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量机器人智能变形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1
作者 李双平 刘祖强 +5 位作者 张斌 郑俊星 王栋 王华为 苏森南 李永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80-987,共8页
随着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持续高质量推进,保障这些工程安全和稳定运行已成为关键要点。聚焦传统的多台测量机器人未组网运行模式的痛点,提出一种基于多台测量机器人集成与协作的智能变形监测系统,旨在借助实时气象场模型校正以... 随着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持续高质量推进,保障这些工程安全和稳定运行已成为关键要点。聚焦传统的多台测量机器人未组网运行模式的痛点,提出一种基于多台测量机器人集成与协作的智能变形监测系统,旨在借助实时气象场模型校正以及监测网实时组网平差技术,大幅提高监测的精度与可靠性。攻克了多台测量机器人在智能变形监测系统里的集成与协作难题,达成了机器人设备间的无障碍通信以及任务的合理分配,有力提升了系统的总体效能。成功开发了实时气象场模型,可以精准获取并运用大气参数,对测距数据进行精细校正,进而显著减小环境因素给测量结果带来的影响。研发了实时组网平差技术,保证了数据处理的高效性与准确性。该系统已经在溪洛渡水电站、三峡枢纽、丹江口枢纽、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南水北调等众多重大水利工程的安全监测中成功应用,系统的监测精度达到了±1.5 mm,不仅显著提升了工程运维的智能化水平,也为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研究成果填补了行业内技术空白,为类似的水利工程安全监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基础设施监测技术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机器人 智能变形监测 实时组网平差 实时气象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隧洞施工控制测量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成宏 丁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4-36,共3页
穿黄隧洞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关键性工程,该工程采用双洞平行布置,盾构机单向掘进施工。介绍了穿黄隧洞工程地面控制网测量、竖井联系测量、隧洞内精密导线测量等施工控制测量方案,对贯通误差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控制测量和检测过程中... 穿黄隧洞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关键性工程,该工程采用双洞平行布置,盾构机单向掘进施工。介绍了穿黄隧洞工程地面控制网测量、竖井联系测量、隧洞内精密导线测量等施工控制测量方案,对贯通误差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控制测量和检测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从而保证了掘进精度在施工设计允许范围内,实际贯通误差约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测量 竖井定向 贯通误差 穿黄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型水利工程GPS监测基准网新技术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敏 舒海翅 马能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75-78,共4页
以三峡水利枢纽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GPS的应用为例,论述了在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中GPS监测基准网的作业流程、方案设计、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及精度分析等,并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来提高GPS观测精度,提出了利用高精度的水准测量成果将GPS基... 以三峡水利枢纽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GPS的应用为例,论述了在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中GPS监测基准网的作业流程、方案设计、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及精度分析等,并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来提高GPS观测精度,提出了利用高精度的水准测量成果将GPS基线进行投影,并对投影后的边长进行平差计算得到最终二维坐标的新的GPS数据平差处理方式。该方法的应用,可提高坐标成果精度,对同类测绘工程的实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变形监测 基线处理 网平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环境下水利水电工程GIS应用技术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喜春 高圣益 黄瓅瑶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04-106,129,共4页
云计算正在改变传统硬件产业和软件产业的商业模式,并促使企业IT架构、软件与服务业甚至普通人的生活发生重大而又深刻的变化。介绍了云计算定义、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的关系、云计算的优点、不足及风险、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云计算环... 云计算正在改变传统硬件产业和软件产业的商业模式,并促使企业IT架构、软件与服务业甚至普通人的生活发生重大而又深刻的变化。介绍了云计算定义、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的关系、云计算的优点、不足及风险、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云计算环境下的水利水电GIS架构及实现过程进行了分析。一个完整的"云"计算系统是由应用软件层、平台层和基础架构层3个层构成。为了解决人们在水利水电GIS方面的各种需求,提出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建设现代水利水电共性服务的平台,该平台是基于软件即服务和平台即服务的思想和理念构成的。同时还对云计算环境下水利水电GIS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GIS应用 发展趋势 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特大型水电工程为平台 推动监测技术向前发展
