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杨得瑞一行到长江科学院调研
1
作者 李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2019年3月29日,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杨得瑞,水资源管理中心主任于琪洋、副主任管恩宏等一行9人到长江科学院调研座谈。长江科学院党委书记吴志广、副院长陈进热情接待了杨得瑞一行,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局局长夏细禾以及长江科学院... 2019年3月29日,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杨得瑞,水资源管理中心主任于琪洋、副主任管恩宏等一行9人到长江科学院调研座谈。长江科学院党委书记吴志广、副院长陈进热情接待了杨得瑞一行,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局局长夏细禾以及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邬爱清参加了座谈交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水资源管理 水利部 调研 长江水利委员会 管理中心 党委书记 交流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主要参与完成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
作者 韩贤权(文/摄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20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由水利部提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以下... 2020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由水利部提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长科院")等30家单位为主要完成单位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长科院院长卢金友作为获奖单位代表参加颁奖大会。三峡工程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长江水利委员会 韩正 党和国家领导人 三峡枢纽工程 王沪宁 三峡工程 长江三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6项新技术被列入2017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
3
作者 喻志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1-151,共1页
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为扩大先进实用水利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动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指导水利行业积极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切实提高水利行业科技水平,促进水利事业发展,按照《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管理办法(暂行)》... 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为扩大先进实用水利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动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指导水利行业积极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切实提高水利行业科技水平,促进水利事业发展,按照《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公布了2017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科技成果 实用技术 目录管理 长江科学院 新技术 水利事业发展 水利行业 现实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中新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孙役总经理一行来长江科学院考察交流
4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2013年7月25日.湖北中新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役、董事会监事长李俊林、副总经理徐胜庆等一行6人应邀来长江科学院(简称长科院)交流与考察。长科院副院长汪在芹率院属有关专业所负责人热情接待了孙总一行.并就姚家坪水电站建设... 2013年7月25日.湖北中新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役、董事会监事长李俊林、副总经理徐胜庆等一行6人应邀来长江科学院(简称长科院)交流与考察。长科院副院长汪在芹率院属有关专业所负责人热情接待了孙总一行.并就姚家坪水电站建设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座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副总经理 电力开发 交流 湖北 水电站建设 董事会 负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领导一行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调研
5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2013年12月13日.长江科学院汪在芹副院长一行9人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调研,双方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管理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
关键词 科学研究院 长江科学院 调研 水利 南京 科技成果转化 副院长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领导一行拜访重庆市水利局
6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2015年3月10日,汪在芹副院长一行就加强科研服务、开展合作等事项拜访了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正江等领导热情接待了汪在芹一行。座谈会上,韩正江感谢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长科院)长期以来对重庆市水利工作... 2015年3月10日,汪在芹副院长一行就加强科研服务、开展合作等事项拜访了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正江等领导热情接待了汪在芹一行。座谈会上,韩正江感谢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长科院)长期以来对重庆市水利工作的关怀与支持.并介绍了重庆市水利建设等情况。双方就水利建设过程中的科研服务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重庆市 水利局 科研服务 水利建设 水利工作 副院长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汪在芹副院长带队赴溪洛渡水电站进行质量回访
7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2012年3月9~10日,汪在芹副院长一行8人赴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进行技术服务及成果质量回访,进一步落实长科院“质量第一,服务顾客,持续改进,科学创新”的质量方针。中国三峡集团公司溪洛渡工程建设部洪文浩主任、樊义林副主任等领... 2012年3月9~10日,汪在芹副院长一行8人赴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进行技术服务及成果质量回访,进一步落实长科院“质量第一,服务顾客,持续改进,科学创新”的质量方针。中国三峡集团公司溪洛渡工程建设部洪文浩主任、樊义林副主任等领导热情接待了质量回访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 成果质量 副院长 长江科学院 回访 技术服务 溪洛渡工程 质量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院长郭熙灵等会见到访的云南省水利厅厅长陈坚一行
