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青云 黄茁 +2 位作者 黄薇 谭德宝 范北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3-48,共6页
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在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方向近10年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重点阐述了在健康长江、生态需水及生态调度、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水域纳污能力计算与评价、水环境监测及突发性水污染应急事故、水环境模拟、... 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在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方向近10年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重点阐述了在健康长江、生态需水及生态调度、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水域纳污能力计算与评价、水环境监测及突发性水污染应急事故、水环境模拟、面源污染监控与防治等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最后对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 纳污能力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青云 汤显强 林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8-53,59,共7页
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创建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10 a来的主要进展和创新成果。①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水环境及水生态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认证体系的指标有130余项,覆盖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 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创建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10 a来的主要进展和创新成果。①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水环境及水生态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认证体系的指标有130余项,覆盖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的109项指标,建成了先进的流域水环境数值模拟平台,建成了河湖生态修复技术中试试验场;②特色研究成果包括:基于水沙过程的多面源营养物质输移机理与生态防治、水沙调控下大型水库磷输送特征、长江流域典型水域特殊污染物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长江源区主要鱼类栖息地形成机制、高原河湖水环境变化特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分析和保护管理、农村水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对策、河湖水系连通的生态水文过程模拟和风险评价等;③主要的技术成果包括:湖库富营养化水体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微电流电解抑藻技术、镉污染土壤生态水利修复技术、农村分散式供水的微电流电解灭菌技术、选铜尾砂改性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最后,分析了水环境研究所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新时期面临的形势,对下一步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 水体富营养化 农村水电 饮用水水源地 水域特殊污染物 水系连通 高原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专业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青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4,共8页
分析了流域水环境专业的社会需求,阐述了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专业的定位和主要研究方向,分6个方面介绍了流域水环境研究所创建5 a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1湖库富营养化水体和藻类治理技术;2农村水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保护对策;3河... 分析了流域水环境专业的社会需求,阐述了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专业的定位和主要研究方向,分6个方面介绍了流域水环境研究所创建5 a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1湖库富营养化水体和藻类治理技术;2农村水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保护对策;3河湖纳污能力计算方法和评价技术;4水库对河流水沙与营养物质连续传输影响及生态响应机制;5重金属及环境激素污染水土体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6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最后对流域水环境专业在治江科研工作的几个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环境 水污染治理 湖库富营养化 水生态 纳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顺利完成澜湄水资源合作项目 有力助推“一带一路”倡议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平安 曹慧群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长江科学院承担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澜沧江一湄公河水资源合作项目”柬埔寨国家水资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学科体系及配套设施示范建设项目(简称“柬水科院项目”)顺利完成。该项目纳入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与柬埔寨洪森首相见证签署... 长江科学院承担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澜沧江一湄公河水资源合作项目”柬埔寨国家水资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学科体系及配套设施示范建设项目(简称“柬水科院项目”)顺利完成。该项目纳入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与柬埔寨洪森首相见证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和柬埔寨王国水利气象部关于联合开展柬埔寨国家水资源综合规划纲要项目、柬埔寨国家水资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学科体系及配套设施示范建设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制定柬水科院学科发展规划,提出柬水科院实验室规划及其下属4个示范实验室的建设方案设计,并为4个示范实验室配备70余台(套)基础水利实验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综合规划 长江科学院 合作项目 实验室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科发展规划 建设方案设计 配套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领导带队参加中国水利学会2015—2017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青年人才助力计划”项目总结会
