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辽宁浑太河流域水生食物网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段元帅 谢军 +2 位作者 刘璐 霍斌 李大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为探究辽宁省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分别于2020年秋季(10月)和2021年春季(5月)对该流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5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渔获物群落营... 为探究辽宁省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分别于2020年秋季(10月)和2021年春季(5月)对该流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5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渔获物群落营养结构的时空差异,并初步构建该流域的食物网。结果表明,主要渔获物的δ13C和δ15N值分别为–37.18‰—–19.28‰和7.98‰—16.51‰,且季节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δ13C值空间差异极显著(P<0.01)。浑太河流域渔获物的营养级为1.71—4.39,同种鱼类营养级具有极显著的时空差异(P<0.01)。与春季相比,鱼类在秋季摄食的食物资源更丰富、所占的生态位更宽,同时太子河的各项群落营养结构指标均优于浑河。基础食源分析结果表明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分别为浑太河两个季度的主要碳源,陆生植物和POM分别为浑河和太子河中鱼类的主要碳源。研究填补了对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食物网及群落营养结构研究的空缺,为该流域后续的保护、修复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食物网 稳定同位素 营养结构 浑太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铁矿石为基质的反应器同步去除池塘养殖尾水NO_(3)^(-)-N和PO_(4)^(3-)-P工艺研究
2
作者 侯亮 陈瑞亚 +5 位作者 陈婧怡 马帅兵 徐聚臣 郑悦颖 侯杰 何绪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9-307,共9页
为提升和优化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与工艺,构建以磁黄铁矿(B1组)、磁黄铁矿+硫磺(B2组)、菱铁矿+硫磺(B3组)、磁黄铁矿+硫磺+石灰石(B4组)为基质的4种反应器,并对池塘养殖尾水NO_(3)^(-)-N和PO_(4)^(3-)-P的去除效果及反应器安全性进行... 为提升和优化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与工艺,构建以磁黄铁矿(B1组)、磁黄铁矿+硫磺(B2组)、菱铁矿+硫磺(B3组)、磁黄铁矿+硫磺+石灰石(B4组)为基质的4种反应器,并对池塘养殖尾水NO_(3)^(-)-N和PO_(4)^(3-)-P的去除效果及反应器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4、12和6 h条件下,B3组的NO_(3)^(-)-N去除效果最佳,其出水NO_(3)^(-)-N平均质量浓度最低为0.17 mg/L,最高为0.61 mg/L,去除率均高于80%。B1组和B3组对PO_(4)^(3-)-P的去除效果最好,其出水PO_(4)^(3-)-P平均质量浓度最低为0.08 mg/L,最高为0.42 mg/L,去除率均高于70%。(2)B1组和B3组出水硫酸盐和总铁质量浓度更低,安全性更高;2组的硫酸盐平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98.67~245.45、133.33~294.71 mg/L,总铁平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044~3.07、1.32~7.90 mg/L。从出水NO_(2)^(-)-N质量浓度看,4组反应器的安全性从高到低为B4>B2=B3>B1;从出水NH_(4)^(+)-N质量浓度看,4组反应器的安全性从高到低为B1>B2=B3>B4。以上研究结果表明,B3组同时具备高效的NO_(3)^(-)-N和PO_(4)^(3-)-P去除能力和较高的安全性,可应用于实际养殖尾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尾水 硫-铁矿石 硝态氮 正磷酸盐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江流域恩施段浮游生物及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3
作者 陈婧怡 侯亮 +6 位作者 林深 姜鸣晨 刘雪瑜 王绍迪 马毓灿 侯杰 何绪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4-219,共16页
为了解清江流域恩施段浮游生物及鱼类资源现状,于2023年1月、4月、7月对清江流域恩施段干流及长偏河、小溪河、忠建河、马水河等支流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0种(包括变种),其中绿... 为了解清江流域恩施段浮游生物及鱼类资源现状,于2023年1月、4月、7月对清江流域恩施段干流及长偏河、小溪河、忠建河、马水河等支流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0种(包括变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有28种;优势种19种,以蓝藻门为主;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检出浮游动物4类40科55属,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数最多,有25属;优势种浮游动物3种,均属于原生动物门;浮游动物种类增多,密度和生物量无明显变化。采集到鱼类51种,隶属于3目11科44属,其中鲤形目最多,有39种,优势种为尖头鱥、麦穗鱼、马口鱼和?。与1987年和1990年清江流域鱼类历史种类数(合计122种)相比,清江流域恩施段现阶段鱼类种类大幅减少,但较2020-2022年(44种)有所增加。清江流域恩施段鱼类整体趋于小型化,生物多样性偏低,长鳍吻鮈、中华倒刺鲃等产漂流性卵的珍稀鱼类资源衰退严重,而以产黏性卵为主的珍稀鱼类如重口裂腹鱼、青石爬鮡和岩原鲤等,以及红鳍原鲌、鲢、鳙等经济鱼类资源量有所回升。上述变化主要与大型水利工程修建、近期的人工增殖放流等活动相关。建议对重口裂腹鱼等产黏性卵鱼类栖息地进行保护和修复,对长鳍吻鮈、中华倒刺鲃等及鲢、鳙定期人工增殖放流,以提高清江流域恩施段水生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江流域 渔业资源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化方式下武昌鱼预制烤鱼的品质特征形成研究