8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2013年1月18日下午,长江科学院(简称长科院)郭熙灵院长主持座谈会.并会见了来访的云南省水利厅陈坚厅长一行,长江委国际合作与科技局周刚炎局长应邀出席了座谈会。随同陈坚来访的有云南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陈明、规计处处长傅骅、... 2013年1月18日下午,长江科学院(简称长科院)郭熙灵院长主持座谈会.并会见了来访的云南省水利厅陈坚厅长一行,长江委国际合作与科技局周刚炎局长应邀出席了座谈会。随同陈坚来访的有云南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陈明、规计处处长傅骅、水资源处处长李伯根、水土保持处处长罗瑞祥、防洪办公室主任熊执中、保山市水利局局长彭小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水利厅 云南省 院长 国际合作 水土保持 办公室 科技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领导带队拜访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9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2016年2月1日,卢金友副院长一行赴广东珠海拜访了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许四发,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齐辉等热情接待了卢金友副院长一行。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建港 中国 导带 集团公司 党委书记 副总经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领导一行拜访西藏水利厅领导及西藏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10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2015年12月8~9日,长江科学院副院长汪在芹一行就加强科技合作、提供科技服务等事项拜访了西藏水利厅领导,并与西藏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西藏水规院)进行了交流。西藏水利厅党委书记李文汉、总工程师周建华、西藏水... 2015年12月8~9日,长江科学院副院长汪在芹一行就加强科技合作、提供科技服务等事项拜访了西藏水利厅领导,并与西藏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西藏水规院)进行了交流。西藏水利厅党委书记李文汉、总工程师周建华、西藏水规院党委书记肖长伟等热情接待了汪院长一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研究院 长江科学院 电力规划 水利厅 西藏 勘测 党委书记 科技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领导一行拜访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1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2016年5月10日,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长科院)陈进副院长、林绍忠副院长、汪在芹副院长一行赴云南昆明拜访了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云南院)。
关键词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长江科学院 云南省 副院长 云南昆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70年长江干流寸滩站以上流域水沙关系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冠华 喻志强 +4 位作者 易亮 雷旭 钱峰 李建明 孙宝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4,共6页
以长江干流寸滩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53-2018年的实测水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水沙关系曲线分析径流、输沙的时间趋势及其关系变化,并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寸滩站以上... 以长江干流寸滩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53-2018年的实测水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水沙关系曲线分析径流、输沙的时间趋势及其关系变化,并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寸滩站以上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425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61亿t;多年平均月径流量为294.8亿m^3,多年平均月输沙量为3013万t,且主要分布在6-10月,分别占年径流泥沙总量的70%和95%以上。趋势分析显示,流域年降雨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年输沙量呈极显著减小趋势;月径流量在1-4月显著增加,其他月份变化不显著,而各月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水沙关系曲线均可用幂函数拟合,拟合参数受时间尺度影响,统计检验显示悬移质输沙量实测值与水沙关系曲线的估算值差异不显著。双累积曲线分析发现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是寸滩水文站输沙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作用占69%~93%,其中2000年以来人类活动的贡献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关系曲线 双累积曲线 悬移质输沙量 驱动因素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唐文坚 程冬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4-97,共4页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解决目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土流失矛盾,拓宽水土保持投资渠道,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的有效方法。建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快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速度,解决该流域水土保持投入不足,提高全流域...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解决目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土流失矛盾,拓宽水土保持投资渠道,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的有效方法。建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快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速度,解决该流域水土保持投入不足,提高全流域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意识的需要。依据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特点、形态、相关群体利益关系和防治对策的不同,提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构想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多传感器动态组网立体监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申邵洪 姜莹 +3 位作者 陈希炽 向大享 陈喆 文雄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5,共6页
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和智能模拟分析需求,研究了多传感器立体协同监测模型,建立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时间、空间属性和传感器观测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了卫星、无人机、地面、水上平台的动态、协同组网。在丹江口库区开展... 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和智能模拟分析需求,研究了多传感器立体协同监测模型,建立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时间、空间属性和传感器观测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了卫星、无人机、地面、水上平台的动态、协同组网。在丹江口库区开展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动态组网立体监测实验分析,根据水污染事件发生时、动态演变过程中和事件后期3个阶段的不同观测需求,基于多传感器立体协同监测模型,深入开展了多传感器协同优化求解,确定了相应的观测平台及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协同、高效的“天空地一体化”立体感知网能够全面、精准、快速获取水污染事件监测信息,可以科学支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 动态组网 立体监测 多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度调控的泄水建筑物进口漩涡水力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聂艳华 王波 +1 位作者 侯冬梅 胡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124,共7页
