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合金调制振荡激光焊接及温度场仿真研究
1
作者 张明军 段维 +4 位作者 王锐 王海龙 郭靖 李河清 庞小兵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2,共7页
为了改善镁合金焊接过程中的热效率并减少焊缝表面成形缺陷,采用一种功率调制振荡激光焊接技术,对厚度为5 mm的AZ31B镁合金进行了对接焊接,分析了焊缝的表面成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结果,并对焊接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 为了改善镁合金焊接过程中的热效率并减少焊缝表面成形缺陷,采用一种功率调制振荡激光焊接技术,对厚度为5 mm的AZ31B镁合金进行了对接焊接,分析了焊缝的表面成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结果,并对焊接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功率调制振荡激光焊接相比常规激光焊接能显著减少焊接缺陷,增加熔宽并提升能量耦合效率;焊缝中心晶粒细化,β强化相增多,力学性能提升,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母材的96.1%和58.7%;焊缝中心温度降低约500 K,热量分布更均匀,熔池温度梯度减小。此研究结果在提升镁合金接头性能、载运工具轻量化以及节能减排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镁合金 激光焊接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温度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新工科创客教育的影响机制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干清 庞小兵 +2 位作者 张高峰 李锟 刘驰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1,共10页
如何推进新工科创客教育,是高校工科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探究其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为此,构建了一个由4个主维度与8个次维度组成的带有双调节作用的中介模型,考察了创客运... 如何推进新工科创客教育,是高校工科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探究其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为此,构建了一个由4个主维度与8个次维度组成的带有双调节作用的中介模型,考察了创客运动在创客空间与新工科创客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创新动力在其关系链中的双调节作用。以甄别的249名高校新工科创客为研究对象,根据理论模型主次维度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1)新工科创客群体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学历与高校类型上却存在显著差异;(2)创客空间对新工科创客的间接效应显著,而其直接效应不显著;(3)创客运动在创客空间与新工科创客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创新动力在中介前后两半条路径中均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创客运动及其驱动的视角解读创客空间与新工科创客之间的关系,而且对引导高校为培育新工科创客而更好地建设创客空间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创客教育 影响机制 创客空间 创客运动 创新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驱胶囊机器人在弯曲小肠内摩擦阻力建模
3
作者 郭志明 黄翼 +3 位作者 刘涛 方棋洪 李铁风 梁亮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4-472,共9页
磁驱胶囊机器人具有非接触、高穿透性和控制模式丰富等特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胃肠道疾病诊疗手段之一,但在狭窄肠道中服役时也存在漏检和滞留的风险.胶囊机器人在生物肠道内运行摩擦阻力的数学模型和影响因素,是胶囊机器人高效驱动和精... 磁驱胶囊机器人具有非接触、高穿透性和控制模式丰富等特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胃肠道疾病诊疗手段之一,但在狭窄肠道中服役时也存在漏检和滞留的风险.胶囊机器人在生物肠道内运行摩擦阻力的数学模型和影响因素,是胶囊机器人高效驱动和精准控制的理论基础.文章针对胶囊机器人在弯曲兔小肠内挤胀运行工况,采用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刻画肠道力学特征,建立了胶囊机器人在弯曲肠道内挤胀运行时的摩擦阻力理论模型,其中兔小肠力学参数和其与胶囊间的摩擦系数由实验测得.采用前面得到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小肠弯曲半径、胶囊长度和胶囊半径等几何参数对胶囊摩擦阻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胶囊机器人所受摩擦阻力可以等效为克服肠道弯矩产生的摩擦力,加上直肠道中偏心挤胀运行产生的摩擦力.减小肠道弯曲曲率,或增大胶囊机器人半径,胶囊机器人受到的运动阻力将增加;胶囊长度是胶囊在弯曲肠道内运行时运动阻力的最敏感因素,随着胶囊长度的增加,胶囊运动阻力将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将为胶囊机器人在人体胃肠道运行阻力研究和实验建模提供理论支撑,为磁驱胶囊机器人运行驱动和精准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驱胶囊机器人 弯曲小肠 摩擦阻力建模 非线性黏弹性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提高学生工程素质为导向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戴娟 夏尊凤 +1 位作者 郭惠昕 庞小兵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400-402,共3页