4
作者 谭碧霞 高艳蕾 +3 位作者 熊青 尹涛 尤娟 刘茹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346-356,共11页
本研究以武昌鱼为对象,对比分析了油炸、烤制和空气炸三种熟化方式下鱼肉感官品质的变化,并通过理化特性和风味特征指标分析揭示了不同熟化方式下武昌鱼烤鱼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油炸、烤制和空气炸鱼肉水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脂肪含量和... 本研究以武昌鱼为对象,对比分析了油炸、烤制和空气炸三种熟化方式下鱼肉感官品质的变化,并通过理化特性和风味特征指标分析揭示了不同熟化方式下武昌鱼烤鱼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油炸、烤制和空气炸鱼肉水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脂肪含量和b~*值均呈上升趋势,且三种熟化方式下武昌鱼的感官性能分别于5、55和45 min时最佳。相比而言,烤制鱼肉具有较高的水分和L~*值,富有光泽但肉质软嫩;油炸鱼肉咀嚼性和黄度值更高,但存在脂肪含量和脂肪氧化程度较高的问题;而空气炸鱼肉不仅拥有金黄的色泽和酥脆的口感,同时脂肪含量和脂肪氧化程度较低。进一步对鱼肉风味特征分析发现,烤制方式下鱼肉游离氨基酸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空气炸方式在保持较高的鱼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方面表现更优。此外,鉴定出的60种挥发性物质中醛类化合物对武昌鱼烤鱼的风味贡献较大,在空气炸样品中含量最高,且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醛类与脂质氧化和脂肪酸热降解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综上,空气炸在保持营养价值和提升食用品质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本研究为不同热加工方式下武昌鱼的风味形成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并为预制烤鱼产业化开发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化方式 武昌鱼 预制烤鱼 理化特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0年汉江干流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4
5
作者 徐聚臣 杜红春 +7 位作者 王晓宁 覃剑晖 夏成星 侯杰 范泽宇 吴虎 王洁 何绪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137,共12页
为研究汉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和长时间变化趋势,2017-2020年间,对汉江干流汉中、老河口和钟祥江段鱼类、浮游生物和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季节性调查分析。共采集鱼类98种,其中经济鱼类以鲤、鲫、鲢、鳙、草鱼等为主;共镜检... 为研究汉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和长时间变化趋势,2017-2020年间,对汉江干流汉中、老河口和钟祥江段鱼类、浮游生物和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季节性调查分析。共采集鱼类98种,其中经济鱼类以鲤、鲫、鲢、鳙、草鱼等为主;共镜检浮游植物7门71属11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6种);优势种12种,以硅藻门为主。浮游动物共镜检出55属86种,其中轮虫最多(共48种);优势种8种,以原生动物为主。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16科24属29种,呈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与过去监测数据相比,汉江干流鱼类种类减少38种,主要以珍稀小型鱼类为主,如峨眉后平鳅、中华纹胸鮡等。新增鱼类27种,总体种类数下降、渔获物小型化趋势明显,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浮游动物种类增多,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种类呈下降趋势。上述变化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梯级开发等水利工程建设,下泄水量减少、径流量的人为调节、下泄水的温度降低、部分江段水流变缓等水文情势变化和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相关,建议通过实施流域污染治理、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做好生态流量的管控等具体措施,加大汉江渔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干流 渔业资源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长江禁捕 水生生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吕明睿 高子健 +3 位作者 张欣雨 李艳和 宋光同 赵玉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 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ab,IC)模式。通过对比精养蟹、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氮磷利用、浮游生物生物量与多样性及生态经济效益来探寻最佳的稻田养蟹模式。结果显示,3种种养模式底质氮磷含量均有增加,精养模式最为显著(P<0.05);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氮平衡均表现为盈余,其盈余量逐减,分别为1030.92、364.37、188.75 kg/hm^(2),氮利用率逐增,分别为16.47%、48.98%、65.71%;磷平衡也均表现为盈余,精养、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的磷盈余量分别为171.35、81.67、76.96 kg/hm^(2),磷利用率逐增,分别为7.61%、18.22%、24.29%;与精养、稻蟹共作模式相比,稻虾蟹共作模式中浮游动植物种类的总量、增长量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最高;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经济收益相较于精养模式分别降低了22.78%、4.48%,稻虾蟹共作与精养模式收益差距不大。以上结果表明,相较于精养模式,稻渔共作模式对生态环境更友好,而稻虾蟹共作模式相较于稻蟹共作模式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 稻蟹共作 稻虾蟹共作 氮磷平衡 氮磷利用 浮游生物多样性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光照条件下苦草生长及去除氮磷能力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帅兵 吕亚兵 +6 位作者 姜鸣晨 林深 何东 徐聚臣 侯杰 何绪刚 李迎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5,共9页
