4 位作者 胡赛 张帆 田清龙 杨品红 刘臻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精确注释蛋白质功能是从分子水平理解生物体的关键.由于内在的困难和昂贵的开销,实验方法注释蛋白质功能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序列数据.为此,提出了许多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的计算方法预测蛋白... 精确注释蛋白质功能是从分子水平理解生物体的关键.由于内在的困难和昂贵的开销,实验方法注释蛋白质功能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序列数据.为此,提出了许多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的计算方法预测蛋白质功能.当今蛋白质功能预测的趋势是融合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异构生物数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关系网络中关键功能模块挖掘的蛋白质功能预测算法.关键功能模块由一组紧密联系且共享生物功能的蛋白质组成,它们能与网络中的剩余部分较好地区分开来.算法通过从多关系网络的每一个简单网络中挖掘高内聚、低耦合的子图形成关键功能模块.关键功能模块中邻居蛋白质的功能用于注释待预测功能的蛋白质.每一个简单网络在蛋白质功能预测中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性能优于现有的蛋白质功能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预测 多关系网络 蛋白质相互作用 关键功能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的康乃馨试管苗增殖和开花诱导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雨露 彭洁平 +5 位作者 刘芳 邝鼎 唐映红 袁有美 毛凯权 陈建荣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07-1912,共6页
以康乃馨无菌苗为实验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6-BA,设不同的pH值,进行3因素4水平的正交设计实验,筛选康乃馨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6-BA、GA_3,... 以康乃馨无菌苗为实验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6-BA,设不同的pH值,进行3因素4水平的正交设计实验,筛选康乃馨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6-BA、GA_3,设置不同的光照时间,进行4因素4水平的正交设计实验,筛选诱导康乃馨试管开花的最佳培养条件,建立无菌苗快速繁殖试管诱导开花体系。结果表明,康乃馨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为MS+0.5 mg/L NAA+2 mg/L 6-BA,pH6.2,增殖倍数达到11倍。诱导无菌苗试管开花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2 MS+4 mg/L GA_3+0.5 mg/L 6-BA+0.6 mg/L NAA,培养温度20℃,开花率可达87%,单株花朵开花持续时间长可达16 d,光照时间对开花率影响不大,但总体来说光照时间长于12 h,有利于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乃馨 正交设计 组织培养 增殖 试管开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香豆酸–3–羟化酶基因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有美 郭清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7-161,共5页
以湘苎3号为材料,采用RT–PCR克隆,获得苎麻香豆酸–3–羟化酶(Bn C3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测序正确后将该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2b中,将构建成功的重组子p ET–22b–C3H转入BL21并诱导表达。结果显示:Bn C3H基因OR... 以湘苎3号为材料,采用RT–PCR克隆,获得苎麻香豆酸–3–羟化酶(Bn C3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测序正确后将该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2b中,将构建成功的重组子p ET–22b–C3H转入BL21并诱导表达。结果显示:Bn C3H基因ORF区大小为1 536 bp,编码511个氨基酸,推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7 800,理论等电点为8.61,编码的蛋白质为亲水性蛋白质;重组子在IPTG浓度为1 mmol/L时,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在诱导2 h后达到最高,经IPTG诱导和SDS–PAGE检测,获得的融合蛋白与预期蛋白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苎麻香豆酸–3–羟化酶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花果实油脂的不同提取方法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蝶 王苗苗 +4 位作者 李桂华 刘嘉琪 何国威 刘建 唐伟卓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19,共5页
对桂花果实油脂的不同提取方法进行工艺优化。以四季桂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快速溶剂提取、超声辅助和回流3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对桂花果实油脂得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进行工艺条件优化,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法及工艺参数... 对桂花果实油脂的不同提取方法进行工艺优化。以四季桂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快速溶剂提取、超声辅助和回流3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对桂花果实油脂得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进行工艺条件优化,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法及工艺参数。运用最优提取方法和工艺条件比较桂花4个品种果实的油脂得率,确定制备桂花果实油脂的最适品种。采用GC-MS分析最适桂花果实品种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下,快速溶剂提取法油脂得率最高,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8 min、提取压力7 MPa、提取温度96℃,在该条件下,桂花果实的油脂得率为29. 8%;桂花4个品种中四季桂品种果实的油脂得率最高; GC-MS分析显示,四季桂果实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43. 16%)、亚油酸(38. 02%)、顺-10-十五碳烯酸(12. 34%)、硬脂酸(3. 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果实油脂 脂肪酸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的提取工艺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伟卓 满海燕 +4 位作者 杨涛 缪芝硕 祝廷辉 邝鼎 陈建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21,共5页
