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在长江大保护基础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1
作者 尹正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于2019年1月26日在武汉石开了学术年会,总结了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开展了多专业学术交流。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曹文宣院士、殷鸿福院士,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于2019年1月26日在武汉石开了学术年会,总结了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开展了多专业学术交流。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曹文宣院士、殷鸿福院士,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水利厅副厅长徐少军以及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知名专家到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长江科学院 流域水资源 环境科学 湖北省 基础研究 生态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青云 黄茁 +2 位作者 黄薇 谭德宝 范北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3-48,共6页
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在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方向近10年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重点阐述了在健康长江、生态需水及生态调度、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水域纳污能力计算与评价、水环境监测及突发性水污染应急事故、水环境模拟、... 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在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方向近10年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重点阐述了在健康长江、生态需水及生态调度、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水域纳污能力计算与评价、水环境监测及突发性水污染应急事故、水环境模拟、面源污染监控与防治等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最后对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 纳污能力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圆满完成2015年江源科学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平 赵登忠 +1 位作者 许继军 任斐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2015年7月16~30日.长江科学院继2012年、2014年对长江源区沱沱河、当曲、楚玛尔河和通天河、澜沧江源开展科学考察后,又一次对以上区域开展了多学科联合科学考察活动.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派人参加考察并提供了后勤支持。由院长... 2015年7月16~30日.长江科学院继2012年、2014年对长江源区沱沱河、当曲、楚玛尔河和通天河、澜沧江源开展科学考察后,又一次对以上区域开展了多学科联合科学考察活动.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派人参加考察并提供了后勤支持。由院长郭熙灵和副院长王刚为正副组长的本次科学考察队共有队员31名,其中科学考察组16人、观测设备安装组4人、后勤保障组9人、特约记者1人和藏族向导1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考察活动 长江科学院 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后勤保障 多学科联合 长江源区 楚玛尔河 观测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野外科学观测与科学考察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平 洪晓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6-81,共6页
野外科学观测与科学考察既是基础性科技工作,又是自主创新突破口。近年来,长江科学院设立了野外科学观测中心,初步形成覆盖长江流域,涵盖生态、环境、资源及灾害防治等领域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体系,持续开展长江流域野外科学观测和... 野外科学观测与科学考察既是基础性科技工作,又是自主创新突破口。近年来,长江科学院设立了野外科学观测中心,初步形成覆盖长江流域,涵盖生态、环境、资源及灾害防治等领域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体系,持续开展长江流域野外科学观测和多专业综合性科学考察。回顾了长江科学院野外科学观测和科学考察的发展历程,从基础条件、观测成果、科技支撑、骨干队伍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长江科学院在野外科学观测与科学考察方面取得的成绩。未来将着重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观测与考察、科学研究与示范、合作交流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以期为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野外科学观测 科学考察 发展历程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许继军 陈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共6页
针对当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诸多难题,对新时期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重构和完善路径进行了探讨。为破解制约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应遵循流域整体性和复杂性规律,... 针对当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诸多难题,对新时期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重构和完善路径进行了探讨。为破解制约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应遵循流域整体性和复杂性规律,在流域协调机制框架上,健全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管理体制,打造多元参与的流域治理共同体,健全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跨省河湖长制监督机制、控制性水工程统一调度管理机制、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空间管控及市场运行机制,从而推动长江流域治理体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资源保护利用 管理体制机制 可持续发展 治理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区水源涵养能力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6
作者 任化准 吴光东 束龙仓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3,共8页
长江源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揭示长江源区水源涵养能力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维持长江源生态功能和保护河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应用SWAT水文模型模拟了长江源区... 长江源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揭示长江源区水源涵养能力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维持长江源生态功能和保护河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应用SWAT水文模型模拟了长江源区水文过程,结合统计及地统计方法,定量识别了长江源区水源涵养能力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63~2020年长江源区年降水量、实际蒸散发量、径流量和产水量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1.35,1.00,0.12 mm/a和0.36 mm/a;年水源涵养能力呈现不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24 mm/a,但年内、年际变化却极为明显,水源涵养能力主要集中在秋季和暖季。(2)水源涵养能力空间上呈现从上游到下游增加的趋势;通天河水源涵养能力最高,当曲河其次,楚玛尔河和沱沱河水源涵养能力较小。(3)水源涵养能力主要受降水量、产水量、地下径流量、干旱指数、蒸散发能力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能力 降水量 蒸散发量 径流量 产水量 时空特征 SWAT模型 长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许继军 刘建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共6页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当前,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仍面临着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补偿标准依据缺乏、市场体系不健全、责权利不清晰等问题。根据新时代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战略需求,新...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当前,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仍面临着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足、补偿标准依据缺乏、市场体系不健全、责权利不清晰等问题。根据新时代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战略需求,新时期长江流域生态补偿需要具备更为丰富的内涵,亟需针对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产保护的多维互馈关系及良性协同机制、流域生态资产的定量核算方法与生态服务空间流转特征、多元化流域生态补偿格局与长效运行机制、区域试点示范引领与全流域统筹协调推进之间的关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并从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技术体系、强化立法保障、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为探索制定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总体框架提供科技支撑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市场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变异条件下长江源区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山 许继军 洪晓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8,共13页