为探究苦草型清水态养殖水深的适宜控制范围,依据池塘中苦草自然分布水深,设置全日光光强的5%(L1)、15%(L2)、25%(L3)和35%(L4)4个光强梯度组(L1为适宜光强组,L2、L3和L4为强光组),对应池塘水下深度分别为1.0~1.1、0.6~0.8、0.4~0.6和0.... 为探究苦草型清水态养殖水深的适宜控制范围,依据池塘中苦草自然分布水深,设置全日光光强的5%(L1)、15%(L2)、25%(L3)和35%(L4)4个光强梯度组(L1为适宜光强组,L2、L3和L4为强光组),对应池塘水下深度分别为1.0~1.1、0.6~0.8、0.4~0.6和0.3~0.4倍透明度,研究自然光照周期和强度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生长、抗氧化和净化能力。结果显示:自然光照周期下,苦草总生物量随光照强度增强(5%~35%全日光范围)而显著增加,叶片长度最大值出现在L2组;L2、L3和L4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低于L1组;水中溶解氧(DO)含量和pH值L3和L4组显著高于L1组,而叶绿素a(Chl a)含量相反;各组铵态氮(NH_(4)^(+)-N)和亚硝态氮(NO_(2)^(-)-N)质量浓度分别在3、2周内快速下降到较低水平(分别<0.30、<0.02 mg/L);除L1组外,其他组硝态氮(NO_(3)^(-)-N)、总氮(TN)质量浓度随时间以不同速率持续下降,直至试验结束(分别<2.50、<3.00 mg/L),一定程度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L3和L4组谷氨酸合成酶(FdGOG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L1和L2组;各组对正磷酸盐(PO_(4)^(3-)-P)和总磷(TP)去除率均达8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苦草型清水态养殖水位宜控制在苦草上方约0.3~0.6倍透明度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苦草 生长状况 水体氮磷 净化能力 草型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酶活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千 郭薇 +3 位作者 莫爱杰 杨慧君 顾泽茂 袁勇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9,共8页
为选出适宜的饲料添加剂增强克氏原螯虾的抗逆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试验选取(13.59±0.25)g克氏原螯虾360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投喂基础饲粮(对照)、添加0.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添加0.5%腐殖酸钠(sodium hum... 为选出适宜的饲料添加剂增强克氏原螯虾的抗逆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试验选取(13.59±0.25)g克氏原螯虾360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投喂基础饲粮(对照)、添加0.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添加0.5%腐殖酸钠(sodium humate,HNa)和联合添加0.5%腐殖酸钠+0.5%枯草芽孢杆菌(BS+HNa)的饲料,探究腐殖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抗氧化能力和免疫酶活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长性能方面,BS、HNa和BS+HNa组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BS+HNa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BS和HNa组,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抗氧化性能方面,BS+HNa组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腐殖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试验虾MDA的降低产生了显著的交互作用。免疫酶活方面,BS、HNa和BS+HNa组血淋巴和肝胰腺组织的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BS+HNa组活性显著高于BS和HNa组。以上结果表明,单独或联合添加0.5%腐殖酸钠和0.5%枯草芽孢杆菌均能改善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性能,且联合添加的效果优于单独添加,建议克氏原螯虾养殖中联合使用腐殖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腐殖酸钠 枯草芽孢杆菌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免疫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雅鲁藏布江拉萨裂腹鱼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苟仕骐 林少卿 +3 位作者 张文敏 李大鹏 刘香江 霍斌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为揭示裂腹鱼类生长对过往气候变化的长期响应规律,基于硬组织年代学法研究重建了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50年的历史生长序列,并利用混合效应模型探索了生长对过往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年轮计数法和交叉定年法估算的拉... 