5
作者 陈亮 林莉 房润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7-157,共1页
2018年4月9日,中国水利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青年人才助力计划"(2015—2017年度)项目总结会。会议对3年来"托举"和"助力"项目总体情况、项目绩效以及被托举人成长情况等进行了总结,研究部署下一步水利... 2018年4月9日,中国水利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青年人才助力计划"(2015—2017年度)项目总结会。会议对3年来"托举"和"助力"项目总体情况、项目绩效以及被托举人成长情况等进行了总结,研究部署下一步水利青年人才托举的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利学会 长江科学院 人才 工程 导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承担的水利部“948”项目“水域沉积物微区分析系统”顺利通过验收
6
作者 赵良元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5-155,共1页
2016年9月5日,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在武汉市主持召开了水利部“948”项目验收会,对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宄所承担的项目进行了验收.会议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卢健处长主持,验收专家组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乔世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16年9月5日,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在武汉市主持召开了水利部“948”项目验收会,对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宄所承担的项目进行了验收.会议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卢健处长主持,验收专家组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乔世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副主任许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金兴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总工程师穆宏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雷阿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京水利科学研宄院吴时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及长江水利委员会财务局张先华高级会计师组成.出席本次验收会的还有长江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丁洪亮副局长、长江科学院汪在芹副院长、科研计划处李昊洁副处长、周若科长,以及流域水环境研究所等相关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948”项目 水利部 微区分析 长江水利委员会 沉积物 高级工程师 水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派员参加全国农村水电“十三五”发展学术交流会
7
作者 王振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2015年11月5~6日.全国农村水电“十三五”发展学术交流会在江苏南京召开。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赵伟华博士和王振华博士应邀参加了会议。王振华博士撰写的论文“基于生态足迹的农村引水式电站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荣获本次学术交... 2015年11月5~6日.全国农村水电“十三五”发展学术交流会在江苏南京召开。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赵伟华博士和王振华博士应邀参加了会议。王振华博士撰写的论文“基于生态足迹的农村引水式电站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荣获本次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就获奖论文的成果内容在主会场作了学术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交流会 长江科学院 农村水电 学院派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优秀论文 引水式电站 江苏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承担的三峡水库科学调度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
8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2014年12月10日,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宜昌主持召开了由长江科学院(简称长科院)承担的三峡水库科学调度关键技术研究2012年课题六《三峡水库库尾挖沙减淤方式及综合效益研究1》的项目验收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三峡水库 科学调度 技术 项目验收 减淤 挖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2022年水动力及营养盐时空分布规律模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谭皓月 曹慧群 +4 位作者 卢士强 周诗怡 李晓萌 燕爱玲 黄静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为系统探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动力和营养盐的时空分布规律,本文综合考虑了风场、海表通量、入海径流、潮汐以及河口漫滩效应等因素,构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水动力水环境数学模型,分析了区域内水动力特征、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以及二者... 为系统探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动力和营养盐的时空分布规律,本文综合考虑了风场、海表通量、入海径流、潮汐以及河口漫滩效应等因素,构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水动力水环境数学模型,分析了区域内水动力特征、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以及二者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长江口南支和杭州湾流速相对较小,在0.8 m/s以下,舟山岛北部岛屿间狭窄地带的流速较大,在1.5 m/s以上。②长江口DIN和PO_(4)^(3-)浓度低于杭州湾地区,除杭州湾丰、平水期DIN浓度略高于枯水期,整体上氮磷营养盐分布较为稳定。③杭州湾水质显著差于长江口地区,长江口水质基本维持在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Ⅳ类及以上,杭州湾水质全年维持在劣Ⅳ类。④长江口近海DIN和PO_(4)^(3-)浓度主要受长江干流氮磷输入的控制,与径流量关系相对较小;杭州湾则同时受钱塘江氮磷输入和径流量变化的显著影响。研究显示,长江口水质普遍优于杭州湾,长江口和杭州湾的氮磷浓度主要受河流氮磷输入的影响,且受地形的差异化影响对入海径流量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水动力 氮磷营养盐 水环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环境数值模拟技术应用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16