以"林海1号"栀子为研究对象,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的回流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栀子皮油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回流时间60 min、回流温度75℃... 以"林海1号"栀子为研究对象,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的回流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栀子皮油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回流时间60 min、回流温度75℃、料液比1∶12;栀子肉油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回流时间60 min、回流温度75℃、料液比1∶10。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得率分别为2.35%和20.4%。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理化性质接近,过氧化值和酸价较低,且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要求。GC-MS分析表明,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中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栀子皮油中共测出18种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44.12%)、棕榈酸(21.86%)、二十碳烯酸(10.46%)、油酸(9.07%)和硬脂酸(5.68%)。栀子肉油中检出13种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53.06%)、油酸(21.88%)、棕榈酸(17.57%)、硬脂酸(3.85%)和二十三烷酸(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皮油 栀子肉油 提取 响应面 理化性质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枝7种成分LC-MS分析及HPLC-DAD测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缪芝硕 钟益玲 +3 位作者 李海丽 吴倩 邝鼎 唐伟卓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目的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枝7种成分进行LC-MS分析及HPLC-DAD测定。方法采用LC-MS法开展栀子枝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栀子枝中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京尼平苷酸、竹节参皂苷Ⅳa、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 目的对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枝7种成分进行LC-MS分析及HPLC-DAD测定。方法采用LC-MS法开展栀子枝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栀子枝中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京尼平苷酸、竹节参皂苷Ⅳa、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去甲基川陈皮素、栎精-3,7,3',4'-四甲醚的含量。结果从栀子枝中定性分析了30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等多种结构类型。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7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其中,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和竹节参皂苷Ⅳa是栀子枝中最主要的环烯醚萜及三萜成分,含量分别为2.140、3.575 mg/g。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栀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化学成分 LC-MS HPLC-D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Ag_(3)PO_(4)/AgCl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先盼 罗秋霞 +2 位作者 严小琴 谢逸峰 罗琨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86,共6页
光催化作为一种绿色环境治理技术,成为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然而,绝大部分光催化反应需要依靠紫外光激发,发展前景受到极大限制。采用两步沉淀法制备了磁性可见光催化剂Fe_(3)O_(4)@Ag_(3)PO_(4)/AgCl,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 光催化作为一种绿色环境治理技术,成为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然而,绝大部分光催化反应需要依靠紫外光激发,发展前景受到极大限制。采用两步沉淀法制备了磁性可见光催化剂Fe_(3)O_(4)@Ag_(3)PO_(4)/AgCl,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其进行结构和组成特性分析。与此同时,以亚甲基蓝(MB)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 Fe_(3)O_(4)@Ag_(3)PO_(4)/AgCl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性能。