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进口经常存在吸气漩涡现象,影响工程泄水安全。现有关于进水口漩涡的研究侧重于理论研究和模拟方法,以调度调控为切入点研究漩涡在调度扰动下水力响应特性的较少。通过原型观测、数值模拟、物理模型试验等方式开展对... 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进口经常存在吸气漩涡现象,影响工程泄水安全。现有关于进水口漩涡的研究侧重于理论研究和模拟方法,以调度调控为切入点研究漩涡在调度扰动下水力响应特性的较少。通过原型观测、数值模拟、物理模型试验等方式开展对比试验研究,揭示研究区域漩涡产生的机理和关键影响因子,阐明调控运行下泄水建筑物水力响应特性,建立了水流流态与泄洪调度方式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影响漩涡形成和强度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流速度环量、流场边界条件、闸口相对淹没水深等,其形成由河道河势走向、泄洪建筑物布置和体型、泄洪调度方式等共同作用决定。通过调度调控可有效降低有害漩涡强度,降低泄水建筑物运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水建筑物 进口漩涡 水力特性 调控技术 数值模拟 物理模型 原型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水资源监测任务的星载多传感器组合方法
16
作者 姜莹 陈喆 +4 位作者 向大享 陈希炽 赵静 文雄飞 申邵洪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170,179,共10页
面向水资源监测任务需求,综合考虑时-空覆盖性、传感器参数、成像质量和目标重要性等准则,基于监测任务需求原型,提出一种自适应多传感器性能度量方案,构建模糊贪婪搜索决策的星载组合方法,实现对水资源监测任务的最大效益化观测。为验... 面向水资源监测任务需求,综合考虑时-空覆盖性、传感器参数、成像质量和目标重要性等准则,基于监测任务需求原型,提出一种自适应多传感器性能度量方案,构建模糊贪婪搜索决策的星载组合方法,实现对水资源监测任务的最大效益化观测。为验证组合方案的适应性,以丹江口库区为试验区,进行多传感器组合观测模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组合观测方案能满足在特定时空约束条件下对库区水质、库岸环境及常规干旱监测任务的需求,为水资源日常监测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多传感器 多传感器性能度量 任务需求原型 模糊贪婪搜索决策 组合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开挖面特征及土壤流失量快速监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平仓 周若 +2 位作者 程冬兵 李亚龙 许文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26,共5页
工程开挖面是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之一,准确、快速监测工程开挖面水土流失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全国四大片区不同工程类型开挖面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开挖面分类体系,根据下垫面物质分异特征,分均质面和非均质面,根据有无汇... 工程开挖面是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之一,准确、快速监测工程开挖面水土流失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全国四大片区不同工程类型开挖面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开挖面分类体系,根据下垫面物质分异特征,分均质面和非均质面,根据有无汇水影响,可进一步分为有汇水影响开挖面和无汇水影响开挖面。开挖面下垫面一般紧实度高,干密度大,坡度大多在30°~70°,坡长主要为10m左右,开挖时间大多在2a之内。经分析推导,界定开挖面土壤流失量的监测精度为t,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沟蚀。综合开挖面特征及水土流失特点,确定工程开挖面土壤流失量监测重点对象为有汇水影响、出现沟蚀、2a内的开挖面已发生的土壤流失量。在综合比较现有监测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开挖面土壤流失量快速监测最宜采取三维激光扫描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面 土壤流失量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泥沙絮凝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柴朝晖 李昊洁 +2 位作者 王茜 杨国录 刘同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18,共10页
黏性泥沙颗粒的絮凝特性表现出与粗颗粒泥沙迥异的物理及输移特性,因此黏性泥沙絮凝是河流海洋泥沙理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总结了黏性泥沙絮凝在试验研究和数学模型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 黏性泥沙颗粒的絮凝特性表现出与粗颗粒泥沙迥异的物理及输移特性,因此黏性泥沙絮凝是河流海洋泥沙理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总结了黏性泥沙絮凝在试验研究和数学模型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有关黏性泥沙的试验研究以单因素影响试验为主,缺少多因素影响研究;(2)对泥沙絮团的三维结构形态研究不足;(3)相关数学模型只能描述定性规律。今后应在黏性泥沙相似准则、多因素影响试验、絮团微观结构观测仪器开发、大尺度三维絮凝数值模拟等方面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泥沙 絮凝试验 数学模型 分形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五河入湖水沙通量及典型断面形态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同宦 安智伟 +2 位作者 柴朝晖 黄志文 胡呈维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13,39,共7页
五河入湖水沙通量及河道形态变化对五河尾闾演变、湖区低枯水位、江湖关系等研究有重要意义。以1956—2018年实测资料为基础,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河道特征对五河入湖水沙通量、典型断面形态变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五河入湖水沙通量及河道形态变化对五河尾闾演变、湖区低枯水位、江湖关系等研究有重要意义。以1956—2018年实测资料为基础,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河道特征对五河入湖水沙通量、典型断面形态变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五河入湖径流量总体呈小幅度减小态势,2003—2018年五河入湖平均径流量较1956—2002年减小5.3%;②除饶河外,入湖泥沙通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小,其中赣江和信江大幅度减小,2003年后分别减少约72.3%和52.6%;③五河典型断面形态2014年前变化较大,断面多呈锯齿状;随后逐渐恢复正常;④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人工采砂是影响五河入湖泥沙通量和河道形态的主要人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通量 断面形态演变 径流量 采砂 鄱阳湖 五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现行船队通航流量适应能力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严伟 周若 +2 位作者 程子兵 杨伟 陆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3,60,共6页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道通航难点段诸多,河道蜿蜒曲折,沟壑浅滩水流紊乱,并存在泡漩等不利的险恶流态,给船舶(队)的航行安全带来隐患。介绍了5套运行较多、具有代表性的船舶(队),在两坝间来流量45 000~35 000 m3/s时进行的通航船模试...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道通航难点段诸多,河道蜿蜒曲折,沟壑浅滩水流紊乱,并存在泡漩等不利的险恶流态,给船舶(队)的航行安全带来隐患。介绍了5套运行较多、具有代表性的船舶(队),在两坝间来流量45 000~35 000 m3/s时进行的通航船模试验成果。在来流量40 000 m3/s以下,各船队可通过两坝间各困难航段,其航行指标基本满足船队安全航行的要求,500 t以下的各小型船队应限定在来流量35 000 m3/s以下航行,较为安全;两坝间河道的6个困难航段中,上行较难的为喜滩和狮子垴段,居中为莲沱段、其次为石牌、偏垴和南津关段。该研究成果对今后两坝间行船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通航 流速流态 船舶(队)通航流量适应能力 对岸航速 安全岸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