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压氧治疗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陈锐勇
唐艳超
+4 位作者
仲小玲
梁奕
李卜军
陶晓岚
廖昌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4-611,共8页
目的分析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高压氧治疗(HBOT)的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选择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5例重型COVID-19患者,年龄为24~69岁,因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病情且存在进行性低氧血症而接受HBOT。HBOT方法:每天1次,15 min...
目的分析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高压氧治疗(HBOT)的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选择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5例重型COVID-19患者,年龄为24~69岁,因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病情且存在进行性低氧血症而接受HBOT。HBOT方法:每天1次,15 min匀速加压至2.0 ATA(表压0.1 MPa,患者1)或1.6 ATA(表压0.06 MPa,患者2~5),持续停留90 min(首次治疗)或60 min(随后治疗),然后20 min减压至常压;HBOT全程无间歇面罩吸氧;病房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日均值连续2 d超过95%结束HBOT。收集患者症状、呼吸频率、SpO2、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血常规、凝血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胸部CT检查结果等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首次HBOT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均开始好转。开始HBOT 4次后平卧位呼吸急促消失,5次后消化道症状完全消失,仅残存轻微胸痛、静息和活动状态下呼吸急促症状。结束HBOT疗程后,患者呼吸频率较HBOT前下降[(20.80±2.28)min-1 vs(27.20±5.40)min-1,P<0.05]。病房监测SpO2均在引入HBOT后逐日回升,5例患者日平均SpO2分别在第1、2、3、3、6次HBOT后恢复至95%以上。首次HBOT减压后SpO2为(93.60±0.07)%,高于加压前的(73.20±6.42)%(P<0.05),第2、3次HBOT加压前SpO2与首次加压前相比均升高(P均<0.05),第3次HBOT前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T前,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31.48±3.40)mmHg(1 mmHg=0.133 kPa),低于正常参考值(35~45 mmHg)。HBOT疗程结束后动脉血氧分压[(130.20±18.58)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98.40±0.55)%]、淋巴细胞比例[(0.2078±0.0742)]和淋巴细胞绝对值[(1.09±0.24)×109/L]均较HBOT前[(61.60±15.24)mmHg、(73.20±6.43)%、0.0946±0.0621、(0.61±0.35)×109/L]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2.97±0.27)g/L]和hs-CRP水平[(7.76±6.95)mg/L]均较HBOT前[(4.45±0.94)g/L、(30.36±1.27)mg/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乳酸和D-二聚体水平均回降[(1.13±0.10)mmol/L vs(2.17±1.71)mmol/L、(0.42±0.13)mg/L vs(1.84±1.29)mg/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HBOT前均有重型COVID-19典型肺部CT影像学改变,HBOT后均有所改善。结论持续性低氧血症诱发的全身性系统性缺氧或许是重型COVID-19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COVID-19患者呼吸功能障碍以肺泡换气功能障碍为主,HBOT可能是纠治重型COVID-19患者常压给氧无法控制的进行性低氧血症的最佳手段。HBOT为处于持续缺氧的机体组织提供了充足氧供的有氧代谢间歇,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循环功能、应激水平的恢复,从而促进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氧吸入疗法
高压氧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压氧治疗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陈锐勇
唐艳超
仲小玲
梁奕
李卜军
陶晓岚
廖昌波
机构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潜水与高气压医学研究室
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三区
长江
航运
总
医院
高压氧科
长江
航运
总
医院
CT室
长江航运总医院重症监护室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援潜救生医学与装备技术训练队
出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4-611,共8页
基金
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科学战“疫”快速响应专项(20M0201).
文摘
目的分析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高压氧治疗(HBOT)的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选择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5例重型COVID-19患者,年龄为24~69岁,因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病情且存在进行性低氧血症而接受HBOT。HBOT方法:每天1次,15 min匀速加压至2.0 ATA(表压0.1 MPa,患者1)或1.6 ATA(表压0.06 MPa,患者2~5),持续停留90 min(首次治疗)或60 min(随后治疗),然后20 min减压至常压;HBOT全程无间歇面罩吸氧;病房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日均值连续2 d超过95%结束HBOT。收集患者症状、呼吸频率、SpO2、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血常规、凝血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胸部CT检查结果等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首次HBOT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均开始好转。开始HBOT 4次后平卧位呼吸急促消失,5次后消化道症状完全消失,仅残存轻微胸痛、静息和活动状态下呼吸急促症状。结束HBOT疗程后,患者呼吸频率较HBOT前下降[(20.80±2.28)min-1 vs(27.20±5.40)min-1,P<0.05]。病房监测SpO2均在引入HBOT后逐日回升,5例患者日平均SpO2分别在第1、2、3、3、6次HBOT后恢复至95%以上。首次HBOT减压后SpO2为(93.60±0.07)%,高于加压前的(73.20±6.42)%(P<0.05),第2、3次HBOT加压前SpO2与首次加压前相比均升高(P均<0.05),第3次HBOT前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T前,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31.48±3.40)mmHg(1 mmHg=0.133 kPa),低于正常参考值(35~45 mmHg)。HBOT疗程结束后动脉血氧分压[(130.20±18.58)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98.40±0.55)%]、淋巴细胞比例[(0.2078±0.0742)]和淋巴细胞绝对值[(1.09±0.24)×109/L]均较HBOT前[(61.60±15.24)mmHg、(73.20±6.43)%、0.0946±0.0621、(0.61±0.35)×109/L]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2.97±0.27)g/L]和hs-CRP水平[(7.76±6.95)mg/L]均较HBOT前[(4.45±0.94)g/L、(30.36±1.27)mg/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乳酸和D-二聚体水平均回降[(1.13±0.10)mmol/L vs(2.17±1.71)mmol/L、(0.42±0.13)mg/L vs(1.84±1.29)mg/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HBOT前均有重型COVID-19典型肺部CT影像学改变,HBOT后均有所改善。结论持续性低氧血症诱发的全身性系统性缺氧或许是重型COVID-19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COVID-19患者呼吸功能障碍以肺泡换气功能障碍为主,HBOT可能是纠治重型COVID-19患者常压给氧无法控制的进行性低氧血症的最佳手段。HBOT为处于持续缺氧的机体组织提供了充足氧供的有氧代谢间歇,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循环功能、应激水平的恢复,从而促进病情好转。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氧吸入疗法
高压氧
低氧
Keywords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xygen inhalation therapy
hyperbaric oxygenation
hypoxia
分类号
R51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压氧治疗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中的疗效分析
陈锐勇
唐艳超
仲小玲
梁奕
李卜军
陶晓岚
廖昌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