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长沙县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叶钰 徐泽 +3 位作者 阳冬秀 张丹 苏翔 吴海勇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37-40,共4页
为了解长沙县耕地土壤有机质丰缺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采集了长沙县2 118份耕层(0~20 cm)土壤样本,测定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了不同母岩母质、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沙县耕地土壤主... 为了解长沙县耕地土壤有机质丰缺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采集了长沙县2 118份耕层(0~20 cm)土壤样本,测定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了不同母岩母质、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沙县耕地土壤主要以微酸性为主,其中部和北部耕地土壤酸性更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不同母岩母质中,除砂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呈酸性,其他类型的母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均呈弱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范围为27.2~38.3 g/kg;不同土壤质地中,轻壤的pH均值最高,为6.3,砂壤的pH均值最低,为5.5,有机质含量排序为轻壤>砂壤>中壤>黏土>重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水田的pH值平均为5.92,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4.2 g/kg,旱地的pH平均值是5.89,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0.5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值 土壤有机质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长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县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的创建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柳意能 李诚 +2 位作者 王少希 钱艳杰 李胜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总结2022年试验示范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扩面建设长沙县粮食“四高”试验示范区,形成“千亩核心示范片+万亩综合试验区+10万亩辐...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总结2022年试验示范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扩面建设长沙县粮食“四高”试验示范区,形成“千亩核心示范片+万亩综合试验区+10万亩辐射带动区”的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新格局,全面提升长沙县粮食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示范区创建 做法 经验 长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县杂交中稻品种筛选试验
3
作者 罗志英 李胜军 +1 位作者 柳意能 李诚 《作物研究》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筛选出适合长沙县气候条件的高产杂交中稻品种,以臻两优5438、宸两优665、青香优261等15个中稻品种和Y两优1号(对照品种)为试验材料,2023年在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有4个品种表现优异,与Y两优1号... 为筛选出适合长沙县气候条件的高产杂交中稻品种,以臻两优5438、宸两优665、青香优261等15个中稻品种和Y两优1号(对照品种)为试验材料,2023年在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有4个品种表现优异,与Y两优1号(CK)比较,其产量增幅均大于5%,其中珂两优1019产量最高,达10561.5 kg/hm^(2),比CK增产16.7%,其全生育期130 d;玮两优7713产量位居第2,为10522.5 kg/hm^(2),其全生育期128 d;两优5077产量排第3,为9882.0 kg/hm^(2);卓两优1126产量位居第4,为9534.0 kg/hm^(2)。综合生育期、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抗性等指标,珂两优1019、玮两优7713、两优5077和卓两优1126适宜在长沙县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品种 筛选 长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县9个早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鉴定与评价
4
作者 李胜军 李诚 +2 位作者 易展平 叶为 柳意能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0-13,共4页
以中早39、松雅早1号、陵两优1785等9个早稻品种为参试品种,以株两优819为对照品种(CK),在长沙县青山铺镇洪河村开展水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鉴定与评价,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倒伏情况、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以及产量的比较,筛... 以中早39、松雅早1号、陵两优1785等9个早稻品种为参试品种,以株两优819为对照品种(CK),在长沙县青山铺镇洪河村开展水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鉴定与评价,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倒伏情况、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以及产量的比较,筛选适宜推广种植的品种。试验表明:9个品种中,松雅早1号产量最高,达609.8 kg/667m^(2),比株两优819(CK)增产12.53%,全生育期113 d;陵两优1785的产量第二,为584.8 kg/667m^(2),全生育期113 d;中安早7号的产量第三,为573.2 kg/667m^(2),全生育期114 d。相比之下,这3个品种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在长沙县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生态适应性 评价 长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措并举谋发展,重点突出强产业——长沙县茶产业发展路径和主要任务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云铃 卢亚楠 +4 位作者 刘箐 何胜军 吴定发 李胜军 王福桥 《蚕桑茶叶通讯》 2020年第4期37-39,共3页