为揭示裂腹鱼类生长对过往气候变化的长期响应规律,基于硬组织年代学法研究重建了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50年的历史生长序列,并利用混合效应模型探索了生长对过往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年轮计数法和交叉定年法估算的拉萨裂腹鱼年龄的平均百分比误差(IAPE)分别为5.13%和0%,随着年龄的增长2种方法估算年龄的差异逐渐增大。估算的同步生长系数均值为0.406,实测轮纹宽度随年龄的增长呈显著减小趋势。构建的生长混合效应模型对拉萨裂腹鱼生长的解释率高达91.7%,其中,内在因子和气候因子的解释率总计为80.1%。拉萨裂腹鱼生长展现出个体和年际变异性,其生长稳态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转变。气温、北极涛动(A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印度洋偶极子(IOD)均与拉萨裂腹鱼生长呈负的线性关系,且对其生长的影响存在空间和滞后效应。其中,印度洋偶极子是关键气候因子,该因子估算的参数值为-0.0618。建议后续研究将性成熟因子和其他环境因子纳入模型构建,并综合考虑时间、空间和物种等多维尺度,从而更系统、深入地揭示裂腹鱼类生长对多重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裂腹鱼 生长 硬组织年代学 气候变化 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圈养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0
作者 何绪刚 侯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9,共9页
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方式。针对传统散养池塘养殖废弃物过度积累、养殖水环境劣化等关键瓶颈问题,提出了能时时清除养殖固形废弃物、实现清洁养殖的圈养模式。该模式自成体系,包含圈养桶、圈养平台和尾水分离与处理等养... 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方式。针对传统散养池塘养殖废弃物过度积累、养殖水环境劣化等关键瓶颈问题,提出了能时时清除养殖固形废弃物、实现清洁养殖的圈养模式。该模式自成体系,包含圈养桶、圈养平台和尾水分离与处理等养殖装备,以及圈养池塘水体净化能力提升措施等,是一种养殖尾水零排放、节水、节地、节约饲料和人力成本、高产、高效的绿色健康养殖方式。圈养平台集成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装备后,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池塘绿色高效养殖模式。本文系统介绍了圈养模式提出的缘由、设施结构组成、实际圈养效果及养殖废弃物收集与处理效率、圈养综合效益等,展望了圈养模式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圈养模式研究和应用推广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圈养 “零排放” 绿色健康 设施渔业 清洁养殖 智能化 数字渔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克氏原螯虾机体生长、营养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11
作者 张千 杨伟杰 +3 位作者 莫爱杰 杨慧君 顾泽茂 袁勇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7,共8页
为优化投喂策略,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环境废物排放,试验选取体质量(4.97±0.11)g的克氏原螯虾810尾采用3×3双因子设计,日投喂频率1次(F1)、2次(F2)和3次(F3),投喂水平为试验虾质量的3%(L3)、4.5%(L4.5)和6%(L6),饲养56 d,探... 为优化投喂策略,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环境废物排放,试验选取体质量(4.97±0.11)g的克氏原螯虾810尾采用3×3双因子设计,日投喂频率1次(F1)、2次(F2)和3次(F3),投喂水平为试验虾质量的3%(L3)、4.5%(L4.5)和6%(L6),饲养56 d,探究投喂频率与投喂水平对克氏原螯虾机体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长方面,L4.5和L6试验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L3,L6试验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显著高于L3、L4;全虾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方面,L4.5和L6试验虾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L3,L6试验虾全虾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L4.5和L3试验组;血清生化指标方面,L6和L4.5试验虾血清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L3组,F1试验虾的MDA含量显著低于F2、F3,2个试验因素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结合增重率、存活率、饲料成本计算养殖效益,L4.5试验组的养殖效益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为23.45元/kg左右,L6其次,L3效益最低(13.65元/kg左右),L4.5F2组饲料成本最低,养殖效益最高。综合考虑试验虾生长、健康程度及养殖效益,建议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过程中以4.5%的投喂水平、投喂频率2次/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投喂水平 投喂频率 生长 营养成分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亮氨酸水平对鳜生长、抗氧化能力、肝脏健康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12
作者 朱陈圆 杨妍兮 +4 位作者 张其伟 朱涔晔 梁旭方 丁立云 张燕萍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8,共10页
