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伴认知障碍患者脑网络改变与注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石庆丽 李越秀 +3 位作者 陈红燕 王金芳 王大立 张玉梅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0-796,共7页
目的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ischemic white matter lesion,IWML)患者认知障碍进展的评估提供影像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IWML患者,按照认知功能测评结果分为: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 目的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ischemic white matter lesion,IWML)患者认知障碍进展的评估提供影像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IWML患者,按照认知功能测评结果分为: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non-dementia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ND)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组。同期入组认知功能和头颅MRI检查正常的就诊患者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所有患者均完善了静息态功能MRI检查及注意功能检查,包括Stroop色-词干扰测试B(Stroop color-word interference B test,Stroop B),Stroop色-词干扰测试C(Stroop color-word interference C test,Stroop C),数字连线测验A(trail making test A,TMT-A)和符号数字转换测试(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使用独立成分分析选择左侧和右侧额顶叶网络、初级和次级视觉网络、背侧注意网络5个脑区,选择9个主要区域为感兴趣区,提取每个脑区Z值,作为脑区两两间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值。进行VCIND、VaD和NC组FC差异分析,并进一步分析VCIND、VaD两组脑区间FC变化与注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48.3%)。NC组24例,VCIND组19例,VaD组17例。结果提示,与NC组相比,VCIND组完成Stroop B(P<0.01)、TMT-A(P=0.01)评分更高,SDMT评分更低(P=0.01);VaD组完成Stroop B、Stroop C及TMT-A评分更高(均P<0.01),SDMT评分更低(P<0.01)。与VCIND组相比,VaD组完成Stroop B(P<0.01)、Stroop C(P<0.01)及TMT-A(P=0.01)评分更高,SDMT评分(P<0.01)更低。FC分析显示,与NC组相比,VCIND组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和左侧顶上小叶(P=0.01)、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和楔叶(P=0.04)之间的FC值增高;与VCIND组相比,VaD组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与楔叶(P=0.02)之间的FC值增高。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和左侧顶上小叶之间的FC值与Stroop C用时呈负相关(r=-0.365,P=0.04),其余脑区之间的FC值与其他注意功能评分项目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随着认知功能下降,IWML患者执行网络与背侧注意网络、初级视觉网络间的FC值升高,部分脑区间FC的改变伴随着更差的注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脑白质病变 功能连接 注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病变病理学及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金芳 梁莹 +4 位作者 陈红艳 冯丽 叶娜 王诗男 张玉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75-1179,共5页
脑白质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介绍脑白质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理学与影像学研究进展及目前研究的不足等内容,加深对脑白质病变病理表现的认识,提高对脑白质病变早期可逆性病理改变的识别,以便临床... 脑白质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介绍脑白质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理学与影像学研究进展及目前研究的不足等内容,加深对脑白质病变病理表现的认识,提高对脑白质病变早期可逆性病理改变的识别,以便临床早期干预,预防痴呆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变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多模态影像 病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患者执行功能损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金芳 王万铭 +3 位作者 陈红燕 叶娜 马艳玲 张玉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82-1186,共5页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Ls)患者执行功能损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PWMLs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35例,采用执行功能评估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并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与正...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Ls)患者执行功能损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PWMLs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35例,采用执行功能评估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并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WMLs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显著降低(t>13.726, P<0.001),交替连线测验时间和Stroop色词检验时间显著延长(t>6.817, P<0.001),语言流畅性测验评分降低(t=6.891, P=0.013),数字符号转换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3.372, P=0.072)。PWMLs组ADL评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t=76.413, P<0.001)。PWMLs组执行功能Z分与ADL评分呈正相关(r=0.438, P=0.008)。结论 PWMLs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损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与执行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认知功能损害 执行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对纳米二氧化钛理化特性及其DNA损伤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燕婕 张艳红 吕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4-229,共6页