介绍了长沙县茶产业发展现状,结合长沙县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今后5年茶产业发展的目标、发展的路径及主要任务,为长沙县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长沙县 茶产业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县黄兴镇红火蚁监测与防控 被引量:1
6
作者 薛爽 宋侦东 +3 位作者 王洪亮 刘菁 周国强 李慎磊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0期30-33,共4页
为了明确长沙县黄兴镇蓝田新村红火蚁发生分布情况,制定科学防控策略,有效控制疫情危害和蔓延,2021年8月专业服务组织利用红火蚁云采集对当地红火蚁进行监测调查。结果表明,长沙县黄兴镇蓝田新村长园子、迁塘、刘家坝、杨家塘4个村组发... 为了明确长沙县黄兴镇蓝田新村红火蚁发生分布情况,制定科学防控策略,有效控制疫情危害和蔓延,2021年8月专业服务组织利用红火蚁云采集对当地红火蚁进行监测调查。结果表明,长沙县黄兴镇蓝田新村长园子、迁塘、刘家坝、杨家塘4个村组发生红火蚁疫情,整体发生等级为二级,部分局部地点疫情重,以农田生境发生最为普遍。依据首次监测结果,圈定发生核心区面积20.97hm^(2),潜在发生区面积有158.08hm^(2),并立即开展根除防控。2021年9—12月对目标区域开展了4次全面防控,防控效果达到100%。为了防止疫情复发,将持续进行踏查和查漏补缺,直至连续12个月以上未再发现红火蚁发生,达到根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兴镇 红火蚁 监测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长沙县高标准农田建设
7
作者 杨印 袁烨 《湖南农业》 2023年第11期30-30,共1页
长沙县是农业大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湖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作为产粮大县,长沙县历来重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工作,抢抓有利契机,扎实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全面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11年以来,长沙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 长沙县是农业大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湖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作为产粮大县,长沙县历来重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工作,抢抓有利契机,扎实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全面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11年以来,长沙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352万公顷,为全县粮食生产稳产、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先进县 产粮大县 高标准农田 管护工作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长沙县 农业大县 有序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县再生稻栽培技术
8
作者 杨印 袁烨 《湖南农业》 2023年第10期15-15,共1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外出,种粮劳动力短缺,加之种粮效益偏低,双季稻主产区频繁出现“双改单”和抛荒的现象。为了改善双季稻区的上述现象,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可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减少种植成本,增加粮食产量,从而有效保障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外出,种粮劳动力短缺,加之种粮效益偏低,双季稻主产区频繁出现“双改单”和抛荒的现象。为了改善双季稻区的上述现象,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可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减少种植成本,增加粮食产量,从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长沙县近几年开展了再生稻试验示范,笔者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短缺 种粮效益 种植成本 社会经济发展 粮食产量 双季稻区 粮食播种面积 长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9
作者 吴发平 《湖南畜牧兽医》 2022年第2期8-10,共3页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畜牧养殖中对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沙县按照省市有关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要求,结合县域养殖业生产现状,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措施、主要做法及效益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畜...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畜牧养殖中对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沙县按照省市有关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要求,结合县域养殖业生产现状,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措施、主要做法及效益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县 养殖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做法及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水稻主产区监测点位耕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明聪 王伟 +4 位作者 胡明勇 蒋瑜 陈懿 邹硕 熊展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60-64,共5页