实验以鳜(Siniperca chuatsi)为研究对象,选择初始体重为(37.26±0.22)g的健康鳜216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亮氨酸(Leu)水平为1.88%、2.49%、3.13%、3.73%、4.29%和4.90%的实验饲料(记作L1.88、L2.49、L3.13、L3.73、L4.29、... 实验以鳜(Siniperca chuatsi)为研究对象,选择初始体重为(37.26±0.22)g的健康鳜216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亮氨酸(Leu)水平为1.88%、2.49%、3.13%、3.73%、4.29%和4.90%的实验饲料(记作L1.88、L2.49、L3.13、L3.73、L4.29、L4.90)8周,探究不同Leu水平饲料对鳜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肝脏健康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鳜肝体比及脏体比与Leu水平呈线性正相关,鳜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在L3.13组达到最大值,其中Leu缺乏组(L1.88)和过量组(L4.90)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此外,L3.13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L1.88、L2.49、L4.29和L4.90组(P<0.05)。随着Leu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L3.13、L3.73和L4.29组全鱼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L3.19和L4.90组肝脏粗蛋白显著低于L3.13组。Leu水平的升高引起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L1.88组最低。L3.13组和L3.73组SOD、GSH-Px活性都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L3.13和L3.73组血清溶菌酶(LYZ)和补体成分3(C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随着Leu水平的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展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L3.13组ALT活性最低,L3.73组AST活性最低;L1.88组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L3.13组与L3.73组nf-κb-p65、tnf-α表达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L3.13、L3.73和L4.29组il-1β、pai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L3.13和L3.73组肝脏细胞的空泡化程度明显低于其余各组,与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变化趋势和免疫基因表达的结果是一致的。以上结果表明,适宜水平的饲料Leu能够提高饲料效率和蛋白沉积以增进鳜的生长,改善肝脏健康并且显著增强鳜的非特异免疫能力;而过高或者过低的Leu水平均不利于鳜的生长和免疫。此外,基于增重率的二次回归分析显示,鳜幼鱼饲料最佳Leu水平为3.28%,占蛋白水平的6.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抗氧化能力 肝脏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米花青素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抗氧化能力、免疫酶活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13
作者 张千 户文弟 +3 位作者 莫爱杰 杨慧君 顾泽茂 袁勇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5,共8页
为综合评估黑米花青素对克氏原螯虾的适用性,试验选取克氏原螯虾450尾,随机分为5组,在饲粮中分别添加0(control group,CON组)、200 g/kg黑米(black rice 200 g/kg,BR200组)、400 g/kg黑米(black rice400 g/kg,BR400组)、200 mg/kg黑米... 为综合评估黑米花青素对克氏原螯虾的适用性,试验选取克氏原螯虾450尾,随机分为5组,在饲粮中分别添加0(control group,CON组)、200 g/kg黑米(black rice 200 g/kg,BR200组)、400 g/kg黑米(black rice400 g/kg,BR400组)、200 mg/kg黑米花青素提取物(black rice anthocyanin extract 200 mg/kg,AC200组)和400mg/kg黑米花青素提取物(black rice anthocyanin extract 400 mg/kg,AC400组),试验期8周,探究饲料中黑米花青素的不同添加形式和添加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机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1)BR40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高,AC400组次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处理组试验虾血淋巴、肝胰腺和肠道的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所升高,AC400组血淋巴和肝胰腺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最高,与BR400没有显著差异,但BR200组肠道的T-AOC水平和SOD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AC400组和对照组;(3)处理组肝胰腺和肠道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R400组血淋巴的多酚氧化酶(PPO)、ACP和AKP活性均最高;(4)AC400组肠道的淀粉酶活性最高;AC200组胰蛋白酶活性最高,处理组的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黑米或黑米花青素提取物均能够有效提高克氏原螯虾生长、抗氧化、免疫和消化性能,建议添加量为400 g/kg黑米或400mg/kg的黑米花青素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生长性能 肠道健康 黑米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克氏原螯虾肌肉组分、理化特性、风味物质和滋味的影响
14
作者 张千 郭薇 +3 位作者 莫爱杰 杨慧君 顾泽茂 袁勇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6,共11页