纳米二氧化钛(nano-Ti O2)应用领域广泛,由于其对有机物或生物分子有吸附作用,二者相互反应,对各种细胞可能产生与nano-Ti O2单独作用时不同的毒性作用。为探讨双酚A(BPA)对nano-Ti O2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BPA和nano-Ti O2联合暴露对人胚... 纳米二氧化钛(nano-Ti O2)应用领域广泛,由于其对有机物或生物分子有吸附作用,二者相互反应,对各种细胞可能产生与nano-Ti O2单独作用时不同的毒性作用。为探讨双酚A(BPA)对nano-Ti O2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BPA和nano-Ti O2联合暴露对人胚肝L-02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用不同缓冲液,测定不同浓度的BPA(0、0.1、1、10 mol·L-1)对不同浓度nano-Ti O2(0、0.1、1、10 mg·L-1)的粒径、表面电位和吸附能力的影响;然后测定不同浓度BPA和nano-Ti O2联合暴露对人胚肝L-02细胞DNA双链断裂、DNA损伤关键修复酶h Msh2基因(h Msh2)、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和DNA依赖蛋白激酶复合物催化亚基(DNA-PKcs)的m RNA表达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缓冲液中,随着BPA浓度的增加,nano-Ti O2粒径增加,表面电位上升,在细胞培养液DMEM中这一变化趋势最为明显;但在不同缓冲液中nano-Ti O2对BPA的吸附能力无明显差异。单独nano-Ti O2暴露不引起DNA双链断裂,对DNA损伤修复关键酶的表达也无明显影响,但nano-Ti O2可加重BPA的DNA双链断裂效应。与相应剂量的BPA单独染毒组比较,nano-Ti O2与BPA混合染毒组的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加重(P<0.05),h Msh2、MGMT和DNA-PKcs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上述研究结果显示BPA可促进nano-Ti O2团聚,但团聚的nano-Ti O2仍可吸附BPA。单独nano-Ti O2暴露无DNA损伤作用,但nano-Ti O2可加重BPA的DNA双链断裂效应。其中h MSH2、MGMT和DNA-PKcs都参与2种污染物联合暴露所致的DNA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双酚A 理化性质 联合暴露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高信号与认知功能障碍:基于FLAIR高信号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叶娜 Wei Wen +6 位作者 王金芳 石庆丽 李越秀 陈红燕 Perminder Sachdev 王拥军 张玉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8期809-813,共5页
目的利用半自动化分析软件对脑白质疏松患者不同区域白质损伤进行定量,并对其与认知功能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方法 2011年1月-2017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85岁社区"健康"人群63例,对其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简易... 目的利用半自动化分析软件对脑白质疏松患者不同区域白质损伤进行定量,并对其与认知功能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方法 2011年1月-2017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85岁社区"健康"人群63例,对其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及影像学数据采集,基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定量计算全脑、侧脑室旁及深部皮层下脑白质受损体积,将认知功能评分与以上白质受损体积进行偏相关分析,探索白质受损在认知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控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后,全脑白质体积与MMSE评分、Mo CA评分有偏相关性(R’=-0.428,P=0.001)(R’=-0.539,P<0.001),尤其是侧脑室旁白质体积(R’=-0.427,P=0.001)(R’=-0.559,P<0.001),与深部皮层下白质也存在偏相关性(R’=-0.365,P=0.004)(R’=-0.447,P<0.001)。结论全脑、侧脑室旁、深部皮层下脑白质损伤体积增大,认知功能评分随之下降;MMSE评分、Mo CA评分与侧脑室旁白质损伤之间的相关性较深部皮层下白质损伤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高信号 认知障碍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默认网络、凸显网络和中央执行网络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金芳 陈红燕 +4 位作者 李越秀 叶娜 冯丽 王诗男 张玉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2-286,共5页
健康老年人及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默认网络、凸显网络和中央执行网络的功能连接发生改变,且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表现出不同的改变模式。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对痴呆早期患者脑内在网络的连接变化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默认网络 中央执行网络 凸显网络 老年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病变患者脑结构网络小世界属性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金芳 石庆丽 +4 位作者 陈红燕 王诗男 姚静璠 冯丽 张玉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80-784,共5页
目的明确脑白质病变(WMLs)患者脑结构网络小世界网络属性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天坛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WMLs患者46例(患者组)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志愿者36例(对照组)。根据认知功能评定量表结果... 目的明确脑白质病变(WMLs)患者脑结构网络小世界网络属性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天坛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WMLs患者46例(患者组)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志愿者36例(对照组)。根据认知功能评定量表结果将患者分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VCIND)组和血管性痴呆(VaD)组。所有被试接受弥散张量成像(DTI),构建脑结构网络,计算脑结构网络全脑小世界拓扑属性,探讨脑结构网络异常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所有被试全脑结构网络均具有小世界属性。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脑网络全局效率、局部效率、最短路径长度、聚集效率均发生改变(F>3.252,P<0.05),小世界属性值λ、γ和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F>7.378,P<0.01)。小世界属性值与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02,P<0.05)。结论WMLs患者脑结构网络具有小世界属性,网络的小世界属性降低与认知功能减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变 认知 弥散张量成像 脑网络 小世界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组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小斌 曾令兰 +1 位作者 陈莎燕 王华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了解姜黄素对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基质蛋白酶-13(MMP-13)和金属蛋白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干预。