为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型变化,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在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校机械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与尝试,以适应当前新工科建设背景... 为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型变化,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在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校机械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与尝试,以适应当前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素质 机械设计 教学改革和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Cr3NiWMoVNbE钢碳氮共渗层磨削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峰 刘芳 +2 位作者 宋铁军 张高峰 殷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146,共5页
为了提高16Cr3NiWMoVNbE钢的使用性能,通常需要进行碳氮共渗表面硬化处理。为了解决16Cr3NiWMoVNbE钢碳氮共渗层易出现磨削烧伤、裂纹等问题,开展了白刚玉砂轮磨削力试验。首先,分析了磨削3要素(磨削速度、工件进给速度和磨削切深)对磨... 为了提高16Cr3NiWMoVNbE钢的使用性能,通常需要进行碳氮共渗表面硬化处理。为了解决16Cr3NiWMoVNbE钢碳氮共渗层易出现磨削烧伤、裂纹等问题,开展了白刚玉砂轮磨削力试验。首先,分析了磨削3要素(磨削速度、工件进给速度和磨削切深)对磨削力的影响规律;其次,分析了白刚玉砂轮磨粒大小、砂轮硬度和气孔率对磨削力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了磨削3要素对工件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磨削切深的增大,磨削力增大;随着工件进给速度的增大,磨削力增大;随着砂轮速度的增大,磨削力减小。随着砂轮磨粒的增大,磨削力减小;为了减小磨削力、提高砂轮切削性能,白刚玉砂轮适合选用J级硬度和4号组织号。减小磨削切深、工件进给速度,增大砂轮速度,可改善工件表面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共渗钢 磨削力 磨粒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催化剂混合体系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旺青 刘毅 +1 位作者 向阳辉 付继先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4-159,共6页
利用高温旋转黏度计,采用梯度降温的方法,研究CBT(环形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与CBT/催化剂混合体系在特定条件下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梯度降温方法可准确获得CBT纯树脂的真实表观黏度。CBT树脂的表观黏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随... 利用高温旋转黏度计,采用梯度降温的方法,研究CBT(环形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与CBT/催化剂混合体系在特定条件下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梯度降温方法可准确获得CBT纯树脂的真实表观黏度。CBT树脂的表观黏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随转速的加快而降低,在170~180℃下呈现出明显的剪切变稀现象。CBT/催化剂混合体系的反应速率随催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相同浓度下,锡含量较高的CBT/T9体系相对CBT/DBTL体系反应速率更快。较高的温度使催化剂的挥发程度加剧,结晶速率变慢,导致CBT/催化剂混合体系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变慢。最后研究了催化剂种类、浓度和成型温度对成型窗口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CBT树脂 原位注射成型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4V合金激光原位合成自润滑复合涂层高温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仲炎 庄宿国 +4 位作者 杨霞辉 王勉 罗迎社 刘煜 刘秀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108,共8页