揭示水文变异前后长江源区生态流量变化规律,为河流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Mann-Kendall检验识别直门达水文站1957—2016年径流序列的变异点(2003年),采用水文学方法(Tennant法、7Q10法等)、生态适宜性理论(基于10种概率分布函数拟... 揭示水文变异前后长江源区生态流量变化规律,为河流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Mann-Kendall检验识别直门达水文站1957—2016年径流序列的变异点(2003年),采用水文学方法(Tennant法、7Q10法等)、生态适宜性理论(基于10种概率分布函数拟合月径流序列)及4个流量时期法(洪水期、高脉冲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计算生态流量,并结合变异范围法(RVA)评估水文变异对生态流量的扰动程度。结果表明:水文变异后年均径流量增加27%,基于生态适宜性理论的生态流量满足率平均提升33.5%(汛期提高23%,非汛期提高41%),而4个流量时期法因维持自然流量过程,其保证率在水文变异前后仅变化0.07%;生态流量总体改变度(0.30)显著高于径流量(0.16),MA1F、MA3F等极值指标改变度更高。4个流量时期法因考虑不同流量时期的生态功能,理论上优于其他方法,且生态流量扰动程度更能反映气候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需加强变异条件下生态流量的动态评估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水文变异 变异范围法 长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承担的云南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通过审查
9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2015年2月26-27日.云南省水利厅在昆明主持召开了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编制的《腾;中县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腾冲县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富宁县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富宁县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 2015年2月26-27日.云南省水利厅在昆明主持召开了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编制的《腾;中县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腾冲县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富宁县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富宁县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玉溪市抚仙湖片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玉溪市抚仙湖片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项目评审会。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陈明、水资源处处长李伯根、副处长唐浩波、副调研员潘学礼.以及防办、规计、农水、水土保持等处室领导均到会指导。长江科学院副院长陈进、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许继军、副所长夏玉强和陈广才、潘登、洪晓峰、姚立强等一行7人参加了会议。夏玉强、陈广才、洪晓峰3人代表编制单位向专家组及会议代表进行了成果汇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水利委员会 生态文明建设 长江科学院 云南省 规划 水资源综合利用 审查 省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承担的普洱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成果通过审查
10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2015年8月12日,普洱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在普洱市组织召开审查会议,对长江科学院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承担的普洱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成果报告进行了审查。参加会议的有普洱市水务局、水文水资源局、普洱市水电设计院.以及普洱市... 2015年8月12日,普洱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在普洱市组织召开审查会议,对长江科学院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承担的普洱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成果报告进行了审查。参加会议的有普洱市水务局、水文水资源局、普洱市水电设计院.以及普洱市国土资源局、住建局、环保局、林业局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规划成果 普洱市 水务局 审查 发展改革委员会 水资源综合利用 水文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院长郭熙灵率团赴美进行学术交流
11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2015年9月21~25日,应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NJIT)的邀请,长江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郭熙灵率“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技术研讨团”一行6人,对美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术交流和考察访问。此次访问旨在执行长江科学院与美国新泽西理... 2015年9月21~25日,应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NJIT)的邀请,长江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郭熙灵率“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技术研讨团”一行6人,对美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术交流和考察访问。此次访问旨在执行长江科学院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NJIT)双边合作协议2015计划.推进双方的务实合作.并与美国相关机构建立交流渠道和合作机制。随同郭熙灵出访的研讨团成员有流域水环境研究所所长李青云、科研计划处处长唐文坚、土工研究所副所长张家发、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副所长夏玉强、室主任桑连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学术交流 院长 水资源综合利用 生态环境管理 合作机制 研究所 技术研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组织开展鄂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工作
12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的通知》(办资源函[2017]号)要求,受水利部水资源司委托,由长江科学院组织对长江流域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进行技术评估。长江科学院成立以副院长陈进教授级... 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的通知》(办资源函[2017]号)要求,受水利部水资源司委托,由长江科学院组织对长江流域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进行技术评估。长江科学院成立以副院长陈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组长的技术评估专家组一行9人,于8月9—11日赴鄂州市,通过现场勘查和听取汇报的方式开展了鄂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技术评估 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 水利部 鄂州市 组织 高级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派员参加“2016中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高峰论坛”并获优秀论文奖
13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5月11~14日,由中国水利学会水生态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关键词 中国水利学会 水生态 优秀论文 高峰论坛 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 学院派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14
作者 徐述邦 刘建峰 +1 位作者 陈燕飞 程淑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6-474,共9页
在“双碳”战略背景以及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明确掌握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对于碳排放减排政策的制定和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2001-2021年碳排放量、能源消耗、经济... 在“双碳”战略背景以及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明确掌握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对于碳排放减排政策的制定和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2001-2021年碳排放量、能源消耗、经济发展等数据,采用分段线性回归分析、Tapio脱钩模型以及LMDI模型等方法探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21年,碳排放量(以标准煤计)从11.81亿t增至37.37亿t,11个省市在2011-2013年期间出现显著断点,呈现先快速增长后逐步放缓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格局;2)在2001-2021年期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呈现明显的“扩张性连接-弱脱钩-强脱钩”变化趋势;3)经济产出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效率则起到显著的碳减排作用.综上,长江经济带需要加强能源效率的提升、加速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推进区域协同减排,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时空演变特征 Tapio脱钩模型 LMDI 分段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中下游水资源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常福宣 陈进 张洲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15,28,共6页