方法将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7)、模型组(n=6)和治疗组(n=9)。模型组和治疗组用四氯化碳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 目的了解姜黄素对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基质蛋白酶-13(MMP-13)和金属蛋白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干预。方法将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7)、模型组(n=6)和治疗组(n=9)。模型组和治疗组用四氯化碳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6周治疗组加用姜黄素,在10周末处死各组大鼠,取肝脏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运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MP-13和TIMP-1的含量。结果 HE染色病理分级明显,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HE染色病理分级高于正常组,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P-13mRNA的表达组间变化不大,但TIMP-1mRNA的含量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TIMP-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治疗组的TIMP-1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有抗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肝脏中TIMP-1mRNA表达,减少胶原在肝脏内沉积,从而逆转和阻遏纤维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肝纤维化 基质蛋白酶-13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汪欧阳 张奇峰 +3 位作者 邓红卫 王全 都存喜 田娇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研究园艺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另加小组园艺治疗,共8周。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 目的研究园艺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另加小组园艺治疗,共8周。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t|>8.077,P<0.001),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293,P<0.05)。结论园艺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园艺治疗 上肢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莉 赵燕 +2 位作者 陈诚 郭莲军 陈玉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5-390,共6页
目的研究盐酸法舒地尔(FH)对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损伤(OGD)的保护作用。方法传代培养的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与无糖Na2S2O42 mmol·L-1孵育4 h,制备OGD模型。FH 5和10μmol·L-1在OGD前2 h加入。采用噻唑蓝(MTT)法检... 目的研究盐酸法舒地尔(FH)对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损伤(OGD)的保护作用。方法传代培养的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与无糖Na2S2O42 mmol·L-1孵育4 h,制备OGD模型。FH 5和10μmol·L-1在OGD前2 h加入。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乙炔基脱氧尿苷(Ed U)掺入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DNA合成;Hoechst染色和丫啶橙(AO)/溴化乙啶(EB)荧光双染观察细胞凋亡;2,7-二氯氢化荧光素(DHCF-DA)荧光染色和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GD模型组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为(24±6)%,下降了4倍(P<0.01);OGD模型组LDH释放量显著升高至(366±7)U·L-1(P<0.01)。加入FH 5和10μmol·L-1的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上升至(42±5)%和(43±5)%,LDH释放分别下降至290±18和(268±20)U·L-1(P<0.01),细胞Ed U阳性率由OGD模型组的(47±6)%,分别下降到(35±6)%和(29±5)%(P<0.01)。Hoechst染色及AO/EB双染实验结显示,FH能显著减少OGD损伤后细胞的凋亡及坏死,使晚期凋亡细胞比例减少(P<0.05);DCFH-DA荧光和NBT还原实验显示,FH降低OGD损伤后ROS水平,且FH10μmol·L-1的预处理组降低的幅度比5μmol·L-1的预处理组更明显,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H对传代培养的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OGD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星形胶质细胞 氧糖剥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emaphorin3A的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君红 宋晓婕 +4 位作者 周洁琼 刘丽平 聂华 田萍 徐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081-308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Semaphorin3A(Sema3A)的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妇女的骨密度(BMD)和骨转换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测定仪(DEXA)分别测定8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和90例绝经后健康妇女腰椎的骨密度,同时分别测定两组的血... 目的探讨血清Semaphorin3A(Sema3A)的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妇女的骨密度(BMD)和骨转换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测定仪(DEXA)分别测定8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和90例绝经后健康妇女腰椎的骨密度,同时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Sema3A、骨吸收指标-CTX与骨形成指标-PINP的水平。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组Sema3A水平(4.20±0.59)明显低于对照组(6.89±1.06),P <0.01。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血清Sema3A水平与腰椎BMD值呈显著正相关(r=0.598,P <0.01),与CTX呈显著负相关(r=-0.629,P <0.01),与PINP值呈较弱负相关(r=-0.158,P <0.05)。与患者的年龄、BMI之间无相关性(均P> 0.05)。