5
作者 马能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4,共4页
要了解特大型水电工程的安全性状,需要通过创新性的监测技术才能实现。以三峡水利枢纽、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等特大型水电工程为例,阐述了特大型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所面临的难题。重点介绍了已完工的三峡工程安全监... 要了解特大型水电工程的安全性状,需要通过创新性的监测技术才能实现。以三峡水利枢纽、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等特大型水电工程为例,阐述了特大型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所面临的难题。重点介绍了已完工的三峡工程安全监测工程中的技术创新。说明了特大型水电工程是推动监测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水电工程 监测技术 技术创新 三峡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程联合调度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黄艳 王权森 +3 位作者 卢程伟 关雄 郑浩 周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为了将水工程调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立足流域水工程调度业务需求,按照知识建模、知识抽取、知识存储以及知识应用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水工程联合调度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总体技术方案,以及场景驱动的水工程联合调度... 为了将水工程调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立足流域水工程调度业务需求,按照知识建模、知识抽取、知识存储以及知识应用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水工程联合调度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总体技术方案,以及场景驱动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本体构建方法。具体阐述了结构化、非结构化信息挖掘与知识抽取技术以及基于Neo4j图数据库的知识索引与可视化,并从防洪调度、水资源调配两个方面探索知识图谱的应用实例与发展方向。研究初步实现了调度知识图谱构建全流程贯通,可为知识图谱在水工程联合调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程联合调度 知识图谱 本体构建 防洪调度 水资源调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FC的BIM数据融合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国平 邱鑫 +2 位作者 吴红艳 黄斌 王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93-297,共5页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深入应用,众多不同领域和专业的数据在设计过程中被引入,导致BIM数据格式多样、数据结构复杂以及互操作性差等问题,各专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异常困难。利用工业基础类(IFC)标准将不同格式和专业的BIM数据进行有效融...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深入应用,众多不同领域和专业的数据在设计过程中被引入,导致BIM数据格式多样、数据结构复杂以及互操作性差等问题,各专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异常困难。利用工业基础类(IFC)标准将不同格式和专业的BIM数据进行有效融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将各种格式的BIM数据统一转换为IFC格式,通过解析IFC文件,设计出高效的数据融合算法,消除IFC文件中的冗余数据,并检测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冲突,确保BIM数据的一致性。基于上述数据融合方法,开发了一套BIM数据融合系统,并通过实例验证数据融合效果。结果表明:基于IFC标准的BIM数据融合方法能够有效融合设计阶段的BIM数据,促进多专业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IFC 数据融合 数据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先验信息约束的BDS-3精密授时算法
8
作者 艾青松 张斌 +2 位作者 徐黎 唐朝 查九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571,共6页
考虑到高性能原子钟的高稳定性及对应站钟钟差序列历元间强相关等特点,对接收机钟差附加先验信息约束进行精密单点定位授时测试。基于BDS-3的B1C/B2b观测信息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授时模型,附加先验信息的精密授时模型具有更高的授... 考虑到高性能原子钟的高稳定性及对应站钟钟差序列历元间强相关等特点,对接收机钟差附加先验信息约束进行精密单点定位授时测试。基于BDS-3的B1C/B2b观测信息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授时模型,附加先验信息的精密授时模型具有更高的授时性能,尤其是短期稳定性提升效果可达60%。此外,BDS-3的B1I/B3I和B1C/B2b组合观测值PPP精度基本相当,均可获得水平方向优于0.5 cm、高程方向约2 cm的定位精度;得益于B1C/B2b更高的观测数据质量,其定位精度较B1I/B3I组合提高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授时 先验信息 精密单点定位 BDS-3 B1C/B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Sentinel-2和GF-6时序影像的工程动态监管
9
作者 谢玄 尹莉莉 +2 位作者 徐云凤 陈开俊 蔡林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83-287,共5页