10
作者 曹慧群 赵鑫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24,31,共6页
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新形势下,流域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水环境数值模拟可以定量描述流域水环境演变过程,是水环境规划、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研究手段。从地表水环境模型、地下水环境模型、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3方面,分类归纳了... 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新形势下,流域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水环境数值模拟可以定量描述流域水环境演变过程,是水环境规划、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研究手段。从地表水环境模型、地下水环境模型、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3方面,分类归纳了当前主要的水环境数值模拟技术;从流域水环境演变与调控、水利工程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水污染防治工程设计、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流域水环境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情况;最后分析了当前水环境模拟技术的不足,并对流域水环境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模型 地下水环境模型 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积物孔隙水电动导排的氮磷污染沉积物修复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睿 汤显强 +3 位作者 胡艳平 卢士强 顾鋆鋆 孙远军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4-243,共10页
孔隙水是沉积物和上覆水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污染物可以通过孔隙水对流、扩散等方式向上覆水中迁移,加剧上覆水体的污染。采用自制电动导排孔隙水装置,设置5组对照实验,模拟了导排沉积物孔隙水对氮磷污染沉积物的修复,分析了泥–水... 孔隙水是沉积物和上覆水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污染物可以通过孔隙水对流、扩散等方式向上覆水中迁移,加剧上覆水体的污染。采用自制电动导排孔隙水装置,设置5组对照实验,模拟了导排沉积物孔隙水对氮磷污染沉积物的修复,分析了泥–水界面氮磷释放通量,探讨了不同实验条件对沉积物内源释放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导排孔隙水可以显著抑制泥–水界面氮磷释放,但是氮磷的响应存在差异。通电导排孔隙水后泥–水界面总氮(TN)释放通量总体呈逐步下降趋势,变化范围为–15.698~79.903 mg/(m^(2)·d),实验进行14 d即可使TN释放通量降低为最大释放通量的10%以内。与对照组相比,仅导排孔隙水可以使泥–水界面氮释放通量减低76.72%,通电后界面释放通量最终降幅可达95.53%以上。泥–水界面总磷(TP)释放通量在实验进行28 d内呈波动变化,其范围为–3.558~4.279 mg/(m^(2)·d),当实验时间超过70 d以后,除对照组以外,泥–水界面磷释放通量均为负值,最终沉积物从磷的“源”转为“汇”。实验结束后,沉积物中pH值、有机质含量(LOI)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导排孔隙水后沉积物中TP降低约1.06%~5.02%。TN含量减少主要发生在阳极,相对于初始状态减少了2.65%~13.63%。电动导排孔隙水对沉积物中微生物α多样性影响较小,在电场作用下沉积物中微生物的Chao1指数、ACE指数略有降低,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在门水平上,均以变形菌门(13.41%~24.40%)、拟杆菌门(12.77%~29.71%)和绿弯菌门(5.01%~18.64%)为主。冗余分析表明,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沉积物pH值、含水率,其次为沉积物LOI和电导率,沉积物中总磷含量的影响最小。研究表明,通过电动导排孔隙水修复氮磷污染沉积物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水 沉积物 电动修复 释放通量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演化驱动机制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27
12
作者 汤显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7,共8页
富营养化已成为长江流域河流、湖泊与水库面临的共性问题,基于近10 a来长江流域水质状况、营养物质含量、水文泥沙过程、富营养化评价指数等数据及相关历史文献,分析了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演化趋势,以典型河流、水库与湖泊为例,... 富营养化已成为长江流域河流、湖泊与水库面临的共性问题,基于近10 a来长江流域水质状况、营养物质含量、水文泥沙过程、富营养化评价指数等数据及相关历史文献,分析了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演化趋势,以典型河流、水库与湖泊为例,剖析了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为河流<水库<湖泊,上游四川盆地与中游江汉平原是长江流域富营养化湖泊与水库的主要聚集区。②近10 a来,中度富营养化湖泊比例从2009年的31.3%增加至2018年的42.7%,水库营养水平正从中营养向轻度富营养快速发展。③长江流域水体营养充足,受闸坝建设运行影响,流速减缓、流量偏枯,水体交换慢与河湖连通性差是河流、水库与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驱动力。为防控水体富营养化,建议监测重要控制断面氮磷浓度与通量,加强农田灌溉退水与水产养殖废水排放管理,开展流域水、沙、营养物质耦合输送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驱动机制 水文情势 营养盐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游梯级水库建成运行对长江总磷输移影响分析及管控对策建议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为 黎睿 +1 位作者 王丹阳 汤显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0-1731,共12页