跨流域调水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但是调水减少了水源区的水资源量,可能会增加其供水风险。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影响区——汉江中下游进行水资源供需风险分析:进行了风险识别,计算了供水风险的各项指标;以风险度定义... 跨流域调水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但是调水减少了水源区的水资源量,可能会增加其供水风险。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影响区——汉江中下游进行水资源供需风险分析:进行了风险识别,计算了供水风险的各项指标;以风险度定义危险概率等级,易损性定义缺水严重程度等级,通过不同的等级组合建立缺水风险分级标准,对汉江中下游供水风险进行风险分级。结合敏感性分析结果,针对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特别是编制枯水期应急预案等对策措施,以降低跨流域调水对其水源影响区供水风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汉江中下游 水资源风险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资源评价广义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薇 陈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5,共4页
为全面分析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根据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采用系统方法,提出了流域水资源评价广义指标体系,重点分析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指标的建立及对流域水资源评价的作用,初步提出流域水资源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结合长江流域... 为全面分析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根据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采用系统方法,提出了流域水资源评价广义指标体系,重点分析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指标的建立及对流域水资源评价的作用,初步提出流域水资源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结合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典型地区,讨论采用统一的指标评价流域内不同地区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分析表明,采用广义指标评价流域水资源能更好地反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评价 指标体系 长江流域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思路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24
17
作者 许继军 吴志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针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面临的新要求,展开了专项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确把握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协调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长江... 针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面临的新要求,展开了专项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确把握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协调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长江大保护的关键所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应当以水环境改善为突破点的长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以及水灾害等四水共治的思路;同时还提出了管理与技术、经济与法律及文化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针对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保护 水环境 四水共治 长江大保护 保护对策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几个关键问题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常福宣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4-58,共5页
根据长江水资源特点,对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的理论方法、配置重点、配置管理等方面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长江流域具有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局部地区存在季节性缺水。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需要考虑水量分配... 根据长江水资源特点,对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的理论方法、配置重点、配置管理等方面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长江流域具有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局部地区存在季节性缺水。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需要考虑水量分配的时间过程,强调水资源量与质的统一管理,以及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联合优化;根据新时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水资源配置进行研究,并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配置 长江流域 关键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一代全球陆面再分析月降水产品在长江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19
作者 王文鹏 张馨月 +3 位作者 崔俊豪 吴光东 张天宇 刘波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0,共9页
我国第一代全球陆面再分析资料CRA月降水产品为流域水文分析提供了新的边值信息源。为了探究该降水产品在长江流域的适用性,以长江流域站点实测数据为基准,从时程演变、空间分布、干旱识别能力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RA能较好地表... 我国第一代全球陆面再分析资料CRA月降水产品为流域水文分析提供了新的边值信息源。为了探究该降水产品在长江流域的适用性,以长江流域站点实测数据为基准,从时程演变、空间分布、干旱识别能力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RA能较好地表征长江流域面雨量的年际变化和月度分配,多年平均降水量仅偏少1.2%,各月相关系数均>0.9,但主汛期7、8月份效率系数<0.9,略低于其他月份;CRA适用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特点,长江干流自宜宾至湖口段适用性最优,区域内适用性空间差异小;岷沱江适用性最低,区内适用性空间差异明显;CRA存在降水高值区低估与降水低值区高估的现象;对年内尺度的各级干旱事件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分析和控制CRA产品精度、服务流域水文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 再分析资料 适用性评估 降水 干旱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
作者 许继军 梁雅余 曾子悦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41,共8页
围绕林地、绿地、湿地、水域以及地下水生态系统,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融合功能价值法和当量因子法,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以行政区进行划分,结合统计数据... 围绕林地、绿地、湿地、水域以及地下水生态系统,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融合功能价值法和当量因子法,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以行政区进行划分,结合统计数据和遥感数据,以2014年为基准年,2018年、2020年、2023年为评估年,分别评估了北京、天津、河南11县(市)、河北6县(市)由于工程供水产生的生态效益价值。结果表明:2015—2018年、2019—2020年、2021—2023年各评估时段由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累计新增的生态效益分别为448.59、183.28、371.02亿元,其中湿地和水域产生的生态效益占比最大,分别为64.90%、58.98%、46.98%。此外,不同省市单方水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不同,各评估时段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单方水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比分别为1∶2.10∶4.99∶3.74、1∶1.59∶3.66∶1.95、1∶0.17∶1.26∶1.35。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已建工程以及其他大型跨流域引调水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估提供案例参考,为中线水源区-受水区横向补偿标准建立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生态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功能价值法 当量因子法 横向补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