面对长江大保护相关工程项目在复杂环境下的高时效性和高分辨率监管需求,提出了一种多源遥感数据影像时空融合技术,旨在突破单一数据源在时效性和分辨率上的局限。基于FSDAF模型,对GF-6影像(2 m分辨率)与哨兵2号影像(15 m分辨率)进行时... 面对长江大保护相关工程项目在复杂环境下的高时效性和高分辨率监管需求,提出了一种多源遥感数据影像时空融合技术,旨在突破单一数据源在时效性和分辨率上的局限。基于FSDAF模型,对GF-6影像(2 m分辨率)与哨兵2号影像(15 m分辨率)进行时空融合,有效整合高空间分辨率与宽覆盖、高频次观测优势,构建了一套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时序影像集。在长江大保护EPC项目典型工程——东山水质净化厂建设应用中,该技术弥补了GF-6时间序列上的空白,实现了工程进展的月频次动态跟踪,显著提升了施工过程的监管能力。研究成果不仅可为长江大保护EPC系列工程提供有力技术支持,也可为大范围建设工程监管提供创新方法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监管 时空融合 FSDAF模型 Sentinel-2 GF-6 长江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长寿湖水体营养状态时空变化遥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辰 夏婧 +2 位作者 闵天 梁思 田婧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湖泊的营养状态和变化趋势研究对科学认知湖泊水质演变规律和治理湖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水体颜色指数(FUI)与湖泊的营养程度密切相关,是评估湖泊营养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的有效指标.本研究以重庆市长寿湖为研究区,利用1986-2022年间的L... 湖泊的营养状态和变化趋势研究对科学认知湖泊水质演变规律和治理湖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水体颜色指数(FUI)与湖泊的营养程度密切相关,是评估湖泊营养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的有效指标.本研究以重庆市长寿湖为研究区,利用1986-2022年间的Landsat5/7/8系列遥感数据,计算水体的FUI指数,由此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并结合变异系数、Sen斜率及Mann-Kendall(M-K)参数检验变化趋势分析法,探讨长寿湖及其不同功能分区近40年间水体营养状态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长寿湖水体多年来主要处于中营养状态,2002年后水质持续稳定好转;富营养水域主要集中于西部生态养殖区;2)西部生态养殖区FUI值变异系数最大(0.17),自2002年后营养状态趋于稳定改善,水质明显好转的区域多分布于湖区的中部和西北部;3)中部生态旅游区FUI值变异系数最低(0.10),营养状态多年较为稳定,水质好转和恶化的区域共存,其湖区中西部FUI值呈显著下降趋势,富营养化等级明显降低;4)东部湿地保护区的营养状态以中营养向富营养转变为主,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加剧.研究结果为长寿湖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颜色指数 富营养化 遥感提取 Landsat影像 长寿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系统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爱明 严建国 +1 位作者 杨成宏 姜本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0-33,共4页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规模巨大、建筑物多、输水线路长等特点,综合性地介绍了建立大规模、高精度水利工程施工控制网系统所进行的技术研究,包括:①施工测量控制系统方案研究;②施工控制网精度与等级论证;③长距离输水工程施工控...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规模巨大、建筑物多、输水线路长等特点,综合性地介绍了建立大规模、高精度水利工程施工控制网系统所进行的技术研究,包括:①施工测量控制系统方案研究;②施工控制网精度与等级论证;③长距离输水工程施工控制网坐标系统的选择;④各种测量标志类型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⑤国家控制点稳定性分析及不兼容性问题研究;⑥GPS短边混合网平差计算与应用软件的研究;⑦日月引力改正计算与应用软件的研究;⑧施工测量技术标准的制定等。该工程施工控制网系统的顺利建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测绘保障和技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测量 控制网 GPS 坐标系统 日月引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民实物指标采集技术在移民安置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范青松 卢娟 翟建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14-116,121,共4页
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实物对象的类别、数量、质量、权属和其他有关属性。为了真实反映移民实物指标信息,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了实物指标采集系统,并应用到乌东德工程移民实物指标调查之中。系统的应... 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指标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实物对象的类别、数量、质量、权属和其他有关属性。为了真实反映移民实物指标信息,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了实物指标采集系统,并应用到乌东德工程移民实物指标调查之中。系统的应用表明,实物采集数据准确、快捷,且精度高,大大提高了调查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了人口、房屋、土地、专项等主要调查数据的采集、入库和管理全过程。为乌东德水库移民规划设计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物指标采集系统 GIS 房屋简图 水电工程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引水工程测量中椭球变换方法选定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辛 罗洪波 +1 位作者 向巍 李志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48,共4页