为全面掌握长沙市稻田土壤耕地质量的现状,指导长沙市稻田耕地质量保育与提升、科学施肥及水稻增产,于2022年在长沙市水稻主产区设置60个省级大田监测点,采集并测定土壤样品,对耕层土壤容重、酸碱度(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 为全面掌握长沙市稻田土壤耕地质量的现状,指导长沙市稻田耕地质量保育与提升、科学施肥及水稻增产,于2022年在长沙市水稻主产区设置60个省级大田监测点,采集并测定土壤样品,对耕层土壤容重、酸碱度(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与缓效钾7项耕地质量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长沙市耕地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小,属于小变异;而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有效磷属于高度变异,容重、有机质和全氮属于中等变异。(2)土壤容重、有效磷、速效钾差异比较大,一级到五级均有涉及;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缓效钾含量较高,三级(中级)及以上占比分别为85.00%、98.33%和79.99%。(3)土壤肥力指标综合得分表明,土壤肥力差异的影响指标依次为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缓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容重和pH值。总体来说,长沙市水稻主产区在农业生产实际中应根据土壤肥料情况科学增施磷、钾肥,提升土壤肥力水平;部分土壤存在酸化问题,需要进一步控酸,进行土壤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肥力等级 稻田 长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水稻轮作系统下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露丹 冯艳青 +3 位作者 李平 何晓辉 熊兴耀 胡新喜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2-26,共5页
为实现马铃薯—水稻轮作系统下冬作马铃薯的高产高效种植,研究以‘中薯5号’和‘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设置零氮模式(N0)、常规模式(FP)、高产高效模式(HH)和超高产模式(SH)4个种植模式,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马铃薯的生长性状、产量和品... 为实现马铃薯—水稻轮作系统下冬作马铃薯的高产高效种植,研究以‘中薯5号’和‘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设置零氮模式(N0)、常规模式(FP)、高产高效模式(HH)和超高产模式(SH)4个种植模式,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马铃薯的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N0模式下,2个马铃薯品种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总产量和商品薯率均低于其他模式;HH模式和SH模式增加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促进了主茎数的增加、叶面积指数的增大以及生物量的积累;HH和SH模式下‘中薯5号’的总产量分别为2250.68和2152.93 kg/667m^(2),‘费乌瑞它’的总产量分别为1868.09和2000.08 kg/667m^(2),同品种下2个模式的总产量差异不显著,且HH模式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低于SH模式,综合考虑,马铃薯—水稻轮作系统下推荐使用高产高效模式(HH)种植马铃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轮作系统 种植模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培肥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王伟 王少希 +5 位作者 罗冬生 任正伟 张达威 钱艳杰 熊展 胡明勇 《中国种业》 2025年第8期144-150,共7页
为了促进湖南省新建高标准农田土壤肥力提升、作物高效施肥与水稻产量提高,在湖南省长沙市新建高标准农田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T1,CK)、常规施肥(T2)、常规施肥+亩施250kg商品有机肥(T3)、常规施肥+亩施500kg商品有机肥(T4)、常规施... 为了促进湖南省新建高标准农田土壤肥力提升、作物高效施肥与水稻产量提高,在湖南省长沙市新建高标准农田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T1,CK)、常规施肥(T2)、常规施肥+亩施250kg商品有机肥(T3)、常规施肥+亩施500kg商品有机肥(T4)、常规施肥+亩施750kg商品有机肥(T5)共计5个处理,利用相关性分析、随机森林模型与回归拟合分析等方法,分析各处理的土壤肥力、籽粒元素、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培肥方式对湖南省新建高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商品有机肥施肥处理的土壤全氮与速效钾含量较T1处理分别增加7.41%~20.16%和74.39%~87.20%,较T2处理分别增加6.53%~19.18%和67.25%~79.53%。不同施肥处理间水稻籽粒氮含量较籽粒磷、钾含量差异更显著,T5处理籽粒氮含量显著高于T1、T2与T4处理;不同处理水稻产量呈现T4/T5>T3>T2>T1的显著趋势,其中T4处理水稻产量较T5处理提高8.60%。随机森林模型显示,穗长、有机肥施用量与株高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回归拟合分析发现,有机肥施用量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呈单峰曲线关系,推荐最佳有机肥施用量为9180.00kg/hm^(2),此时可获得最高产量9568.52kg/hm^(2)。因此,为推动湖南省新建高标准农田的土壤培肥进程,有机肥施用量建议以9180.00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施用量 土壤肥力 产量 高标准农田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绿茶——湘茶产业的“明珠”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云铃 张旭 《湖南农业》 2022年第4期39-39,共1页
