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科学院承办的“长江水伙伴成立仪式暨长江保护与治理研讨会”在武汉顺利召开
1
作者 潘登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1-151,共1页
2018年12月8日,“长江水伙伴成立仪式暨长江保护与治理研讨会”在武汉隆重举行。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主席蔡其华、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副司长李戈、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马建华出席会议并致辞,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吴道喜主持长江水... 2018年12月8日,“长江水伙伴成立仪式暨长江保护与治理研讨会”在武汉隆重举行。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主席蔡其华、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副司长李戈、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马建华出席会议并致辞,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吴道喜主持长江水伙伴成立仪式,长江科学院卢金友院长出席会议并主持长江保护与治理研讨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科学院 治理 武汉 国际合作 副主任 水利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查旦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
2
作者 张双印 徐平 +7 位作者 王密 赵保成 付重庆 郑航 徐坚 赵登忠 程学军 郑学东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01,共9页
高寒湿地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对于高原野生动物栖息和生态安全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拔4000 m以下,对于海拔>4000 m高寒湿地表层土有机碳的研究仍待加强。基于长江源海拔最高(平均海拔>4500 m)的查旦湿地20个监测... 高寒湿地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对于高原野生动物栖息和生态安全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拔4000 m以下,对于海拔>4000 m高寒湿地表层土有机碳的研究仍待加强。基于长江源海拔最高(平均海拔>4500 m)的查旦湿地20个监测点共60个样方的表层土采样化验,分析了高寒湿地表层土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占比的空间分布,并探究干流、南北岸支流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查旦湿地表层土有机碳的含量在0.54%~18.47%之间,平均值为4.78%,在总碳含量中的占比高于80%,总碳、总有机碳在南北岸支流的空间相关性相反。研究加深了我们对高寒湿地表层土有机碳空间分布差异的理解,为进一步估算高海拔高寒湿地碳汇储量提供了前期探索和验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 高寒湿地 查旦湿地 总有机碳 碳赋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草地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分配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双印 赵保成 +6 位作者 赵登忠 周伟 任斐鹏 付重庆 郑航 郑学东 徐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202,共7页
草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资源,三江源区的草地生态系统脆弱而敏感,是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区域。利用长江南源当曲水系源头、干流、支流区域3种不同覆盖度5次重复采样共45个样方的草地生物量,初步分析了长江南源的... 草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资源,三江源区的草地生态系统脆弱而敏感,是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区域。利用长江南源当曲水系源头、干流、支流区域3种不同覆盖度5次重复采样共45个样方的草地生物量,初步分析了长江南源的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地上地下分配比差异。结果表明,越靠近源头(海拔升高),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越低,长江南源当曲草地地上生物量分布在21.12~850.61 g/m^(2)之间,草地地下生物量在50.34~6810.68 g/m^(2)之间,且草地覆盖度越高,生物量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趋势越明显。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值都<0.5,且草地覆盖度越高,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值越低。研究对长江南源当曲的草地生物量分布及其分配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了解三江源草地状态提供了前期探索和数据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 当曲水系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三江源草地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灿鸿”台风风暴潮过程波流耦合效应数值研究
4