系统地阐述与推导了椭球膨胀法、椭球变形法与椭球平移法3种常用的椭球变换方法,并在云南滇中引水这一典型的高原长距离工程测量中加以应用。针对3种方法进行了椭球参数变化分析、大地坐标变化分析、高斯投影坐标变化分析及长度变形分析... 系统地阐述与推导了椭球膨胀法、椭球变形法与椭球平移法3种常用的椭球变换方法,并在云南滇中引水这一典型的高原长距离工程测量中加以应用。针对3种方法进行了椭球参数变化分析、大地坐标变化分析、高斯投影坐标变化分析及长度变形分析,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差异性与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椭球膨胀法之广义微分法适宜作为滇中引水工程测量的椭球变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球膨胀法 椭球变形法 椭球平移法 滇中引水 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遥感解译技术在移民调查中的研究与应用——以乌东德水电站移民调查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力 白峰 高圣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17-121,共5页
为满足移民调查与规划编制对于移民实物指标采集的高标准、高要求,在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实物指标调查中引入了三维遥感解译技术。该技术以真彩色高分辨率航空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三维立体环境下进行遥感解译,可获取高比例尺精度的城市集... 为满足移民调查与规划编制对于移民实物指标采集的高标准、高要求,在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实物指标调查中引入了三维遥感解译技术。该技术以真彩色高分辨率航空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三维立体环境下进行遥感解译,可获取高比例尺精度的城市集镇与农村土地、房屋建筑物等移民实物指标信息,并以获取的遥感解译成果来辅助实物指标现场调查,使实物指标调查更为直观、快捷,移民更易识别,减少了争议,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业主全面掌握移民工作情况、控制移民投资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遥感解译 三维立体环境 移民实物指标调查 乌东德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坝施工信息PDA实时采集系统在长河坝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瑞金 林瀚文 +3 位作者 刘军 马鹏奎 杜军 李元元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97,共3页
大坝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信息对控制大坝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河坝为最大坝高240m的心墙堆石坝,施工规模大,工序复杂,为便于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实时地获取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结合长河坝水电工程施工特点,基于GPS、GPRS等技... 大坝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信息对控制大坝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河坝为最大坝高240m的心墙堆石坝,施工规模大,工序复杂,为便于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实时地获取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结合长河坝水电工程施工特点,基于GPS、GPRS等技术研究并开发了长河坝大坝施工信息PDA采集系统。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大坝施工现场信息及上坝运输车辆信息的现场数据的实时采集,克服了传统的现场采集数据方法工作量大的缺点,且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质量控制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河坝 PDA 信息采集 质量监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地区叶尔羌河流域水光联合调度互补特性研究
16
作者 何珊珊 义崇政 +1 位作者 蒋志强 邱斌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7,共7页
围绕叶尔羌河流域喀什地区水光可再生能源发电互补特性分析与量化问题,基于Pearson、Spearman秩、Tau-b相关系数,提出一种互补系数计算方法,研究该地区莎车、英吉沙、叶城网架节点的水光出力互补规律。以优先消纳光伏出力前提下的源-荷... 围绕叶尔羌河流域喀什地区水光可再生能源发电互补特性分析与量化问题,基于Pearson、Spearman秩、Tau-b相关系数,提出一种互补系数计算方法,研究该地区莎车、英吉沙、叶城网架节点的水光出力互补规律。以优先消纳光伏出力前提下的源-荷匹配系数最小为目标,建立水光互补联合调度模型,对水电出力过程进行优化调整。结果表明:在小时尺度上,3个相关系数值范围为-0.849~-0.407,英吉沙、莎车节点的水光互补系数分别为0.715、0.501,表明水光出力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日尺度和月尺度上,各节点的水光互补性相对较弱。通过水光互补模型优化后,水光出力的互补性提高,在小时尺度、日尺度、月尺度上,水光互补系数分别提高至0.750、0.755、0.621,相对于原互补系数分别提高了37.6%、221.3%、3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水电出力 互补特性 模型 喀什 叶尔羌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野外远程实时安全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双平 杨爱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6,共4页
以水利水电工程野外远程实时安全监测系统的制研为例,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对其工作流程、环境适应性,特别是对测量控制单位(MCU)、防潮技术以及数据管理分析等进行了着重阐述。以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应用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 以水利水电工程野外远程实时安全监测系统的制研为例,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对其工作流程、环境适应性,特别是对测量控制单位(MCU)、防潮技术以及数据管理分析等进行了着重阐述。以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应用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精确性和适应性。该系统在地质灾害预测、高铁等远程监测领域也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监测 远程监测 实时监测 安全监测系统 测量控制单元 数据管理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坝边坡测斜孔变形自动化监测及变形模式识别研究