长沙绿茶,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在政府、行业组织、茶企等共同努力下快速崛起,成为高端绿茶的杰出代表,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上被授予"袁隆平特别奖",2020年... 长沙绿茶,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在政府、行业组织、茶企等共同努力下快速崛起,成为高端绿茶的杰出代表,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上被授予"袁隆平特别奖",2020年被湖南省气象局、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2020首届湖南气候好产品",2021年长沙绿茶被选定为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指定茶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博览会 茶企 袁隆平 湖南省农业 湘茶产业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茶品牌 中非经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扰动方式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农业生产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14
作者 伍钢 肖顺勇 +4 位作者 戴金鹏 叶钰 傅湘凌 陈蔚 杨海君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43-48,51,共7页
采用野外调查与样品分析法,探究了长沙县加拿大一枝黄花成片发生区、加拿大一枝黄花未入侵的水稻田(CK)、加拿大一枝黄花散生的灌木林地、化学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后的试验田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区翻耕地5个样地在4种扰动方式(抛荒耕地... 采用野外调查与样品分析法,探究了长沙县加拿大一枝黄花成片发生区、加拿大一枝黄花未入侵的水稻田(CK)、加拿大一枝黄花散生的灌木林地、化学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后的试验田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区翻耕地5个样地在4种扰动方式(抛荒耕地、灌木林地、化学试验田、翻耕地)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对0~20 cm耕作层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微生物、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加拿大一枝黄花成片发生地土壤pH值明显偏低,而化学防除后的试验田土壤pH值最高。样地中加拿大一枝黄花成片发生区土壤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均最高,分别达36.34%和9.49%。5个样地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样地中土壤细菌数均高于CK,灌木林地和化学试验田土壤真菌数较高,均达到了6×10^6 CFU/g以上,而加拿大一枝黄花成片发生区土壤真菌数最低,仅为2.60×10^6 CFU/g;5个样地中土壤放线菌数也存在差异。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肥力,且与入侵程度密切相关。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密度越大,土壤全N、全P、速效K含量越高,分别为CK土壤的1.86倍、1.08倍、1.33倍。5个样地中,加拿大一枝黄花成片发生区土壤中Pb、Ni、Cu、Cd、Cr、Zn含量均为最高,土壤综合污染指数(Pzong)也最高。从污染程度上看,5个样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低于1,均为无污染等级;综合污染指数(Pzong)为0.38~0.50,均为安全等级。说明不同扰动方式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农业生产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土壤 微生物 养分 理化性质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湖南省东部地区屠宰场猪德尔塔冠状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15
作者 邓国强 黄建龙 +4 位作者 张朝阳 郑辉 毛仕勇 李世强 张智勇 《湖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17-18,28,共3页
为了解湖南省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态势,2023年在湖南省东部的郴州、长沙、益阳、株洲、岳阳进行了采样调查,共采集180份猪脾脏组织,用PDCoV荧光RT-PCR检测方法进行核酸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检出PDCoV... 为了解湖南省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态势,2023年在湖南省东部的郴州、长沙、益阳、株洲、岳阳进行了采样调查,共采集180份猪脾脏组织,用PDCoV荧光RT-PCR检测方法进行核酸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检出PDCoV阳性样品41份,阳性率为22.78%;郴州、长沙、益阳、株洲、岳阳PDCoV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0、2.50%、0、50.00%;9个屠宰场中4个检出PDCoV,占比为44.44%。结果表明:湖南省猪群PDCoV感染率较高,湘东南地区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湘东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屠宰场 核酸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感染率 卡方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精液稀释液的筛选 被引量:1
16
作者 柳嘉毅 刘启红 +4 位作者 彭先 杨慧 邱美珍 曾一鸣 燕海峰 《家禽科学》 2024年第4期40-48,共9页
为筛选出效果较好的B系列鸡精液稀释液,以稀释后冷藏保存不同时长精子活力、受精率与孵化率为检测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稀释冷藏30 min后,EL、EH组的精子活力显著优于B1组(P<0.05);冷藏24 h后,EH、EL组的精子活力显著高于P组(P&l... 为筛选出效果较好的B系列鸡精液稀释液,以稀释后冷藏保存不同时长精子活力、受精率与孵化率为检测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稀释冷藏30 min后,EL、EH组的精子活力显著优于B1组(P<0.05);冷藏24 h后,EH、EL组的精子活力显著高于P组(P<0.05);B1组和P组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2)稀释后立即输精,EL组的受精率比B1组高4.9%,但受精蛋孵化率降低5.5%,最终B1组入孵蛋孵化率比EL组高0.7%;稀释冷藏10 h后输精,EL组受精率比B1组高7%,但受精蛋孵化率比B1组低11%。B1组入孵蛋孵化率比EL组高5%,但比原精组低3%;3)稀释湘黄鸡精液冷藏运输70 km后输精,6个家系平均受精率为83.7%,受精蛋孵化率为89.8%,入孵蛋孵化率为75.2%;4)稀释液实际应用方面:B1、B2液输精效果较好,但B2液成本较低,孵化结果优于B1液与鸡场自配稀释液。综上所述,单纯降低B系列稀释液中TES含量(B1液)不利于精子生存,而等比例降低各组分,将渗透压调整为280 mOsm/kg(B2液)时,孵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精液稀释液 精子活力 受精率 孵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平稻作公园的科技特征、文化价值与发展对策