为提升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品质、实现优质蛋白供给,试验选取(13.59±0.25)g克氏原螯虾360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投喂基础饲粮(对照control check,CK)、添加0.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添加0.5%腐殖酸钠(sodium huma... 为提升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品质、实现优质蛋白供给,试验选取(13.59±0.25)g克氏原螯虾360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投喂基础饲粮(对照control check,CK)、添加0.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添加0.5%腐殖酸钠(sodium humate,HNa)和联合添加0.5%腐殖酸钠+0.5%枯草芽孢杆菌(BS+HNa)的饲料,探究腐殖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克氏原螯虾营养组成、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滋味的影响。结果显示:营养组成方面,BS+HNa组虾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S组。肌肉理化性质方面,BS+HNa组的亮度值L*和红度值a*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黄度值b*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并且该组虾肉的弹性、硬度、回复性、咀嚼性和内聚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挥发性物质检测方面,对照组、BS组、HNa组和BS+HNa组试验虾分别鉴定出36、39、34、30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BS、HNa、BS+HNa组脂肪香性状相关的物质月桂醛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腥味性状相关物质1-辛烯-3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肌肉滋味特性传感器检测BS+HNa组肌肉的苦味和咸味响应度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甜味和鲜味响应度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联合0.5%腐殖酸钠和0.5%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能显著改善克氏原螯虾肌肉的营养组成、肌肉品质效果,并且联合添加优于单独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钠 枯草芽孢杆菌 克氏原螯虾 肌肉品质 营养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能量学模型的尖吻鲈精准投喂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构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晓娟 沙宗尧 +1 位作者 李大鹏 王春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7-249,共13页
为提高养殖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研究基于生物能量学原理和生产养殖数据构建了精养条件下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精准投喂管理模型,并通过软件开发,构建了方便使用的精准投喂管理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为可预测尖吻鲈生... 为提高养殖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研究基于生物能量学原理和生产养殖数据构建了精养条件下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精准投喂管理模型,并通过软件开发,构建了方便使用的精准投喂管理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为可预测尖吻鲈生长周期中任一时间点的生长、任一生长点的饲料需求量及养殖周期对水体排放的氮磷次生污染。结果显示,通过建模和分析,发现尖吻鲈在其生长过程中含有1个异速生长点,由此将尖吻鲈的生长周期分为2个生长期:<296 g(第一生长期)和>296 g(第二生长期);在尖吻鲈的两个生长期中,相比于特定增长率、日均增重和日增长系数等生长模型,优化后的热积温系数模型对尖吻鲈的生长预测效果更佳;采用实际蛋白含量分别为44.4%和42.6%的商业饲料投喂不同生长时期的尖吻鲈,每生产1000 kg尖吻鲈(体重为1—1000 g),所需要的消化能约为2.33×10^(7) kJ,所排放的总固态污染物约为543 kg;验证实验中尖吻鲈体重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显著相关,饲料系数(FCR)模型观测值大于实际预测值。以上结果表明,实验中构建的精准投喂管理模型可以有效地估计养殖中鱼体生长情况和饲料需求,但由于实际养殖中饲料投喂多为过量投喂,可能导致实际投喂量大于养殖需求量,进而导致污染排放量的增加。研究中开发的精准投喂管理辅助决策系统软件,为养殖投喂管理精准化和信息化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投喂管理模型 尖吻鲈 生长预测 饲料需求 氮磷排放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淡水产品物流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浩 胡杨 +1 位作者 刘茹 熊善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淡水产品物流是联通淡水产品捕捞、加工、销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淡水产品大范围流通、解决消费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是淡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淡水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区域性,因此给淡水产品流通带来一定挑战。综合... 淡水产品物流是联通淡水产品捕捞、加工、销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淡水产品大范围流通、解决消费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是淡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淡水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区域性,因此给淡水产品流通带来一定挑战。综合介绍了中国淡水产品物流现状,包括淡水产品产量、流通形式、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等,从淡水加工产品产量、储运设备、管理体制、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冷链人才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当下中国淡水产品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中国淡水产品物流业的若干建议,为促进中国淡水产品物流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产品 冷链物流 信息化 物联网 智慧冷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鳜生长、糖脂代谢及抗氧化的影响