为提高Ti6Al4V合金的高温摩擦学性能,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其表面原位合成多相混杂金属基高温自润滑耐磨复合涂层,熔覆粉末的成分为Ni60-16.8%TiC-23.2%WS_2(质量分数,下同),系统地研究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物相结构及其在20,300,600,800... 为提高Ti6Al4V合金的高温摩擦学性能,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其表面原位合成多相混杂金属基高温自润滑耐磨复合涂层,熔覆粉末的成分为Ni60-16.8%TiC-23.2%WS_2(质量分数,下同),系统地研究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物相结构及其在20,300,600,800℃下的摩擦学性能和相关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701.88HV_(0.5))约为基体(350 HV_(0.5))的2倍;由于原位合成固体润滑相(Ti_2SC/TiS/NiS/TiO/TiO_2/NiCr_2O_4/Cr_2O_3)和硬质相(W,Ti)C_(1-x)/TiC/Cr_7C_3的协同作用,复合涂层的耐磨减摩性能明显优于基体。随着温度升高,涂层和基体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呈下降趋势,在800℃时复合涂层和基体的摩擦因数分别为0.32和0.43,磨损率分别为1.80×10^(-4),2.92×10^(-5)mm/Nm。在800℃下塑性变形、分层和氧化磨损为基体主要磨损机理,复合涂层以氧化磨损和轻微的黏着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TI6AL4V合金 高温耐磨复合涂层 固体润滑 原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腔膨胀理论的TBM盘形滚刀侵岩载荷模型建模分析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魁 张玉林 +2 位作者 郑学军 周友行 乔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63-2271,I0027,共10页
刃底密实核动态衍生现象严重影响了盘形滚刀的破岩机理,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的掘进效能。参考H Alehossein钝楔形压头侵岩模型,将密实核衍生现象及密实核区周围复杂的应力场纳入考察,基于空腔膨胀理论和离散... 刃底密实核动态衍生现象严重影响了盘形滚刀的破岩机理,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的掘进效能。参考H Alehossein钝楔形压头侵岩模型,将密实核衍生现象及密实核区周围复杂的应力场纳入考察,基于空腔膨胀理论和离散化建模思路,建立了常截面平刃滚刀侵岩模型。随后,分别以滚刀所受垂直力和刃底无因次平均接触应力为性能指标,将滚刀侵岩过程中刀圈刃部横截面几何尺寸参数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能参数作为考察变量,针对上述所建侵岩模型开展了十因素两水平的正交试验分析,探究了各考察变量的敏感程度,并分析了无因次平均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最后,选取了2种具有不同粒径的岩石试样,制备了4种刀圈压头,并在TRW-3000三轴冲击破岩试验机上开展了侵岩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垂直力和无因次平均接触应力而言,刀刃宽和侵深均为敏感因素;由于将密实核现象纳入考核,在滚刀压头侵岩作用下位于刃底的岩石应力水平明显大于单轴抗压强度;所建模型对于在第一次阶跃破碎之前的侵岩载荷速率的预测误差最大不超过10%,这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实核 TBM盘型滚刀 正交试验 刀岩接触应力 空腔膨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双创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范式 被引量:71
9
作者 张干清 郭磊 向阳辉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5-60,共6页
新工科建设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时代使命。为解决产教之间的结合松散问题,提出让人才供给侧的教育与岗位供给侧的产业同时参与变革的新方法,构建使校企融于一体的"合作主体"新观念,以此调动产业的主动性,撬动新工科的建... 新工科建设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时代使命。为解决产教之间的结合松散问题,提出让人才供给侧的教育与岗位供给侧的产业同时参与变革的新方法,构建使校企融于一体的"合作主体"新观念,以此调动产业的主动性,撬动新工科的建设,使外延后的产业与教育相互渗透,不仅实现企业的教育化,烙上"教育"这块牌,也使高等教育无缝对接产业而彰显特色,从而为跨界教育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提供根基。以合作主体为条件、场境线为情境、实训线为方法、课程线为途径、能力线为目标,系统性地构建"主体双重、并进多线、教学做工"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范式,通过虚实互补的实践课程体系、阶梯递进的实践实训策略、三主互动的实践教学基地、双向驱动的实践教学团队,全面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HA对PLA/PCL复合材料降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和淇 彭军 +3 位作者 刘喜 胡灿 夏桂英 曾广胜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4-161,145,共9页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添加聚己内酯(PCL)以及羟基磷灰石(HA)熔融共混得到PLA/PCL/HA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与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当材料配方为PLA80/PCL20/HA5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断裂伸长率从5%提升至40%;通过差示扫描量...