17
作者 曾建新 李煦 +8 位作者 龙继锐 丁姣龙 李晓媚 黄尧 向平安 袁睿 李颗 周国强 黄璜 《作物研究》 2024年第6期519-524,共6页
中国农耕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根源。隆平稻作公园作为农耕文化、现代科技、水稻种业三者集成创新的载体,起着传承农耕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促进水稻种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农民... 中国农耕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根源。隆平稻作公园作为农耕文化、现代科技、水稻种业三者集成创新的载体,起着传承农耕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促进水稻种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路径,围绕“农村变景区、稻田变公园、民房变民宿、农民变股东”的主题,采取“专家全程指导、公司自主经营、村委例行保障、村民出工出地”的运作方式,从2018年开始策划、设计,用3年时间建设成为软件、硬件统筹发展、更新,物质、精神文明协同进步、相得益彰的隆平稻作公园,具有思想性、活态性、复合性、多重性、高效性、唯一性等文化特征,并兼具经济、社会、生态、技术、教育、文化价值,已成为种业科技开发、稻作技术示范、农耕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的综合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稻作公园 科技特征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直播/移栽-再生”生长特性、产量与品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昆 刘祥杰 +6 位作者 曾建新 罗正良 宋思铭 清毅 孙启航 邵德意 尹合兴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4-30,共7页
采用两因素裂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栽培方式对中稻-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全生育期、茎蘖动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人工移栽方式,直播方式下头季及再生季全生育期分别缩短10.5 d和1.7 d;头季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穗... 采用两因素裂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栽培方式对中稻-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全生育期、茎蘖动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人工移栽方式,直播方式下头季及再生季全生育期分别缩短10.5 d和1.7 d;头季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穗长及穗实粒数差异显著,再生季产量、再生力、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差异显著,两季总产量差异不显著;直播方式有利于增加头季基本苗、最高苗及有效穗以形成多穗群体,移栽方式有利于增加穗长、穗粒数以形成大穗群体且其再生率高于直播,两种栽培方式通过多穗和大穗的不同途径实现了产量平衡;两种栽培方式下米质差异不显著,栽培方式对米质影响较小;与头季米质相比,再生季因灌浆期平均温度下降,昼夜温差大,米质优于头季,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得到极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再生稻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2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丹毒丝菌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婕峰 袁智 +1 位作者 王文梅 赵墩 《湖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21-23,共3页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规模化猪场猪丹毒丝菌(也称猪丹毒杆菌)的感染状态,试验通过克隆表达1a型猪红斑丹毒丝菌ML101的SpaA基因,建立了猪红斑丹毒丝菌的ELISA诊断方法,并利用此诊断方法对2019—2022年我国15个省份22个规模化猪场的851份猪血...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规模化猪场猪丹毒丝菌(也称猪丹毒杆菌)的感染状态,试验通过克隆表达1a型猪红斑丹毒丝菌ML101的SpaA基因,建立了猪红斑丹毒丝菌的ELISA诊断方法,并利用此诊断方法对2019—2022年我国15个省份22个规模化猪场的851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2个猪场中有15个阳性猪场,占比68.2%,样品中检出104份阳性,阳性率为12.2%;上述猪场均未接种疫苗,也未曾暴发过猪丹毒。结果表明:不同猪场检测结果差异较大,我国部分规模猪场猪丹毒丝菌感染率高,这些猪场存在弱毒力的猪丹毒丝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丹毒丝菌 抗体检测 猪场阳性比例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晚稻组合筛选试验综合表现分析
20
作者 李诚 罗志英 +2 位作者 柳意能 李胜军 王少希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2期77-81,86,共6页
以万丰优荔丝、玖两优911等11个晚稻组合为参试材料,以岳优9113为对照品种,在湖南省衡阳市、株洲市、长沙市、永州市、郴州市、岳阳市、益阳市7个不同生态区开展品种比较试验,鉴定新选育组合的丰产性、适应性、抗性及米质表现。结果表明... 以万丰优荔丝、玖两优911等11个晚稻组合为参试材料,以岳优9113为对照品种,在湖南省衡阳市、株洲市、长沙市、永州市、郴州市、岳阳市、益阳市7个不同生态区开展品种比较试验,鉴定新选育组合的丰产性、适应性、抗性及米质表现。结果表明,参试组合中有3个组合表现优异,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较好,产量较对照增幅均大于3.0%,其中玖两优911每hm2产量最高,达8781.2kg,全生育期110.3d;万丰优荔丝产量居第2位,为8697.6kg,全生育期113.9d;康两优1688产量居第3位,为8626.5kg,全生育期114.9d。综合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等指标,建议万丰优荔丝、玖两优911和康两优1688进入下一阶段筛选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晚稻组合 综合评价 农艺性状 产量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