17
作者 卢宏亮 杨昕程 +3 位作者 李珂欣 徐斌 黄景 何珊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8,共10页
实验探究使用水飞蓟素拌料投喂对鳜的生长状况、糖脂代谢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旨在探究适宜鳜的饲料添加剂。在商品饲料中分别添加0、0.5‰、2‰和3.5‰的水飞蓟素,分别记为A0、A0.5、A2和A3.5组,将健康的鳜360尾[均重(35±0.69)g]... 实验探究使用水飞蓟素拌料投喂对鳜的生长状况、糖脂代谢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旨在探究适宜鳜的饲料添加剂。在商品饲料中分别添加0、0.5‰、2‰和3.5‰的水飞蓟素,分别记为A0、A0.5、A2和A3.5组,将健康的鳜360尾[均重(35±0.69)g]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以上4种实验饲料,饲养时间为69d。结果表明:(1)各组鳜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肝体比、肠系膜脂肪指数均无显著差异,A2和A3.5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添加水飞蓟素的处理组鳜存活率显著高于A0组,A2组存活率达到最大(P<0.05)。(2)添加水飞蓟素的各组鳜血清甘油三酯、肝糖原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A3.5组达到最低。肌肉糖原在A2和A3.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水飞蓟素的各组鳜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A3.5组达到最大(P<0.05)。(3)肝脏HE病理切片观察到添加水飞蓟素组鳜肝脏组织细胞空泡化减少、血窦堵塞、细胞核偏移现象缓解,细胞核、细胞质结构及细胞边界相比A0组鳜更完整清晰。(4)A2和A3.5组葡萄糖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酶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水飞蓟素各组的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果糖1,6-二磷酸酶酶活均显著降低(P<0.05)。添加水飞蓟素各组鳜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5)添加水飞蓟素后鳜肝糖原合成相关基因gys2 mRNA水平显著降低,糖代谢相关基因中gk、pfk1、g6p、pepck水平显著降低(P<0.05)。水飞蓟素添加组鳜肝脏中抗氧化相关基因cat、gpx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鳜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能够显著提高鳜存活率和饲料利用率,调节鳜糖脂代谢、减少糖原沉积与脂质蓄积,提升肝脏抗氧化能力。添加量为2‰、3.5‰时,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水飞蓟素 生长性能 糖脂代谢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虾种养模式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8
作者 荆煜宸 徐智威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4,共12页
为了精准把握稻-鸭-虾种养模式的投喂及水质调控,2023年3月-2024年1月连续监测了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浮游植物及水体理化因... 为了精准把握稻-鸭-虾种养模式的投喂及水质调控,2023年3月-2024年1月连续监测了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浮游植物及水体理化因子,以探究稻-鸭-虾种养模式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RDCI中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214种,高于RCCC中的8门196种,2种模式群落组成均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裸藻门为主。RDCI中优势种(Y≥0.02)共有18种,多于RCCC中的14种。RDCI中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范围为0.52×10^(8)~2.19×10^(8)ind/L,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3.10~29.41 mg/L,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7月;浮游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全年均值分别为2.45、0.67和1.15。与RCCC相比,RDCI中浮游植物密度在养虾期和越冬期较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在养虾期、越冬期和水稻成熟期较高。冗余分析结果显示RDCI中浮游植物优势种受到水温、溶氧、总氮和总磷的影响。综上所述,相较于RCCC,RDCI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更高,均匀度更好,表明其群落结构较为复杂和稳定。