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添加聚己内酯(PCL)以及羟基磷灰石(HA)熔融共混得到PLA/PCL/HA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与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当材料配方为PLA80/PCL20/HA5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断裂伸长率从5%提升至40%;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HA的加入起到异位成核点的作用,结晶度从2.6%提升至8.9%,玻璃化转变温度从60.13℃降至56.84℃,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度,发现HA的加入提升了PLA与PCL的相容度;通过水解降解过程中的pH值测试与三维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得知,由于HA在水解过程中溶解脱落,使得复合材料整体被破坏,水解速率快于纯聚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力学性能 降解性能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振动给料机内颗粒物料的定量加料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美豹 刘义伦 +3 位作者 赵先琼 刘驰 刘思琪 付卓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42-2149,共8页
为提高电磁振动给料机定量加料性能,采用离散单元法建立振幅和闸门开度双重控制参数下电振机的计算模型,从颗粒群运动状态和力学特性的角度研究控制参数对加料流量快速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加... 为提高电磁振动给料机定量加料性能,采用离散单元法建立振幅和闸门开度双重控制参数下电振机的计算模型,从颗粒群运动状态和力学特性的角度研究控制参数对加料流量快速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加料流量均值随振幅、闸门开度的增加分别呈二次曲线和线性增长,且料层厚度的变化引起加料速度的改变使得振幅与闸门开度间存在交互因子;提升振幅,闸门内侧外层颗粒紊流区域增加,闸门口弧状流流速加快;减小振幅至2.0mm或增大闸门开度至16mm,都能有效降低颗粒与颗粒、颗粒与槽面之间法向、切向上的平均接触力和最大接触力,颗粒群流动密实性增加,颗粒体系受力更为均衡,流动一致性更好,进而使加料流量变异系数减小,定量加料快速性和稳定性综合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振动给料机 离散单元法 定量加料 流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石墨尺寸复配对NG/UHMWP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霄 卢辉 +2 位作者 倪海鹰 陈军 陈蕾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0-123,21,共5页
以粒径为6.5μm的单一尺寸鳞片石墨(NG)和粒径为6.5μm和1μm的混合尺寸鳞片石墨为填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为基体树脂,通过热处理粉末混合法制备了具有隔离结构的高导热NG/UHMWPE复合材料。研究了NG尺寸对高导热石墨/超高分子量... 以粒径为6.5μm的单一尺寸鳞片石墨(NG)和粒径为6.5μm和1μm的混合尺寸鳞片石墨为填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为基体树脂,通过热处理粉末混合法制备了具有隔离结构的高导热NG/UHMWPE复合材料。研究了NG尺寸对高导热石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填料取向、导热性能和通路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尺寸石墨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在垂直于热压方向和平行于热压方向两个方向上的导热系数,最高达到10.5 W/(m·K)和5.08 W/(m·K),相较于纯UHMWPE,导热系数分别提高了20.91倍和9.60倍。此外,当石墨含量一致时,混合尺寸填料的复合材料在保持机械性能不下降的情况下,导热系数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尺寸的石墨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高导热 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温回归再时效对7050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懿萍 何臻毅 +4 位作者 周志纲 熊汉青 贾寓真 李承波 李国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394-397,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硬度测试和拉伸测试研究了非等温回归再时效对7050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非等温回归处理的加热速率为5℃/min,回归终了温度包括160℃、190℃、220℃、260℃和300℃。结果表明:经120℃/24 h+RT 5...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硬度测试和拉伸测试研究了非等温回归再时效对7050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非等温回归处理的加热速率为5℃/min,回归终了温度包括160℃、190℃、220℃、260℃和300℃。结果表明:经120℃/24 h+RT 5℃/min 190℃+120℃/24 h的非等温回归再时效处理后,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约为588 MPa,屈服强度约为558 MPa,延伸率约为23%,硬度值约为199HV。预时效态合金晶界平衡相η呈不连续分布,其尺寸约为49~70 nm,晶内析出相η′的平均尺寸约为5~6 nm;在190℃的非等温回归处理过程中,预时效态合金中的析出相发生了部分回溶,相的平均尺寸变小,其晶界相和晶内相的尺寸分别约为5~10 nm和3~6 nm,回归态合金晶界呈多列平行且无沉淀析出带(PFZ)不明显;再时效态合金的晶界相尺寸最大,约为91~108 nm,晶内相弥散,尺寸约为4~10 nm,无沉淀析出带变得明显,其宽度约为4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铝合金 非等温回归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介入机器人诊疗时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宗铭 季苏强 +2 位作者 王浩 唐蒲华 梁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592-2599,共8页