作者 楚栋栋 李梦雨 +4 位作者 朱勇辉 元媛 何子灿 车助镁 张继才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基于FVCOM水动力模式和FVCOM-SWAVE海浪模式,构建了1509号台风“灿鸿”过境期间的波流耦合风暴潮模式;在对风暴潮增水和有效波高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开展了波流相互作用对增水的影响及风暴潮增水动力要素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在近岸浅水海... 基于FVCOM水动力模式和FVCOM-SWAVE海浪模式,构建了1509号台风“灿鸿”过境期间的波流耦合风暴潮模式;在对风暴潮增水和有效波高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开展了波流相互作用对增水的影响及风暴潮增水动力要素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在近岸浅水海域,波流耦合作用对水位影响显著,在风暴潮增水极值时刻,其对水位的贡献率达14%左右,并且高潮位时刻波流耦合作用倾向于引起减水,低潮位时刻波流相互作用倾向于引起增水;考虑波流耦合后,有效波高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更加吻合;风场对风暴潮增水起主导作用,影响范围集中在浙江近岸海域和杭州湾海域,最大风暴潮增水可达2 m;在开阔海域,气压对台风中心范围风暴潮增水作用显著,而在近岸海域特别是杭州湾湾顶,天文潮-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波流相互作用对风暴潮增水的作用增强,最大增水分别可达1.2 m和0.5 m。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海岸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波流相互作用 耦合模式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湄水资源合作路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浩 赵登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9,26,共7页
水资源合作是澜湄合作机制的旗舰领域。澜湄水资源合作需要明确不同阶段和不同条件下的合作边界和行动方案。以澜湄水资源合作中的节点性历史事件为研究对象,在构建跨境水合作“动因-阶段”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澜湄流域国家水资源合... 水资源合作是澜湄合作机制的旗舰领域。澜湄水资源合作需要明确不同阶段和不同条件下的合作边界和行动方案。以澜湄水资源合作中的节点性历史事件为研究对象,在构建跨境水合作“动因-阶段”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澜湄流域国家水资源合作的需求,对现有合作阶段进行了定位,并提出了未来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结果表明:①当前澜湄水资源合作仍处于协调合作的初级阶段。在该阶段,未来澜湄流域6国需要进一步在分享管理技术、共享流域信息、深化产能合作、协调利益冲突等领域拓展合作。②在协同合作阶段,澜湄流域6国可开展共同监测、联合评估、流域规划制定、水库联合调度等方面的合作。③在联合行动阶段,澜湄流域6国可通过共同实施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全面提升全流域粮食、能源、环境、经济和政治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合作 协调合作 协同合作 联合行动 合作路径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团洲垸2024溃堤洪水过程复演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德超 王敏 +3 位作者 毛冰 元媛 邓春艳 朱勇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0-188,共9页
针对洞庭湖团洲垸2024年7·5溃堤洪水,采用湖泊与民垸整体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方法,从宏观过程、细部水流结构等方面全方位复盘团洲垸的溃堤洪水,并开展钱团间堤溃决洪水危险性计算。模型准确计算了溃口内外水位的平衡时间;准确给出... 针对洞庭湖团洲垸2024年7·5溃堤洪水,采用湖泊与民垸整体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方法,从宏观过程、细部水流结构等方面全方位复盘团洲垸的溃堤洪水,并开展钱团间堤溃决洪水危险性计算。模型准确计算了溃口内外水位的平衡时间;准确给出了团洲垸溃口流量、溃口内外水位、蓄洪量、淹没面积等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准确再现了溃口处的水面跌坎,据此揭示了溃口附近水位低于下游湖区同期水位的原因;绘出了溃口附近水位及流速的平面分布,定量分析了溃口附近水面的“外凹内凸”特征及纵横比降。与实测数据相比,模型的水位计算相对误差在溃堤洪水过程中(除溃决初期)一般在10 cm以内,在溃口内外水位达平衡后降至5 cm以下;流量计算相对误差一般在5%以内,峰值流量相对误差2.5%。模型水量守恒统计误差为0.6%;团洲垸最大进洪量的模型计算值与水文部门基于蓄洪量-水位曲线分析结果的差别为6.8%。在洪水复演的基础上,沿钱团间堤自北向南假定了3个溃口,分别在封堵/不封堵已有团洲垸溃口的条件下,开展钱团间堤的溃堤洪水过程计算。从流场、溃口流量过程、民垸蓄洪量和淹没面积等方面,定量评估了钱团间堤溃堤洪水的危险性。研究结果为洪水情势与风险评估、堤防守护等提供了技术支撑。针对真实溃堤洪水计算所提出的河湖与蓄滞洪区一体化二维模拟、民垸精细建模、试算获得溃口断面地形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模拟效果和精度,该方法可供同类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团洲垸 溃堤洪水 二维水动力模型 民垸精细建模 河湖与民垸一体化洪水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坝漫溃机理、模型及溃决洪水模拟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朱勇辉 周建银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为提升堤坝溃决险情处置和溃决灾害防御能力,多年来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水槽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堤坝漫溢溃决的机理、模型与模拟技术。其主要成果包括:揭示了堤坝漫溢溃决机理,解析了“溯源陡坎... 为提升堤坝溃决险情处置和溃决灾害防御能力,多年来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水槽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堤坝漫溢溃决的机理、模型与模拟技术。其主要成果包括:揭示了堤坝漫溢溃决机理,解析了“溯源陡坎冲刷”在堤坝溃决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溯源陡坎冲刷模式和堤坝漫溢溃决模式;基于物理机制,研发了溯源陡坎冲刷二维数学模型和堤坝漫溢溃决数学模型;发展了适应溃坝水流急变特征的一、二、三维溃坝洪水运动模拟技术及地形处理方法,并初步探索了溃坝水流的三维流场与动压特性;总结评述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唐家山、白格等历次堰塞湖溃决险情的应急处置和决策制定,并为今后堤坝(含堰塞坝)溃决险情的科学应对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坝 堰塞湖 溃决机理 洪水演进 应急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