结论 PMOP妇女的Sema3A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过程,在骨转换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aphorin3A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转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门静脉瘘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伶俐 梁斌 +2 位作者 苏扬波 李菊 郑传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7-688,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因“体检发现腹腔动静脉畸形1个月余”于2016年10月25日入院。既往无手术、创伤、动脉瘤、胰腺炎或其他腹部感染性病变。腹部体检阴性。人院后CT增强示胰十二指肠后血管弓增粗,局部动脉端可见“囊袋状”膨大。... 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因“体检发现腹腔动静脉畸形1个月余”于2016年10月25日入院。既往无手术、创伤、动脉瘤、胰腺炎或其他腹部感染性病变。腹部体检阴性。人院后CT增强示胰十二指肠后血管弓增粗,局部动脉端可见“囊袋状”膨大。并通过一瘘口经其上方引流静脉回流至肠系膜上静脉.该引流静脉起始部呈瘤样扩张。考虑胃十二指肠动脉-门脉瘘合并门静脉端动脉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血管瘘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相关参数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及与VEGF、MMP-9、uPA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佳 封华 +4 位作者 梁奕 李贞 范文辉 杜柏林 徐海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DTI相关参数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55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患者分为高、低级别两组,并对DTI各参数值进行组间... 目的:探讨DTI相关参数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55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患者分为高、低级别两组,并对DTI各参数值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检测脑胶质瘤的MMP-9、VEGF及uPA表达情况,将三者与DTI各参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实质区与对侧正常脑实质区的ADC值、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实质区的FA及相对FA(r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ADC值、相对ADC(r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实质区的VEGF、MMP-9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uP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FA、rFA值与VEGF、MMP-9表达存在相关性(P值均<0.01),而ADC、rADC值与VEGF、MMP-9、uPA的表达均不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VEGF、MMP-9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FA及rFA值可为术前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提供重要参考,间接反映VEGF、MMP-9的表达,可为临床术前方案的制定、预后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燕婕 胡玲娟 +1 位作者 伍雅婷 吕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3-728,共6页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 ,M IP)的荧光传感器技术是将荧光与M IP相结合,通过光学信号的改变(包括荧光增强、荧光猝灭及波长改变等)来检测待测物。由于光学信号灵敏度高,非常适用于痕量物质的检测。而M...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 ,M IP)的荧光传感器技术是将荧光与M IP相结合,通过光学信号的改变(包括荧光增强、荧光猝灭及波长改变等)来检测待测物。由于光学信号灵敏度高,非常适用于痕量物质的检测。而M IP又能选择性识别模板分子,将样品预处理和荧光检测两者结合起来,可实现快速、高灵敏度地检测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荧光传感器 目标物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俊瑜 胡飞 +3 位作者 岑波 邱勇 蒋泳 周军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穿刺引流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测算血肿清除率:2d...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穿刺引流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测算血肿清除率:2d内血肿全部清除6例、次全清除12例、大部分清除22例、部分清除8例;4 d内血肿全部清除16例、次全清除20例、大部分清除8例、部分清除4例;4 d以上血肿全部清除42例、次全清除4例、大部分清除1例、部分清除1例。术后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20例(41.7%);Ⅱ级8例(16.7%);Ⅲ级12例(25.0%);Ⅳ级6例(12.5%);Ⅴ级2例(4.1%)。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手术风险低、损伤小、安全性高,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导航 硬通道 多靶点 穿刺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种中成药说明书中妊娠禁忌证及儿童用药标注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41
16
作者 符海郯 程烨 张倩睿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目的了解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妊娠禁忌证以及儿童用药标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收集长江航运总医院使用的90种中成药说明书,参考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及2015年版《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中妊娠禁用、忌用... 目的了解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妊娠禁忌证以及儿童用药标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收集长江航运总医院使用的90种中成药说明书,参考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及2015年版《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中妊娠禁用、忌用、慎用药材和饮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2015年版《临床用药须知》中"注意"项,对比分析药品说明书中妊娠禁忌及儿童用药标注存在的问题。结果90种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有妊娠禁忌标注仅47份,缺乏的为43种,标注率52.2%,仅3种药品说明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妊娠禁忌标注一致;有儿童用法用量提示5种,缺乏儿童用法用量提示85种,标注率和缺标率分别为6%,94%,仅2种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用量提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儿童用药用量标注一致。