采用考虑血液流动和血管变形的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并结合机器人管内脉动流体流场测量系统,研究了介入机器人在血管内不同高度移动时的血流特性。结果表明:脉动血流中,介入机器人管内运行高度对血流流线、血压和管壁剪切应力等影响较小,... 采用考虑血液流动和血管变形的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并结合机器人管内脉动流体流场测量系统,研究了介入机器人在血管内不同高度移动时的血流特性。结果表明:脉动血流中,介入机器人管内运行高度对血流流线、血压和管壁剪切应力等影响较小,但均远大于无介入机器人时的参数值。弹性血管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小于刚性血管模型的对应参数。机器人介入时,最大血流速度为0.48 m/s,最大血压为119.3 Pa,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的分布趋势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机器人 流固耦合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 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两相流中内螺旋胶囊机器人运行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蒲华 梁亮 +1 位作者 许焰 陈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2-66,共5页
目前国内外对肠道机器人的研究都是针对单相液体流环境,而肠液中实际存在食物残渣,肠道环境应为液固两相混合流体。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了在液固两相混合流体中,内螺旋胶囊机器人轴向推进力、周向阻力矩和管道内壁所受最大压力等... 目前国内外对肠道机器人的研究都是针对单相液体流环境,而肠液中实际存在食物残渣,肠道环境应为液固两相混合流体。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了在液固两相混合流体中,内螺旋胶囊机器人轴向推进力、周向阻力矩和管道内壁所受最大压力等运行性能指标,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液固两相流中,机器人轴向推进力和周向阻力矩基本都随着固相颗粒尺寸和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而管道内壁所受最大压力随之增大;在液固两相流环境中机器人运行性能指标均低于单相液体流环境。实验证明在液体管道环境中,加入固相颗粒将降低内螺旋胶囊机器人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两相流 内螺旋胶囊机器人 计算流体力学 运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研磨机台架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颖如 龚进 +1 位作者 李国锋 李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75-879,899,共6页
针对超细研磨机应用广泛但对其试验台架研究甚少的现状,文章以某公司立式超细研磨机试验台架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台架模型对台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并运用激光多普勒测振技术进行台架试验从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合仿... 针对超细研磨机应用广泛但对其试验台架研究甚少的现状,文章以某公司立式超细研磨机试验台架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台架模型对台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并运用激光多普勒测振技术进行台架试验从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合仿真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对研磨机调试过程中台架出现振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台架振动是由于出现了共振;通过改进台架结构,并对改进的台架进行试验验证,解决了因台架振动导致的研磨机调试无法进行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磨机 超细研磨机 台架 振动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随机和认知混合不确定性的稳健性分析与稳健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惠昕 锁斌 张干清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4-780,共7页