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的建成运行改变了河流水沙条件,河流的天然水文节律被打乱,水沙磷由同步输送转变成非平衡性和不连续性输送,总磷的通量和赋存形态也发生改变。受水量水位调控、泥沙拦截淤积和水库滞热等影响,河流的径流、泥沙、温度等... 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的建成运行改变了河流水沙条件,河流的天然水文节律被打乱,水沙磷由同步输送转变成非平衡性和不连续性输送,总磷的通量和赋存形态也发生改变。受水量水位调控、泥沙拦截淤积和水库滞热等影响,河流的径流、泥沙、温度等均发生改变,并产生系列生态环境效应。针对新情势下长江总磷问题,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运行导致径流、泥沙、水温和磷的输送变异,从水沙空间格局及磷迁移转化特征等方面梳理长江流域的新情势,并分析了径流泥沙温度变化对磷输送的影响。结合总磷管控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建议加强河湖库中总磷标准的衔接,完善总磷环境标准体系,推动水质基准的研究,强化地方和流域标准的制定,并坚持将总磷排放浓度与总量双重控制相结合,最终为总磷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梯级水库 水文情势 总磷 水沙变化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体硅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俞洋 汤显强 +1 位作者 王丹阳 黎睿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6,53,共10页
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长江流域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状态成为日益热门的话题。硅作为六大生源要素之一,是影响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要素之一,对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介绍了河流中硅的形态分类,讨论了对... 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长江流域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状态成为日益热门的话题。硅作为六大生源要素之一,是影响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要素之一,对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介绍了河流中硅的形态分类,讨论了对不同形态硅的研究意义。随后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长江流域硅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可能影响河流、水库及河口硅含量分布的因素,对比分析了长江与国内外其他河流硅含量差异的原因,展望了长江流域硅含量当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可为硅元素对长江流域浮游生物生长的影响等相应研究提供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水体 生物硅 溶解硅 硅含量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圩垸水环境现状、成因和治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丹阳 汤显强 +2 位作者 丁惠君 李艳红 李志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6,共8页
长江中下游圩垸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人口聚集区,也是重要的湿地资源,但其水环境却面临氮、磷等营养盐超标的富营养化问题。通过历史数据收集结合原位采样数据,系统梳理现有圩垸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分析了圩垸水环境现状和成因。结果... 长江中下游圩垸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人口聚集区,也是重要的湿地资源,但其水环境却面临氮、磷等营养盐超标的富营养化问题。通过历史数据收集结合原位采样数据,系统梳理现有圩垸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分析了圩垸水环境现状和成因。结果表明:圩垸水体中氮污染较磷污染更严重,湖泊、坑塘营养盐浓度明显高于沟渠、河道,下游太湖、巢湖圩垸富营养程度高于中游洞庭、鄱阳两湖;圩垸水环境演变以20世纪80年代和1998年洪水为节点,可以分为3个阶段;防洪和用水活动通过削弱圩垸内外水文连通和内部水体间纵、横和垂向连通影响圩垸水环境;主动蓄洪、建设环境水库,是协调圩垸水环境与水灾害、水资源关系的有效方法。研究成果可为促进圩垸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垸 水环境 富营养化 水文连通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20年高黎贡山南段极端降水特性及演变趋势
16
作者 陈文华 张宁 +2 位作者 冯春红 赵伟华 杨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0,59,共8页
为揭示高黎贡山南段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强ENSO事件的关系,基于1981—2020年区域8个站点的日降水数据,采用创新趋势分析(ITA)、线性回归分析(LR)以及复合分析等方法,以海温异常指数(DMI、ONI)为支持,选取5个极端降水指数(EPI)进... 为揭示高黎贡山南段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强ENSO事件的关系,基于1981—2020年区域8个站点的日降水数据,采用创新趋势分析(ITA)、线性回归分析(LR)以及复合分析等方法,以海温异常指数(DMI、ONI)为支持,选取5个极端降水指数(EPI)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最大连续干旱日数(CDD)显著增加外,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标呈减少趋势,预示该地区存在干旱加剧的总体趋势,其中,东坡、西坡湿日总降水量(PTOT)减少幅度分别为39.9、46.1 mm/(10 a);最大连续干旱日数(CDD)增加幅度分别为3.9、0.7 d/(10 a);区域极端降水与大洋尼诺指数ONI存在弱到中等程度的关联,该关系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即ONI为正位相时,雨季降水更倾向为偏少(偏干)状态;在大尺度驱动因素的季节关联上,西、东坡流域略有差异。对前期和同期季节尺度ONI的跟踪将有助于对本地区极端降水变化作出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演变趋势 创新趋势分析 线性回归分析 复合分析 ONI 关联 高黎贡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化底泥氮磷在电动导排孔隙水过程中的响应特征
17
作者 于滨养 黎睿 +4 位作者 汤显强 肖尚斌 胡艳平 郭栋帆 陈明鉴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9,共9页