结论该院大部分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妊娠禁忌以及儿童用药标注缺省严重,中成药不能简单以是否含有妊娠禁忌成分作为评估孕期用药宜忌;中成药的妊娠及儿童应用信息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和循证药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妊娠禁忌 儿童用药 药品说明书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亚芬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3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伴肢体活动障碍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 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伴肢体活动障碍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予以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治疗8周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的康复护理方法可以提高康复科护理质量,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科室护理满意率,值得在康复科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健康教育 脑卒中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临床应用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龚文娟 吴方建 张倩睿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5期564-568,共5页
目的调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使用情况,为规范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4月—2015年12月长江航运总医院使用rhEPO的住院患者,共547例,统计分析患者使用rhEPO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合并... 目的调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使用情况,为规范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4月—2015年12月长江航运总医院使用rhEPO的住院患者,共547例,统计分析患者使用rhEPO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合并用药、不良反应及超说明书应用情况。结果 547例中男322例(58.87%),女225例(41.13%),年龄(73.41±21.43)岁;rhEPO用药适应证主要为肾性贫血(76.60%)和外科围手术期的红细胞动员(8.96%),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72例(13.16%);在使用rhEPO的同时使用了铁剂104例(19.01%),在用药期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例;rhEPO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包括适应证不适宜、用药时机不适宜和用药频次不适宜等。结论rhEPO在临床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045642与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金芳 黄晓晶 +2 位作者 王晏文 王万铭 胡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045642与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长江航运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esidual platelet agglutination,RPA),根据... 目的探讨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045642与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长江航运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esidual platelet agglutination,RPA),根据RPA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组42例(RPA≥70%)和非CR组58例。采用直接测序法测定ABCB1基因rs1045642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在CR组和非CR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非CR组吸烟比例明显高于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CR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4%、45.2%、33.3%,非CR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6.2%、44.8%、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44.0%、56.0%,非CR组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58.6%、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中发生CR与其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045642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发生无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 基因型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演变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汪汉林 梁奕 +4 位作者 王佳 李自凯 李贞 凡娜 范文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1-706,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征象演变规律,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搜集91例核酸检测阳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普通型69例,重症型17例,危重型5例。年龄17~90岁,平均年龄50岁,男40例,女51例。回顾分析其CT征象发展与转归。结果...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征象演变规律,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搜集91例核酸检测阳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普通型69例,重症型17例,危重型5例。年龄17~90岁,平均年龄50岁,男40例,女51例。回顾分析其CT征象发展与转归。结果:普通型患者经过3~26d(平均14d)进入消散期,其演变过程表现为早期→消散期(3例),早期→进展期→消散期(56例),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消散期(10例);重型患者经过8~27d(平均15d)进入消散期,其演变过程表现为早期→进展期→消散期(6例),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消散期(11例);危重型患者经过14~22d(平均18d)发展进入消散期,其演变过程均表现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消散期(5例)。演变过程出现磨玻璃密度影(48例),实性/亚实性结节(13例),斑片实变影(75例),铺路石征(34例),纤维条索影(46例),胸膜下线(12例),支气管气象征(14例),支气管扩张(9例),血管增粗征(15例),淋巴结肿大(2例),胸膜增厚(17例)、胸腔积液(6例)12种CT征象。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演变过程表现为3种:①早期→消散期;②早期→进展期→消散期;③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消散期。CT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病毒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