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相关指数反映出RDCI在养虾期和越冬期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同时在种稻期增加了水体养分,这有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虾种养模式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冗余分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肌肉品质、免疫酶活和消化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焦婷 徐智威 +1 位作者 蔡云霞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为综合评估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中的适用性,试验在克氏原螯虾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3%、6%和9%比例的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探究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免疫与... 为综合评估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中的适用性,试验在克氏原螯虾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3%、6%和9%比例的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探究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免疫与消化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饲喂30 d对克氏原螯虾增重率、肝胰腺指数、出肉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提高存活率、总产出和总增重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6%添加组的总产出和总增重率最大,分别比对照组高52.70%和108.51%。(2)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的添加对肌肉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提高肌肉弹性(P<0.05);3%和6%添加组肌肉粗脂肪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2.61%和13.77%(P<0.05);9%添加组肌肉中4种主要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3%添加组(P<0.05)。(3)饲喂30 d时,6%添加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76.56%、65.28%和172.42%,且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3%和9%添加组(P<0.05)。(4)饲喂30 d时,3%添加组肝胰腺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添加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6%添加组虾的肝胰腺形态较好,且富含R、E、F细胞。以上结果表明,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可以应用于克氏原螯虾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6%,此时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提高、饲料系数下降,可获得较好的总产出和总增重率,且肌肉品质、免疫力、消化功能整体提升,综合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剩余物发酵产物 克氏原螯虾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免疫酶活 消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两种不同食性鱼类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的影响
20
作者 潘文博 李露露 +1 位作者 包昱晨 赵玉华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4-61,共8页
试验旨在探究高糖对大口黑鲈和团头鲂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影响。肝原代细胞培养试验大口黑鲈(D)和团头鲂(T)分别设置3个处理,对照组(CD组)、等渗组(DS组)和高糖组(HCD组)培养48 h后检测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中间产物的含量。养殖试验两... 试验旨在探究高糖对大口黑鲈和团头鲂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影响。肝原代细胞培养试验大口黑鲈(D)和团头鲂(T)分别设置3个处理,对照组(CD组)、等渗组(DS组)和高糖组(HCD组)培养48 h后检测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中间产物的含量。养殖试验两种鱼类分别挑选规格相近的试验鱼180尾,每个鱼种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DCD组和TCD组饲喂正常饲料,DHCD组和THCD饲喂高糖饲料。预试期14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CD组和DS组相比,HCD组大口黑鲈和团头鲂肝原代细胞葡萄糖激酶(G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柠檬酸合酶(CS)、异柠檬酸脱氢酶(IDH)、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活性及丙酮酸(PA)、异柠檬酸(IA)和α-酮戊二酸(α-KA)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正常饲料相比,高糖饲料显著提高了两种鱼类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GK、IDH、α-KGDH活性和IA、α-KA含量以及葡萄糖激酶基因(gk)、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idh)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基因(α-kgdh)的mRNA表达量(P<0.05)。研究表明,高糖可通过提高关键酶活性和中间产物含量来增强鱼体的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代谢,且草食性的团头鲂调节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能力均优于肉食性大口黑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大口黑鲈 高糖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