在外源污染负荷得到有效治理后,来自底泥的内源污染成为影响水环境改善的主要障碍。针对氮磷污染底泥,该研究采用新型电动土工布材料柱状电极,在上覆水深度为80 cm、底泥为120 cm的条件下开展电动导排孔隙水实验。作者共设置对照组、重... 在外源污染负荷得到有效治理后,来自底泥的内源污染成为影响水环境改善的主要障碍。针对氮磷污染底泥,该研究采用新型电动土工布材料柱状电极,在上覆水深度为80 cm、底泥为120 cm的条件下开展电动导排孔隙水实验。作者共设置对照组、重力排水(0 V/cm电压梯度)和间歇通电实验(分别为0.5、1.0、1.5 V/cm电压梯度,4 h开-4 h关)5组实验,监测不同电压梯度下导排水中氮磷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底泥中氮磷的去除量及氮磷各赋存形态的去除率,评估修复后泥-水界面(SWI)氮磷释放通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电动导排孔隙水可以有效降低底泥中氮磷污染物的负荷,0.5 V/cm实验组共脱除氮素11071.01 mg,1.5 V/cm实验组脱共除磷128.85 mg。底泥中弱酸可提取态氮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40.03%,阳极有机磷在0~5 cm去除率最高达45.65%。采用薄膜梯度扩散技术,在0.5 V/cm电压梯度下NH_(4)^(+)-N和NO_(3)^(-)-N的释放通量分别为-0.0799和0.0412 mg/(m^(2)·d),SWI界面通量主要受孔隙水中氮浓度的影响。对于溶解性总磷,1.0 V/cm实验组和1.5 V/cm实验组均表现为营养盐向上覆水中释放,1.5 V/cm实验组扩散通量是1.0 V/cm实验组通量的5.27倍,更高的电压梯度可能会导致泥水界面释放通量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间隙水 污染底泥 释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消落带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
18
作者 杨子薇 潘雄 +3 位作者 林莉 陈和春 王继保 吴伟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1,共8页
目前水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消落带土壤中的微塑料赋存特征尚不清楚。通过考察丹江口水库消落带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裸地、林地和耕地),对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消落带裸地、林地和耕地土壤中微塑料的平... 目前水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消落带土壤中的微塑料赋存特征尚不清楚。通过考察丹江口水库消落带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裸地、林地和耕地),对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消落带裸地、林地和耕地土壤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分别为985±333、798±143、625±175 n/kg,主要聚合物类型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分别占比44.0%、27.2%和11.1%;其中超过75%的微塑料为纤维状,且大约39.5%的微塑料粒径范围分布在50~500μm之间,为主要的粒径范围;丹江口水库消落带土壤中微塑料颜色以蓝色为主,消落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性,呈现裸地>林地>耕地的趋势。研究成果对开展水库消落带微塑料污染控制、保障水库水质安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微塑料赋存特征 土地利用类型 微塑料污染控制 水质安全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溶解氧需求侧视角的丹江口水库热分层期溶解氧垂向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19
作者 黄丁阳 林莉 +1 位作者 潘雄 董磊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2-914,I0011,共14页
为研究丹江口水库热分层对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于2023年对丹江口水库13个断面逐月垂向水温及溶解氧浓度进行监测,基于溶解氧需求侧分析了丹江口水库水体热分层期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水库缺氧区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2023年5... 为研究丹江口水库热分层对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于2023年对丹江口水库13个断面逐月垂向水温及溶解氧浓度进行监测,基于溶解氧需求侧分析了丹江口水库水体热分层期溶解氧垂向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水库缺氧区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2023年5—10月,丹江口水库存在显著的热分层现象,水库热分层主要出现在水体表层5.00~10.00 m处,汉江库区部分断面在水体中层存在第二个温跃层;热分层是溶解氧层化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表层水体的溶解氧分层随着水体热分层的发展普遍在7月开始出现,水体中层的温跃层在热分层初期的5月就形成了溶解氧分层,溶解氧分层出现的位置及变化趋势与热分层高度相似,在热分层末期溶解氧层化结构随着热分层的消退而消失;缺氧区出现在丹江库区外围以及汉江库区中下段,由于热分层存在时间较长且分层稳定,水体下层溶解氧补充长期受限,加上水体自身耗氧作用,底层水体在8—10月陆续开始形成缺氧区,进入11月水库垂向混合完成,缺氧区完全消失。研究揭示了水库热分层作用对丹江口水库溶解氧垂向分布的驱动作用,对深入理解丹江口水库水质演变及生态演替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热分层 成因分析 溶解氧层化结构 缺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岸带土地利用驱动下受生态补水河流鱼类多样性格局
20
作者 刘晗 李鲁丹 +5 位作者 郭伟杰 乔强龙 贡丹丹 杜琦 李航 赵伟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8-207,共10页
为探究华北地区受生态补水河流鱼类群落多样性的环境驱动机制,于2020—2022年生态补水期间以2个受补水水系(子牙河水系、白洋淀水系)为研究区域,使用多元统计方法比较不同生态补水年度间鱼类群落及多样性的差异,并探讨了驱动鱼类多样性... 为探究华北地区受生态补水河流鱼类群落多样性的环境驱动机制,于2020—2022年生态补水期间以2个受补水水系(子牙河水系、白洋淀水系)为研究区域,使用多元统计方法比较不同生态补水年度间鱼类群落及多样性的差异,并探讨了驱动鱼类多样性变异的关键河岸带土地利用因子。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受生态补水河流中鱼类物种数与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变化,鱼类种类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喜流水型、清洁型的鱼类种群占比逐年上升;鱼类群落格局与3个维度的多样性指数年际变化均不显著;多元回归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建筑用地的增加对鱼类多样性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而湿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占比则与鱼类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缓冲区大小内土地利用类型对鱼类多样性指数的解释率存在差异。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鱼类多样性对受生态补水河流沿岸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特征,为受补水河流制定有效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土地利用 鱼类群落 多维多样性 时空格局 生态补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