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霉素诱导兔心衰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师幸伟 程冕 +5 位作者 白融 阮磊 闫杰 侯宏伟 李秀琪 宋玉娥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47,共4页
探讨静脉注射阿霉素(ADR)建立兔心衰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将日本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成模型组1、2和对照组;模型组1注射ADR 1mg/kg,每周2次,共8周;模型组2注射ADR 2mg/kg,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9g/L NaCl注射液。于停药3周后... 探讨静脉注射阿霉素(ADR)建立兔心衰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将日本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成模型组1、2和对照组;模型组1注射ADR 1mg/kg,每周2次,共8周;模型组2注射ADR 2mg/kg,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9g/L NaCl注射液。于停药3周后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并进行心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组织学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病理检查符合扩张性心肌病样改变;模型组间无统计学差别。常规剂量多次静脉注射ADR可显著损伤心肌,造成心脏舒缩功能下降,是建立动物心衰模型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低浓度多次注射更有利于制模期间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力农短期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韩静 李秀琪 +1 位作者 吴兴安 余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目的观察米力农短期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米力农负荷量治疗组(n=32)及米力农无负荷量治疗组(n=36),后两组在常规治疗(强心、利尿、血管紧张肽... 目的观察米力农短期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米力农负荷量治疗组(n=32)及米力农无负荷量治疗组(n=36),后两组在常规治疗(强心、利尿、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等)基础上加用米力农,7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并记录可能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米力农治疗组总有效率85.29%,常规治疗组62.50%,米力农负荷量治疗组84.38%,米力农无负荷量组86.11%。米力农有无负荷量治疗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3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均不同程度改善,6 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LVEF及LVEDD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米力农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LVEF及LVEDD优于常规治疗组,米力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BNP优于常规治疗组。米力农有无负荷量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负荷量治疗组出现低血压3例和室性心律失常2例。结论米力农短期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症状,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 心力衰竭 难治性 血浆脑钠肽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调节的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师幸伟 谢刚 +1 位作者 李秀琪 芦兰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2期1603-1605,共3页
目的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临床确诊为CHF的99例患者随机分为参松养心组(n=53)和美托洛尔组(n=46),两组均停服血管肾张肽转化酶抑制药和抗心律失常药5个半衰期以上,常规给予洋地... 目的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临床确诊为CHF的99例患者随机分为参松养心组(n=53)和美托洛尔组(n=46),两组均停服血管肾张肽转化酶抑制药和抗心律失常药5个半衰期以上,常规给予洋地黄和利尿药基础上,参松养心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0.4 g)4粒,tid,美托洛尔组加用美托洛尔6.25~12.5 mg·d^(-1)。用药前和用药1个月后分别行动态心电图,计算连续心率减速力(DRs),比较两种药物对DRs的调节作用,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和预防猝死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Rs各指标DR2、DR4、DR8的变化基本一致,治疗后两组患者猝死风险明显降低。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与美托洛尔片基本相当,其适应证和患者耐受性更优于美托洛尔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美托洛尔 心力衰竭 慢性 心率减速力 连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对高脂和高胆固醇饮食致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琳 张营 +3 位作者 赵晟珣 肖方喜 张林英 刘菊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19-829,共11页
目的 探讨天麻素(GSTD)对高脂和高胆固醇(HFHC)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体重分为6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GSTD 12.5,25.0和50.0 mg·kg^(-1)组及模... 目的 探讨天麻素(GSTD)对高脂和高胆固醇(HFHC)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体重分为6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GSTD 12.5,25.0和50.0 mg·kg^(-1)组及模型+二甲双胍(Met)100 mg·kg^(-1)阳性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饲喂HFHC饮食24周建立NASH模型;第17周开始,治疗组同时ig给予相应分组药物,每天1次,连续8周。第24周末,测量小鼠肝湿重、体重和肝指数。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积分(NAS),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质沉积,血糖仪测全血血糖,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化学显色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NEFA)、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肝组织脂质合成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N)、血小板反应蛋白受体(CD36)、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脂质氧化基因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α(CPT1-α)、炎症因子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趋化因子配体2(CCL2)和CCL5]和纤维化标志物基因[Ⅰ型胶原α1(ColⅠα1)、肌动蛋白α2(Actα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激酶B(Akt)和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湿重和体重增加(P<0.01),肝指数升高(P<0.05);肝组织出现严重的大泡性脂肪变性,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增生,NAS评分升高(P<0.01);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血清GPT和GOT活性升高(P<0.01);肝组织TG、TC、NEFA和MDA水平升高(P<0.01),GSH水平、SOD和CAT活性降低(P<0.01);脂质合成基因mRNA水平升高(P<0.01),脂质氧化基因mRNA水平降低(P<0.01);炎症因子和纤维化基因mRNA水平升高(P<0.01);肝组织IRS-1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GSTD 50.0 mg·kg^(-1)组肝湿重、体重和肝指数降低(P<0.05,P<0.01)。模型+GSTD 25.0和50.0 mg·kg^(-1)及模型+Met 100 mg·kg^(-1)组肝组织大泡性脂肪变性减少,NAS评分显著降低(P<0.05,P<0.01),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增生减少,同时,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血清GPT和GOT活性降低(P<0.05,P<0.01);此外,模型+GSTD 50.0 mg·kg^(-1)组肝组织中TG、TC、NEFA和MDA水平降低(P<0.01),GSH水平、SOD和CAT活性升高(P<0.01),脂质合成基因mRNA水平降低(P<0.01),脂质氧化基因mRNA水平增加(P<0.01);模型+GSTD 25.0和50.0 mg·kg^(-1)组肝组织中炎症因子和纤维化基因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模型+GSTD 25.0和50.0 mg·kg^(-1)及模型+Met 100 mg·kg^(-1)组肝组织IRS-1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P<0.01),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结论 GSTD对HFHC饮食诱导的小鼠NASH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肝内IRS-1/Akt信号通路,缓解氧化应激和抑制NF-κB信号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