XRD和TEM分析表明,Fe_(3)O_(4)@Ag_(3)PO_(4)/AgCl光催化剂是由,Ag_(3)PO_(4)包覆在磁性纳米Fe_(3)O_(4)粒子表面,并由AgCl表面修饰Fe_(3)O_(4)@Ag_(3)PO_(4)形成。UV-Vis分析表明,Fe_(3)O_(4)@Ag_(3)PO_(4)/AgCl是可见光催化剂,且Fe_(3)O_(4)的负载能提高Ag_(3)PO_(4)对可见光的利用率。Ag_(3)PO_(4)光催化剂的循环利用性能较差,而Fe_(3)O_(4)@Ag_(3)PO_(4)/AgCl的循环利用性能较好。此外,Fe_(3)O_(4)@Ag_(3)PO_(4)/AgCl光催化降解MB过程中,主要的活性物质是O_(2)^(·-)和h^(+),其中h^(+)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Ag_(3)PO_(4)/AgCl 光催化 亚甲基蓝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快肌和慢肌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18
作者 李泓江 刘婉 +3 位作者 刘大志 钟艺文 谭进 刘小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1,共4页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快肌和慢肌中与糖代谢相关的16个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表达差异性,分析翘嘴鳜肌肉糖代谢调控特点。结果显示:在快肌和慢肌中,与葡萄糖摄取和磷酸化相关的基因存在显著性差异表达...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快肌和慢肌中与糖代谢相关的16个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表达差异性,分析翘嘴鳜肌肉糖代谢调控特点。结果显示:在快肌和慢肌中,与葡萄糖摄取和磷酸化相关的基因存在显著性差异表达的各有4个;与糖原代谢相关的基因有显著性差异表达的有2个;PI3K、MAPK5、MAPK63个基因在快肌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在慢肌中的,表明与这3个基因相关的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快肌强于慢肌;而MEF2α、PGC–1α、PGC–1β、PDK1、MAPK4、GYS1、GSK3β7个基因在慢肌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快肌,表明与这7个基因相关的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慢肌强于快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快肌 慢肌 糖代谢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栀子果实不同部位油脂提取工艺及其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嘉琪 杨涛 +4 位作者 缪芝硕 祝廷辉 邝鼎 陈建荣 唐伟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14-121,128,共9页
为了考察采用超声波提取栀子果皮、果肉两个不同部位油脂的工艺,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对栀子油脂进行脂肪酸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提取栀子果皮油脂的最佳... 为了考察采用超声波提取栀子果皮、果肉两个不同部位油脂的工艺,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对栀子油脂进行脂肪酸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提取栀子果皮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0 min、提取功率320 W、料液比1∶13 g/mL。超声提取栀子果肉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8 min、提取功率360 W、料液比1∶12 g/mL。在上述条件下,栀子果皮、果肉油脂的得率分别可达2.36%和22.60%。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超声波可以破坏栀子果实细胞排列方式和整齐程度,促进油脂性成分溶出。GC-MS实验结果表明,栀子果肉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5.97%,以亚油酸(52.70%)和油酸(21.90%)为主;栀子果皮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9.22%,以亚油酸(44.80%)和油酸(13.55%)为主。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栀子油脂合理利用及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提取 栀子果皮 栀子果肉 响应面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忍冬属黄酮合成酶基因FNSII的SNP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志敏 扈麟 +3 位作者 聂平 钟庆元 鲁双庆 李文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为挖掘鉴别金银花与山银花的黄酮合成酶基因(flavone synthase II gene,FNSII)SNP位点,以基源确定的5个忍冬属(忍冬、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黄褐毛忍冬、华南忍冬)共计12个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克隆法从各忍冬属植物中克隆FNSII基因... 为挖掘鉴别金银花与山银花的黄酮合成酶基因(flavone synthase II gene,FNSII)SNP位点,以基源确定的5个忍冬属(忍冬、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黄褐毛忍冬、华南忍冬)共计12个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克隆法从各忍冬属植物中克隆FNSII基因,分析不同忍冬属植物中的SNP位点。结果显示:克隆分离到的各忍冬属FNSII基因的同源性和相似性高达95%以上;成功克隆获得红腺忍冬、黄褐毛忍冬和华南忍冬的FNSII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获得的忍冬属序列与基源鉴定结果一致;通过序列比对,从12个样本中克隆得到的20条FNSII序列中鉴定到38个SNP位点,其中19个SNP位点可用于区分各种属,依据各种属间SNP的差异进行分型,获得5种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属 金银花 山银花 黄酮合成酶基因 SNP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