18
作者 冉鲁光 周小燕 +4 位作者 李双平 张斌 刘祖强 王华为 李建川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1,共5页
针对大坝边坡深部位移监测的自动化需求,开发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钻孔测斜机器人系统,并创新性地结合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1D CNN)实现边坡变形模式的智能预测。通过自主研发的硬件主控板,实现了测斜仪的自动化控制及数据的实时采集和... 针对大坝边坡深部位移监测的自动化需求,开发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钻孔测斜机器人系统,并创新性地结合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1D CNN)实现边坡变形模式的智能预测。通过自主研发的硬件主控板,实现了测斜仪的自动化控制及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基于采集的深部位移数据,1D CNN模型自动提取曲线特征并进行分类,识别出多种变形模式(如变形稳定、剪切滑动等),从而对边坡变形趋势进行智能化预测,有效支持地质灾害预警。试验表明,测斜机器人在A、B向的测量精度分别达±0.82、±1.04 mm/30 m,且1D CNN模型在曲线分类上表现优异。该系统通过高精度监测与自动化分析,显著提升了大坝边坡的监测效率和预警水平,具备广泛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斜机器人 物联网 变形模式 卷积神经网络 大坝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坝边坡深部变形时空预测模型研究
19
作者 周小燕 李双平 +5 位作者 冉鲁光 苏振 张斌 刘祖强 苏森南 史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187,195,共7页
大坝边坡大变形或滑坡严重威胁库区长久运行安全。主流传统边坡变形预测模型未能充分考虑变形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引入Transformer、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STGCN)、时序卷积网络(TCN)和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四种代表性深度学习方法,提出基... 大坝边坡大变形或滑坡严重威胁库区长久运行安全。主流传统边坡变形预测模型未能充分考虑变形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引入Transformer、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STGCN)、时序卷积网络(TCN)和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四种代表性深度学习方法,提出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边坡测斜孔变形时空预测方法。利用某水电边坡测斜孔变形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展开系统性分析。预测结果表明,GCN、TCN、STGCN和Transformer四种模型均适用于边坡时空预测,其中TCN模型相较于其他3种时空预测模型展现出了更高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评估指标MAE、MSE、RMSE、MAPE和R2分别为1.007、2.2082、1.486、102.40%和0.9884。此外,4个模型的不同日期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分布在0~4 mm之间,验证了4个模型在边坡测斜孔变形时空预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为库区边坡变形时空短期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大坝边坡变形 时空预测模型 时序卷积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2年北京市植被春季物候期变化特征分析
20
作者 谢宜嘉 杨倍倍 +3 位作者 张镇 陈佳 王喆 孟令奎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春季物候的研究对于了解植被生长发育周期、探索其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指导农业生产、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该文对2000—2022年北京市的MOD13Q1数据进行时间序列重建,基于动态阈值法提取出23 a... 春季物候的研究对于了解植被生长发育周期、探索其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指导农业生产、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该文对2000—2022年北京市的MOD13Q1数据进行时间序列重建,基于动态阈值法提取出23 a内北京市植被的春季物候,进一步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北京市的春季物候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最后使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春季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主要结论如下:①北京市植被的春季物候平均在第117天(四月下旬),在过去近20 a约以1.14 d/a的变化速率逐渐提前;②不同植被类型的春季物候呈现层级差异,其中森林的春季物候最早,为第107天,灌木和草地次之,分别为第117天和第119天,农田最晚,为第130天;③年均温度对春季物候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河流、水库等水源充沛地区呈正相关关系,在房山区东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④从月尺度来看,11,12,1,2月气温对春季物候的影响最大,随着冬季气温的上升,植物春季物候表现出提前的趋势。该研究探索了北京市植被春季物候对于气温和降水的响应机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生产指导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遥感物候 NDVI 时间序列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