针对质量指标Y的影响因素同时具有随机不确定性和认知不确定性的情况,提出一种质量稳健性分析的随机模拟方法。用证据理论认知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表征,进而提出一种基于随机集理论的认知不确定性因素随机采样方法,该方法可根据认知不确... 针对质量指标Y的影响因素同时具有随机不确定性和认知不确定性的情况,提出一种质量稳健性分析的随机模拟方法。用证据理论认知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表征,进而提出一种基于随机集理论的认知不确定性因素随机采样方法,该方法可根据认知不确定性的mass函数对其进行随机采样。随机不确定性因素不必进行分布类型的转换,直接按其概率分布规律进行采样。通过不确定性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对质量指标Y的不确定性分布进行定量计算,进而提出了3个质量稳健性的评价指标,包括Y的期望值区间宽度、期望值中点值以及区间中点分布的标准差。根据质量指标的不同特性对三个稳健性评价指标进行优化,提出了3种不同类型的稳健设计准则。通过两个典型实例,说明了所提出的稳健性评价指标以及稳健设计准则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不确定性 认知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分析 随机模拟方法 稳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铝热反应Cu-Fe二元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昊 陈刚 +1 位作者 罗涛 沈书成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126,共8页
基于铝热法制备含2%(质量分数)Al的Cu-Fe合金,采用XRD,SEM,EDS和EBSD技术对Cu-Fe合金的相结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同时采用HVS-1000A维氏硬度仪和CFT-1材料表面性能测试仪测试Cu-Fe合金的硬度及抗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利用铝热反应可高... 基于铝热法制备含2%(质量分数)Al的Cu-Fe合金,采用XRD,SEM,EDS和EBSD技术对Cu-Fe合金的相结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同时采用HVS-1000A维氏硬度仪和CFT-1材料表面性能测试仪测试Cu-Fe合金的硬度及抗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利用铝热反应可高效地制备Cu-Fe合金,成分可控,组织致密无夹杂,其中Fe相均匀地分布在Cu基体中,Cu和Fe的相界面结合良好;Fe相的硬度为322.2HV,基体Cu相的硬度为169.3HV,Cu-Fe合金的电导率为40.8 MS/m。铝热法制备的Cu-Fe合金具有较低的摩擦因数,平均摩擦因数为0.124,磨损率为2.17×10^(-3) mm 3·N^(-1)·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合金 铝热反应 低摩擦因数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温度对逐点成形的Al-Cu-Li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子博 包崇军 +1 位作者 张劲 李国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8-22,共5页
通过形貌分析、轮廓测量、厚度测量、硬度测试、室温拉伸试验、电子背散射(EBSD)等方法研究了变形温度对Al-Cu-Li合金逐点成形件成形质量、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变形温度300℃和400℃,200℃变形时的成形件表面质量、轮廓... 通过形貌分析、轮廓测量、厚度测量、硬度测试、室温拉伸试验、电子背散射(EBSD)等方法研究了变形温度对Al-Cu-Li合金逐点成形件成形质量、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变形温度300℃和400℃,200℃变形时的成形件表面质量、轮廓精度和厚度最优;成形件能达到最理想的强塑性匹配,成形区试样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为478MPa和464.8MPa,伸长率为8.2%。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晶粒形貌由等轴晶粒转变为纤维状晶粒再转变为剪切变形晶粒,小角度晶界逐渐增加,变形温度400℃时,小角度晶界比例达到最高,为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LI合金 逐点成形 变形温度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形式产生的冲蚀、空蚀和腐蚀联合磨损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亮 刘皝 +4 位作者 庞佑霞 唐勇 朱宗铭 唐蒲华 胡冠昱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2-48,共7页
舰船等海洋运输装备在海水中行驶时,船体表面受到含沙海水的冲蚀磨损,舰船行驶速度变化引起的空蚀磨损,以及海水的腐蚀磨损,因此舰船表面材料的破坏形式是冲击式的冲蚀、空蚀和腐蚀联合磨损。为了研究联合磨损的影响因素,研制冲蚀、空... 舰船等海洋运输装备在海水中行驶时,船体表面受到含沙海水的冲蚀磨损,舰船行驶速度变化引起的空蚀磨损,以及海水的腐蚀磨损,因此舰船表面材料的破坏形式是冲击式的冲蚀、空蚀和腐蚀联合磨损。为了研究联合磨损的影响因素,研制冲蚀、空蚀和腐蚀联合磨损试验台,并实验研究沙粒浓度、沙粒尺寸、含盐浓度以及冲蚀速度对45钢试件的联合磨损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冲蚀、空蚀和腐蚀联合磨损程度强于冲蚀和空蚀交互磨损或单纯腐蚀磨损,在较低的沙粒浓度和较低的含盐浓度条件下,金属材料联合磨损质量损失与沙粒浓度、沙粒尺寸、含盐浓度和冲蚀速度均成正比关系。磨损面形貌分析表明:随着沙粒浓度、沙粒尺寸、含盐浓度、冲蚀速度的增加,试件表面的冲蚀沟和空蚀孔的磨痕深度和面积增大,而在人造海水中,试件表面不仅存在冲蚀沟和空蚀孔,还产生了腐蚀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 冲蚀 空蚀 腐蚀 联合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